通知设置 新通知
《铸魂育人》读后感5篇_《铸魂育人》读后感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423 次浏览 • 2023-01-18 14:31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1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描写教师现象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英语教师的经历和感受。教师是蒋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命运,使他们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读完书之后,我被这位老师的教书热情所感动。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他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思想,让他们明白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拥有自信,以及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愿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铸就学生的魂,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2篇:
《铸魂育人》是一部精彩绝伦的青春小说,让我深深地被它的精神感染。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叫做小峰的少年,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后决定报考大学,却被周围的挫折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圆满完成了他的梦想。
小峰的成功,让我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只要坚持不懈,拼搏,就可以实现梦想,取得成功。在这个故事里,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明确的信息:只要你坚持不懈,以及拥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铸魂育人》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故事,而且在于它所传达的精神,这部小说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而且可以激励我们要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实现梦想,取得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3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励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勇敢的少年坚持自己的梦想,从民工到职业棋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动容。
故事中的主人公吴胜,从小就拥有勇敢和毅力,他从民工起步,坚持不懈地苦练围棋,在挫折和失败中,他从不放弃,一步步走到了棋圣的位置。他不仅能够打败棋坛上的传统大师,还能够赢得国际象棋冠军,赢得了众多奖项,成为围棋界的楷模。
读完本书,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坚持的力量,即使在最困难的境地,他也能够用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来改变现状,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钦佩。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4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充满激情的人文教育读本,收录了关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许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成功的激情,教会我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育人,让我们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把孩子的灵魂铸铸的艺术。
从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教育观点,并且深深地被书中教育家们的激情所感染,他们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他们决心不懈,勇敢追求,拼搏到最后,他们的努力激励着我,让我懂得了育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育人的艰辛,铸魂育人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要想培养出有智慧、有礼貌、有自信的孩子,我们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毅力,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多多指导,多多赞美,把爱传给孩子,把未来给孩子。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5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讲述了一位名叫田英的社区志愿者的故事,在她的帮助下,一群曾经失落的孩子重新开始了梦想,开始了新的生活。
书中描述了田英毅力的故事,她不仅是一个志愿者,还是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注入了这些孩子身上,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也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梦想,不断努力,不断精进,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明白到,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只要我们有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够实现梦想,而不仅仅是勉强的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勇敢地追求我们的梦想,去实现它! 查看全部
《铸魂育人》是一本描写教师现象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英语教师的经历和感受。教师是蒋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命运,使他们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读完书之后,我被这位老师的教书热情所感动。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他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思想,让他们明白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拥有自信,以及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愿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铸就学生的魂,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2篇:
《铸魂育人》是一部精彩绝伦的青春小说,让我深深地被它的精神感染。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叫做小峰的少年,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后决定报考大学,却被周围的挫折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圆满完成了他的梦想。
小峰的成功,让我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只要坚持不懈,拼搏,就可以实现梦想,取得成功。在这个故事里,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明确的信息:只要你坚持不懈,以及拥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铸魂育人》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故事,而且在于它所传达的精神,这部小说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而且可以激励我们要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实现梦想,取得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3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励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勇敢的少年坚持自己的梦想,从民工到职业棋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动容。
故事中的主人公吴胜,从小就拥有勇敢和毅力,他从民工起步,坚持不懈地苦练围棋,在挫折和失败中,他从不放弃,一步步走到了棋圣的位置。他不仅能够打败棋坛上的传统大师,还能够赢得国际象棋冠军,赢得了众多奖项,成为围棋界的楷模。
读完本书,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坚持的力量,即使在最困难的境地,他也能够用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来改变现状,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钦佩。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4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充满激情的人文教育读本,收录了关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许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成功的激情,教会我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育人,让我们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把孩子的灵魂铸铸的艺术。
从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教育观点,并且深深地被书中教育家们的激情所感染,他们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他们决心不懈,勇敢追求,拼搏到最后,他们的努力激励着我,让我懂得了育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育人的艰辛,铸魂育人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要想培养出有智慧、有礼貌、有自信的孩子,我们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毅力,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多多指导,多多赞美,把爱传给孩子,把未来给孩子。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5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讲述了一位名叫田英的社区志愿者的故事,在她的帮助下,一群曾经失落的孩子重新开始了梦想,开始了新的生活。
书中描述了田英毅力的故事,她不仅是一个志愿者,还是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注入了这些孩子身上,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也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梦想,不断努力,不断精进,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明白到,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只要我们有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够实现梦想,而不仅仅是勉强的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勇敢地追求我们的梦想,去实现它! 查看全部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1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描写教师现象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英语教师的经历和感受。教师是蒋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命运,使他们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读完书之后,我被这位老师的教书热情所感动。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他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思想,让他们明白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拥有自信,以及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愿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铸就学生的魂,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2篇:
《铸魂育人》是一部精彩绝伦的青春小说,让我深深地被它的精神感染。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叫做小峰的少年,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后决定报考大学,却被周围的挫折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圆满完成了他的梦想。
小峰的成功,让我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只要坚持不懈,拼搏,就可以实现梦想,取得成功。在这个故事里,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明确的信息:只要你坚持不懈,以及拥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铸魂育人》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故事,而且在于它所传达的精神,这部小说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而且可以激励我们要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实现梦想,取得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3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励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勇敢的少年坚持自己的梦想,从民工到职业棋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动容。
故事中的主人公吴胜,从小就拥有勇敢和毅力,他从民工起步,坚持不懈地苦练围棋,在挫折和失败中,他从不放弃,一步步走到了棋圣的位置。他不仅能够打败棋坛上的传统大师,还能够赢得国际象棋冠军,赢得了众多奖项,成为围棋界的楷模。
读完本书,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坚持的力量,即使在最困难的境地,他也能够用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来改变现状,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钦佩。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4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充满激情的人文教育读本,收录了关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许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成功的激情,教会我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育人,让我们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把孩子的灵魂铸铸的艺术。
从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教育观点,并且深深地被书中教育家们的激情所感染,他们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他们决心不懈,勇敢追求,拼搏到最后,他们的努力激励着我,让我懂得了育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育人的艰辛,铸魂育人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要想培养出有智慧、有礼貌、有自信的孩子,我们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毅力,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多多指导,多多赞美,把爱传给孩子,把未来给孩子。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5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讲述了一位名叫田英的社区志愿者的故事,在她的帮助下,一群曾经失落的孩子重新开始了梦想,开始了新的生活。
书中描述了田英毅力的故事,她不仅是一个志愿者,还是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注入了这些孩子身上,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也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梦想,不断努力,不断精进,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明白到,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只要我们有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够实现梦想,而不仅仅是勉强的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勇敢地追求我们的梦想,去实现它!
《铸魂育人》是一本描写教师现象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英语教师的经历和感受。教师是蒋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命运,使他们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读完书之后,我被这位老师的教书热情所感动。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他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思想,让他们明白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拥有自信,以及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愿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铸就学生的魂,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2篇:
《铸魂育人》是一部精彩绝伦的青春小说,让我深深地被它的精神感染。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叫做小峰的少年,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后决定报考大学,却被周围的挫折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圆满完成了他的梦想。
小峰的成功,让我想起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只要坚持不懈,拼搏,就可以实现梦想,取得成功。在这个故事里,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明确的信息:只要你坚持不懈,以及拥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铸魂育人》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的故事,而且在于它所传达的精神,这部小说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而且可以激励我们要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实现梦想,取得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3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励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勇敢的少年坚持自己的梦想,从民工到职业棋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动容。
故事中的主人公吴胜,从小就拥有勇敢和毅力,他从民工起步,坚持不懈地苦练围棋,在挫折和失败中,他从不放弃,一步步走到了棋圣的位置。他不仅能够打败棋坛上的传统大师,还能够赢得国际象棋冠军,赢得了众多奖项,成为围棋界的楷模。
读完本书,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坚持的力量,即使在最困难的境地,他也能够用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来改变现状,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令人钦佩。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才能走向成功。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4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充满激情的人文教育读本,收录了关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许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成功的激情,教会我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育人,让我们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把孩子的灵魂铸铸的艺术。
从书中,我学到了许多教育观点,并且深深地被书中教育家们的激情所感染,他们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他们决心不懈,勇敢追求,拼搏到最后,他们的努力激励着我,让我懂得了育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育人的艰辛,铸魂育人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要想培养出有智慧、有礼貌、有自信的孩子,我们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毅力,用心去和孩子沟通,多多指导,多多赞美,把爱传给孩子,把未来给孩子。
《铸魂育人》读后感第5篇:
《铸魂育人》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讲述了一位名叫田英的社区志愿者的故事,在她的帮助下,一群曾经失落的孩子重新开始了梦想,开始了新的生活。
书中描述了田英毅力的故事,她不仅是一个志愿者,还是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注入了这些孩子身上,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也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梦想,不断努力,不断精进,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明白到,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只要我们有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够实现梦想,而不仅仅是勉强的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勇气,需要毅力,勇敢地追求我们的梦想,去实现它!
读书的好处是什么呢?浅谈读书的好处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19 次浏览 • 2022-07-20 07:10
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方式,它可以使人们了解多样性,增长知识,并激发创新思想。
首先,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通过一定的阅读,我们可以在接触到的文本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例如,当我们阅读历史类书籍时,我们可以学习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了解历史如何影响了今天,以及历史上各种文明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读书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知识是一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再次,读书可以启发创新思想。在读书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从而激发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思想。例如,阅读一本科学家的传记,可以启发出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激发出一些新的科学发现或理论。
总之,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增进我们的知识,激发创新思想,并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读书可以让我们一直保持好奇心,更多地发现知识,从而提升我们的素质,实现自我提升。 查看全部
首先,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通过一定的阅读,我们可以在接触到的文本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例如,当我们阅读历史类书籍时,我们可以学习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了解历史如何影响了今天,以及历史上各种文明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读书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知识是一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再次,读书可以启发创新思想。在读书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从而激发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思想。例如,阅读一本科学家的传记,可以启发出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激发出一些新的科学发现或理论。
总之,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增进我们的知识,激发创新思想,并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读书可以让我们一直保持好奇心,更多地发现知识,从而提升我们的素质,实现自我提升。 查看全部
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方式,它可以使人们了解多样性,增长知识,并激发创新思想。
首先,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通过一定的阅读,我们可以在接触到的文本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例如,当我们阅读历史类书籍时,我们可以学习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了解历史如何影响了今天,以及历史上各种文明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读书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知识是一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再次,读书可以启发创新思想。在读书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从而激发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思想。例如,阅读一本科学家的传记,可以启发出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激发出一些新的科学发现或理论。
总之,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增进我们的知识,激发创新思想,并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读书可以让我们一直保持好奇心,更多地发现知识,从而提升我们的素质,实现自我提升。
首先,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通过一定的阅读,我们可以在接触到的文本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例如,当我们阅读历史类书籍时,我们可以学习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了解历史如何影响了今天,以及历史上各种文明的建立和发展。
其次,读书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知识是一种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再次,读书可以启发创新思想。在读书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从而激发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思想。例如,阅读一本科学家的传记,可以启发出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激发出一些新的科学发现或理论。
总之,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拓宽知识面,增进我们的知识,激发创新思想,并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读书可以让我们一直保持好奇心,更多地发现知识,从而提升我们的素质,实现自我提升。
《世界名著》读后感汇总8000字_《世界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90 次浏览 • 2020-10-01 18:07
以下文章选自《小学生作文》
课外阅读从孩子学习开始就伴随着他们,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帮助也非常大。
相信寒假期间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了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红楼梦》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骆驼祥子》读后感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得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学会爱,学会回报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
乌丢丢是一只小脚丫,他是一只有生命的小脚丫。他原来是布袋爷爷的木偶的一只脚,是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痴老先生给了他智慧。有一天,乌丢丢让老先生带他去看望布袋爷爷和珍儿,就开始了一路的奇遇。当乌丢丢终于找到珍儿,为了使珍儿拥有一双健康的脚,毫不犹豫地在睡梦中把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地融入珍儿跛脚之中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我觉得乌丢丢是一个用爱去回报别人的人,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个优美而忧伤,又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里面的词句写的真美,瞧!“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我去太阳那里采集金色花朵;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真是写的太好了,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该多好呀!
当然,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人生哲理,如:“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更不该忘记用爱来回报,想走上人生之路,你必须迈开左右脚。”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是啊,在人生道路上,如果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回报爱,就等于只迈开了左脚,那样是没法走路的;相反,如果只知道付出爱,而不知道接受爱,只等于迈开了右脚,当然也没法走路;但如果我们既接受别人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就是诗中的“迈开左右脚”,那样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一路走好。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乌丢丢一样有爱心的人。比如我的父母,他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倾注了全部的爱;比如老师们,他们认真备课,传授给我们知识,再比如同学们,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忧伤的时候安慰我。
我一定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会爱,学会用爱回报曾给我了帮助和需要我给予帮助的人们。
《稻草人》读后感
只要是读过叶圣陶童话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深有感触。就正如鲁迅所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确,圣陶爷爷的童话总是给予人无限感慨,更可以说是惊喜,直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憾。全书23篇短片篇童话,每一篇都引人深思,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每一篇我都会细细品味。圣陶爷爷的童话就像是一张色彩滨纷的梦网,将我陶醉其中。我为童话中的主人时悲时乐,有时会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而高兴的手舞足蹈,同时也为了一个无言的结局而掉眼泪。由此可见叶圣陶的童话达到了何等的境界呀!
我是很欣赏叶圣陶的写作手法的,他能灵巧的运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而妙笔生花。譬如《小白船》: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象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
这是何等怡人的美妙叙述呀!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心不知不觉的被带进了这梦幻其中,成了这其中一员,和那红花﹑绿草﹑一起尽情舞动……
当然精彩的还不只这些。再如《梧桐子》中对梧桐子的描写,多么逼真,他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那就是一群活泼蹦乱跳的小生物。绿色的帷幕。深蓝的天空。幽静的庭院,衬托出自由活泼的梧桐子。显的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我不禁要赞叹起圣陶爷爷的返童之笔,他能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然后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跃然纸上,这是多么美丽的叙述呀!
但是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永久的,叶圣陶也不自禁地融入了许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傻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在我们看来,好人会一生平安,坏人就会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叶圣陶的童话中,他不仅有力的证实了我们刚才说的一点,并且更深入一步的想到原来的那个黑暗的社会并转存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好好学习,珍惜眼前的一切。正如童话中的傻子,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就是傻。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代表的就是善良的那一类人们,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真诚。勇敢……他身上闪耀着那种炽热无比的光芒是每个人都无法承任的!故事结尾,相信每个人都会知道: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应有的尊敬!
虽然《傻子》是一篇童话,但这里面的每一字一词都揪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很好奇。在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中,我们最尊敬的傻子哪去了呢?
感想就谈到这里为止,虽然我还是有许多话是要说的,只是用书面表达是无法传递罢了。所以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叶圣陶先生,是他才让无数人看到了中国童话在源源不断地前进,更让我们看到了童话的另一面——一个全新的世界。
《小王子》读后感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我处于在花年夏季,对于像我这么大的女孩来说,喜爱读的肯定是此刻很流行的《意林》。我是一个文静的宅女,喜爱宅在家里,手捧一本书,在阳光下,静静欣赏。
《小王子》是我在前几天读的,对于这种梦幻的名字,我认为是一部童话,因此我是打心底不愿意去看得。母亲说:“这书又不是童话,别瞧不起人家,每一部书都是值得我们去看的。”我听了,懵懵懂懂。《小王子》这部书的作者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飞行员作家,毕生崇尚自由,致力于从航空探索人生与礼貌,他在1943年写下这部书,而在1944年一次航拍侦察任务中失踪,他的传奇生涯,伴随着小王子的脚步共同消失天际。
有人说,它是一部童话,却不知它是一部杯具。对于书中小王子来说,他的爱是忧伤的,沉重的。每一部童话的结局都是灰姑娘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齐,而小王子却在刚发现爱的真谛后,死在了沙漠中。
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了小王子正因他爱的玫瑰,离开了属于自己的星球,先后游览了五个星球,作者让小王子以小孩的眼光,说明了大人们的空虚,愚蠢以及狂妄,也说明了大人的孤独与寂寞。当应对地球上万千朵玫瑰时,小王子发现自己的玫瑰不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狐狸告诉他:“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永远负有职责”时,他选取回他的星球,找他心爱的玫瑰。小王子驯服了狐狸,而玫瑰驯服了小王子。小王子是脆弱的,他无法忍受思念的苦楚,他选取用毒液抛开那份笨重的身体,但是,小王子的灵魂得到自由,而他却再也不能回到他的星球,看他心爱的玫瑰。
我们终究做不了小王子,正因我们并不了解他,但是我们有这和他一样的纯洁的心,带着他,在繁华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遗失了才想去拾回,如同书中所描述的,童年是完美的,我们不能祈求上帝让时刻停止,让此刻成为不朽,但是我们能够珍惜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着阳光。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几遍《三国演义》,对其中的三位主人公刘备、曹操、孙权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刘备是一个稳重的人,很有爱心,关爱百姓。刘备为人以大局为重,就像三顾茅庐,为了统一乱世,牺牲了很多时间,三次才请到诸葛亮。他还十分重视兄弟之情,对关羽、张飞关爱有加,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可却走到了一起,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为天下百姓做事,一生无怨无悔。虽然刘备优点很多,但还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受到巨大打击就不能维持平时的情绪,就像关羽张飞被杀害后,刘备就变的性情急躁,也不听诸葛亮的话,执意伐吴,导致陆逊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如果那时他能以平时对待事情的情绪来对待,那么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国的大业。
接着是曹操,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统治魏国时,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强大的兵力,厉害的大将,还有他的军略,如果他能够更加的合理运用,绝对能让魏国称霸天下。虽然曹操有着这么多的好处,可是一点对它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多疑。在赤壁大战,因为周瑜的一点小计策,就让他杀掉了能为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张允,导致魏军没有好的水军将领,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舟战术,结果被孙刘联盟打败,几乎是全军覆没。
最后是孙权,孙权有十分厉害的大将,吕蒙、鲁肃、陆逊、周泰、凌统......将士可是数不胜数,还可以合理运用将士的才能、敌人的弱点来赢得战争,可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君主,把吴国治理的很好。虽然看起来是三国演义里的配角,可他也为政治作出了贡献,曾经派鲁肃去海上巡游,找寻新大陆。他也是以大局为重,与蜀国绝交后,还可以很快的和好,同意共同抗击魏国,从这位君王的身上,实在找不出什么缺点,可说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君主了。
在三国里的三位君王身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刘备教育我们的:急躁必定坏事,冷静对待才可以成功。曹操教育我们的:不要多疑,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权教育我们的:只有合理运用条件,才可以做到上下连心,互相帮助,取得胜利。在这些事情里,告诉了我们很多,同时我也知道,只有注意了细节,全面看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我们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战胜一切,一起努力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查看全部
课外阅读从孩子学习开始就伴随着他们,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帮助也非常大。
相信寒假期间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了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红楼梦》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骆驼祥子》读后感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得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学会爱,学会回报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
乌丢丢是一只小脚丫,他是一只有生命的小脚丫。他原来是布袋爷爷的木偶的一只脚,是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痴老先生给了他智慧。有一天,乌丢丢让老先生带他去看望布袋爷爷和珍儿,就开始了一路的奇遇。当乌丢丢终于找到珍儿,为了使珍儿拥有一双健康的脚,毫不犹豫地在睡梦中把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地融入珍儿跛脚之中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我觉得乌丢丢是一个用爱去回报别人的人,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个优美而忧伤,又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里面的词句写的真美,瞧!“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我去太阳那里采集金色花朵;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真是写的太好了,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该多好呀!
当然,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人生哲理,如:“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更不该忘记用爱来回报,想走上人生之路,你必须迈开左右脚。”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是啊,在人生道路上,如果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回报爱,就等于只迈开了左脚,那样是没法走路的;相反,如果只知道付出爱,而不知道接受爱,只等于迈开了右脚,当然也没法走路;但如果我们既接受别人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就是诗中的“迈开左右脚”,那样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一路走好。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乌丢丢一样有爱心的人。比如我的父母,他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倾注了全部的爱;比如老师们,他们认真备课,传授给我们知识,再比如同学们,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忧伤的时候安慰我。
我一定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会爱,学会用爱回报曾给我了帮助和需要我给予帮助的人们。
《稻草人》读后感
只要是读过叶圣陶童话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深有感触。就正如鲁迅所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确,圣陶爷爷的童话总是给予人无限感慨,更可以说是惊喜,直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憾。全书23篇短片篇童话,每一篇都引人深思,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每一篇我都会细细品味。圣陶爷爷的童话就像是一张色彩滨纷的梦网,将我陶醉其中。我为童话中的主人时悲时乐,有时会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而高兴的手舞足蹈,同时也为了一个无言的结局而掉眼泪。由此可见叶圣陶的童话达到了何等的境界呀!
我是很欣赏叶圣陶的写作手法的,他能灵巧的运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而妙笔生花。譬如《小白船》: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象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
这是何等怡人的美妙叙述呀!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心不知不觉的被带进了这梦幻其中,成了这其中一员,和那红花﹑绿草﹑一起尽情舞动……
当然精彩的还不只这些。再如《梧桐子》中对梧桐子的描写,多么逼真,他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那就是一群活泼蹦乱跳的小生物。绿色的帷幕。深蓝的天空。幽静的庭院,衬托出自由活泼的梧桐子。显的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我不禁要赞叹起圣陶爷爷的返童之笔,他能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然后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跃然纸上,这是多么美丽的叙述呀!
但是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永久的,叶圣陶也不自禁地融入了许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傻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在我们看来,好人会一生平安,坏人就会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叶圣陶的童话中,他不仅有力的证实了我们刚才说的一点,并且更深入一步的想到原来的那个黑暗的社会并转存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好好学习,珍惜眼前的一切。正如童话中的傻子,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就是傻。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代表的就是善良的那一类人们,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真诚。勇敢……他身上闪耀着那种炽热无比的光芒是每个人都无法承任的!故事结尾,相信每个人都会知道: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应有的尊敬!
虽然《傻子》是一篇童话,但这里面的每一字一词都揪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很好奇。在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中,我们最尊敬的傻子哪去了呢?
感想就谈到这里为止,虽然我还是有许多话是要说的,只是用书面表达是无法传递罢了。所以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叶圣陶先生,是他才让无数人看到了中国童话在源源不断地前进,更让我们看到了童话的另一面——一个全新的世界。
《小王子》读后感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我处于在花年夏季,对于像我这么大的女孩来说,喜爱读的肯定是此刻很流行的《意林》。我是一个文静的宅女,喜爱宅在家里,手捧一本书,在阳光下,静静欣赏。
《小王子》是我在前几天读的,对于这种梦幻的名字,我认为是一部童话,因此我是打心底不愿意去看得。母亲说:“这书又不是童话,别瞧不起人家,每一部书都是值得我们去看的。”我听了,懵懵懂懂。《小王子》这部书的作者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飞行员作家,毕生崇尚自由,致力于从航空探索人生与礼貌,他在1943年写下这部书,而在1944年一次航拍侦察任务中失踪,他的传奇生涯,伴随着小王子的脚步共同消失天际。
有人说,它是一部童话,却不知它是一部杯具。对于书中小王子来说,他的爱是忧伤的,沉重的。每一部童话的结局都是灰姑娘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齐,而小王子却在刚发现爱的真谛后,死在了沙漠中。
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了小王子正因他爱的玫瑰,离开了属于自己的星球,先后游览了五个星球,作者让小王子以小孩的眼光,说明了大人们的空虚,愚蠢以及狂妄,也说明了大人的孤独与寂寞。当应对地球上万千朵玫瑰时,小王子发现自己的玫瑰不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狐狸告诉他:“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永远负有职责”时,他选取回他的星球,找他心爱的玫瑰。小王子驯服了狐狸,而玫瑰驯服了小王子。小王子是脆弱的,他无法忍受思念的苦楚,他选取用毒液抛开那份笨重的身体,但是,小王子的灵魂得到自由,而他却再也不能回到他的星球,看他心爱的玫瑰。
我们终究做不了小王子,正因我们并不了解他,但是我们有这和他一样的纯洁的心,带着他,在繁华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遗失了才想去拾回,如同书中所描述的,童年是完美的,我们不能祈求上帝让时刻停止,让此刻成为不朽,但是我们能够珍惜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着阳光。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几遍《三国演义》,对其中的三位主人公刘备、曹操、孙权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刘备是一个稳重的人,很有爱心,关爱百姓。刘备为人以大局为重,就像三顾茅庐,为了统一乱世,牺牲了很多时间,三次才请到诸葛亮。他还十分重视兄弟之情,对关羽、张飞关爱有加,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可却走到了一起,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为天下百姓做事,一生无怨无悔。虽然刘备优点很多,但还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受到巨大打击就不能维持平时的情绪,就像关羽张飞被杀害后,刘备就变的性情急躁,也不听诸葛亮的话,执意伐吴,导致陆逊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如果那时他能以平时对待事情的情绪来对待,那么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国的大业。
接着是曹操,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统治魏国时,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强大的兵力,厉害的大将,还有他的军略,如果他能够更加的合理运用,绝对能让魏国称霸天下。虽然曹操有着这么多的好处,可是一点对它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多疑。在赤壁大战,因为周瑜的一点小计策,就让他杀掉了能为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张允,导致魏军没有好的水军将领,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舟战术,结果被孙刘联盟打败,几乎是全军覆没。
最后是孙权,孙权有十分厉害的大将,吕蒙、鲁肃、陆逊、周泰、凌统......将士可是数不胜数,还可以合理运用将士的才能、敌人的弱点来赢得战争,可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君主,把吴国治理的很好。虽然看起来是三国演义里的配角,可他也为政治作出了贡献,曾经派鲁肃去海上巡游,找寻新大陆。他也是以大局为重,与蜀国绝交后,还可以很快的和好,同意共同抗击魏国,从这位君王的身上,实在找不出什么缺点,可说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君主了。
在三国里的三位君王身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刘备教育我们的:急躁必定坏事,冷静对待才可以成功。曹操教育我们的:不要多疑,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权教育我们的:只有合理运用条件,才可以做到上下连心,互相帮助,取得胜利。在这些事情里,告诉了我们很多,同时我也知道,只有注意了细节,全面看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我们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战胜一切,一起努力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查看全部
以下文章选自《小学生作文》
课外阅读从孩子学习开始就伴随着他们,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帮助也非常大。
相信寒假期间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了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红楼梦》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骆驼祥子》读后感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得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学会爱,学会回报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
乌丢丢是一只小脚丫,他是一只有生命的小脚丫。他原来是布袋爷爷的木偶的一只脚,是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痴老先生给了他智慧。有一天,乌丢丢让老先生带他去看望布袋爷爷和珍儿,就开始了一路的奇遇。当乌丢丢终于找到珍儿,为了使珍儿拥有一双健康的脚,毫不犹豫地在睡梦中把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地融入珍儿跛脚之中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我觉得乌丢丢是一个用爱去回报别人的人,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个优美而忧伤,又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里面的词句写的真美,瞧!“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我去太阳那里采集金色花朵;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真是写的太好了,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该多好呀!
当然,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人生哲理,如:“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更不该忘记用爱来回报,想走上人生之路,你必须迈开左右脚。”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是啊,在人生道路上,如果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回报爱,就等于只迈开了左脚,那样是没法走路的;相反,如果只知道付出爱,而不知道接受爱,只等于迈开了右脚,当然也没法走路;但如果我们既接受别人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就是诗中的“迈开左右脚”,那样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一路走好。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乌丢丢一样有爱心的人。比如我的父母,他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倾注了全部的爱;比如老师们,他们认真备课,传授给我们知识,再比如同学们,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忧伤的时候安慰我。
我一定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会爱,学会用爱回报曾给我了帮助和需要我给予帮助的人们。
《稻草人》读后感
只要是读过叶圣陶童话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深有感触。就正如鲁迅所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确,圣陶爷爷的童话总是给予人无限感慨,更可以说是惊喜,直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憾。全书23篇短片篇童话,每一篇都引人深思,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每一篇我都会细细品味。圣陶爷爷的童话就像是一张色彩滨纷的梦网,将我陶醉其中。我为童话中的主人时悲时乐,有时会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而高兴的手舞足蹈,同时也为了一个无言的结局而掉眼泪。由此可见叶圣陶的童话达到了何等的境界呀!
我是很欣赏叶圣陶的写作手法的,他能灵巧的运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而妙笔生花。譬如《小白船》: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象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
这是何等怡人的美妙叙述呀!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心不知不觉的被带进了这梦幻其中,成了这其中一员,和那红花﹑绿草﹑一起尽情舞动……
当然精彩的还不只这些。再如《梧桐子》中对梧桐子的描写,多么逼真,他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那就是一群活泼蹦乱跳的小生物。绿色的帷幕。深蓝的天空。幽静的庭院,衬托出自由活泼的梧桐子。显的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我不禁要赞叹起圣陶爷爷的返童之笔,他能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然后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跃然纸上,这是多么美丽的叙述呀!
但是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永久的,叶圣陶也不自禁地融入了许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傻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在我们看来,好人会一生平安,坏人就会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叶圣陶的童话中,他不仅有力的证实了我们刚才说的一点,并且更深入一步的想到原来的那个黑暗的社会并转存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好好学习,珍惜眼前的一切。正如童话中的傻子,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就是傻。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代表的就是善良的那一类人们,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真诚。勇敢……他身上闪耀着那种炽热无比的光芒是每个人都无法承任的!故事结尾,相信每个人都会知道: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应有的尊敬!
虽然《傻子》是一篇童话,但这里面的每一字一词都揪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很好奇。在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中,我们最尊敬的傻子哪去了呢?
感想就谈到这里为止,虽然我还是有许多话是要说的,只是用书面表达是无法传递罢了。所以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叶圣陶先生,是他才让无数人看到了中国童话在源源不断地前进,更让我们看到了童话的另一面——一个全新的世界。
《小王子》读后感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我处于在花年夏季,对于像我这么大的女孩来说,喜爱读的肯定是此刻很流行的《意林》。我是一个文静的宅女,喜爱宅在家里,手捧一本书,在阳光下,静静欣赏。
《小王子》是我在前几天读的,对于这种梦幻的名字,我认为是一部童话,因此我是打心底不愿意去看得。母亲说:“这书又不是童话,别瞧不起人家,每一部书都是值得我们去看的。”我听了,懵懵懂懂。《小王子》这部书的作者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飞行员作家,毕生崇尚自由,致力于从航空探索人生与礼貌,他在1943年写下这部书,而在1944年一次航拍侦察任务中失踪,他的传奇生涯,伴随着小王子的脚步共同消失天际。
有人说,它是一部童话,却不知它是一部杯具。对于书中小王子来说,他的爱是忧伤的,沉重的。每一部童话的结局都是灰姑娘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齐,而小王子却在刚发现爱的真谛后,死在了沙漠中。
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了小王子正因他爱的玫瑰,离开了属于自己的星球,先后游览了五个星球,作者让小王子以小孩的眼光,说明了大人们的空虚,愚蠢以及狂妄,也说明了大人的孤独与寂寞。当应对地球上万千朵玫瑰时,小王子发现自己的玫瑰不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狐狸告诉他:“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永远负有职责”时,他选取回他的星球,找他心爱的玫瑰。小王子驯服了狐狸,而玫瑰驯服了小王子。小王子是脆弱的,他无法忍受思念的苦楚,他选取用毒液抛开那份笨重的身体,但是,小王子的灵魂得到自由,而他却再也不能回到他的星球,看他心爱的玫瑰。
我们终究做不了小王子,正因我们并不了解他,但是我们有这和他一样的纯洁的心,带着他,在繁华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遗失了才想去拾回,如同书中所描述的,童年是完美的,我们不能祈求上帝让时刻停止,让此刻成为不朽,但是我们能够珍惜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着阳光。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几遍《三国演义》,对其中的三位主人公刘备、曹操、孙权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刘备是一个稳重的人,很有爱心,关爱百姓。刘备为人以大局为重,就像三顾茅庐,为了统一乱世,牺牲了很多时间,三次才请到诸葛亮。他还十分重视兄弟之情,对关羽、张飞关爱有加,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可却走到了一起,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为天下百姓做事,一生无怨无悔。虽然刘备优点很多,但还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受到巨大打击就不能维持平时的情绪,就像关羽张飞被杀害后,刘备就变的性情急躁,也不听诸葛亮的话,执意伐吴,导致陆逊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如果那时他能以平时对待事情的情绪来对待,那么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国的大业。
接着是曹操,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统治魏国时,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强大的兵力,厉害的大将,还有他的军略,如果他能够更加的合理运用,绝对能让魏国称霸天下。虽然曹操有着这么多的好处,可是一点对它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多疑。在赤壁大战,因为周瑜的一点小计策,就让他杀掉了能为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张允,导致魏军没有好的水军将领,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舟战术,结果被孙刘联盟打败,几乎是全军覆没。
最后是孙权,孙权有十分厉害的大将,吕蒙、鲁肃、陆逊、周泰、凌统......将士可是数不胜数,还可以合理运用将士的才能、敌人的弱点来赢得战争,可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君主,把吴国治理的很好。虽然看起来是三国演义里的配角,可他也为政治作出了贡献,曾经派鲁肃去海上巡游,找寻新大陆。他也是以大局为重,与蜀国绝交后,还可以很快的和好,同意共同抗击魏国,从这位君王的身上,实在找不出什么缺点,可说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君主了。
在三国里的三位君王身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刘备教育我们的:急躁必定坏事,冷静对待才可以成功。曹操教育我们的:不要多疑,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权教育我们的:只有合理运用条件,才可以做到上下连心,互相帮助,取得胜利。在这些事情里,告诉了我们很多,同时我也知道,只有注意了细节,全面看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我们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战胜一切,一起努力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课外阅读从孩子学习开始就伴随着他们,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帮助也非常大。
相信寒假期间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了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红楼梦》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骆驼祥子》读后感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得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学会爱,学会回报
《乌丢丢的奇遇》读后感
乌丢丢是一只小脚丫,他是一只有生命的小脚丫。他原来是布袋爷爷的木偶的一只脚,是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痴老先生给了他智慧。有一天,乌丢丢让老先生带他去看望布袋爷爷和珍儿,就开始了一路的奇遇。当乌丢丢终于找到珍儿,为了使珍儿拥有一双健康的脚,毫不犹豫地在睡梦中把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地融入珍儿跛脚之中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我觉得乌丢丢是一个用爱去回报别人的人,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
《乌丢丢的奇遇》这是一个优美而忧伤,又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里面的词句写的真美,瞧!“我去月亮那里开采银色宝石,我去太阳那里采集金色花朵;在宝石上以花朵镶嵌我的诗,让微风传送去我献给你的歌……”真是写的太好了,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该多好呀!
当然,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人生哲理,如:“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更不该忘记用爱来回报,想走上人生之路,你必须迈开左右脚。”这句话,让我深有体会。是啊,在人生道路上,如果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回报爱,就等于只迈开了左脚,那样是没法走路的;相反,如果只知道付出爱,而不知道接受爱,只等于迈开了右脚,当然也没法走路;但如果我们既接受别人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就是诗中的“迈开左右脚”,那样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才会一路走好。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乌丢丢一样有爱心的人。比如我的父母,他们每天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倾注了全部的爱;比如老师们,他们认真备课,传授给我们知识,再比如同学们,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忧伤的时候安慰我。
我一定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学会爱,学会用爱回报曾给我了帮助和需要我给予帮助的人们。
《稻草人》读后感
只要是读过叶圣陶童话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深有感触。就正如鲁迅所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确,圣陶爷爷的童话总是给予人无限感慨,更可以说是惊喜,直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憾。全书23篇短片篇童话,每一篇都引人深思,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每一篇我都会细细品味。圣陶爷爷的童话就像是一张色彩滨纷的梦网,将我陶醉其中。我为童话中的主人时悲时乐,有时会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而高兴的手舞足蹈,同时也为了一个无言的结局而掉眼泪。由此可见叶圣陶的童话达到了何等的境界呀!
我是很欣赏叶圣陶的写作手法的,他能灵巧的运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而妙笔生花。譬如《小白船》: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象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
这是何等怡人的美妙叙述呀!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心不知不觉的被带进了这梦幻其中,成了这其中一员,和那红花﹑绿草﹑一起尽情舞动……
当然精彩的还不只这些。再如《梧桐子》中对梧桐子的描写,多么逼真,他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那就是一群活泼蹦乱跳的小生物。绿色的帷幕。深蓝的天空。幽静的庭院,衬托出自由活泼的梧桐子。显的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我不禁要赞叹起圣陶爷爷的返童之笔,他能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然后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跃然纸上,这是多么美丽的叙述呀!
但是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永久的,叶圣陶也不自禁地融入了许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傻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在我们看来,好人会一生平安,坏人就会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叶圣陶的童话中,他不仅有力的证实了我们刚才说的一点,并且更深入一步的想到原来的那个黑暗的社会并转存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好好学习,珍惜眼前的一切。正如童话中的傻子,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就是傻。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代表的就是善良的那一类人们,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真诚。勇敢……他身上闪耀着那种炽热无比的光芒是每个人都无法承任的!故事结尾,相信每个人都会知道: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应有的尊敬!
虽然《傻子》是一篇童话,但这里面的每一字一词都揪住了每一位读者的心。可是在另一方面,我很好奇。在我们这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中,我们最尊敬的傻子哪去了呢?
感想就谈到这里为止,虽然我还是有许多话是要说的,只是用书面表达是无法传递罢了。所以最后,我还是要感谢叶圣陶先生,是他才让无数人看到了中国童话在源源不断地前进,更让我们看到了童话的另一面——一个全新的世界。
《小王子》读后感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我处于在花年夏季,对于像我这么大的女孩来说,喜爱读的肯定是此刻很流行的《意林》。我是一个文静的宅女,喜爱宅在家里,手捧一本书,在阳光下,静静欣赏。
《小王子》是我在前几天读的,对于这种梦幻的名字,我认为是一部童话,因此我是打心底不愿意去看得。母亲说:“这书又不是童话,别瞧不起人家,每一部书都是值得我们去看的。”我听了,懵懵懂懂。《小王子》这部书的作者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飞行员作家,毕生崇尚自由,致力于从航空探索人生与礼貌,他在1943年写下这部书,而在1944年一次航拍侦察任务中失踪,他的传奇生涯,伴随着小王子的脚步共同消失天际。
有人说,它是一部童话,却不知它是一部杯具。对于书中小王子来说,他的爱是忧伤的,沉重的。每一部童话的结局都是灰姑娘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齐,而小王子却在刚发现爱的真谛后,死在了沙漠中。
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了小王子正因他爱的玫瑰,离开了属于自己的星球,先后游览了五个星球,作者让小王子以小孩的眼光,说明了大人们的空虚,愚蠢以及狂妄,也说明了大人的孤独与寂寞。当应对地球上万千朵玫瑰时,小王子发现自己的玫瑰不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狐狸告诉他:“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永远负有职责”时,他选取回他的星球,找他心爱的玫瑰。小王子驯服了狐狸,而玫瑰驯服了小王子。小王子是脆弱的,他无法忍受思念的苦楚,他选取用毒液抛开那份笨重的身体,但是,小王子的灵魂得到自由,而他却再也不能回到他的星球,看他心爱的玫瑰。
我们终究做不了小王子,正因我们并不了解他,但是我们有这和他一样的纯洁的心,带着他,在繁华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遗失了才想去拾回,如同书中所描述的,童年是完美的,我们不能祈求上帝让时刻停止,让此刻成为不朽,但是我们能够珍惜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着阳光。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几遍《三国演义》,对其中的三位主人公刘备、曹操、孙权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刘备是一个稳重的人,很有爱心,关爱百姓。刘备为人以大局为重,就像三顾茅庐,为了统一乱世,牺牲了很多时间,三次才请到诸葛亮。他还十分重视兄弟之情,对关羽、张飞关爱有加,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可却走到了一起,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为天下百姓做事,一生无怨无悔。虽然刘备优点很多,但还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受到巨大打击就不能维持平时的情绪,就像关羽张飞被杀害后,刘备就变的性情急躁,也不听诸葛亮的话,执意伐吴,导致陆逊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如果那时他能以平时对待事情的情绪来对待,那么他肯定能完成建立蜀国的大业。
接着是曹操,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统治魏国时,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强大的兵力,厉害的大将,还有他的军略,如果他能够更加的合理运用,绝对能让魏国称霸天下。虽然曹操有着这么多的好处,可是一点对它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就是多疑。在赤壁大战,因为周瑜的一点小计策,就让他杀掉了能为自己立大功的忠臣蔡瑁、张允,导致魏军没有好的水军将领,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舟战术,结果被孙刘联盟打败,几乎是全军覆没。
最后是孙权,孙权有十分厉害的大将,吕蒙、鲁肃、陆逊、周泰、凌统......将士可是数不胜数,还可以合理运用将士的才能、敌人的弱点来赢得战争,可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君主,把吴国治理的很好。虽然看起来是三国演义里的配角,可他也为政治作出了贡献,曾经派鲁肃去海上巡游,找寻新大陆。他也是以大局为重,与蜀国绝交后,还可以很快的和好,同意共同抗击魏国,从这位君王的身上,实在找不出什么缺点,可说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君主了。
在三国里的三位君王身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刘备教育我们的:急躁必定坏事,冷静对待才可以成功。曹操教育我们的:不要多疑,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孙权教育我们的:只有合理运用条件,才可以做到上下连心,互相帮助,取得胜利。在这些事情里,告诉了我们很多,同时我也知道,只有注意了细节,全面看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我们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战胜一切,一起努力吧!
《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诗刊社《世界诗歌日》读后感_诗刊社读后感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03 次浏览 • 2020-10-01 18:07
以下文章选自《诗刊社》
文|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崯
2020年3月《诗刊》在经验与语言的互释,形式与内容的纠缠之中,重又直面了一次生活与自我的暧昧。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中,3月《诗刊》的问世多少带了些自省的味道,无论是上半月刊极写复杂的世道与人心,还是下半月刊穷尽生活的细节与纹路,落笔处皆是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的私语,和心灵在俗世生活中的自我体认。幸运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灾难不仅让我们重新反观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再次追问了经验与语言的关系,这或许便是诗歌在稍显冷寂的三月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
上半月刊最具当下感的版块莫过于“武汉诗人抗疫诗选”,面对这场肆虐全国的灾难,诗人纷纷执笔而来,既有如《一个超负荷的群体》(车延高)、《坚守》(谢克强)等作为逆行的白衣天使高歌,也有《孤岛记》(余笑忠)、《声音从这座城市消失了》(熊曼)之文记载城市的空无与人心的孤寂,更有豁达之人手书“不信瘟神长作祟,闭关静待浪涛平”(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一)》)、“今宜扫净门前雪,好接春风入户楣”(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二)》)等句以表达静待春暖花开,一扫阴霾,恢复生机的美好愿景。这一诗作版块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诗学审美上的突破,而在于它揭示了灾难之下,个体生命如何处理自我,亦如何观照世界。数十首诗歌一齐谈论着疾病与灾难,谈论着无处不在的恐慌心绪,谈论着生离死别的惨淡境遇,也谈论着坚守与勇敢,责任与义务,或谈论着贪婪与卑琐,逃离与愧疚,谈论着只有在极端境遇下才迸发出来的复杂人性,以及种种面向之下脆弱的灵魂。如此,放置在三月刊之首的这组抗疫诗歌,仿若一个小引,不断追问着这样一个原始而宏大的命题:当代诗歌如何书写一种真实?
“方阵”栏目仍旧庞大而异彩纷呈,欧阳江河在《博尔赫斯的老虎》里,依然展示了其处理泥沙俱下的异质性的能力,在“带虫眼的古语”“古老韵律的条形码”“一寸灰的语言”“蔡伦井”“铜和废铁的句读”等词句里,尚可察觉到诗人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和悖论式写作的诗歌理念。欧阳江河对于语词的陌生化保持着近乎偏执的虔诚,以奇诡的想象,独到的修辞对日常性的语词进行大胆的杂糅与拼贴,从而在重新编码之外,令词语获得多样的可能,使得被滥用的词语生发出有别于公设意义的独特性。欧阳江河用“老虎”这一含混的意象揭示词语面临的困窘状态:“这白茫茫一片的欲说无词啊”,“老虎付出肉身,获得了空无所有/词不够用,纸币不够用”(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仿若古典诗词在纷繁斑驳的现代性经验面前捉襟见肘的局促,诗人认为语词面对现代社会的暧昧性、多义性、混沌性时,陷入了难以置喙、一筹莫展的困窘状态,因而才执持于“为词的意义公设寻找不可通约的,不可公度的反词”,关于词与物的哲思也在词语的间隙中获得了晕开的时间。
如若说欧阳江河的诗带来了一种宏大的抽象感,那么在梁平“就是中秋,那些似是而非的团圆,/留下满世界的虚空”(梁平《中秋节》)里,我们重新找回了具象的生活。读梁平的诗仿佛漫步在烟雨古镇的青石板,不疾不徐的语调和清浅淡雅的意象里,萦绕着生活的禅意。梁平对于时间的迷恋显而易见,抬眼望见的蓝天白云,信手拈来的星辰月晕,悄然不觉的流水时光,都写着诗人耽溺于时间之水,沉沦其间的主体借用外在的物象,暂停了时间前进的步伐,而进入一种对于生命的玩味和体悟,进而展开其对于失去与得到的人生哲思。诗人不断经由实然之物警惕时间落入虚无的境地,时间触不可及,却通过万物遍显,一如某年某月的中秋之于夜空的满月,无法打捞的记忆之于此去经年的画家,年轮里的四月之于历史刻录的林徽因,在瞬间的体验之中,诗人穿越时空之境领悟了永恒。在沧海变桑田的度量衡里,诗人并未怅惘于物是人非下时间的虚无,反而在实然之物的映照之下领悟了时间的广袤与永恒,在一句“我在,我不在,它们都在,/时间准点不准点,它们都在”(梁平《晚上七点》)的慨叹里惊觉了此在的真谛。
剑男在组诗《等一个人》里写就了一份高纯度的孤独,这份孤独写在“可你等待的人怎么也长不大/只等来双鬓爬满白发/看见曾经的自己一个接一个从湖面上走过来”(剑男《等一个人》),“刺眼的日光下,船就像一把尖刀/把江面缓缓切开——/就像一个人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人间/过着兵不血刃的生活”(剑男《江船》)的句读里。他用一种中音调质的口吻,宣示着生命个体在尘世的游弋,兀自等待,兀自活着,也兀自老去。剑男的孤独绝不是浅薄漂浮的修辞,也无关流行伤感的时尚,在他缓慢的语调里,我们读到了一名诗人执拗而顽强的生命力,正如“昨天还是骨朵,早上已雪白一片”(剑男《槐花开放》)的沿路槐花,和“齐刷刷地占领了整个废墟”(剑男《奇迹》)的青草和树苗。剑男的诗作始终饱含着一股坚忍的力量,支撑着这位在城乡不断逡巡的诗人,即便深谙这世间“并不存在普照万物的光/也不存在永沐光明的物”,但仍旧愿意穿越漫长的黑暗,成为“续驳黑暗与光明的脊骨”(剑男《黄龙岭远眺》)。
代薇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惊艳之感,惊讶于质朴轻灵的语言竟可以弥散出挥之不去的凄美与痛楚,以明朗清丽的语词呈现人世的怅惘与叹息。一如《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划亮一根火柴/看着它在手指间燃尽/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就像习惯命运的反复——/一手赐予/一手又收回。”如火柴的止熄般短暂,无法捕捉的命运,在赐予与收回的轻而易举之中,显露出了反复无常的影像,和散落一地的破碎感,以至于读到“我听到它时你已不在人世/当年发录音的人也杳无音信/只有沙发、手帕和眼泪/还在诗里/被我来回搬动”(代薇《听布罗茨基读诗》),即便置身于沙发、手帕等岁月静好的意象之中,但是依旧能够体察到物是人非里微妙的物哀之感。
上半月刊的“每月诗星”推介的是诗人汪峰的《工业园》,汪峰擅长将火热的爆炸式的激情与冰冷生硬的语词熔铸于一起,诸如“让金属的骨头火焰一样狂长”(《冶炼》),“是生硬,是冰凉,是气味。是生猛的野兽”(《一朵花开了》),“阳光透过车间,铜质的勋章灿烂而放肆”(《阻止》),在语词与意义的巨大张力之中,赋予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符码以个人化的意绪,以实现“想在个人诗史上铸上金属的灵魂”(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的诗学理想。汪峰的这组诗里,不断闪现着金属、炼炉、高压电、机器、钢铁、螺钉、齿轮等具备硬品质的零件化的词汇,抽象出一个后工业时代的现代风景,但诗人并无意于以此指责现代工业进程对个体生命的异化,反而另辟蹊径,将生冷质地的语词与燃烧、高温、火焰、炼炉、电光、石火等高热量的词汇并置,从而产生了评论家冯雷所言的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它们的烘托下,整首诗显得‘闪耀’而又‘滚烫’”。(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而诗人汪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后工业社会”下,那种为事业而非工作、为生命而非生活,像狮子一样忘我打拼的自豪感、荣耀感、成就感也许更是诗歌和时代所久违的。(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
如果要为下半月刊寻一个词眼,那大抵是“诗歌语言”。下半月刊比较有意思的是“锐评”这个栏目的设置,它又一次证明了阐释的魅力与意义。锐评以苏奇飞《干谒之诗》为蓝本,牵扯出关乎诗歌语言的问题,迫使诗歌进一步反思对于词语的锻造到底是一种机巧的文字游戏,还是纯粹的“美”的表达。实际上,不论是上半月刊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一作还是下半月刊的“锐评”焦点,当代诗歌面临的语言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多少意象逃脱悲伤的语境,/却陷进舌头的失语里”(苏奇飞《避雨之诗》),“现实于诗歌而言是一种抵达,诗歌于现实而言却显得无力”(徐蓓《捕捉水面的碎黄金》),因此诗人才会发出“如何用语言捕捉/曲江水面上那么多跳跃不定的/意义的碎金子?/如何用诗的韵律束缚/水的太胖的腰身?”(苏奇飞《春日,读杜甫<丽人行>》)的焦虑喟叹。
“双子星座”一栏推荐的安乔子同样关注到了语言的问题,她认为“诗歌的异质性和独创性就在于语言,个性化的语言让诗散发出独特的气质。我们要打破语言的惯性,恢复语言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安乔子《内心的风景》)。安乔子的诗歌语言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洗去了人造的华丽,呈现出自然质朴的风味,但却颇具感人的力量,譬如《从乡下赶来的父亲》句末一句“他走后/我给他倒的那杯水还没动/他说的话还停留在空中”,诗意诞生在意犹未尽的留白处,在安乔子戛然而止的陈述里,尚可体味到从乡下赶来的父亲行走的仓促,以及诗人对于父亲为了生活疲于奔波的心疼,还有短暂相处之后惜别的不舍。《老木匠》里“推开门那瞬间,等了三十年的人来了/和他较劲了三十年的人来了/他已经老了,双手递上一根烟/并替他点燃了/‘为我做一口棺材吧’”,安乔子总是能让朴素到习以为常的语言发挥出触碰心房的力量,行将就木的老人,终究是抵不住苍老与衰亡,过往种种恩怨皆在一根烟的投递中烟消云散了,既为释怀,又显心酸,凡尘俗世的种种仿佛皆不过一句岁月不饶人的注脚。
下半月刊“茶座”栏目迎来了雷平阳关乎让万物独立的漫谈,踏遍万水千山,贴近自然万物的诗人认为诗歌写作需要厘清自我与万物的关系,一方面,如若诗歌无我的存在,便会令诗歌陷入词语空转的尴尬境地,成为肤浅的词语修辞术;另一方面,如若诗歌忽略了万物的存在,诗歌亦会陷落于千篇一律的自我重复之中。借用雷平阳的一句话:由“我”而及“他物”,可以让万物独立,亦让万物分别按自己的“愿望”抵达属于它们的深度或高度。(雷平阳《让万物独立》)因而,于诗人而言,怀着谦卑之心写作也许是对诗歌最大的尊重,自大者擅自以自我之心揣度万物之灵,反而失却了承领神恩的可能与路径。
总体而言,三月《诗刊》呈现出庞大而美好的模样,无论是“一带一路”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以开阔的视野展开对历史、个人与生命的深度思考,还是“银河”栏目摘取大千世界的一花一木入诗,去谛听自然生命的诉说,亦或是“校园”诗人调动丰盈的感情书写独特的属于青春的风景,诗歌都昭示了其展现生命,表达哲思和抵达现实的多种可能。但是限于篇幅原因,只能对部分诗人的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今年三月,人人都在期待一次春暖花开,幸运的是,在诗歌的国度里,春天已然到来,希望它们可以照亮前路,温暖人心,洞见光明。 查看全部
文|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崯
2020年3月《诗刊》在经验与语言的互释,形式与内容的纠缠之中,重又直面了一次生活与自我的暧昧。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中,3月《诗刊》的问世多少带了些自省的味道,无论是上半月刊极写复杂的世道与人心,还是下半月刊穷尽生活的细节与纹路,落笔处皆是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的私语,和心灵在俗世生活中的自我体认。幸运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灾难不仅让我们重新反观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再次追问了经验与语言的关系,这或许便是诗歌在稍显冷寂的三月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
上半月刊最具当下感的版块莫过于“武汉诗人抗疫诗选”,面对这场肆虐全国的灾难,诗人纷纷执笔而来,既有如《一个超负荷的群体》(车延高)、《坚守》(谢克强)等作为逆行的白衣天使高歌,也有《孤岛记》(余笑忠)、《声音从这座城市消失了》(熊曼)之文记载城市的空无与人心的孤寂,更有豁达之人手书“不信瘟神长作祟,闭关静待浪涛平”(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一)》)、“今宜扫净门前雪,好接春风入户楣”(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二)》)等句以表达静待春暖花开,一扫阴霾,恢复生机的美好愿景。这一诗作版块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诗学审美上的突破,而在于它揭示了灾难之下,个体生命如何处理自我,亦如何观照世界。数十首诗歌一齐谈论着疾病与灾难,谈论着无处不在的恐慌心绪,谈论着生离死别的惨淡境遇,也谈论着坚守与勇敢,责任与义务,或谈论着贪婪与卑琐,逃离与愧疚,谈论着只有在极端境遇下才迸发出来的复杂人性,以及种种面向之下脆弱的灵魂。如此,放置在三月刊之首的这组抗疫诗歌,仿若一个小引,不断追问着这样一个原始而宏大的命题:当代诗歌如何书写一种真实?
“方阵”栏目仍旧庞大而异彩纷呈,欧阳江河在《博尔赫斯的老虎》里,依然展示了其处理泥沙俱下的异质性的能力,在“带虫眼的古语”“古老韵律的条形码”“一寸灰的语言”“蔡伦井”“铜和废铁的句读”等词句里,尚可察觉到诗人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和悖论式写作的诗歌理念。欧阳江河对于语词的陌生化保持着近乎偏执的虔诚,以奇诡的想象,独到的修辞对日常性的语词进行大胆的杂糅与拼贴,从而在重新编码之外,令词语获得多样的可能,使得被滥用的词语生发出有别于公设意义的独特性。欧阳江河用“老虎”这一含混的意象揭示词语面临的困窘状态:“这白茫茫一片的欲说无词啊”,“老虎付出肉身,获得了空无所有/词不够用,纸币不够用”(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仿若古典诗词在纷繁斑驳的现代性经验面前捉襟见肘的局促,诗人认为语词面对现代社会的暧昧性、多义性、混沌性时,陷入了难以置喙、一筹莫展的困窘状态,因而才执持于“为词的意义公设寻找不可通约的,不可公度的反词”,关于词与物的哲思也在词语的间隙中获得了晕开的时间。
如若说欧阳江河的诗带来了一种宏大的抽象感,那么在梁平“就是中秋,那些似是而非的团圆,/留下满世界的虚空”(梁平《中秋节》)里,我们重新找回了具象的生活。读梁平的诗仿佛漫步在烟雨古镇的青石板,不疾不徐的语调和清浅淡雅的意象里,萦绕着生活的禅意。梁平对于时间的迷恋显而易见,抬眼望见的蓝天白云,信手拈来的星辰月晕,悄然不觉的流水时光,都写着诗人耽溺于时间之水,沉沦其间的主体借用外在的物象,暂停了时间前进的步伐,而进入一种对于生命的玩味和体悟,进而展开其对于失去与得到的人生哲思。诗人不断经由实然之物警惕时间落入虚无的境地,时间触不可及,却通过万物遍显,一如某年某月的中秋之于夜空的满月,无法打捞的记忆之于此去经年的画家,年轮里的四月之于历史刻录的林徽因,在瞬间的体验之中,诗人穿越时空之境领悟了永恒。在沧海变桑田的度量衡里,诗人并未怅惘于物是人非下时间的虚无,反而在实然之物的映照之下领悟了时间的广袤与永恒,在一句“我在,我不在,它们都在,/时间准点不准点,它们都在”(梁平《晚上七点》)的慨叹里惊觉了此在的真谛。
剑男在组诗《等一个人》里写就了一份高纯度的孤独,这份孤独写在“可你等待的人怎么也长不大/只等来双鬓爬满白发/看见曾经的自己一个接一个从湖面上走过来”(剑男《等一个人》),“刺眼的日光下,船就像一把尖刀/把江面缓缓切开——/就像一个人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人间/过着兵不血刃的生活”(剑男《江船》)的句读里。他用一种中音调质的口吻,宣示着生命个体在尘世的游弋,兀自等待,兀自活着,也兀自老去。剑男的孤独绝不是浅薄漂浮的修辞,也无关流行伤感的时尚,在他缓慢的语调里,我们读到了一名诗人执拗而顽强的生命力,正如“昨天还是骨朵,早上已雪白一片”(剑男《槐花开放》)的沿路槐花,和“齐刷刷地占领了整个废墟”(剑男《奇迹》)的青草和树苗。剑男的诗作始终饱含着一股坚忍的力量,支撑着这位在城乡不断逡巡的诗人,即便深谙这世间“并不存在普照万物的光/也不存在永沐光明的物”,但仍旧愿意穿越漫长的黑暗,成为“续驳黑暗与光明的脊骨”(剑男《黄龙岭远眺》)。
代薇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惊艳之感,惊讶于质朴轻灵的语言竟可以弥散出挥之不去的凄美与痛楚,以明朗清丽的语词呈现人世的怅惘与叹息。一如《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划亮一根火柴/看着它在手指间燃尽/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就像习惯命运的反复——/一手赐予/一手又收回。”如火柴的止熄般短暂,无法捕捉的命运,在赐予与收回的轻而易举之中,显露出了反复无常的影像,和散落一地的破碎感,以至于读到“我听到它时你已不在人世/当年发录音的人也杳无音信/只有沙发、手帕和眼泪/还在诗里/被我来回搬动”(代薇《听布罗茨基读诗》),即便置身于沙发、手帕等岁月静好的意象之中,但是依旧能够体察到物是人非里微妙的物哀之感。
上半月刊的“每月诗星”推介的是诗人汪峰的《工业园》,汪峰擅长将火热的爆炸式的激情与冰冷生硬的语词熔铸于一起,诸如“让金属的骨头火焰一样狂长”(《冶炼》),“是生硬,是冰凉,是气味。是生猛的野兽”(《一朵花开了》),“阳光透过车间,铜质的勋章灿烂而放肆”(《阻止》),在语词与意义的巨大张力之中,赋予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符码以个人化的意绪,以实现“想在个人诗史上铸上金属的灵魂”(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的诗学理想。汪峰的这组诗里,不断闪现着金属、炼炉、高压电、机器、钢铁、螺钉、齿轮等具备硬品质的零件化的词汇,抽象出一个后工业时代的现代风景,但诗人并无意于以此指责现代工业进程对个体生命的异化,反而另辟蹊径,将生冷质地的语词与燃烧、高温、火焰、炼炉、电光、石火等高热量的词汇并置,从而产生了评论家冯雷所言的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它们的烘托下,整首诗显得‘闪耀’而又‘滚烫’”。(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而诗人汪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后工业社会”下,那种为事业而非工作、为生命而非生活,像狮子一样忘我打拼的自豪感、荣耀感、成就感也许更是诗歌和时代所久违的。(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
如果要为下半月刊寻一个词眼,那大抵是“诗歌语言”。下半月刊比较有意思的是“锐评”这个栏目的设置,它又一次证明了阐释的魅力与意义。锐评以苏奇飞《干谒之诗》为蓝本,牵扯出关乎诗歌语言的问题,迫使诗歌进一步反思对于词语的锻造到底是一种机巧的文字游戏,还是纯粹的“美”的表达。实际上,不论是上半月刊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一作还是下半月刊的“锐评”焦点,当代诗歌面临的语言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多少意象逃脱悲伤的语境,/却陷进舌头的失语里”(苏奇飞《避雨之诗》),“现实于诗歌而言是一种抵达,诗歌于现实而言却显得无力”(徐蓓《捕捉水面的碎黄金》),因此诗人才会发出“如何用语言捕捉/曲江水面上那么多跳跃不定的/意义的碎金子?/如何用诗的韵律束缚/水的太胖的腰身?”(苏奇飞《春日,读杜甫<丽人行>》)的焦虑喟叹。
“双子星座”一栏推荐的安乔子同样关注到了语言的问题,她认为“诗歌的异质性和独创性就在于语言,个性化的语言让诗散发出独特的气质。我们要打破语言的惯性,恢复语言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安乔子《内心的风景》)。安乔子的诗歌语言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洗去了人造的华丽,呈现出自然质朴的风味,但却颇具感人的力量,譬如《从乡下赶来的父亲》句末一句“他走后/我给他倒的那杯水还没动/他说的话还停留在空中”,诗意诞生在意犹未尽的留白处,在安乔子戛然而止的陈述里,尚可体味到从乡下赶来的父亲行走的仓促,以及诗人对于父亲为了生活疲于奔波的心疼,还有短暂相处之后惜别的不舍。《老木匠》里“推开门那瞬间,等了三十年的人来了/和他较劲了三十年的人来了/他已经老了,双手递上一根烟/并替他点燃了/‘为我做一口棺材吧’”,安乔子总是能让朴素到习以为常的语言发挥出触碰心房的力量,行将就木的老人,终究是抵不住苍老与衰亡,过往种种恩怨皆在一根烟的投递中烟消云散了,既为释怀,又显心酸,凡尘俗世的种种仿佛皆不过一句岁月不饶人的注脚。
下半月刊“茶座”栏目迎来了雷平阳关乎让万物独立的漫谈,踏遍万水千山,贴近自然万物的诗人认为诗歌写作需要厘清自我与万物的关系,一方面,如若诗歌无我的存在,便会令诗歌陷入词语空转的尴尬境地,成为肤浅的词语修辞术;另一方面,如若诗歌忽略了万物的存在,诗歌亦会陷落于千篇一律的自我重复之中。借用雷平阳的一句话:由“我”而及“他物”,可以让万物独立,亦让万物分别按自己的“愿望”抵达属于它们的深度或高度。(雷平阳《让万物独立》)因而,于诗人而言,怀着谦卑之心写作也许是对诗歌最大的尊重,自大者擅自以自我之心揣度万物之灵,反而失却了承领神恩的可能与路径。
总体而言,三月《诗刊》呈现出庞大而美好的模样,无论是“一带一路”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以开阔的视野展开对历史、个人与生命的深度思考,还是“银河”栏目摘取大千世界的一花一木入诗,去谛听自然生命的诉说,亦或是“校园”诗人调动丰盈的感情书写独特的属于青春的风景,诗歌都昭示了其展现生命,表达哲思和抵达现实的多种可能。但是限于篇幅原因,只能对部分诗人的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今年三月,人人都在期待一次春暖花开,幸运的是,在诗歌的国度里,春天已然到来,希望它们可以照亮前路,温暖人心,洞见光明。 查看全部
以下文章选自《诗刊社》
文|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崯
2020年3月《诗刊》在经验与语言的互释,形式与内容的纠缠之中,重又直面了一次生活与自我的暧昧。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中,3月《诗刊》的问世多少带了些自省的味道,无论是上半月刊极写复杂的世道与人心,还是下半月刊穷尽生活的细节与纹路,落笔处皆是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的私语,和心灵在俗世生活中的自我体认。幸运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灾难不仅让我们重新反观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再次追问了经验与语言的关系,这或许便是诗歌在稍显冷寂的三月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
上半月刊最具当下感的版块莫过于“武汉诗人抗疫诗选”,面对这场肆虐全国的灾难,诗人纷纷执笔而来,既有如《一个超负荷的群体》(车延高)、《坚守》(谢克强)等作为逆行的白衣天使高歌,也有《孤岛记》(余笑忠)、《声音从这座城市消失了》(熊曼)之文记载城市的空无与人心的孤寂,更有豁达之人手书“不信瘟神长作祟,闭关静待浪涛平”(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一)》)、“今宜扫净门前雪,好接春风入户楣”(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二)》)等句以表达静待春暖花开,一扫阴霾,恢复生机的美好愿景。这一诗作版块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诗学审美上的突破,而在于它揭示了灾难之下,个体生命如何处理自我,亦如何观照世界。数十首诗歌一齐谈论着疾病与灾难,谈论着无处不在的恐慌心绪,谈论着生离死别的惨淡境遇,也谈论着坚守与勇敢,责任与义务,或谈论着贪婪与卑琐,逃离与愧疚,谈论着只有在极端境遇下才迸发出来的复杂人性,以及种种面向之下脆弱的灵魂。如此,放置在三月刊之首的这组抗疫诗歌,仿若一个小引,不断追问着这样一个原始而宏大的命题:当代诗歌如何书写一种真实?
“方阵”栏目仍旧庞大而异彩纷呈,欧阳江河在《博尔赫斯的老虎》里,依然展示了其处理泥沙俱下的异质性的能力,在“带虫眼的古语”“古老韵律的条形码”“一寸灰的语言”“蔡伦井”“铜和废铁的句读”等词句里,尚可察觉到诗人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和悖论式写作的诗歌理念。欧阳江河对于语词的陌生化保持着近乎偏执的虔诚,以奇诡的想象,独到的修辞对日常性的语词进行大胆的杂糅与拼贴,从而在重新编码之外,令词语获得多样的可能,使得被滥用的词语生发出有别于公设意义的独特性。欧阳江河用“老虎”这一含混的意象揭示词语面临的困窘状态:“这白茫茫一片的欲说无词啊”,“老虎付出肉身,获得了空无所有/词不够用,纸币不够用”(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仿若古典诗词在纷繁斑驳的现代性经验面前捉襟见肘的局促,诗人认为语词面对现代社会的暧昧性、多义性、混沌性时,陷入了难以置喙、一筹莫展的困窘状态,因而才执持于“为词的意义公设寻找不可通约的,不可公度的反词”,关于词与物的哲思也在词语的间隙中获得了晕开的时间。
如若说欧阳江河的诗带来了一种宏大的抽象感,那么在梁平“就是中秋,那些似是而非的团圆,/留下满世界的虚空”(梁平《中秋节》)里,我们重新找回了具象的生活。读梁平的诗仿佛漫步在烟雨古镇的青石板,不疾不徐的语调和清浅淡雅的意象里,萦绕着生活的禅意。梁平对于时间的迷恋显而易见,抬眼望见的蓝天白云,信手拈来的星辰月晕,悄然不觉的流水时光,都写着诗人耽溺于时间之水,沉沦其间的主体借用外在的物象,暂停了时间前进的步伐,而进入一种对于生命的玩味和体悟,进而展开其对于失去与得到的人生哲思。诗人不断经由实然之物警惕时间落入虚无的境地,时间触不可及,却通过万物遍显,一如某年某月的中秋之于夜空的满月,无法打捞的记忆之于此去经年的画家,年轮里的四月之于历史刻录的林徽因,在瞬间的体验之中,诗人穿越时空之境领悟了永恒。在沧海变桑田的度量衡里,诗人并未怅惘于物是人非下时间的虚无,反而在实然之物的映照之下领悟了时间的广袤与永恒,在一句“我在,我不在,它们都在,/时间准点不准点,它们都在”(梁平《晚上七点》)的慨叹里惊觉了此在的真谛。
剑男在组诗《等一个人》里写就了一份高纯度的孤独,这份孤独写在“可你等待的人怎么也长不大/只等来双鬓爬满白发/看见曾经的自己一个接一个从湖面上走过来”(剑男《等一个人》),“刺眼的日光下,船就像一把尖刀/把江面缓缓切开——/就像一个人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人间/过着兵不血刃的生活”(剑男《江船》)的句读里。他用一种中音调质的口吻,宣示着生命个体在尘世的游弋,兀自等待,兀自活着,也兀自老去。剑男的孤独绝不是浅薄漂浮的修辞,也无关流行伤感的时尚,在他缓慢的语调里,我们读到了一名诗人执拗而顽强的生命力,正如“昨天还是骨朵,早上已雪白一片”(剑男《槐花开放》)的沿路槐花,和“齐刷刷地占领了整个废墟”(剑男《奇迹》)的青草和树苗。剑男的诗作始终饱含着一股坚忍的力量,支撑着这位在城乡不断逡巡的诗人,即便深谙这世间“并不存在普照万物的光/也不存在永沐光明的物”,但仍旧愿意穿越漫长的黑暗,成为“续驳黑暗与光明的脊骨”(剑男《黄龙岭远眺》)。
代薇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惊艳之感,惊讶于质朴轻灵的语言竟可以弥散出挥之不去的凄美与痛楚,以明朗清丽的语词呈现人世的怅惘与叹息。一如《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划亮一根火柴/看着它在手指间燃尽/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就像习惯命运的反复——/一手赐予/一手又收回。”如火柴的止熄般短暂,无法捕捉的命运,在赐予与收回的轻而易举之中,显露出了反复无常的影像,和散落一地的破碎感,以至于读到“我听到它时你已不在人世/当年发录音的人也杳无音信/只有沙发、手帕和眼泪/还在诗里/被我来回搬动”(代薇《听布罗茨基读诗》),即便置身于沙发、手帕等岁月静好的意象之中,但是依旧能够体察到物是人非里微妙的物哀之感。
上半月刊的“每月诗星”推介的是诗人汪峰的《工业园》,汪峰擅长将火热的爆炸式的激情与冰冷生硬的语词熔铸于一起,诸如“让金属的骨头火焰一样狂长”(《冶炼》),“是生硬,是冰凉,是气味。是生猛的野兽”(《一朵花开了》),“阳光透过车间,铜质的勋章灿烂而放肆”(《阻止》),在语词与意义的巨大张力之中,赋予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符码以个人化的意绪,以实现“想在个人诗史上铸上金属的灵魂”(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的诗学理想。汪峰的这组诗里,不断闪现着金属、炼炉、高压电、机器、钢铁、螺钉、齿轮等具备硬品质的零件化的词汇,抽象出一个后工业时代的现代风景,但诗人并无意于以此指责现代工业进程对个体生命的异化,反而另辟蹊径,将生冷质地的语词与燃烧、高温、火焰、炼炉、电光、石火等高热量的词汇并置,从而产生了评论家冯雷所言的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它们的烘托下,整首诗显得‘闪耀’而又‘滚烫’”。(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而诗人汪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后工业社会”下,那种为事业而非工作、为生命而非生活,像狮子一样忘我打拼的自豪感、荣耀感、成就感也许更是诗歌和时代所久违的。(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
如果要为下半月刊寻一个词眼,那大抵是“诗歌语言”。下半月刊比较有意思的是“锐评”这个栏目的设置,它又一次证明了阐释的魅力与意义。锐评以苏奇飞《干谒之诗》为蓝本,牵扯出关乎诗歌语言的问题,迫使诗歌进一步反思对于词语的锻造到底是一种机巧的文字游戏,还是纯粹的“美”的表达。实际上,不论是上半月刊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一作还是下半月刊的“锐评”焦点,当代诗歌面临的语言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多少意象逃脱悲伤的语境,/却陷进舌头的失语里”(苏奇飞《避雨之诗》),“现实于诗歌而言是一种抵达,诗歌于现实而言却显得无力”(徐蓓《捕捉水面的碎黄金》),因此诗人才会发出“如何用语言捕捉/曲江水面上那么多跳跃不定的/意义的碎金子?/如何用诗的韵律束缚/水的太胖的腰身?”(苏奇飞《春日,读杜甫<丽人行>》)的焦虑喟叹。
“双子星座”一栏推荐的安乔子同样关注到了语言的问题,她认为“诗歌的异质性和独创性就在于语言,个性化的语言让诗散发出独特的气质。我们要打破语言的惯性,恢复语言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安乔子《内心的风景》)。安乔子的诗歌语言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洗去了人造的华丽,呈现出自然质朴的风味,但却颇具感人的力量,譬如《从乡下赶来的父亲》句末一句“他走后/我给他倒的那杯水还没动/他说的话还停留在空中”,诗意诞生在意犹未尽的留白处,在安乔子戛然而止的陈述里,尚可体味到从乡下赶来的父亲行走的仓促,以及诗人对于父亲为了生活疲于奔波的心疼,还有短暂相处之后惜别的不舍。《老木匠》里“推开门那瞬间,等了三十年的人来了/和他较劲了三十年的人来了/他已经老了,双手递上一根烟/并替他点燃了/‘为我做一口棺材吧’”,安乔子总是能让朴素到习以为常的语言发挥出触碰心房的力量,行将就木的老人,终究是抵不住苍老与衰亡,过往种种恩怨皆在一根烟的投递中烟消云散了,既为释怀,又显心酸,凡尘俗世的种种仿佛皆不过一句岁月不饶人的注脚。
下半月刊“茶座”栏目迎来了雷平阳关乎让万物独立的漫谈,踏遍万水千山,贴近自然万物的诗人认为诗歌写作需要厘清自我与万物的关系,一方面,如若诗歌无我的存在,便会令诗歌陷入词语空转的尴尬境地,成为肤浅的词语修辞术;另一方面,如若诗歌忽略了万物的存在,诗歌亦会陷落于千篇一律的自我重复之中。借用雷平阳的一句话:由“我”而及“他物”,可以让万物独立,亦让万物分别按自己的“愿望”抵达属于它们的深度或高度。(雷平阳《让万物独立》)因而,于诗人而言,怀着谦卑之心写作也许是对诗歌最大的尊重,自大者擅自以自我之心揣度万物之灵,反而失却了承领神恩的可能与路径。
总体而言,三月《诗刊》呈现出庞大而美好的模样,无论是“一带一路”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以开阔的视野展开对历史、个人与生命的深度思考,还是“银河”栏目摘取大千世界的一花一木入诗,去谛听自然生命的诉说,亦或是“校园”诗人调动丰盈的感情书写独特的属于青春的风景,诗歌都昭示了其展现生命,表达哲思和抵达现实的多种可能。但是限于篇幅原因,只能对部分诗人的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今年三月,人人都在期待一次春暖花开,幸运的是,在诗歌的国度里,春天已然到来,希望它们可以照亮前路,温暖人心,洞见光明。
文|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崯
2020年3月《诗刊》在经验与语言的互释,形式与内容的纠缠之中,重又直面了一次生活与自我的暧昧。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中,3月《诗刊》的问世多少带了些自省的味道,无论是上半月刊极写复杂的世道与人心,还是下半月刊穷尽生活的细节与纹路,落笔处皆是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的私语,和心灵在俗世生活中的自我体认。幸运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灾难不仅让我们重新反观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再次追问了经验与语言的关系,这或许便是诗歌在稍显冷寂的三月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
上半月刊最具当下感的版块莫过于“武汉诗人抗疫诗选”,面对这场肆虐全国的灾难,诗人纷纷执笔而来,既有如《一个超负荷的群体》(车延高)、《坚守》(谢克强)等作为逆行的白衣天使高歌,也有《孤岛记》(余笑忠)、《声音从这座城市消失了》(熊曼)之文记载城市的空无与人心的孤寂,更有豁达之人手书“不信瘟神长作祟,闭关静待浪涛平”(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一)》)、“今宜扫净门前雪,好接春风入户楣”(张颖娟《因疫情闭门不出有感二首(二)》)等句以表达静待春暖花开,一扫阴霾,恢复生机的美好愿景。这一诗作版块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诗学审美上的突破,而在于它揭示了灾难之下,个体生命如何处理自我,亦如何观照世界。数十首诗歌一齐谈论着疾病与灾难,谈论着无处不在的恐慌心绪,谈论着生离死别的惨淡境遇,也谈论着坚守与勇敢,责任与义务,或谈论着贪婪与卑琐,逃离与愧疚,谈论着只有在极端境遇下才迸发出来的复杂人性,以及种种面向之下脆弱的灵魂。如此,放置在三月刊之首的这组抗疫诗歌,仿若一个小引,不断追问着这样一个原始而宏大的命题:当代诗歌如何书写一种真实?
“方阵”栏目仍旧庞大而异彩纷呈,欧阳江河在《博尔赫斯的老虎》里,依然展示了其处理泥沙俱下的异质性的能力,在“带虫眼的古语”“古老韵律的条形码”“一寸灰的语言”“蔡伦井”“铜和废铁的句读”等词句里,尚可察觉到诗人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和悖论式写作的诗歌理念。欧阳江河对于语词的陌生化保持着近乎偏执的虔诚,以奇诡的想象,独到的修辞对日常性的语词进行大胆的杂糅与拼贴,从而在重新编码之外,令词语获得多样的可能,使得被滥用的词语生发出有别于公设意义的独特性。欧阳江河用“老虎”这一含混的意象揭示词语面临的困窘状态:“这白茫茫一片的欲说无词啊”,“老虎付出肉身,获得了空无所有/词不够用,纸币不够用”(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仿若古典诗词在纷繁斑驳的现代性经验面前捉襟见肘的局促,诗人认为语词面对现代社会的暧昧性、多义性、混沌性时,陷入了难以置喙、一筹莫展的困窘状态,因而才执持于“为词的意义公设寻找不可通约的,不可公度的反词”,关于词与物的哲思也在词语的间隙中获得了晕开的时间。
如若说欧阳江河的诗带来了一种宏大的抽象感,那么在梁平“就是中秋,那些似是而非的团圆,/留下满世界的虚空”(梁平《中秋节》)里,我们重新找回了具象的生活。读梁平的诗仿佛漫步在烟雨古镇的青石板,不疾不徐的语调和清浅淡雅的意象里,萦绕着生活的禅意。梁平对于时间的迷恋显而易见,抬眼望见的蓝天白云,信手拈来的星辰月晕,悄然不觉的流水时光,都写着诗人耽溺于时间之水,沉沦其间的主体借用外在的物象,暂停了时间前进的步伐,而进入一种对于生命的玩味和体悟,进而展开其对于失去与得到的人生哲思。诗人不断经由实然之物警惕时间落入虚无的境地,时间触不可及,却通过万物遍显,一如某年某月的中秋之于夜空的满月,无法打捞的记忆之于此去经年的画家,年轮里的四月之于历史刻录的林徽因,在瞬间的体验之中,诗人穿越时空之境领悟了永恒。在沧海变桑田的度量衡里,诗人并未怅惘于物是人非下时间的虚无,反而在实然之物的映照之下领悟了时间的广袤与永恒,在一句“我在,我不在,它们都在,/时间准点不准点,它们都在”(梁平《晚上七点》)的慨叹里惊觉了此在的真谛。
剑男在组诗《等一个人》里写就了一份高纯度的孤独,这份孤独写在“可你等待的人怎么也长不大/只等来双鬓爬满白发/看见曾经的自己一个接一个从湖面上走过来”(剑男《等一个人》),“刺眼的日光下,船就像一把尖刀/把江面缓缓切开——/就像一个人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人间/过着兵不血刃的生活”(剑男《江船》)的句读里。他用一种中音调质的口吻,宣示着生命个体在尘世的游弋,兀自等待,兀自活着,也兀自老去。剑男的孤独绝不是浅薄漂浮的修辞,也无关流行伤感的时尚,在他缓慢的语调里,我们读到了一名诗人执拗而顽强的生命力,正如“昨天还是骨朵,早上已雪白一片”(剑男《槐花开放》)的沿路槐花,和“齐刷刷地占领了整个废墟”(剑男《奇迹》)的青草和树苗。剑男的诗作始终饱含着一股坚忍的力量,支撑着这位在城乡不断逡巡的诗人,即便深谙这世间“并不存在普照万物的光/也不存在永沐光明的物”,但仍旧愿意穿越漫长的黑暗,成为“续驳黑暗与光明的脊骨”(剑男《黄龙岭远眺》)。
代薇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惊艳之感,惊讶于质朴轻灵的语言竟可以弥散出挥之不去的凄美与痛楚,以明朗清丽的语词呈现人世的怅惘与叹息。一如《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划亮一根火柴/看着它在手指间燃尽/我爱过那些无法长久的事物/就像习惯命运的反复——/一手赐予/一手又收回。”如火柴的止熄般短暂,无法捕捉的命运,在赐予与收回的轻而易举之中,显露出了反复无常的影像,和散落一地的破碎感,以至于读到“我听到它时你已不在人世/当年发录音的人也杳无音信/只有沙发、手帕和眼泪/还在诗里/被我来回搬动”(代薇《听布罗茨基读诗》),即便置身于沙发、手帕等岁月静好的意象之中,但是依旧能够体察到物是人非里微妙的物哀之感。
上半月刊的“每月诗星”推介的是诗人汪峰的《工业园》,汪峰擅长将火热的爆炸式的激情与冰冷生硬的语词熔铸于一起,诸如“让金属的骨头火焰一样狂长”(《冶炼》),“是生硬,是冰凉,是气味。是生猛的野兽”(《一朵花开了》),“阳光透过车间,铜质的勋章灿烂而放肆”(《阻止》),在语词与意义的巨大张力之中,赋予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符码以个人化的意绪,以实现“想在个人诗史上铸上金属的灵魂”(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的诗学理想。汪峰的这组诗里,不断闪现着金属、炼炉、高压电、机器、钢铁、螺钉、齿轮等具备硬品质的零件化的词汇,抽象出一个后工业时代的现代风景,但诗人并无意于以此指责现代工业进程对个体生命的异化,反而另辟蹊径,将生冷质地的语词与燃烧、高温、火焰、炼炉、电光、石火等高热量的词汇并置,从而产生了评论家冯雷所言的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它们的烘托下,整首诗显得‘闪耀’而又‘滚烫’”。(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而诗人汪峰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后工业社会”下,那种为事业而非工作、为生命而非生活,像狮子一样忘我打拼的自豪感、荣耀感、成就感也许更是诗歌和时代所久违的。(冯雷《灵魂和金属一起,脱胎换骨》)
如果要为下半月刊寻一个词眼,那大抵是“诗歌语言”。下半月刊比较有意思的是“锐评”这个栏目的设置,它又一次证明了阐释的魅力与意义。锐评以苏奇飞《干谒之诗》为蓝本,牵扯出关乎诗歌语言的问题,迫使诗歌进一步反思对于词语的锻造到底是一种机巧的文字游戏,还是纯粹的“美”的表达。实际上,不论是上半月刊欧阳江河《博尔赫斯的老虎》一作还是下半月刊的“锐评”焦点,当代诗歌面临的语言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多少意象逃脱悲伤的语境,/却陷进舌头的失语里”(苏奇飞《避雨之诗》),“现实于诗歌而言是一种抵达,诗歌于现实而言却显得无力”(徐蓓《捕捉水面的碎黄金》),因此诗人才会发出“如何用语言捕捉/曲江水面上那么多跳跃不定的/意义的碎金子?/如何用诗的韵律束缚/水的太胖的腰身?”(苏奇飞《春日,读杜甫<丽人行>》)的焦虑喟叹。
“双子星座”一栏推荐的安乔子同样关注到了语言的问题,她认为“诗歌的异质性和独创性就在于语言,个性化的语言让诗散发出独特的气质。我们要打破语言的惯性,恢复语言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安乔子《内心的风景》)。安乔子的诗歌语言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洗去了人造的华丽,呈现出自然质朴的风味,但却颇具感人的力量,譬如《从乡下赶来的父亲》句末一句“他走后/我给他倒的那杯水还没动/他说的话还停留在空中”,诗意诞生在意犹未尽的留白处,在安乔子戛然而止的陈述里,尚可体味到从乡下赶来的父亲行走的仓促,以及诗人对于父亲为了生活疲于奔波的心疼,还有短暂相处之后惜别的不舍。《老木匠》里“推开门那瞬间,等了三十年的人来了/和他较劲了三十年的人来了/他已经老了,双手递上一根烟/并替他点燃了/‘为我做一口棺材吧’”,安乔子总是能让朴素到习以为常的语言发挥出触碰心房的力量,行将就木的老人,终究是抵不住苍老与衰亡,过往种种恩怨皆在一根烟的投递中烟消云散了,既为释怀,又显心酸,凡尘俗世的种种仿佛皆不过一句岁月不饶人的注脚。
下半月刊“茶座”栏目迎来了雷平阳关乎让万物独立的漫谈,踏遍万水千山,贴近自然万物的诗人认为诗歌写作需要厘清自我与万物的关系,一方面,如若诗歌无我的存在,便会令诗歌陷入词语空转的尴尬境地,成为肤浅的词语修辞术;另一方面,如若诗歌忽略了万物的存在,诗歌亦会陷落于千篇一律的自我重复之中。借用雷平阳的一句话:由“我”而及“他物”,可以让万物独立,亦让万物分别按自己的“愿望”抵达属于它们的深度或高度。(雷平阳《让万物独立》)因而,于诗人而言,怀着谦卑之心写作也许是对诗歌最大的尊重,自大者擅自以自我之心揣度万物之灵,反而失却了承领神恩的可能与路径。
总体而言,三月《诗刊》呈现出庞大而美好的模样,无论是“一带一路”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以开阔的视野展开对历史、个人与生命的深度思考,还是“银河”栏目摘取大千世界的一花一木入诗,去谛听自然生命的诉说,亦或是“校园”诗人调动丰盈的感情书写独特的属于青春的风景,诗歌都昭示了其展现生命,表达哲思和抵达现实的多种可能。但是限于篇幅原因,只能对部分诗人的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今年三月,人人都在期待一次春暖花开,幸运的是,在诗歌的国度里,春天已然到来,希望它们可以照亮前路,温暖人心,洞见光明。
《读后感引发的生命思考》3000字_《读后感引发的生命思考》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48 次浏览 • 2020-10-01 18:06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专门的读后感习作,内容是这样的: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题目可以是“读《XXX》”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
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如果因为写读后感跳楼,如果因为“传递正能量”跳楼,恐怕是世界上年龄最小、原因最特殊的一例,也是第一例。这种悲剧让人心疼,但愿这种跳楼之事能永远结束,别出现了。
十多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真实、具体的原因大家都在等警方公布。不得不说,看到孩子作文纸上,老师写得“传递正能量”,真的想不明白。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该生最后一段话的评价,说这段话是正能量;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这段话的否定,是说这段话不是正能量。该老师到底什么意思?老师没有说,只能等待警方来说了。假如老师把教材解读成“正能量”的要求,到是值得思考思考。因为这一教材,看不出必须写成成人所要的正能量作文。我把教材上这次习作的要求全标红了,反复读思,与社会上那些正能量也对不上号呀。如果警方公布的原因与“传递正能量”有关,这个悲剧就会成为老师解读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乱要求的例证。
而读了小姑娘写下的读后感,不管是改前还是改后,不得不说,这种传统的读后感习作,早该远离课堂,小学生早就不该写这种读后感了。
去年,一拿到统编教材,看到读后感这一内容就产生了一些真实想法:这一习作教材缺少创新(虽然是最新教材中的,但遮盖不了这是非常传统的读后感教材);教材只给了学生一种写读后感的方法(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可以写什么,全国数亿儿童只能用这一种方法来写,谈何创意、创造、创新啊?),太单一了,老师不管怎么教,学生都很难喜欢上这种读后感习作;而这一教材的课程味也极其不足,也就是说没有从读后感课程之角度去编写习作教材。这一单元教材虽然问题不少,但这一教材没有任何字眼向老师表达必须让孩子写“正能量”型读后感,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这个要求。说句真话(的确是真话),现在的“正能量”已经被用烂了,用得让人害怕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假大空废套的话定义为正能量,而居然把人们真心指出来的一些错误、真诚的劝诫、真事真话的讲述等又定义为负能量?这股背离正能量、违反法律的“歪风邪气”,如今已刮入小学课堂,真的可怕。当我们指责这个,骂骂那个的时候,诸多成人的这种歪风邪气,难道不该去反思反思吗?
什么是学生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感受,自己寻找的道理?难道说那些假大空废套的话,就是正能量吗?我一直说,说真话、做真事、不违法,就是真正的正能量。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伪善的、精致利己主义的东西也能叫正能量?教材明明要求学生要真实,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真的写真实呢?
关于读后感教材,真诚建议下一次修订,要改得让学生喜欢写,改得让老师别解读成必须正能量,一定要细一些,别再把一次习作教材全编成一页纸,读后感教材要编成6页纸或10页纸,甚至更多,要改得让老师能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快乐、幸福地写着读后感。而编写者们应该清楚什么样的读后感教材是好的,是学生喜欢的,是老师能灵活使用的。如此,学生写下的读后感就不千篇一律了,老师的评价方式也会因为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各地作文考试的评价也很重要,评价学生的作品,也应该多元化,不能采取某种一刀切的思维看待学生的作品。
有一本书叫《朱小蔓与朱小棣跨洋对话》,朱小蔓教授问弟弟,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性远远超过我们,朱小棣从五个方面说的,第一个方面谈的是读写,讲了读后感写作。他说:“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首先是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非常灵活。”
最后,我再说一说如上思考,绝对不是支持这个老师和学校,更不是指责教材,把这件事归因到教材编写上。如果你有这样的理解,注定是负能量的。我只是从这一角度思考,真实的思考。因为这一悲剧,就像太平洋边上的某个森林中的那个小蝴蝶一样,已经扇成了风暴。多角度思考,不是坏事,不是负能量,而是真正的正能量。儿童是最脆弱的,他们需要成人的呵护,这个“成人”,包括家长,包括老师,包括社会上很多很多人。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的改变,儿童成为真正的人,是需要家长、老师、社会上所有的成人首先是正常的人。成人正常了,孩子才正常。而对孩子的要求,尺度的把握,这也是老师们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些年,儿童自杀的事,不少了。小小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有专门一篇文章论述此事。前几年,看到一个报道,有人发现国外有一种教人自杀的网站,非常恐怖,不知道是否关闭?二是现在的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对孩子影响也是深刻的,死死活活、全血复活等这些游戏,多少学生痴迷,18岁之前的孩子如何才能碰不到这些游戏呢?三是最近有人发现一本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天真妈妈》,作品中有些地方在教人自杀,此书到2018年时已经47次印刷(2014年6月第一版,多少学生读过呀!)。四是与学校、家长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尽早地讲或者讨论“生命与自杀”有关?很多学校、家长是不敢谈这个问题的,因为自杀现象早被定为负能量。我一直建议家长、学校利用《找死的兔子》等书给学生上一节专业的“自杀课”,通过讨论认识“人是天地之间最贵者也”,清楚自己遇到难题,遇到特别的事件,头脑中冒出自杀的念头后,应该快速联系谁,与谁说?知道一个人自杀后,谁最难过?等等问题的探讨,让孩子对生命有一种综合性的研究、理解。我知道,这一课是非常专业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上不了。
那么多的成人通过这些方式教人自杀,作为一线老师,如何让这样的事永远不发生在自己的班级?作为家长,如何这样的事永远不出现在自己的家庭?这已经到了不得不研究与思考的地步了。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老师们的确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你的任何话语与行动,都不能在冲动中产生,不能骂,不能打,即使批评的语言,都要深思熟虑。儿童必定是儿童,他们犯下一切错误都可以得到原谅,不必生气,不必发火,耐心教之。老师们都学过寓言,语文老师都教过寓言,寓言给予人类的智慧是: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别人当面或当着集体的面评论自己(甚至表扬有的学生也不喜欢),怎么办?古人都知道,把人的若干缺点放在动物、植物、静物及外地人(外国人)身上,创作一个故事讲寓意,劝诫人。《螳螂捕蝉》,再阻止吴王,就要出人命,那个少年不就是通过创编一个故事,让吴王放弃的吗?吴王不打了,多少人的生命被这一个故事保护下来了,这个少年超级伟大!高水平的老师,请创作故事,给学生大量读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在故事中,他们能健康长大。作为家长,更应该给孩子多读故事,多讲故事,多创作故事,用一个个故事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知道在某种特别情况下保护好自己。
但愿这件事,能促进很多很多人静下心来多元思考,但愿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了。生命最可贵! 查看全部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题目可以是“读《XXX》”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
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如果因为写读后感跳楼,如果因为“传递正能量”跳楼,恐怕是世界上年龄最小、原因最特殊的一例,也是第一例。这种悲剧让人心疼,但愿这种跳楼之事能永远结束,别出现了。
十多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真实、具体的原因大家都在等警方公布。不得不说,看到孩子作文纸上,老师写得“传递正能量”,真的想不明白。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该生最后一段话的评价,说这段话是正能量;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这段话的否定,是说这段话不是正能量。该老师到底什么意思?老师没有说,只能等待警方来说了。假如老师把教材解读成“正能量”的要求,到是值得思考思考。因为这一教材,看不出必须写成成人所要的正能量作文。我把教材上这次习作的要求全标红了,反复读思,与社会上那些正能量也对不上号呀。如果警方公布的原因与“传递正能量”有关,这个悲剧就会成为老师解读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乱要求的例证。
而读了小姑娘写下的读后感,不管是改前还是改后,不得不说,这种传统的读后感习作,早该远离课堂,小学生早就不该写这种读后感了。
去年,一拿到统编教材,看到读后感这一内容就产生了一些真实想法:这一习作教材缺少创新(虽然是最新教材中的,但遮盖不了这是非常传统的读后感教材);教材只给了学生一种写读后感的方法(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可以写什么,全国数亿儿童只能用这一种方法来写,谈何创意、创造、创新啊?),太单一了,老师不管怎么教,学生都很难喜欢上这种读后感习作;而这一教材的课程味也极其不足,也就是说没有从读后感课程之角度去编写习作教材。这一单元教材虽然问题不少,但这一教材没有任何字眼向老师表达必须让孩子写“正能量”型读后感,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这个要求。说句真话(的确是真话),现在的“正能量”已经被用烂了,用得让人害怕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假大空废套的话定义为正能量,而居然把人们真心指出来的一些错误、真诚的劝诫、真事真话的讲述等又定义为负能量?这股背离正能量、违反法律的“歪风邪气”,如今已刮入小学课堂,真的可怕。当我们指责这个,骂骂那个的时候,诸多成人的这种歪风邪气,难道不该去反思反思吗?
什么是学生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感受,自己寻找的道理?难道说那些假大空废套的话,就是正能量吗?我一直说,说真话、做真事、不违法,就是真正的正能量。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伪善的、精致利己主义的东西也能叫正能量?教材明明要求学生要真实,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真的写真实呢?
关于读后感教材,真诚建议下一次修订,要改得让学生喜欢写,改得让老师别解读成必须正能量,一定要细一些,别再把一次习作教材全编成一页纸,读后感教材要编成6页纸或10页纸,甚至更多,要改得让老师能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快乐、幸福地写着读后感。而编写者们应该清楚什么样的读后感教材是好的,是学生喜欢的,是老师能灵活使用的。如此,学生写下的读后感就不千篇一律了,老师的评价方式也会因为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各地作文考试的评价也很重要,评价学生的作品,也应该多元化,不能采取某种一刀切的思维看待学生的作品。
有一本书叫《朱小蔓与朱小棣跨洋对话》,朱小蔓教授问弟弟,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性远远超过我们,朱小棣从五个方面说的,第一个方面谈的是读写,讲了读后感写作。他说:“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首先是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非常灵活。”
最后,我再说一说如上思考,绝对不是支持这个老师和学校,更不是指责教材,把这件事归因到教材编写上。如果你有这样的理解,注定是负能量的。我只是从这一角度思考,真实的思考。因为这一悲剧,就像太平洋边上的某个森林中的那个小蝴蝶一样,已经扇成了风暴。多角度思考,不是坏事,不是负能量,而是真正的正能量。儿童是最脆弱的,他们需要成人的呵护,这个“成人”,包括家长,包括老师,包括社会上很多很多人。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的改变,儿童成为真正的人,是需要家长、老师、社会上所有的成人首先是正常的人。成人正常了,孩子才正常。而对孩子的要求,尺度的把握,这也是老师们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些年,儿童自杀的事,不少了。小小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有专门一篇文章论述此事。前几年,看到一个报道,有人发现国外有一种教人自杀的网站,非常恐怖,不知道是否关闭?二是现在的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对孩子影响也是深刻的,死死活活、全血复活等这些游戏,多少学生痴迷,18岁之前的孩子如何才能碰不到这些游戏呢?三是最近有人发现一本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天真妈妈》,作品中有些地方在教人自杀,此书到2018年时已经47次印刷(2014年6月第一版,多少学生读过呀!)。四是与学校、家长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尽早地讲或者讨论“生命与自杀”有关?很多学校、家长是不敢谈这个问题的,因为自杀现象早被定为负能量。我一直建议家长、学校利用《找死的兔子》等书给学生上一节专业的“自杀课”,通过讨论认识“人是天地之间最贵者也”,清楚自己遇到难题,遇到特别的事件,头脑中冒出自杀的念头后,应该快速联系谁,与谁说?知道一个人自杀后,谁最难过?等等问题的探讨,让孩子对生命有一种综合性的研究、理解。我知道,这一课是非常专业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上不了。
那么多的成人通过这些方式教人自杀,作为一线老师,如何让这样的事永远不发生在自己的班级?作为家长,如何这样的事永远不出现在自己的家庭?这已经到了不得不研究与思考的地步了。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老师们的确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你的任何话语与行动,都不能在冲动中产生,不能骂,不能打,即使批评的语言,都要深思熟虑。儿童必定是儿童,他们犯下一切错误都可以得到原谅,不必生气,不必发火,耐心教之。老师们都学过寓言,语文老师都教过寓言,寓言给予人类的智慧是: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别人当面或当着集体的面评论自己(甚至表扬有的学生也不喜欢),怎么办?古人都知道,把人的若干缺点放在动物、植物、静物及外地人(外国人)身上,创作一个故事讲寓意,劝诫人。《螳螂捕蝉》,再阻止吴王,就要出人命,那个少年不就是通过创编一个故事,让吴王放弃的吗?吴王不打了,多少人的生命被这一个故事保护下来了,这个少年超级伟大!高水平的老师,请创作故事,给学生大量读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在故事中,他们能健康长大。作为家长,更应该给孩子多读故事,多讲故事,多创作故事,用一个个故事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知道在某种特别情况下保护好自己。
但愿这件事,能促进很多很多人静下心来多元思考,但愿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了。生命最可贵! 查看全部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专门的读后感习作,内容是这样的: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题目可以是“读《XXX》”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
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如果因为写读后感跳楼,如果因为“传递正能量”跳楼,恐怕是世界上年龄最小、原因最特殊的一例,也是第一例。这种悲剧让人心疼,但愿这种跳楼之事能永远结束,别出现了。
十多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真实、具体的原因大家都在等警方公布。不得不说,看到孩子作文纸上,老师写得“传递正能量”,真的想不明白。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该生最后一段话的评价,说这段话是正能量;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这段话的否定,是说这段话不是正能量。该老师到底什么意思?老师没有说,只能等待警方来说了。假如老师把教材解读成“正能量”的要求,到是值得思考思考。因为这一教材,看不出必须写成成人所要的正能量作文。我把教材上这次习作的要求全标红了,反复读思,与社会上那些正能量也对不上号呀。如果警方公布的原因与“传递正能量”有关,这个悲剧就会成为老师解读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乱要求的例证。
而读了小姑娘写下的读后感,不管是改前还是改后,不得不说,这种传统的读后感习作,早该远离课堂,小学生早就不该写这种读后感了。
去年,一拿到统编教材,看到读后感这一内容就产生了一些真实想法:这一习作教材缺少创新(虽然是最新教材中的,但遮盖不了这是非常传统的读后感教材);教材只给了学生一种写读后感的方法(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可以写什么,全国数亿儿童只能用这一种方法来写,谈何创意、创造、创新啊?),太单一了,老师不管怎么教,学生都很难喜欢上这种读后感习作;而这一教材的课程味也极其不足,也就是说没有从读后感课程之角度去编写习作教材。这一单元教材虽然问题不少,但这一教材没有任何字眼向老师表达必须让孩子写“正能量”型读后感,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这个要求。说句真话(的确是真话),现在的“正能量”已经被用烂了,用得让人害怕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假大空废套的话定义为正能量,而居然把人们真心指出来的一些错误、真诚的劝诫、真事真话的讲述等又定义为负能量?这股背离正能量、违反法律的“歪风邪气”,如今已刮入小学课堂,真的可怕。当我们指责这个,骂骂那个的时候,诸多成人的这种歪风邪气,难道不该去反思反思吗?
什么是学生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感受,自己寻找的道理?难道说那些假大空废套的话,就是正能量吗?我一直说,说真话、做真事、不违法,就是真正的正能量。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伪善的、精致利己主义的东西也能叫正能量?教材明明要求学生要真实,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真的写真实呢?
关于读后感教材,真诚建议下一次修订,要改得让学生喜欢写,改得让老师别解读成必须正能量,一定要细一些,别再把一次习作教材全编成一页纸,读后感教材要编成6页纸或10页纸,甚至更多,要改得让老师能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快乐、幸福地写着读后感。而编写者们应该清楚什么样的读后感教材是好的,是学生喜欢的,是老师能灵活使用的。如此,学生写下的读后感就不千篇一律了,老师的评价方式也会因为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各地作文考试的评价也很重要,评价学生的作品,也应该多元化,不能采取某种一刀切的思维看待学生的作品。
有一本书叫《朱小蔓与朱小棣跨洋对话》,朱小蔓教授问弟弟,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性远远超过我们,朱小棣从五个方面说的,第一个方面谈的是读写,讲了读后感写作。他说:“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首先是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非常灵活。”
最后,我再说一说如上思考,绝对不是支持这个老师和学校,更不是指责教材,把这件事归因到教材编写上。如果你有这样的理解,注定是负能量的。我只是从这一角度思考,真实的思考。因为这一悲剧,就像太平洋边上的某个森林中的那个小蝴蝶一样,已经扇成了风暴。多角度思考,不是坏事,不是负能量,而是真正的正能量。儿童是最脆弱的,他们需要成人的呵护,这个“成人”,包括家长,包括老师,包括社会上很多很多人。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的改变,儿童成为真正的人,是需要家长、老师、社会上所有的成人首先是正常的人。成人正常了,孩子才正常。而对孩子的要求,尺度的把握,这也是老师们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些年,儿童自杀的事,不少了。小小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有专门一篇文章论述此事。前几年,看到一个报道,有人发现国外有一种教人自杀的网站,非常恐怖,不知道是否关闭?二是现在的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对孩子影响也是深刻的,死死活活、全血复活等这些游戏,多少学生痴迷,18岁之前的孩子如何才能碰不到这些游戏呢?三是最近有人发现一本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天真妈妈》,作品中有些地方在教人自杀,此书到2018年时已经47次印刷(2014年6月第一版,多少学生读过呀!)。四是与学校、家长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尽早地讲或者讨论“生命与自杀”有关?很多学校、家长是不敢谈这个问题的,因为自杀现象早被定为负能量。我一直建议家长、学校利用《找死的兔子》等书给学生上一节专业的“自杀课”,通过讨论认识“人是天地之间最贵者也”,清楚自己遇到难题,遇到特别的事件,头脑中冒出自杀的念头后,应该快速联系谁,与谁说?知道一个人自杀后,谁最难过?等等问题的探讨,让孩子对生命有一种综合性的研究、理解。我知道,这一课是非常专业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上不了。
那么多的成人通过这些方式教人自杀,作为一线老师,如何让这样的事永远不发生在自己的班级?作为家长,如何这样的事永远不出现在自己的家庭?这已经到了不得不研究与思考的地步了。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老师们的确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你的任何话语与行动,都不能在冲动中产生,不能骂,不能打,即使批评的语言,都要深思熟虑。儿童必定是儿童,他们犯下一切错误都可以得到原谅,不必生气,不必发火,耐心教之。老师们都学过寓言,语文老师都教过寓言,寓言给予人类的智慧是: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别人当面或当着集体的面评论自己(甚至表扬有的学生也不喜欢),怎么办?古人都知道,把人的若干缺点放在动物、植物、静物及外地人(外国人)身上,创作一个故事讲寓意,劝诫人。《螳螂捕蝉》,再阻止吴王,就要出人命,那个少年不就是通过创编一个故事,让吴王放弃的吗?吴王不打了,多少人的生命被这一个故事保护下来了,这个少年超级伟大!高水平的老师,请创作故事,给学生大量读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在故事中,他们能健康长大。作为家长,更应该给孩子多读故事,多讲故事,多创作故事,用一个个故事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知道在某种特别情况下保护好自己。
但愿这件事,能促进很多很多人静下心来多元思考,但愿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了。生命最可贵!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先简单介绍一下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最深的部分。再选择一两处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题目可以是“读《XXX》”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再和同学交流。
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如果因为写读后感跳楼,如果因为“传递正能量”跳楼,恐怕是世界上年龄最小、原因最特殊的一例,也是第一例。这种悲剧让人心疼,但愿这种跳楼之事能永远结束,别出现了。
十多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真实、具体的原因大家都在等警方公布。不得不说,看到孩子作文纸上,老师写得“传递正能量”,真的想不明白。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该生最后一段话的评价,说这段话是正能量;有人认为,这是该老师对这段话的否定,是说这段话不是正能量。该老师到底什么意思?老师没有说,只能等待警方来说了。假如老师把教材解读成“正能量”的要求,到是值得思考思考。因为这一教材,看不出必须写成成人所要的正能量作文。我把教材上这次习作的要求全标红了,反复读思,与社会上那些正能量也对不上号呀。如果警方公布的原因与“传递正能量”有关,这个悲剧就会成为老师解读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乱要求的例证。
而读了小姑娘写下的读后感,不管是改前还是改后,不得不说,这种传统的读后感习作,早该远离课堂,小学生早就不该写这种读后感了。
去年,一拿到统编教材,看到读后感这一内容就产生了一些真实想法:这一习作教材缺少创新(虽然是最新教材中的,但遮盖不了这是非常传统的读后感教材);教材只给了学生一种写读后感的方法(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可以写什么,全国数亿儿童只能用这一种方法来写,谈何创意、创造、创新啊?),太单一了,老师不管怎么教,学生都很难喜欢上这种读后感习作;而这一教材的课程味也极其不足,也就是说没有从读后感课程之角度去编写习作教材。这一单元教材虽然问题不少,但这一教材没有任何字眼向老师表达必须让孩子写“正能量”型读后感,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这个要求。说句真话(的确是真话),现在的“正能量”已经被用烂了,用得让人害怕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假大空废套的话定义为正能量,而居然把人们真心指出来的一些错误、真诚的劝诫、真事真话的讲述等又定义为负能量?这股背离正能量、违反法律的“歪风邪气”,如今已刮入小学课堂,真的可怕。当我们指责这个,骂骂那个的时候,诸多成人的这种歪风邪气,难道不该去反思反思吗?
什么是学生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感受,自己寻找的道理?难道说那些假大空废套的话,就是正能量吗?我一直说,说真话、做真事、不违法,就是真正的正能量。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伪善的、精致利己主义的东西也能叫正能量?教材明明要求学生要真实,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真的写真实呢?
关于读后感教材,真诚建议下一次修订,要改得让学生喜欢写,改得让老师别解读成必须正能量,一定要细一些,别再把一次习作教材全编成一页纸,读后感教材要编成6页纸或10页纸,甚至更多,要改得让老师能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快乐、幸福地写着读后感。而编写者们应该清楚什么样的读后感教材是好的,是学生喜欢的,是老师能灵活使用的。如此,学生写下的读后感就不千篇一律了,老师的评价方式也会因为教材的变化而变化。当然,各地作文考试的评价也很重要,评价学生的作品,也应该多元化,不能采取某种一刀切的思维看待学生的作品。
有一本书叫《朱小蔓与朱小棣跨洋对话》,朱小蔓教授问弟弟,为什么美国中小学生的创造性远远超过我们,朱小棣从五个方面说的,第一个方面谈的是读写,讲了读后感写作。他说:“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首先是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非常灵活。”
最后,我再说一说如上思考,绝对不是支持这个老师和学校,更不是指责教材,把这件事归因到教材编写上。如果你有这样的理解,注定是负能量的。我只是从这一角度思考,真实的思考。因为这一悲剧,就像太平洋边上的某个森林中的那个小蝴蝶一样,已经扇成了风暴。多角度思考,不是坏事,不是负能量,而是真正的正能量。儿童是最脆弱的,他们需要成人的呵护,这个“成人”,包括家长,包括老师,包括社会上很多很多人。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的改变,儿童成为真正的人,是需要家长、老师、社会上所有的成人首先是正常的人。成人正常了,孩子才正常。而对孩子的要求,尺度的把握,这也是老师们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些年,儿童自杀的事,不少了。小小的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有专门一篇文章论述此事。前几年,看到一个报道,有人发现国外有一种教人自杀的网站,非常恐怖,不知道是否关闭?二是现在的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对孩子影响也是深刻的,死死活活、全血复活等这些游戏,多少学生痴迷,18岁之前的孩子如何才能碰不到这些游戏呢?三是最近有人发现一本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漫画升级版)·天真妈妈》,作品中有些地方在教人自杀,此书到2018年时已经47次印刷(2014年6月第一版,多少学生读过呀!)。四是与学校、家长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尽早地讲或者讨论“生命与自杀”有关?很多学校、家长是不敢谈这个问题的,因为自杀现象早被定为负能量。我一直建议家长、学校利用《找死的兔子》等书给学生上一节专业的“自杀课”,通过讨论认识“人是天地之间最贵者也”,清楚自己遇到难题,遇到特别的事件,头脑中冒出自杀的念头后,应该快速联系谁,与谁说?知道一个人自杀后,谁最难过?等等问题的探讨,让孩子对生命有一种综合性的研究、理解。我知道,这一课是非常专业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上不了。
那么多的成人通过这些方式教人自杀,作为一线老师,如何让这样的事永远不发生在自己的班级?作为家长,如何这样的事永远不出现在自己的家庭?这已经到了不得不研究与思考的地步了。在课堂上,在学校里,老师们的确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你的任何话语与行动,都不能在冲动中产生,不能骂,不能打,即使批评的语言,都要深思熟虑。儿童必定是儿童,他们犯下一切错误都可以得到原谅,不必生气,不必发火,耐心教之。老师们都学过寓言,语文老师都教过寓言,寓言给予人类的智慧是: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别人当面或当着集体的面评论自己(甚至表扬有的学生也不喜欢),怎么办?古人都知道,把人的若干缺点放在动物、植物、静物及外地人(外国人)身上,创作一个故事讲寓意,劝诫人。《螳螂捕蝉》,再阻止吴王,就要出人命,那个少年不就是通过创编一个故事,让吴王放弃的吗?吴王不打了,多少人的生命被这一个故事保护下来了,这个少年超级伟大!高水平的老师,请创作故事,给学生大量读故事,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为在故事中,他们能健康长大。作为家长,更应该给孩子多读故事,多讲故事,多创作故事,用一个个故事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知道在某种特别情况下保护好自己。
但愿这件事,能促进很多很多人静下心来多元思考,但愿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了。生命最可贵!
世界名著读后感汇总5000字_世界名著读后感汇总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52 次浏览 • 2020-10-01 18:05
课外阅读从孩子学习开始就伴随着他们,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帮助也非常大。
在上学期间,老师也会给大家布置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一起来读吧!
0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02《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03《安徒生童话》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04《红楼梦》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05《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06《骆驼祥子》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07读《三国演义》有感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起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形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后,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知道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来是张飞在和刘备会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抓了杀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病死了。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贪官被抓,我真开心。想到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怀念。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战争的弥漫,只有和平的光辉,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真的很幸福。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这实在是很悲惨。战争竟然连老百姓也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我也学到了各种谋略,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08《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为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35岁时中进士,在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和当时当道权贵人士不合,弃官隐居,从事创作。曾经参加《三国演义》、《隋唐志传》的创作。在乡村,他亲眼目官府的黑暗,当道的昏庸无能,下层老百姓的苦难,激起了胸中的愤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等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施耐庵把有关这方面人物更加具体化,更艺术化,创造了这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皇帝的昏庸,破落户市井泼皮高俅的发迹,蔡京、童贯的狼狈为奸,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无恶不作。对广大人民的压迫的欺凌,只会激起人民普遍的反抗。
作品倾向鲜明描写人民反抗压迫者的行动。由对一百零八将的描写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从苦难中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像林冲的受欺凌、武松的报杀兄之仇等,都是由于受不同迫害起来反抗。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百姓都快活”的口号,反映了下层人民想摆脱压迫、剥削的生存愿望。
作品最高成就是对人物已性格的成功刻画。书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人有血有肉,各有各的面目、语言通过这些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如:宋江的假仁假义、懦弱无能,武松的勇敢利落、胆大心细等,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本书让我了解到旧社会人民的苦难,又让我知道了作文的写作手法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如何更加传神。
09《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的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10《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时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查看全部
在上学期间,老师也会给大家布置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一起来读吧!
0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02《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03《安徒生童话》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04《红楼梦》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05《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06《骆驼祥子》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07读《三国演义》有感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起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形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后,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知道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来是张飞在和刘备会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抓了杀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病死了。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贪官被抓,我真开心。想到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怀念。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战争的弥漫,只有和平的光辉,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真的很幸福。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这实在是很悲惨。战争竟然连老百姓也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我也学到了各种谋略,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08《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为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35岁时中进士,在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和当时当道权贵人士不合,弃官隐居,从事创作。曾经参加《三国演义》、《隋唐志传》的创作。在乡村,他亲眼目官府的黑暗,当道的昏庸无能,下层老百姓的苦难,激起了胸中的愤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等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施耐庵把有关这方面人物更加具体化,更艺术化,创造了这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皇帝的昏庸,破落户市井泼皮高俅的发迹,蔡京、童贯的狼狈为奸,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无恶不作。对广大人民的压迫的欺凌,只会激起人民普遍的反抗。
作品倾向鲜明描写人民反抗压迫者的行动。由对一百零八将的描写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从苦难中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像林冲的受欺凌、武松的报杀兄之仇等,都是由于受不同迫害起来反抗。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百姓都快活”的口号,反映了下层人民想摆脱压迫、剥削的生存愿望。
作品最高成就是对人物已性格的成功刻画。书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人有血有肉,各有各的面目、语言通过这些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如:宋江的假仁假义、懦弱无能,武松的勇敢利落、胆大心细等,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本书让我了解到旧社会人民的苦难,又让我知道了作文的写作手法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如何更加传神。
09《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的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10《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时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查看全部
课外阅读从孩子学习开始就伴随着他们,课外阅读是非常好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帮助也非常大。
在上学期间,老师也会给大家布置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一起来读吧!
0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02《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03《安徒生童话》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04《红楼梦》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05《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06《骆驼祥子》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07读《三国演义》有感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起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形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后,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知道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来是张飞在和刘备会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抓了杀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病死了。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贪官被抓,我真开心。想到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怀念。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战争的弥漫,只有和平的光辉,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真的很幸福。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这实在是很悲惨。战争竟然连老百姓也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我也学到了各种谋略,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08《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为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35岁时中进士,在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和当时当道权贵人士不合,弃官隐居,从事创作。曾经参加《三国演义》、《隋唐志传》的创作。在乡村,他亲眼目官府的黑暗,当道的昏庸无能,下层老百姓的苦难,激起了胸中的愤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等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施耐庵把有关这方面人物更加具体化,更艺术化,创造了这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皇帝的昏庸,破落户市井泼皮高俅的发迹,蔡京、童贯的狼狈为奸,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无恶不作。对广大人民的压迫的欺凌,只会激起人民普遍的反抗。
作品倾向鲜明描写人民反抗压迫者的行动。由对一百零八将的描写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从苦难中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像林冲的受欺凌、武松的报杀兄之仇等,都是由于受不同迫害起来反抗。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百姓都快活”的口号,反映了下层人民想摆脱压迫、剥削的生存愿望。
作品最高成就是对人物已性格的成功刻画。书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人有血有肉,各有各的面目、语言通过这些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如:宋江的假仁假义、懦弱无能,武松的勇敢利落、胆大心细等,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本书让我了解到旧社会人民的苦难,又让我知道了作文的写作手法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如何更加传神。
09《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的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10《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时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在上学期间,老师也会给大家布置阅读名著并写读后感的作业,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学中外名著阅读读后感,一起来读吧!
0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读的这本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我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当她的父母都绝望的时候,他们请来家庭教师莎莉文来帮助小海伦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刚开始,小海伦在家里属于一个小暴君,为了让她不再任性,莎莉文老师可是费了不少的劲呢!起初,海伦的爸爸也不看好这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小教师,但后来他开始信任莎莉文,配合她帮助小海伦。
小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走出黑暗的内心世界,不停地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让大家感到欣慰,让老师觉得感动,让同学们觉得惊讶!最后,小海伦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就这样,她还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向全世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心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写下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等器官。
我跟大家讨论了一下,大家都说海伦·凯勒真是身残志坚啊!即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还是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身残志坚的人还有许多,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霍金、贝多芬、帕尔曼……
02《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整个暑假读的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了。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很令人敬佩。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鲁滨逊不屑守成,坚持自己要去航海的梦想,三番五次地抛开他爸爸给他创造的良好生活,选择出海。但是在航海的过程中,遭遇了海难,一整船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逃到了一个荒岛上,开始时一无所有,但是他没有悲观,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及防御工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最后他和被他救的一些伙伴一起逃出荒岛,在英格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佩服鲁滨逊的毅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还把那儿改造成了世外桃源。虽然书中主人公因为坚持自己的梦想,吃了很多的苦头,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自己的英雄。在无人荒岛独自生活23年(救了其他人后又生活了5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一直在为再回故乡想方法。他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最可贵的,我们在学习中也最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理想,最终理想一定会实现!
03《安徒生童话》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后,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其中我最喜欢《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做人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仅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地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安徒生童话》真是一本很好的书呀,里面不仅有精彩的故事内容,还有种种道理呢!
04《红楼梦》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一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大悲欢,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中贾家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预示着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他书中刻画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05《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人物有师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师徒四人为取得真经奔赴十万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断,他们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的故事精彩纷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据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么样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为一个凡人不足为惧,可是他的身边还有三大高手呢!特别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无可奈何,甚是了得。“趁着悟空给唐僧化缘的时候,我变成凡人的模样,唐僧定然认不出我的,一旦骗过唐僧、八戒他们,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计划着。
白骨精摇身一变,化成一个芳华正茂的二八少女。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来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脑子里全都是美女,丝毫没有怀疑她的身份。白骨精还没来得及下手,悟空就回来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认出了妖精,劈头就打,白骨精抛下假尸,化成青烟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还蒙在鼓里,还责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让悟空心里好生委屈。我读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里为唐僧斩妖除魔,可是唐僧却常常误会他,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让悟空疼痛到翻滚在地上。但是尽管这样,悟空还是坚持保护唐僧,识破妖精的奸计,将妖精打得现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游记》中,我最佩服孙悟空,我要学习他高强的本领,学习他坚持不懈、坚守正义的精神。
06《骆驼祥子》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深刻的语言、深邃的思想,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但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07读《三国演义》有感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起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形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后,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知道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来是张飞在和刘备会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抓了杀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病死了。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贪官被抓,我真开心。想到后来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怀念。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战争的弥漫,只有和平的光辉,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真的很幸福。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这实在是很悲惨。战争竟然连老百姓也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我也学到了各种谋略,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08《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为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35岁时中进士,在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和当时当道权贵人士不合,弃官隐居,从事创作。曾经参加《三国演义》、《隋唐志传》的创作。在乡村,他亲眼目官府的黑暗,当道的昏庸无能,下层老百姓的苦难,激起了胸中的愤慨。《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等的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施耐庵把有关这方面人物更加具体化,更艺术化,创造了这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皇帝的昏庸,破落户市井泼皮高俅的发迹,蔡京、童贯的狼狈为奸,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无恶不作。对广大人民的压迫的欺凌,只会激起人民普遍的反抗。
作品倾向鲜明描写人民反抗压迫者的行动。由对一百零八将的描写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从苦难中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像林冲的受欺凌、武松的报杀兄之仇等,都是由于受不同迫害起来反抗。他们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百姓都快活”的口号,反映了下层人民想摆脱压迫、剥削的生存愿望。
作品最高成就是对人物已性格的成功刻画。书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人有血有肉,各有各的面目、语言通过这些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如:宋江的假仁假义、懦弱无能,武松的勇敢利落、胆大心细等,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本书让我了解到旧社会人民的苦难,又让我知道了作文的写作手法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如何更加传神。
09《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的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10《青铜葵花》读后感
以前,我曾看过《感动》这本书,上面介绍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所有的书,上面说,曹文轩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青铜葵花》,而最受读者喜爱的也是这本书,当我满怀好奇心看过一遍以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时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四则4000字_《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20 次浏览 • 2020-10-01 18:05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班陈妍希
“一切文学艺术都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杰作《安娜·卡列尼娜》,对这句话作也了非常好的阐释。
无法否认这是一幕悲剧,主人公的爱情命运是曲折的。
福音书中提到,“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如此说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可见同情弥漫于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直至合上书本,灵魂深处仍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从一个沉重的旋涡中挣扎出来,悲剧的色彩,作家神奇中颇见细腻的笔触犹如浓茶般回味无穷,任缕缕清香在空气中蔓延……
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是俄国人特有性格的体现,带有很强的民族色彩。这跟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悲剧人物是截然相反的。
她虽然是外表柔弱的女子,但内心却是极其“叛逆”,或者说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在生活原则上做自己的主人,做主宰自己命运的神。这绝非是自我中心主义,相反我认为是一种人性至上的体现。
也许在我们的国度,安娜是会被相当多的人摒弃的,会把她看成一个不忠的妇女形象。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孔孟的“中庸之道”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充溢于大多数人的脑细胞,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我们的思想。
表面上看,安娜似乎是个幸福的女人,有过一段在她看来曾经是完美的爱情邂逅。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被压抑的生气勃勃的女人,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
这使她忘却了一切烦恼,恐惧,在幻想中她只为爱情而活。
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中,她也曾徘徊,犹豫,极度的矛盾使她忍受巨大的煎熬,难以取舍。
她想起了家庭与道德,但此中并没有是非之分,对错之分,只有理智与情感不懈的斗争。
爱情的力量曾使她几度欲冲破世俗的蕃篱,但自私、罪恶感很快会降临,将她团团包围。
另一方面,一种虚妄的狂热,使伏伦斯基在一种征服感下迷失了自己。
这种虚荣心决定了他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是肤浅的,同时他并非丧失责任与义务,他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无力反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最终必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如同飞蛾扑向野火。
安娜的这场爱情注定要将她毁灭。对婚姻和爱情彻底失望的安娜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不是放弃,不是妥协,这是对自由和尊严的捍卫。
“不自由,毋宁死”!
不是社会抛弃了她,是她抛弃了社会。
她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虚伪冷酷的所谓上流社会抗议,找到了属于自由灵魂的有尊严的归宿……
不同的结局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班张恩彤
很厚的一本书,终于读完了。两条主线人物——安娜和列宁不同的结局,引人思考。
安娜,原来是彼得堡一位贵妇,她美丽可爱,亲切善良,家庭美满,但却不想安于现状。
因为“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
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这是在渥伦斯基与安娜相遇时所描写安娜的一段话。
这段话描写的生动传神,不仅写出来安娜外貌的出众,也写出了她内心渴望活力,不甘平凡的希望。
这段话也写出了安娜被压抑的对爱情的渴望,也注定了她不会平静的过这一生。
一次她为调解哥嫂的矛盾,去了莫斯科。认识了渥伦斯基伯爵。后来两人相爱了,但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认为自己的妻子行为不检点,而不是自己在意。
可见,卡列宁是如此的虚伪!
安娜终于忍无可忍,和渥伦斯基同居了。但两人都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渥伦斯基希望安娜离婚,但安娜因为儿子的原因不愿意。
渥伦斯基对安娜很失望,就冷淡她了。最后安娜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便穿上黑天鹅绒长裙,卧轨自杀了。
安娜的结局是悲惨的,她这一生备受争议。
有人说,她不检点不守妇道,也有人说她勇敢地追求了自由爱情。两个都有道理。
但我认为安娜是可怜的,因为她夹在两个虚荣的男人中间,最后却被两个人都抛弃。
而列文呢,虽然他以前被基蒂拒绝过,但最后他们俩还是结婚了。
可婚后的列文,为了贵族阶级的最后和农民的革命而忧心忡忡,也是没有出路。但总体来说列文是幸福的。
这两个主线人物不同的结局,令人感叹。
在19世纪俄国那个束缚女性的年代,安娜的追求自由,走在前列,注定会受到批判与压迫。
小说里安娜的自杀,只不过是一种隐喻吧!如果那个时代的女性追求自由,就相当于“自杀”。因为像安娜这样走在前列,在那个时代是不允许的。
而列文是处于上流社会与地主阶级的结合,但娶的是贤妻良母式的基蒂,在那个时代是被推崇的。
同一个社会,截然不同的结局。没有谁是谁非,都不过是时代的产物罢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透过人物,看这个时代的本质,或者透过时代,看这个人物的本质。
利益的爱情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许艺凡
读完《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后,我总在想,如果人们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如果人们没有自由可言,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某种权利,或某种利益去压迫、去执行,包括爱情,那样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意义?
托尔斯泰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如此令人感叹悲痛的一本书。
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一本极有讽刺意义并且揭露上流社会虚假面纱的巨著出世,它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托尔斯泰批判并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内心的丑恶,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放弃爱情的社会事实。
一对因权益而结合的夫妇安娜和卡列宁,在婚姻不合的情况下产生了分裂。又由于安娜对自由爱情渴望下,她与沃伦斯基倾心相爱了。
这意味着一场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悲剧即将发生。
卡列宁是一个一心只为利益,不懂爱情的平庸政客。在爱情和利益面前,他果断的选择利益。
但这对于当时渴望爱情的安娜来说这是自私的、残酷的。
安娜背叛了她的丈夫与沃伦斯基结合,在当时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下,安娜放弃一切的行为引来了无数非议、谩骂,以及唾弃。
可是她并不在乎,她愿意打破社会压力,奋不顾身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但是最终她却迎来了沃伦斯基的背叛。
一位愿同上流社会的封建做斗争,去追逐自由爱情的女子,却被丈夫心中的利益击败,被情人的虚荣毁灭。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这样一位勇敢、果断、不会被轻易打败的人,到最后的结局让人多么悲痛!
安娜与她所渴望的爱情彼此错过,只因那个时代人们心中不可磨灭而又自私的利益。她本无错,错的是爱人之间对利益的一种执念。
我被安娜奋不顾身追逐爱情的行为所感动,又为她天真烂漫的想法感到悲哀!
如果说那时被利益左右的爱情是疯狂,现在又如何呢!
利益不但左右爱情,还左右着友情和亲情。它像吸血鬼一样吸走了人们心里的良与善,让人们变成它的奴隶和傀儡。
所有美好的感情,被当成玩具一样被玩耍,都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对人们的贪婪,我感到不安。如果世上的亲人和朋友都离我们而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利益会使我们开心吗?被它掌控只会迷失自己,让爱的人受伤。
安娜就是当时利益的牺牲品。她所渴望的,只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一辈子的人,这有错吗?没有错。
如果说有错,是错在安娜没有找对爱情。他的两次爱情分别被利益和虚荣所践踏。
要怪只能怪社会上流人物的虚假。丝毫没有情感的虚荣心在利益面前低下了头。
利益,它摧毁了太多美好的事物,太多的人为它失去了心窍迷失了自我。
人生在世有太多值得我们留恋的美好,不应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舍弃所有。人们的心灵,何时能真正觉醒啊!
累与爱—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周敬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描绘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数百年来令读者啧啧赞叹。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中,高层首长卡列宁的妻子安娜艳冠群芳。
在火车上,她遇见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
在当时社会强大的流言蜚语下,他们不顾一切地私奔了。但他们这时还不知道,她与他的爱情悲剧也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了自己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
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作威胁。
此刻,安娜已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重重波折打击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
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
为了这份爱情,安娜失去了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被遗弃。她内心无法做到与卡列宁离婚并放弃孩子。
在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来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与生命。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不禁出现了一个问题:安娜的爱情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重温全书,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上流社会。
安娜是一个真诚的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她敢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俘虏。
在反抗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
但是,即使她用尽全力与上流社会斗争,还是无济于事,最终,她还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吞噬了,抱着一颗已经死去的爱情之心自杀了。
当时的社会多么残酷啊!它容纳不了安娜这样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
人都是为了希望而活,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最绚丽的花朵,却将安娜带入无尽的深渊。她如同飞蛾扑火投向爱情,这场爱情却将她毁灭了。
但安娜没有妥协。当迎面而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时,我突然发现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正脆弱的不仅是肉体,还有灵魂。
有人说:安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是啊,我们每天渴望着理想、宽容、仁慈,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
安娜用高贵的生命尊严,诠释了对爱情的追求,对真诚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查看全部
“一切文学艺术都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杰作《安娜·卡列尼娜》,对这句话作也了非常好的阐释。
无法否认这是一幕悲剧,主人公的爱情命运是曲折的。
福音书中提到,“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如此说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可见同情弥漫于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直至合上书本,灵魂深处仍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从一个沉重的旋涡中挣扎出来,悲剧的色彩,作家神奇中颇见细腻的笔触犹如浓茶般回味无穷,任缕缕清香在空气中蔓延……
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是俄国人特有性格的体现,带有很强的民族色彩。这跟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悲剧人物是截然相反的。
她虽然是外表柔弱的女子,但内心却是极其“叛逆”,或者说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在生活原则上做自己的主人,做主宰自己命运的神。这绝非是自我中心主义,相反我认为是一种人性至上的体现。
也许在我们的国度,安娜是会被相当多的人摒弃的,会把她看成一个不忠的妇女形象。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孔孟的“中庸之道”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充溢于大多数人的脑细胞,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我们的思想。
表面上看,安娜似乎是个幸福的女人,有过一段在她看来曾经是完美的爱情邂逅。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被压抑的生气勃勃的女人,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
这使她忘却了一切烦恼,恐惧,在幻想中她只为爱情而活。
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中,她也曾徘徊,犹豫,极度的矛盾使她忍受巨大的煎熬,难以取舍。
她想起了家庭与道德,但此中并没有是非之分,对错之分,只有理智与情感不懈的斗争。
爱情的力量曾使她几度欲冲破世俗的蕃篱,但自私、罪恶感很快会降临,将她团团包围。
另一方面,一种虚妄的狂热,使伏伦斯基在一种征服感下迷失了自己。
这种虚荣心决定了他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是肤浅的,同时他并非丧失责任与义务,他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无力反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最终必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如同飞蛾扑向野火。
安娜的这场爱情注定要将她毁灭。对婚姻和爱情彻底失望的安娜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不是放弃,不是妥协,这是对自由和尊严的捍卫。
“不自由,毋宁死”!
不是社会抛弃了她,是她抛弃了社会。
她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虚伪冷酷的所谓上流社会抗议,找到了属于自由灵魂的有尊严的归宿……
不同的结局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班张恩彤
很厚的一本书,终于读完了。两条主线人物——安娜和列宁不同的结局,引人思考。
安娜,原来是彼得堡一位贵妇,她美丽可爱,亲切善良,家庭美满,但却不想安于现状。
因为“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
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这是在渥伦斯基与安娜相遇时所描写安娜的一段话。
这段话描写的生动传神,不仅写出来安娜外貌的出众,也写出了她内心渴望活力,不甘平凡的希望。
这段话也写出了安娜被压抑的对爱情的渴望,也注定了她不会平静的过这一生。
一次她为调解哥嫂的矛盾,去了莫斯科。认识了渥伦斯基伯爵。后来两人相爱了,但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认为自己的妻子行为不检点,而不是自己在意。
可见,卡列宁是如此的虚伪!
安娜终于忍无可忍,和渥伦斯基同居了。但两人都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渥伦斯基希望安娜离婚,但安娜因为儿子的原因不愿意。
渥伦斯基对安娜很失望,就冷淡她了。最后安娜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便穿上黑天鹅绒长裙,卧轨自杀了。
安娜的结局是悲惨的,她这一生备受争议。
有人说,她不检点不守妇道,也有人说她勇敢地追求了自由爱情。两个都有道理。
但我认为安娜是可怜的,因为她夹在两个虚荣的男人中间,最后却被两个人都抛弃。
而列文呢,虽然他以前被基蒂拒绝过,但最后他们俩还是结婚了。
可婚后的列文,为了贵族阶级的最后和农民的革命而忧心忡忡,也是没有出路。但总体来说列文是幸福的。
这两个主线人物不同的结局,令人感叹。
在19世纪俄国那个束缚女性的年代,安娜的追求自由,走在前列,注定会受到批判与压迫。
小说里安娜的自杀,只不过是一种隐喻吧!如果那个时代的女性追求自由,就相当于“自杀”。因为像安娜这样走在前列,在那个时代是不允许的。
而列文是处于上流社会与地主阶级的结合,但娶的是贤妻良母式的基蒂,在那个时代是被推崇的。
同一个社会,截然不同的结局。没有谁是谁非,都不过是时代的产物罢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透过人物,看这个时代的本质,或者透过时代,看这个人物的本质。
利益的爱情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许艺凡
读完《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后,我总在想,如果人们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如果人们没有自由可言,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某种权利,或某种利益去压迫、去执行,包括爱情,那样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意义?
托尔斯泰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如此令人感叹悲痛的一本书。
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一本极有讽刺意义并且揭露上流社会虚假面纱的巨著出世,它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托尔斯泰批判并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内心的丑恶,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放弃爱情的社会事实。
一对因权益而结合的夫妇安娜和卡列宁,在婚姻不合的情况下产生了分裂。又由于安娜对自由爱情渴望下,她与沃伦斯基倾心相爱了。
这意味着一场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悲剧即将发生。
卡列宁是一个一心只为利益,不懂爱情的平庸政客。在爱情和利益面前,他果断的选择利益。
但这对于当时渴望爱情的安娜来说这是自私的、残酷的。
安娜背叛了她的丈夫与沃伦斯基结合,在当时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下,安娜放弃一切的行为引来了无数非议、谩骂,以及唾弃。
可是她并不在乎,她愿意打破社会压力,奋不顾身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但是最终她却迎来了沃伦斯基的背叛。
一位愿同上流社会的封建做斗争,去追逐自由爱情的女子,却被丈夫心中的利益击败,被情人的虚荣毁灭。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这样一位勇敢、果断、不会被轻易打败的人,到最后的结局让人多么悲痛!
安娜与她所渴望的爱情彼此错过,只因那个时代人们心中不可磨灭而又自私的利益。她本无错,错的是爱人之间对利益的一种执念。
我被安娜奋不顾身追逐爱情的行为所感动,又为她天真烂漫的想法感到悲哀!
如果说那时被利益左右的爱情是疯狂,现在又如何呢!
利益不但左右爱情,还左右着友情和亲情。它像吸血鬼一样吸走了人们心里的良与善,让人们变成它的奴隶和傀儡。
所有美好的感情,被当成玩具一样被玩耍,都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对人们的贪婪,我感到不安。如果世上的亲人和朋友都离我们而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利益会使我们开心吗?被它掌控只会迷失自己,让爱的人受伤。
安娜就是当时利益的牺牲品。她所渴望的,只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一辈子的人,这有错吗?没有错。
如果说有错,是错在安娜没有找对爱情。他的两次爱情分别被利益和虚荣所践踏。
要怪只能怪社会上流人物的虚假。丝毫没有情感的虚荣心在利益面前低下了头。
利益,它摧毁了太多美好的事物,太多的人为它失去了心窍迷失了自我。
人生在世有太多值得我们留恋的美好,不应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舍弃所有。人们的心灵,何时能真正觉醒啊!
累与爱—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周敬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描绘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数百年来令读者啧啧赞叹。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中,高层首长卡列宁的妻子安娜艳冠群芳。
在火车上,她遇见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
在当时社会强大的流言蜚语下,他们不顾一切地私奔了。但他们这时还不知道,她与他的爱情悲剧也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了自己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
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作威胁。
此刻,安娜已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重重波折打击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
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
为了这份爱情,安娜失去了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被遗弃。她内心无法做到与卡列宁离婚并放弃孩子。
在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来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与生命。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不禁出现了一个问题:安娜的爱情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重温全书,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上流社会。
安娜是一个真诚的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她敢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俘虏。
在反抗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
但是,即使她用尽全力与上流社会斗争,还是无济于事,最终,她还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吞噬了,抱着一颗已经死去的爱情之心自杀了。
当时的社会多么残酷啊!它容纳不了安娜这样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
人都是为了希望而活,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最绚丽的花朵,却将安娜带入无尽的深渊。她如同飞蛾扑火投向爱情,这场爱情却将她毁灭了。
但安娜没有妥协。当迎面而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时,我突然发现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正脆弱的不仅是肉体,还有灵魂。
有人说:安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是啊,我们每天渴望着理想、宽容、仁慈,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
安娜用高贵的生命尊严,诠释了对爱情的追求,对真诚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查看全部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班陈妍希
“一切文学艺术都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杰作《安娜·卡列尼娜》,对这句话作也了非常好的阐释。
无法否认这是一幕悲剧,主人公的爱情命运是曲折的。
福音书中提到,“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如此说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可见同情弥漫于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直至合上书本,灵魂深处仍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从一个沉重的旋涡中挣扎出来,悲剧的色彩,作家神奇中颇见细腻的笔触犹如浓茶般回味无穷,任缕缕清香在空气中蔓延……
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是俄国人特有性格的体现,带有很强的民族色彩。这跟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悲剧人物是截然相反的。
她虽然是外表柔弱的女子,但内心却是极其“叛逆”,或者说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在生活原则上做自己的主人,做主宰自己命运的神。这绝非是自我中心主义,相反我认为是一种人性至上的体现。
也许在我们的国度,安娜是会被相当多的人摒弃的,会把她看成一个不忠的妇女形象。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孔孟的“中庸之道”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充溢于大多数人的脑细胞,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我们的思想。
表面上看,安娜似乎是个幸福的女人,有过一段在她看来曾经是完美的爱情邂逅。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被压抑的生气勃勃的女人,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
这使她忘却了一切烦恼,恐惧,在幻想中她只为爱情而活。
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中,她也曾徘徊,犹豫,极度的矛盾使她忍受巨大的煎熬,难以取舍。
她想起了家庭与道德,但此中并没有是非之分,对错之分,只有理智与情感不懈的斗争。
爱情的力量曾使她几度欲冲破世俗的蕃篱,但自私、罪恶感很快会降临,将她团团包围。
另一方面,一种虚妄的狂热,使伏伦斯基在一种征服感下迷失了自己。
这种虚荣心决定了他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是肤浅的,同时他并非丧失责任与义务,他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无力反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最终必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如同飞蛾扑向野火。
安娜的这场爱情注定要将她毁灭。对婚姻和爱情彻底失望的安娜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不是放弃,不是妥协,这是对自由和尊严的捍卫。
“不自由,毋宁死”!
不是社会抛弃了她,是她抛弃了社会。
她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虚伪冷酷的所谓上流社会抗议,找到了属于自由灵魂的有尊严的归宿……
不同的结局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班张恩彤
很厚的一本书,终于读完了。两条主线人物——安娜和列宁不同的结局,引人思考。
安娜,原来是彼得堡一位贵妇,她美丽可爱,亲切善良,家庭美满,但却不想安于现状。
因为“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
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这是在渥伦斯基与安娜相遇时所描写安娜的一段话。
这段话描写的生动传神,不仅写出来安娜外貌的出众,也写出了她内心渴望活力,不甘平凡的希望。
这段话也写出了安娜被压抑的对爱情的渴望,也注定了她不会平静的过这一生。
一次她为调解哥嫂的矛盾,去了莫斯科。认识了渥伦斯基伯爵。后来两人相爱了,但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认为自己的妻子行为不检点,而不是自己在意。
可见,卡列宁是如此的虚伪!
安娜终于忍无可忍,和渥伦斯基同居了。但两人都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渥伦斯基希望安娜离婚,但安娜因为儿子的原因不愿意。
渥伦斯基对安娜很失望,就冷淡她了。最后安娜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便穿上黑天鹅绒长裙,卧轨自杀了。
安娜的结局是悲惨的,她这一生备受争议。
有人说,她不检点不守妇道,也有人说她勇敢地追求了自由爱情。两个都有道理。
但我认为安娜是可怜的,因为她夹在两个虚荣的男人中间,最后却被两个人都抛弃。
而列文呢,虽然他以前被基蒂拒绝过,但最后他们俩还是结婚了。
可婚后的列文,为了贵族阶级的最后和农民的革命而忧心忡忡,也是没有出路。但总体来说列文是幸福的。
这两个主线人物不同的结局,令人感叹。
在19世纪俄国那个束缚女性的年代,安娜的追求自由,走在前列,注定会受到批判与压迫。
小说里安娜的自杀,只不过是一种隐喻吧!如果那个时代的女性追求自由,就相当于“自杀”。因为像安娜这样走在前列,在那个时代是不允许的。
而列文是处于上流社会与地主阶级的结合,但娶的是贤妻良母式的基蒂,在那个时代是被推崇的。
同一个社会,截然不同的结局。没有谁是谁非,都不过是时代的产物罢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透过人物,看这个时代的本质,或者透过时代,看这个人物的本质。
利益的爱情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许艺凡
读完《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后,我总在想,如果人们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如果人们没有自由可言,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某种权利,或某种利益去压迫、去执行,包括爱情,那样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意义?
托尔斯泰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如此令人感叹悲痛的一本书。
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一本极有讽刺意义并且揭露上流社会虚假面纱的巨著出世,它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托尔斯泰批判并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内心的丑恶,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放弃爱情的社会事实。
一对因权益而结合的夫妇安娜和卡列宁,在婚姻不合的情况下产生了分裂。又由于安娜对自由爱情渴望下,她与沃伦斯基倾心相爱了。
这意味着一场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悲剧即将发生。
卡列宁是一个一心只为利益,不懂爱情的平庸政客。在爱情和利益面前,他果断的选择利益。
但这对于当时渴望爱情的安娜来说这是自私的、残酷的。
安娜背叛了她的丈夫与沃伦斯基结合,在当时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下,安娜放弃一切的行为引来了无数非议、谩骂,以及唾弃。
可是她并不在乎,她愿意打破社会压力,奋不顾身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但是最终她却迎来了沃伦斯基的背叛。
一位愿同上流社会的封建做斗争,去追逐自由爱情的女子,却被丈夫心中的利益击败,被情人的虚荣毁灭。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这样一位勇敢、果断、不会被轻易打败的人,到最后的结局让人多么悲痛!
安娜与她所渴望的爱情彼此错过,只因那个时代人们心中不可磨灭而又自私的利益。她本无错,错的是爱人之间对利益的一种执念。
我被安娜奋不顾身追逐爱情的行为所感动,又为她天真烂漫的想法感到悲哀!
如果说那时被利益左右的爱情是疯狂,现在又如何呢!
利益不但左右爱情,还左右着友情和亲情。它像吸血鬼一样吸走了人们心里的良与善,让人们变成它的奴隶和傀儡。
所有美好的感情,被当成玩具一样被玩耍,都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对人们的贪婪,我感到不安。如果世上的亲人和朋友都离我们而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利益会使我们开心吗?被它掌控只会迷失自己,让爱的人受伤。
安娜就是当时利益的牺牲品。她所渴望的,只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一辈子的人,这有错吗?没有错。
如果说有错,是错在安娜没有找对爱情。他的两次爱情分别被利益和虚荣所践踏。
要怪只能怪社会上流人物的虚假。丝毫没有情感的虚荣心在利益面前低下了头。
利益,它摧毁了太多美好的事物,太多的人为它失去了心窍迷失了自我。
人生在世有太多值得我们留恋的美好,不应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舍弃所有。人们的心灵,何时能真正觉醒啊!
累与爱—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周敬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描绘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数百年来令读者啧啧赞叹。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中,高层首长卡列宁的妻子安娜艳冠群芳。
在火车上,她遇见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
在当时社会强大的流言蜚语下,他们不顾一切地私奔了。但他们这时还不知道,她与他的爱情悲剧也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了自己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
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作威胁。
此刻,安娜已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重重波折打击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
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
为了这份爱情,安娜失去了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被遗弃。她内心无法做到与卡列宁离婚并放弃孩子。
在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来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与生命。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不禁出现了一个问题:安娜的爱情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重温全书,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上流社会。
安娜是一个真诚的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她敢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俘虏。
在反抗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
但是,即使她用尽全力与上流社会斗争,还是无济于事,最终,她还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吞噬了,抱着一颗已经死去的爱情之心自杀了。
当时的社会多么残酷啊!它容纳不了安娜这样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
人都是为了希望而活,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最绚丽的花朵,却将安娜带入无尽的深渊。她如同飞蛾扑火投向爱情,这场爱情却将她毁灭了。
但安娜没有妥协。当迎面而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时,我突然发现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正脆弱的不仅是肉体,还有灵魂。
有人说:安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是啊,我们每天渴望着理想、宽容、仁慈,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
安娜用高贵的生命尊严,诠释了对爱情的追求,对真诚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一切文学艺术都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杰作《安娜·卡列尼娜》,对这句话作也了非常好的阐释。
无法否认这是一幕悲剧,主人公的爱情命运是曲折的。
福音书中提到,“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如此说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可见同情弥漫于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直至合上书本,灵魂深处仍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从一个沉重的旋涡中挣扎出来,悲剧的色彩,作家神奇中颇见细腻的笔触犹如浓茶般回味无穷,任缕缕清香在空气中蔓延……
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是俄国人特有性格的体现,带有很强的民族色彩。这跟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悲剧人物是截然相反的。
她虽然是外表柔弱的女子,但内心却是极其“叛逆”,或者说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在生活原则上做自己的主人,做主宰自己命运的神。这绝非是自我中心主义,相反我认为是一种人性至上的体现。
也许在我们的国度,安娜是会被相当多的人摒弃的,会把她看成一个不忠的妇女形象。在如今这个时代,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孔孟的“中庸之道”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充溢于大多数人的脑细胞,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我们的思想。
表面上看,安娜似乎是个幸福的女人,有过一段在她看来曾经是完美的爱情邂逅。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个被压抑的生气勃勃的女人,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
这使她忘却了一切烦恼,恐惧,在幻想中她只为爱情而活。
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中,她也曾徘徊,犹豫,极度的矛盾使她忍受巨大的煎熬,难以取舍。
她想起了家庭与道德,但此中并没有是非之分,对错之分,只有理智与情感不懈的斗争。
爱情的力量曾使她几度欲冲破世俗的蕃篱,但自私、罪恶感很快会降临,将她团团包围。
另一方面,一种虚妄的狂热,使伏伦斯基在一种征服感下迷失了自己。
这种虚荣心决定了他对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是肤浅的,同时他并非丧失责任与义务,他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无力反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最终必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如同飞蛾扑向野火。
安娜的这场爱情注定要将她毁灭。对婚姻和爱情彻底失望的安娜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不是放弃,不是妥协,这是对自由和尊严的捍卫。
“不自由,毋宁死”!
不是社会抛弃了她,是她抛弃了社会。
她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虚伪冷酷的所谓上流社会抗议,找到了属于自由灵魂的有尊严的归宿……
不同的结局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班张恩彤
很厚的一本书,终于读完了。两条主线人物——安娜和列宁不同的结局,引人思考。
安娜,原来是彼得堡一位贵妇,她美丽可爱,亲切善良,家庭美满,但却不想安于现状。
因为“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
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这是在渥伦斯基与安娜相遇时所描写安娜的一段话。
这段话描写的生动传神,不仅写出来安娜外貌的出众,也写出了她内心渴望活力,不甘平凡的希望。
这段话也写出了安娜被压抑的对爱情的渴望,也注定了她不会平静的过这一生。
一次她为调解哥嫂的矛盾,去了莫斯科。认识了渥伦斯基伯爵。后来两人相爱了,但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认为自己的妻子行为不检点,而不是自己在意。
可见,卡列宁是如此的虚伪!
安娜终于忍无可忍,和渥伦斯基同居了。但两人都抵挡不住外界的压力,渥伦斯基希望安娜离婚,但安娜因为儿子的原因不愿意。
渥伦斯基对安娜很失望,就冷淡她了。最后安娜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被抛弃的人。便穿上黑天鹅绒长裙,卧轨自杀了。
安娜的结局是悲惨的,她这一生备受争议。
有人说,她不检点不守妇道,也有人说她勇敢地追求了自由爱情。两个都有道理。
但我认为安娜是可怜的,因为她夹在两个虚荣的男人中间,最后却被两个人都抛弃。
而列文呢,虽然他以前被基蒂拒绝过,但最后他们俩还是结婚了。
可婚后的列文,为了贵族阶级的最后和农民的革命而忧心忡忡,也是没有出路。但总体来说列文是幸福的。
这两个主线人物不同的结局,令人感叹。
在19世纪俄国那个束缚女性的年代,安娜的追求自由,走在前列,注定会受到批判与压迫。
小说里安娜的自杀,只不过是一种隐喻吧!如果那个时代的女性追求自由,就相当于“自杀”。因为像安娜这样走在前列,在那个时代是不允许的。
而列文是处于上流社会与地主阶级的结合,但娶的是贤妻良母式的基蒂,在那个时代是被推崇的。
同一个社会,截然不同的结局。没有谁是谁非,都不过是时代的产物罢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透过人物,看这个时代的本质,或者透过时代,看这个人物的本质。
利益的爱情
《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许艺凡
读完《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后,我总在想,如果人们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如果人们没有自由可言,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某种权利,或某种利益去压迫、去执行,包括爱情,那样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意义?
托尔斯泰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如此令人感叹悲痛的一本书。
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一本极有讽刺意义并且揭露上流社会虚假面纱的巨著出世,它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托尔斯泰批判并揭露了当时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内心的丑恶,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放弃爱情的社会事实。
一对因权益而结合的夫妇安娜和卡列宁,在婚姻不合的情况下产生了分裂。又由于安娜对自由爱情渴望下,她与沃伦斯基倾心相爱了。
这意味着一场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悲剧即将发生。
卡列宁是一个一心只为利益,不懂爱情的平庸政客。在爱情和利益面前,他果断的选择利益。
但这对于当时渴望爱情的安娜来说这是自私的、残酷的。
安娜背叛了她的丈夫与沃伦斯基结合,在当时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下,安娜放弃一切的行为引来了无数非议、谩骂,以及唾弃。
可是她并不在乎,她愿意打破社会压力,奋不顾身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自由,但是最终她却迎来了沃伦斯基的背叛。
一位愿同上流社会的封建做斗争,去追逐自由爱情的女子,却被丈夫心中的利益击败,被情人的虚荣毁灭。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啊!
这样一位勇敢、果断、不会被轻易打败的人,到最后的结局让人多么悲痛!
安娜与她所渴望的爱情彼此错过,只因那个时代人们心中不可磨灭而又自私的利益。她本无错,错的是爱人之间对利益的一种执念。
我被安娜奋不顾身追逐爱情的行为所感动,又为她天真烂漫的想法感到悲哀!
如果说那时被利益左右的爱情是疯狂,现在又如何呢!
利益不但左右爱情,还左右着友情和亲情。它像吸血鬼一样吸走了人们心里的良与善,让人们变成它的奴隶和傀儡。
所有美好的感情,被当成玩具一样被玩耍,都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对人们的贪婪,我感到不安。如果世上的亲人和朋友都离我们而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利益会使我们开心吗?被它掌控只会迷失自己,让爱的人受伤。
安娜就是当时利益的牺牲品。她所渴望的,只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一辈子的人,这有错吗?没有错。
如果说有错,是错在安娜没有找对爱情。他的两次爱情分别被利益和虚荣所践踏。
要怪只能怪社会上流人物的虚假。丝毫没有情感的虚荣心在利益面前低下了头。
利益,它摧毁了太多美好的事物,太多的人为它失去了心窍迷失了自我。
人生在世有太多值得我们留恋的美好,不应为了一时的利益而舍弃所有。人们的心灵,何时能真正觉醒啊!
累与爱—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清华中学初二(12)周敬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描绘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数百年来令读者啧啧赞叹。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中,高层首长卡列宁的妻子安娜艳冠群芳。
在火车上,她遇见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
在当时社会强大的流言蜚语下,他们不顾一切地私奔了。但他们这时还不知道,她与他的爱情悲剧也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了自己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
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作威胁。
此刻,安娜已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重重波折打击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
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的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
为了这份爱情,安娜失去了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被遗弃。她内心无法做到与卡列宁离婚并放弃孩子。
在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来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与生命。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中不禁出现了一个问题:安娜的爱情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重温全书,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上流社会。
安娜是一个真诚的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她敢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俘虏。
在反抗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
但是,即使她用尽全力与上流社会斗争,还是无济于事,最终,她还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吞噬了,抱着一颗已经死去的爱情之心自杀了。
当时的社会多么残酷啊!它容纳不了安娜这样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
人都是为了希望而活,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最绚丽的花朵,却将安娜带入无尽的深渊。她如同飞蛾扑火投向爱情,这场爱情却将她毁灭了。
但安娜没有妥协。当迎面而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时,我突然发现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正脆弱的不仅是肉体,还有灵魂。
有人说:安娜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是啊,我们每天渴望着理想、宽容、仁慈,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
安娜用高贵的生命尊严,诠释了对爱情的追求,对真诚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读书感悟_《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81 次浏览 • 2020-10-01 18:04
在《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这篇文章中,聚义厅的Rickey兄弟提到了学习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一文中使用的实践方法论。这触发了一个我一直想写但又拖着不太敢写的话题。
2017年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整理投资体系,当时觉得有必要用芒格的栅格理论做一些思维工具的跨界补充,于是我大概用了半年时间,通读了一遍五卷的毛泽东选集,此后针对重点篇幅又再看了几遍,记录了一些思考。但一直没有成文,只是零星地跟聚义厅的兄弟们分享过一些。
之所以一直没有成文,也是因为这个话题如果发散出去可以写的很长很长。所以为了控制节奏,我们本文只能将篇幅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我们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毛选中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我们的青春期少年时代和大学时代,对于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显然是无感甚至是嫌弃的。它和政治必修课联系在一起,想到它我就会想到大一时我们是如何想逃马概又怕被点名,如何不想看书又怕考试挂科的日子。
在20岁的小年轻心里,各种【思想】和【主义】就好像小时候妈妈强迫你喝下去的牛奶和豆浆,都是强行灌输的产物,而接触它们的唯一理由就是考试需要。
但是通读一遍后你会发现,毛选并不空洞也不教条,它每篇文章及其蕴含的思想,都是在讨论一个个具体情况,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
从哪招小弟,招来小弟怎么管,队伍文化怎么建设?
公司账上钱烧完了怎么办,小弟不想干了怎么办?
出去抢地盘有哪些策略,蒋光头砍上门来我们怎么砍翻他,怎么跟蒋光头一起打跑日本人,打跑日本人以后怎么再砍蒋光头……
比起那些既不讨论具体情况又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讲话,要亲切得多也务实得多。
当然也就有水平得多。
我们父母这代人在年轻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背语录和选集,但显然仅仅是这么做并不能让人开悟也不能提高文明水平,原因在于那时的环境是封闭和禁锢的,根本容不下深入思辨,20岁的年轻人没有外在条件和内在体系进行甄别和吸收。
但放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中,当能够和别种思想进行碰撞和交叉印证,当能够面对无数现实问题进行实战应用,你会感受到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有非常强大的威力。
在当代中国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可能是一套必读的著作。
读毛选,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哲学书籍来看,它在哲学领域其实并不是那么独创和深邃;
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资本论这种阐述社会演化的著作来看,它也没有那种自成体系的宏大理论框架;
你更不用背负社交压力去看,似乎学习毛选就代表着你站某种政治立场。里头虽然也提到很多政治主张,那是基于当时形势需要,时过境迁攻守之势异也,大家也别真的往心里去。
读毛选,你就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基金经理的投资心得来看,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企业Founder的工作日志来看。
在鼓动用户的时候需要他是梦想家,在团队的工作方法出现问题时需要他是大管家,在兄弟们心灰意冷对公司事业产生怀疑时需要他是鸡血制造者,在重大冲突点上还需要他冲出来和对面互喷垃圾话。
我们复一复盘,看他是怎么解决这些个具体问题的。
以这个心态看,就不会拧巴了,也就能看出味道了。
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通读毛选几百篇文章,从EP01.S01《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到EP72.S0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似在讲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最最最核心的原始基本点:
如何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在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上会碰到各种艰难险阻,这些问题最终又可以归结成三个类别,也是毛选里最重要的三大科技树。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我们看毛选就是划分这三条主线,去看每条主线下有哪些分支,以及他的功力和修为是随着时间如何进化和演变的。
让专家来写的话,这三条主线每篇展开都可以写十几万字,我们只能简略一点讲个脉络,作为给聚义厅粉丝们的一篇导读。
1、统一战线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横空出世,毛泽东写出振聋发聩的一问,那年他32岁。
统一战线,用今天的商业思维来理解,就是阶段性的用户分析/市场分析:
市场上有哪些用户?这些用户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这个阶段谁是我们的用户?哪些用户是我们的基本盘?哪些在未来可以洗出来收割?
搞好统一战线的核心目标,是在不丢失基本盘的前提下,在每一次斗争中【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而当时的基本盘是什么,毛泽东在1927年以前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因此对于农民斗争的领导是中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务。
在这个基本盘上,再对各类用(JIE)户(JI)展开运营大法,怎么拉新怎么收割,有的是纵横捭阖的方法。
统一战线的另一个最重要心法是:【我们】的定义是有极大弹性的。我罗列了这个分支里的一些重要篇章,可以看到每次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就必须要对【我们】的定义进行一次刷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而如何承前启后把话圆上,其中的技巧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e.g: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推荐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
《论联合政府》(1945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1951-1952年)
《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一般用为人熟知的话来说就是“枪杆子出政权”。这条科技树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系列分支已经被单独总结成为了一套【毛泽东军事思想】。
“枪杆子里出政权”出自1938年的《战争和战略问题》,在这篇文章里能够看到毛泽东如何思考军队与党的关系。
当然了,他也把这层关系说的非常直白。
在这条科技树下,你能看到毛对军队管理方法的理解:从1928年在井冈山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到1937年写《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接受英国记者访谈时,他已经看清了国共两军的根本差异,共军虽然枪炮上落后但在制度上是降维打击。在当时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他把方法论分享出来并建议国军向红军学习。
你也能在1938年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看到毛对战略终局的思考。当时战事不利举国悲观的情绪下,他客观而通透地点出日本的弱点,写出来也是有理有据。
你还能看到毛对军事作战打法的理解和进化:从1928年井冈山时期一点点啃食的游击战术,到1938年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系统阐述游击战框架,这一战法已有大成。到1946年解放战争开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表明主力战法已从游击战升级为运动战;再到1948年三大战役时,大兵团穿插+围点打援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后面讲投资映射还会展开说,先说说最后一个科技树党的建设。
推荐篇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论持久战》(1938年)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3、党的建设
如果要把毛选里的文章按照三大科技树归类的话,为党建工作而写的文章占比应该是最高的。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党建的地位。
中国两千年皇朝更迭史,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枪杆子出政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建立打土豪统一战线的玩法,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1860年的太平天国,1924年的KMT。最终也没获得胜利。
真正把CPC从一个充满了知识分子气质的兴趣小组,转变成一个价值观鲜明、坚忍不拔、拥有前无古人战斗力的政党,正是三大法宝中的党建工作。这一工作的难度,绝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
需要在大环境非常恶劣的时期克服党内悲观主义和投降主义情绪,所以要写《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需要在强调民主和加强纪律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29年写《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需要让党的行动更贴合实际更接地气,所以要在1930年写《反对本本主义》;
需要在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37年写《反对自由主义》;
在延安要鼓动思想落后的保守派,同时又要摆脱留苏派教条主义的掣肘,所以1937年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
在队伍急速扩张后,为了应对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确保凝聚力战斗力不被稀释,所以有了1942年的《整顿党的作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胜利在望前,需要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中央地方紧张关系而提前收权,所以有了1948年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如果不理解克服这些问题的意义,推荐去看一本书《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两边一对比你就晓得CPC党建的重要性了。
一个组织在建立使命和价值观的路上要经历多少坑,任何一个公司管理者都会对这件事情深有体会。这也是为何中国那么多企业家都知道要去读一读毛选。
去年我读了达里奥的《原则》后,第一反应是“则老头子应该是读过毛选”。直到上个月和一个在桥水工作的老同学相聚,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测。
党建分支下的另一些文章同样也推荐一读,比如1956年的《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7年的《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事情正在起变化》,以及1966年以后收录在《毛泽东文集》里的文章。
读这些文章是为了从反面吸取经验:再好的策略,也逃不过盈亏同源。
其他还有一些非主流但我觉得值得玩味的支线篇章,也推荐一读。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1939年):为了站队大哥,怎么捏着鼻子写一篇可能自己也不信的文章。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1941年):吃了一个大亏又无力掀桌子翻脸,怎么把面子和士气找回来。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评战犯求和》(1949年):全国胜利前心情大好,大喷垃圾话,文笔非常有趣。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年):点评前一任教父孙中山。给孙发了好人卡,但一针见血指出了他的问题。①没有分土地(没有找到最重要的胜负手)。②不晓得镇压反革命(集权和整肃做的不够,没有把党和军队建立成铁血机器)。③反帝不尖锐(立场摇摆,没有为民族主义代言)。
4、毛选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
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这里讲三个我觉得最重要的点,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战术打法、战局研判、战略信念。
1、战术打法
就战术打法而言,毛选中最成体系的论述,也是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精华的部分,是游击战+运动战。
两者的区别是,游击战的目的是骚扰和拖延,偷运两个骑兵来你矿里砍农民,把可乐倒在你鼠标垫上,分散你扰乱你恶心你;而运动战就真的是【乃伊组特】,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
游击战的十六字心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运动战的十六字心法: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这两套打法对股票投资存在什么样的映射,取决于你用什么心法来观察这个股票世界。如果是博弈派的思维,古典式坐庄,或是游资做交易,那么这两套战术是必须要去体悟的。
如果是基本面派,那么此种映射就不完全成立。基本面派的心法里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在同一只股票上的资金虽然有竞争博弈,但不存在一个互相明确身份、以彼此行动为因果、以消灭对方为目标的【敌我关系】。
2、战局研判
对基本面派来说,毛选里对战局研判的理解和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①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
②已经因为估计和处置错误,或者因为不可抗的压力,被迫处于被动地位了的时候,这时的任务就是努力脱出这种被动。如何脱出法,须依情况而定。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
③主动权是从正确的情况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正确的军事政治处置产生的。不合客观情况的悲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消极的处置,无疑地将丧失主动权,把自己抛入被动地位。但是同样,不合客观情况的过于乐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冒险(不需要的那种冒险)的处置,也将丧失主动权。
④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主动权非常珍贵,如果重仓又跑不出来就丧失了主动权。当判断错误导致非常被动时,则要剁仓来保存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固然需要保存自己才能有主动权,但保存自己并不是消极避战,不是空仓傻等。主动权来自于正确的分析评估,是研究导向的。
那些去年被揍得鼻青脸肿,此刻缩在绳角喃喃自语“我要保牢本金”的朋友,应该看一下这篇文章。
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1)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国。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2)敌人是强大的。中国红军是处在这样强大的敌人的面前。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第二个特点。这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不能不和一般战争以及苏联内战、北伐战争都有许多的不同。(3)红军是弱小的。这个特点和前一个特点是尖锐的对比。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4)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红军人员是从土地革命中产生,为着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而且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一致的。(5)在上面四个特点的基础上,延伸出我军的战略战术。
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上,发生了指导整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的所谓原则,从射击原则(荫蔽身体,发扬火力,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起,到战略原则止,都贯彻这个基本原则的精神。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则,都是执行这个基本原则时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
战略战术的制定,应建立在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是目的+环境决定了打法,而非机械照搬以套路为导向。如果选择价值投资,是因为价值投资好用有用能用,而不是先验性的宗教。
聚义厅的文章要从收益率目标开始,展开到心法流派,最后才是招式和股票分类,也是遵循了这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路。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要求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每一个级别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局”。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这段文字是每个基金经理都应该学习并思考的:我们的“全局”是什么?仓位、行业、个股、个股时机这些主次关系怎么区分?
达里奥把局部经验提升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出现问题时不要局限在问题本身,要从机制层面去审视,最后服务于公司战略也是这个思路,深合老毛之意。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过去三个月经验证明:歼灭敌军一万人,自己须付出二千至三千人的伤亡作代价。三个月经验证明:凡坚决和迅速地执行了中央五月四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总之,在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务须团结赞成土地改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孤立反对土地改革的少数封建反动分子,以期迅速完成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任务。
——《三个月总结》(1946年)
蒋介石共有正规军步骑93个师(军),248个旅(师),191万6千人,伪军、警察、地方保安部队、交通警察部队、后勤部队和技术兵种等,都未计算在内。进攻解放区的为78个师(军),218个旅(师),171万3千人,约占蒋军正规军兵力百分之九十。进攻解放区的218个旅中,被我歼灭者已超过1/4。虽然有些部队在被歼灭后又以原番号补充恢复,但其战斗力很弱。有些补充后又被歼灭,有些则根本没有补充。我军如能于今后数月内,再歼其40至50个旅,连前共达100个旅左右,则军事形势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
除了事前的预判,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地复盘:1946年开局能打出1:4交换比例,验证了土地和农民是胜负手的关键,就继续在这个点上allin到底。进而通过研究量化制定下一个阶段的KPI:数月内歼灭40-50个旅,并进一步把KPI分解到各个兵团上……至于研究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投资如果没做好研究还能靠运气挣钱,战争靠蒙可是要死人的。
所有上面这些方法论,都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实践中领悟出来的。
他只上过湖范,没念过湖畔,没人教过他创业方法论,不认识彼得德鲁克,也不晓得什么第一性原理,却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领悟和应用这些工具。
这些固然牛X,但都不如最后一点来的重要:战略信念。
3、战略信念
整个股票市场呈现出的特征来自于大部分人的行为特征。而人的行为特征来自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效用函数,用我们的词来讲就是【能】+【命】。
毛泽东把这部分归因于阶级属性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他对现象的描绘确实抓得很准,映射到今天来看依然入木三分。
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如像过去某些同志所谓民主革命在重要省份开始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开始转变之时,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见中国是一个何等样的政治经济情况的国家,他们不知道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完成民主革命,较之俄国要困难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并且谁不承认这些,就给以惩办,加之以机会主义的头衔,如此等等。无疑地,这全部的理论和实际都是错了的。这是主观主义。这是环境顺利时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现;环境困难时,则依照情况的变化以次变为拚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基本上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即不从阶级力量对比之客观的全面的情况出发,而把自己主观的愿望、感想和空谈当做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局部当成全体,树木当做森林。……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坏的一面的特点。这是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不稳定地位在思想上的反映。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2018年我们在各种自媒体上,在诸多投资群里,在分析师报告点评里,在和各种同行的交流中,都能看到这种“小资产阶级情绪”周期的完整演绎。
股票涨的时候就是“下注中国核心资产”,厉害了真香真香;
一开跌则痛得哇哇叫,转眼要“在祖先土地上流浪”,崩溃了药丸药丸。
碰上了各种里里外外没见过的打击,则立刻从左向右切换,从冒险主义依次变为拼命主义、保守主义。最后再来一根稻草则情绪崩溃,沦为逃跑主义。
还是手刀逃跑的那种。
许多人在10月份那会已经缴械投降,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防御,变得看空一切。
我们复盘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如果只看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部分,同样会看到很多剁仓斩仓的例子,但那只是战术层面的右侧交易。
1930年代的毛泽东,在大级别趋势上他是高抛低吸,是左侧交易的:那时的他清楚知道革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成功,因此高位不冒进;但是反过来在最低潮最困难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敢于坚持、敢于战斗,敢于坚信胜利一定属于CPC和中国人民。
世人皆以游击战+运动战为毛的两大绝学,以为他是个右侧交易者。殊不知战略持久战才是他最强的压箱底绝学。
战略持久战的底层心法,是在N-5层做左侧交易,这需要对N-5下面的东西有更深刻的认知:历史观、信仰、敢于行动的勇气和意志,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用《毛泽东传》作者罗斯的话来说,“蒋介石只是在对付相继而来的每一个危机的范围内表现出精明,他没有宽广的视野。毛泽东是以一个研究过历史的人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这句话应用到股票市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市场上大部分“小资产阶级”,都是在小级别趋势上不亦乐乎地高抛低吸,而在大级别趋势上追涨杀跌。
我们指出大众在情绪上的这种特点,并不是为了批判什么,更不是要唯阶级论。
只是既然百年来一直如此,我们就把情绪这个变量放进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市场。
如何克服投降主义情绪: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认为中国在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不知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悲观主义只看见抗战中的失败,不看见抗战中的成绩,尤其不看见失败中已经包含了胜利的因素,而敌人则在胜利中包含了失败的因素。我们应当向人民群众指出战争的胜利前途,使他们明白失败和困难的暂时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1937年)
4、总结
毛选是一部关于斗争的方法论著作。
斗争目的是为了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三大主要斗争方法论,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查看全部
2017年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整理投资体系,当时觉得有必要用芒格的栅格理论做一些思维工具的跨界补充,于是我大概用了半年时间,通读了一遍五卷的毛泽东选集,此后针对重点篇幅又再看了几遍,记录了一些思考。但一直没有成文,只是零星地跟聚义厅的兄弟们分享过一些。
之所以一直没有成文,也是因为这个话题如果发散出去可以写的很长很长。所以为了控制节奏,我们本文只能将篇幅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我们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毛选中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我们的青春期少年时代和大学时代,对于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显然是无感甚至是嫌弃的。它和政治必修课联系在一起,想到它我就会想到大一时我们是如何想逃马概又怕被点名,如何不想看书又怕考试挂科的日子。
在20岁的小年轻心里,各种【思想】和【主义】就好像小时候妈妈强迫你喝下去的牛奶和豆浆,都是强行灌输的产物,而接触它们的唯一理由就是考试需要。
但是通读一遍后你会发现,毛选并不空洞也不教条,它每篇文章及其蕴含的思想,都是在讨论一个个具体情况,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
从哪招小弟,招来小弟怎么管,队伍文化怎么建设?
公司账上钱烧完了怎么办,小弟不想干了怎么办?
出去抢地盘有哪些策略,蒋光头砍上门来我们怎么砍翻他,怎么跟蒋光头一起打跑日本人,打跑日本人以后怎么再砍蒋光头……
比起那些既不讨论具体情况又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讲话,要亲切得多也务实得多。
当然也就有水平得多。
我们父母这代人在年轻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背语录和选集,但显然仅仅是这么做并不能让人开悟也不能提高文明水平,原因在于那时的环境是封闭和禁锢的,根本容不下深入思辨,20岁的年轻人没有外在条件和内在体系进行甄别和吸收。
但放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中,当能够和别种思想进行碰撞和交叉印证,当能够面对无数现实问题进行实战应用,你会感受到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有非常强大的威力。
在当代中国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可能是一套必读的著作。
读毛选,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哲学书籍来看,它在哲学领域其实并不是那么独创和深邃;
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资本论这种阐述社会演化的著作来看,它也没有那种自成体系的宏大理论框架;
你更不用背负社交压力去看,似乎学习毛选就代表着你站某种政治立场。里头虽然也提到很多政治主张,那是基于当时形势需要,时过境迁攻守之势异也,大家也别真的往心里去。
读毛选,你就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基金经理的投资心得来看,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企业Founder的工作日志来看。
在鼓动用户的时候需要他是梦想家,在团队的工作方法出现问题时需要他是大管家,在兄弟们心灰意冷对公司事业产生怀疑时需要他是鸡血制造者,在重大冲突点上还需要他冲出来和对面互喷垃圾话。
我们复一复盘,看他是怎么解决这些个具体问题的。
以这个心态看,就不会拧巴了,也就能看出味道了。
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通读毛选几百篇文章,从EP01.S01《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到EP72.S0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似在讲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最最最核心的原始基本点:
如何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在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上会碰到各种艰难险阻,这些问题最终又可以归结成三个类别,也是毛选里最重要的三大科技树。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我们看毛选就是划分这三条主线,去看每条主线下有哪些分支,以及他的功力和修为是随着时间如何进化和演变的。
让专家来写的话,这三条主线每篇展开都可以写十几万字,我们只能简略一点讲个脉络,作为给聚义厅粉丝们的一篇导读。
1、统一战线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横空出世,毛泽东写出振聋发聩的一问,那年他32岁。
统一战线,用今天的商业思维来理解,就是阶段性的用户分析/市场分析:
市场上有哪些用户?这些用户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这个阶段谁是我们的用户?哪些用户是我们的基本盘?哪些在未来可以洗出来收割?
搞好统一战线的核心目标,是在不丢失基本盘的前提下,在每一次斗争中【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而当时的基本盘是什么,毛泽东在1927年以前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因此对于农民斗争的领导是中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务。
在这个基本盘上,再对各类用(JIE)户(JI)展开运营大法,怎么拉新怎么收割,有的是纵横捭阖的方法。
统一战线的另一个最重要心法是:【我们】的定义是有极大弹性的。我罗列了这个分支里的一些重要篇章,可以看到每次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就必须要对【我们】的定义进行一次刷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而如何承前启后把话圆上,其中的技巧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e.g: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推荐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
《论联合政府》(1945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1951-1952年)
《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一般用为人熟知的话来说就是“枪杆子出政权”。这条科技树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系列分支已经被单独总结成为了一套【毛泽东军事思想】。
“枪杆子里出政权”出自1938年的《战争和战略问题》,在这篇文章里能够看到毛泽东如何思考军队与党的关系。
当然了,他也把这层关系说的非常直白。
在这条科技树下,你能看到毛对军队管理方法的理解:从1928年在井冈山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到1937年写《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接受英国记者访谈时,他已经看清了国共两军的根本差异,共军虽然枪炮上落后但在制度上是降维打击。在当时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他把方法论分享出来并建议国军向红军学习。
你也能在1938年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看到毛对战略终局的思考。当时战事不利举国悲观的情绪下,他客观而通透地点出日本的弱点,写出来也是有理有据。
你还能看到毛对军事作战打法的理解和进化:从1928年井冈山时期一点点啃食的游击战术,到1938年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系统阐述游击战框架,这一战法已有大成。到1946年解放战争开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表明主力战法已从游击战升级为运动战;再到1948年三大战役时,大兵团穿插+围点打援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后面讲投资映射还会展开说,先说说最后一个科技树党的建设。
推荐篇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论持久战》(1938年)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3、党的建设
如果要把毛选里的文章按照三大科技树归类的话,为党建工作而写的文章占比应该是最高的。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党建的地位。
中国两千年皇朝更迭史,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枪杆子出政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建立打土豪统一战线的玩法,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1860年的太平天国,1924年的KMT。最终也没获得胜利。
真正把CPC从一个充满了知识分子气质的兴趣小组,转变成一个价值观鲜明、坚忍不拔、拥有前无古人战斗力的政党,正是三大法宝中的党建工作。这一工作的难度,绝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
需要在大环境非常恶劣的时期克服党内悲观主义和投降主义情绪,所以要写《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需要在强调民主和加强纪律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29年写《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需要让党的行动更贴合实际更接地气,所以要在1930年写《反对本本主义》;
需要在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37年写《反对自由主义》;
在延安要鼓动思想落后的保守派,同时又要摆脱留苏派教条主义的掣肘,所以1937年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
在队伍急速扩张后,为了应对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确保凝聚力战斗力不被稀释,所以有了1942年的《整顿党的作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胜利在望前,需要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中央地方紧张关系而提前收权,所以有了1948年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如果不理解克服这些问题的意义,推荐去看一本书《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两边一对比你就晓得CPC党建的重要性了。
一个组织在建立使命和价值观的路上要经历多少坑,任何一个公司管理者都会对这件事情深有体会。这也是为何中国那么多企业家都知道要去读一读毛选。
去年我读了达里奥的《原则》后,第一反应是“则老头子应该是读过毛选”。直到上个月和一个在桥水工作的老同学相聚,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测。
党建分支下的另一些文章同样也推荐一读,比如1956年的《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7年的《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事情正在起变化》,以及1966年以后收录在《毛泽东文集》里的文章。
读这些文章是为了从反面吸取经验:再好的策略,也逃不过盈亏同源。
其他还有一些非主流但我觉得值得玩味的支线篇章,也推荐一读。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1939年):为了站队大哥,怎么捏着鼻子写一篇可能自己也不信的文章。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1941年):吃了一个大亏又无力掀桌子翻脸,怎么把面子和士气找回来。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评战犯求和》(1949年):全国胜利前心情大好,大喷垃圾话,文笔非常有趣。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年):点评前一任教父孙中山。给孙发了好人卡,但一针见血指出了他的问题。①没有分土地(没有找到最重要的胜负手)。②不晓得镇压反革命(集权和整肃做的不够,没有把党和军队建立成铁血机器)。③反帝不尖锐(立场摇摆,没有为民族主义代言)。
4、毛选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
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这里讲三个我觉得最重要的点,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战术打法、战局研判、战略信念。
1、战术打法
就战术打法而言,毛选中最成体系的论述,也是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精华的部分,是游击战+运动战。
两者的区别是,游击战的目的是骚扰和拖延,偷运两个骑兵来你矿里砍农民,把可乐倒在你鼠标垫上,分散你扰乱你恶心你;而运动战就真的是【乃伊组特】,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
游击战的十六字心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运动战的十六字心法: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这两套打法对股票投资存在什么样的映射,取决于你用什么心法来观察这个股票世界。如果是博弈派的思维,古典式坐庄,或是游资做交易,那么这两套战术是必须要去体悟的。
如果是基本面派,那么此种映射就不完全成立。基本面派的心法里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在同一只股票上的资金虽然有竞争博弈,但不存在一个互相明确身份、以彼此行动为因果、以消灭对方为目标的【敌我关系】。
2、战局研判
对基本面派来说,毛选里对战局研判的理解和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①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
②已经因为估计和处置错误,或者因为不可抗的压力,被迫处于被动地位了的时候,这时的任务就是努力脱出这种被动。如何脱出法,须依情况而定。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
③主动权是从正确的情况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正确的军事政治处置产生的。不合客观情况的悲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消极的处置,无疑地将丧失主动权,把自己抛入被动地位。但是同样,不合客观情况的过于乐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冒险(不需要的那种冒险)的处置,也将丧失主动权。
④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主动权非常珍贵,如果重仓又跑不出来就丧失了主动权。当判断错误导致非常被动时,则要剁仓来保存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固然需要保存自己才能有主动权,但保存自己并不是消极避战,不是空仓傻等。主动权来自于正确的分析评估,是研究导向的。
那些去年被揍得鼻青脸肿,此刻缩在绳角喃喃自语“我要保牢本金”的朋友,应该看一下这篇文章。
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1)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国。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2)敌人是强大的。中国红军是处在这样强大的敌人的面前。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第二个特点。这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不能不和一般战争以及苏联内战、北伐战争都有许多的不同。(3)红军是弱小的。这个特点和前一个特点是尖锐的对比。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4)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红军人员是从土地革命中产生,为着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而且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一致的。(5)在上面四个特点的基础上,延伸出我军的战略战术。
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上,发生了指导整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的所谓原则,从射击原则(荫蔽身体,发扬火力,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起,到战略原则止,都贯彻这个基本原则的精神。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则,都是执行这个基本原则时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
战略战术的制定,应建立在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是目的+环境决定了打法,而非机械照搬以套路为导向。如果选择价值投资,是因为价值投资好用有用能用,而不是先验性的宗教。
聚义厅的文章要从收益率目标开始,展开到心法流派,最后才是招式和股票分类,也是遵循了这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路。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要求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每一个级别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局”。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这段文字是每个基金经理都应该学习并思考的:我们的“全局”是什么?仓位、行业、个股、个股时机这些主次关系怎么区分?
达里奥把局部经验提升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出现问题时不要局限在问题本身,要从机制层面去审视,最后服务于公司战略也是这个思路,深合老毛之意。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过去三个月经验证明:歼灭敌军一万人,自己须付出二千至三千人的伤亡作代价。三个月经验证明:凡坚决和迅速地执行了中央五月四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总之,在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务须团结赞成土地改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孤立反对土地改革的少数封建反动分子,以期迅速完成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任务。
——《三个月总结》(1946年)
蒋介石共有正规军步骑93个师(军),248个旅(师),191万6千人,伪军、警察、地方保安部队、交通警察部队、后勤部队和技术兵种等,都未计算在内。进攻解放区的为78个师(军),218个旅(师),171万3千人,约占蒋军正规军兵力百分之九十。进攻解放区的218个旅中,被我歼灭者已超过1/4。虽然有些部队在被歼灭后又以原番号补充恢复,但其战斗力很弱。有些补充后又被歼灭,有些则根本没有补充。我军如能于今后数月内,再歼其40至50个旅,连前共达100个旅左右,则军事形势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
除了事前的预判,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地复盘:1946年开局能打出1:4交换比例,验证了土地和农民是胜负手的关键,就继续在这个点上allin到底。进而通过研究量化制定下一个阶段的KPI:数月内歼灭40-50个旅,并进一步把KPI分解到各个兵团上……至于研究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投资如果没做好研究还能靠运气挣钱,战争靠蒙可是要死人的。
所有上面这些方法论,都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实践中领悟出来的。
他只上过湖范,没念过湖畔,没人教过他创业方法论,不认识彼得德鲁克,也不晓得什么第一性原理,却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领悟和应用这些工具。
这些固然牛X,但都不如最后一点来的重要:战略信念。
3、战略信念
整个股票市场呈现出的特征来自于大部分人的行为特征。而人的行为特征来自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效用函数,用我们的词来讲就是【能】+【命】。
毛泽东把这部分归因于阶级属性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他对现象的描绘确实抓得很准,映射到今天来看依然入木三分。
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如像过去某些同志所谓民主革命在重要省份开始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开始转变之时,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见中国是一个何等样的政治经济情况的国家,他们不知道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完成民主革命,较之俄国要困难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并且谁不承认这些,就给以惩办,加之以机会主义的头衔,如此等等。无疑地,这全部的理论和实际都是错了的。这是主观主义。这是环境顺利时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现;环境困难时,则依照情况的变化以次变为拚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基本上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即不从阶级力量对比之客观的全面的情况出发,而把自己主观的愿望、感想和空谈当做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局部当成全体,树木当做森林。……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坏的一面的特点。这是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不稳定地位在思想上的反映。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2018年我们在各种自媒体上,在诸多投资群里,在分析师报告点评里,在和各种同行的交流中,都能看到这种“小资产阶级情绪”周期的完整演绎。
股票涨的时候就是“下注中国核心资产”,厉害了真香真香;
一开跌则痛得哇哇叫,转眼要“在祖先土地上流浪”,崩溃了药丸药丸。
碰上了各种里里外外没见过的打击,则立刻从左向右切换,从冒险主义依次变为拼命主义、保守主义。最后再来一根稻草则情绪崩溃,沦为逃跑主义。
还是手刀逃跑的那种。
许多人在10月份那会已经缴械投降,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防御,变得看空一切。
我们复盘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如果只看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部分,同样会看到很多剁仓斩仓的例子,但那只是战术层面的右侧交易。
1930年代的毛泽东,在大级别趋势上他是高抛低吸,是左侧交易的:那时的他清楚知道革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成功,因此高位不冒进;但是反过来在最低潮最困难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敢于坚持、敢于战斗,敢于坚信胜利一定属于CPC和中国人民。
世人皆以游击战+运动战为毛的两大绝学,以为他是个右侧交易者。殊不知战略持久战才是他最强的压箱底绝学。
战略持久战的底层心法,是在N-5层做左侧交易,这需要对N-5下面的东西有更深刻的认知:历史观、信仰、敢于行动的勇气和意志,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用《毛泽东传》作者罗斯的话来说,“蒋介石只是在对付相继而来的每一个危机的范围内表现出精明,他没有宽广的视野。毛泽东是以一个研究过历史的人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这句话应用到股票市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市场上大部分“小资产阶级”,都是在小级别趋势上不亦乐乎地高抛低吸,而在大级别趋势上追涨杀跌。
我们指出大众在情绪上的这种特点,并不是为了批判什么,更不是要唯阶级论。
只是既然百年来一直如此,我们就把情绪这个变量放进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市场。
如何克服投降主义情绪: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认为中国在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不知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悲观主义只看见抗战中的失败,不看见抗战中的成绩,尤其不看见失败中已经包含了胜利的因素,而敌人则在胜利中包含了失败的因素。我们应当向人民群众指出战争的胜利前途,使他们明白失败和困难的暂时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1937年)
4、总结
毛选是一部关于斗争的方法论著作。
斗争目的是为了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三大主要斗争方法论,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查看全部
在《如何识别学习型创始人》这篇文章中,聚义厅的Rickey兄弟提到了学习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一文中使用的实践方法论。这触发了一个我一直想写但又拖着不太敢写的话题。
2017年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整理投资体系,当时觉得有必要用芒格的栅格理论做一些思维工具的跨界补充,于是我大概用了半年时间,通读了一遍五卷的毛泽东选集,此后针对重点篇幅又再看了几遍,记录了一些思考。但一直没有成文,只是零星地跟聚义厅的兄弟们分享过一些。
之所以一直没有成文,也是因为这个话题如果发散出去可以写的很长很长。所以为了控制节奏,我们本文只能将篇幅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我们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毛选中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我们的青春期少年时代和大学时代,对于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显然是无感甚至是嫌弃的。它和政治必修课联系在一起,想到它我就会想到大一时我们是如何想逃马概又怕被点名,如何不想看书又怕考试挂科的日子。
在20岁的小年轻心里,各种【思想】和【主义】就好像小时候妈妈强迫你喝下去的牛奶和豆浆,都是强行灌输的产物,而接触它们的唯一理由就是考试需要。
但是通读一遍后你会发现,毛选并不空洞也不教条,它每篇文章及其蕴含的思想,都是在讨论一个个具体情况,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
从哪招小弟,招来小弟怎么管,队伍文化怎么建设?
公司账上钱烧完了怎么办,小弟不想干了怎么办?
出去抢地盘有哪些策略,蒋光头砍上门来我们怎么砍翻他,怎么跟蒋光头一起打跑日本人,打跑日本人以后怎么再砍蒋光头……
比起那些既不讨论具体情况又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讲话,要亲切得多也务实得多。
当然也就有水平得多。
我们父母这代人在年轻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背语录和选集,但显然仅仅是这么做并不能让人开悟也不能提高文明水平,原因在于那时的环境是封闭和禁锢的,根本容不下深入思辨,20岁的年轻人没有外在条件和内在体系进行甄别和吸收。
但放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中,当能够和别种思想进行碰撞和交叉印证,当能够面对无数现实问题进行实战应用,你会感受到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有非常强大的威力。
在当代中国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可能是一套必读的著作。
读毛选,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哲学书籍来看,它在哲学领域其实并不是那么独创和深邃;
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资本论这种阐述社会演化的著作来看,它也没有那种自成体系的宏大理论框架;
你更不用背负社交压力去看,似乎学习毛选就代表着你站某种政治立场。里头虽然也提到很多政治主张,那是基于当时形势需要,时过境迁攻守之势异也,大家也别真的往心里去。
读毛选,你就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基金经理的投资心得来看,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企业Founder的工作日志来看。
在鼓动用户的时候需要他是梦想家,在团队的工作方法出现问题时需要他是大管家,在兄弟们心灰意冷对公司事业产生怀疑时需要他是鸡血制造者,在重大冲突点上还需要他冲出来和对面互喷垃圾话。
我们复一复盘,看他是怎么解决这些个具体问题的。
以这个心态看,就不会拧巴了,也就能看出味道了。
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通读毛选几百篇文章,从EP01.S01《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到EP72.S0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似在讲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最最最核心的原始基本点:
如何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在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上会碰到各种艰难险阻,这些问题最终又可以归结成三个类别,也是毛选里最重要的三大科技树。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我们看毛选就是划分这三条主线,去看每条主线下有哪些分支,以及他的功力和修为是随着时间如何进化和演变的。
让专家来写的话,这三条主线每篇展开都可以写十几万字,我们只能简略一点讲个脉络,作为给聚义厅粉丝们的一篇导读。
1、统一战线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横空出世,毛泽东写出振聋发聩的一问,那年他32岁。
统一战线,用今天的商业思维来理解,就是阶段性的用户分析/市场分析:
市场上有哪些用户?这些用户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这个阶段谁是我们的用户?哪些用户是我们的基本盘?哪些在未来可以洗出来收割?
搞好统一战线的核心目标,是在不丢失基本盘的前提下,在每一次斗争中【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而当时的基本盘是什么,毛泽东在1927年以前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因此对于农民斗争的领导是中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务。
在这个基本盘上,再对各类用(JIE)户(JI)展开运营大法,怎么拉新怎么收割,有的是纵横捭阖的方法。
统一战线的另一个最重要心法是:【我们】的定义是有极大弹性的。我罗列了这个分支里的一些重要篇章,可以看到每次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就必须要对【我们】的定义进行一次刷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而如何承前启后把话圆上,其中的技巧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e.g: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推荐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
《论联合政府》(1945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1951-1952年)
《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一般用为人熟知的话来说就是“枪杆子出政权”。这条科技树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系列分支已经被单独总结成为了一套【毛泽东军事思想】。
“枪杆子里出政权”出自1938年的《战争和战略问题》,在这篇文章里能够看到毛泽东如何思考军队与党的关系。
当然了,他也把这层关系说的非常直白。
在这条科技树下,你能看到毛对军队管理方法的理解:从1928年在井冈山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到1937年写《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接受英国记者访谈时,他已经看清了国共两军的根本差异,共军虽然枪炮上落后但在制度上是降维打击。在当时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他把方法论分享出来并建议国军向红军学习。
你也能在1938年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看到毛对战略终局的思考。当时战事不利举国悲观的情绪下,他客观而通透地点出日本的弱点,写出来也是有理有据。
你还能看到毛对军事作战打法的理解和进化:从1928年井冈山时期一点点啃食的游击战术,到1938年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系统阐述游击战框架,这一战法已有大成。到1946年解放战争开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表明主力战法已从游击战升级为运动战;再到1948年三大战役时,大兵团穿插+围点打援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后面讲投资映射还会展开说,先说说最后一个科技树党的建设。
推荐篇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论持久战》(1938年)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3、党的建设
如果要把毛选里的文章按照三大科技树归类的话,为党建工作而写的文章占比应该是最高的。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党建的地位。
中国两千年皇朝更迭史,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枪杆子出政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建立打土豪统一战线的玩法,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1860年的太平天国,1924年的KMT。最终也没获得胜利。
真正把CPC从一个充满了知识分子气质的兴趣小组,转变成一个价值观鲜明、坚忍不拔、拥有前无古人战斗力的政党,正是三大法宝中的党建工作。这一工作的难度,绝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
需要在大环境非常恶劣的时期克服党内悲观主义和投降主义情绪,所以要写《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需要在强调民主和加强纪律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29年写《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需要让党的行动更贴合实际更接地气,所以要在1930年写《反对本本主义》;
需要在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37年写《反对自由主义》;
在延安要鼓动思想落后的保守派,同时又要摆脱留苏派教条主义的掣肘,所以1937年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
在队伍急速扩张后,为了应对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确保凝聚力战斗力不被稀释,所以有了1942年的《整顿党的作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胜利在望前,需要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中央地方紧张关系而提前收权,所以有了1948年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如果不理解克服这些问题的意义,推荐去看一本书《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两边一对比你就晓得CPC党建的重要性了。
一个组织在建立使命和价值观的路上要经历多少坑,任何一个公司管理者都会对这件事情深有体会。这也是为何中国那么多企业家都知道要去读一读毛选。
去年我读了达里奥的《原则》后,第一反应是“则老头子应该是读过毛选”。直到上个月和一个在桥水工作的老同学相聚,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测。
党建分支下的另一些文章同样也推荐一读,比如1956年的《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7年的《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事情正在起变化》,以及1966年以后收录在《毛泽东文集》里的文章。
读这些文章是为了从反面吸取经验:再好的策略,也逃不过盈亏同源。
其他还有一些非主流但我觉得值得玩味的支线篇章,也推荐一读。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1939年):为了站队大哥,怎么捏着鼻子写一篇可能自己也不信的文章。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1941年):吃了一个大亏又无力掀桌子翻脸,怎么把面子和士气找回来。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评战犯求和》(1949年):全国胜利前心情大好,大喷垃圾话,文笔非常有趣。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年):点评前一任教父孙中山。给孙发了好人卡,但一针见血指出了他的问题。①没有分土地(没有找到最重要的胜负手)。②不晓得镇压反革命(集权和整肃做的不够,没有把党和军队建立成铁血机器)。③反帝不尖锐(立场摇摆,没有为民族主义代言)。
4、毛选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
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这里讲三个我觉得最重要的点,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战术打法、战局研判、战略信念。
1、战术打法
就战术打法而言,毛选中最成体系的论述,也是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精华的部分,是游击战+运动战。
两者的区别是,游击战的目的是骚扰和拖延,偷运两个骑兵来你矿里砍农民,把可乐倒在你鼠标垫上,分散你扰乱你恶心你;而运动战就真的是【乃伊组特】,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
游击战的十六字心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运动战的十六字心法: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这两套打法对股票投资存在什么样的映射,取决于你用什么心法来观察这个股票世界。如果是博弈派的思维,古典式坐庄,或是游资做交易,那么这两套战术是必须要去体悟的。
如果是基本面派,那么此种映射就不完全成立。基本面派的心法里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在同一只股票上的资金虽然有竞争博弈,但不存在一个互相明确身份、以彼此行动为因果、以消灭对方为目标的【敌我关系】。
2、战局研判
对基本面派来说,毛选里对战局研判的理解和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①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
②已经因为估计和处置错误,或者因为不可抗的压力,被迫处于被动地位了的时候,这时的任务就是努力脱出这种被动。如何脱出法,须依情况而定。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
③主动权是从正确的情况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正确的军事政治处置产生的。不合客观情况的悲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消极的处置,无疑地将丧失主动权,把自己抛入被动地位。但是同样,不合客观情况的过于乐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冒险(不需要的那种冒险)的处置,也将丧失主动权。
④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主动权非常珍贵,如果重仓又跑不出来就丧失了主动权。当判断错误导致非常被动时,则要剁仓来保存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固然需要保存自己才能有主动权,但保存自己并不是消极避战,不是空仓傻等。主动权来自于正确的分析评估,是研究导向的。
那些去年被揍得鼻青脸肿,此刻缩在绳角喃喃自语“我要保牢本金”的朋友,应该看一下这篇文章。
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1)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国。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2)敌人是强大的。中国红军是处在这样强大的敌人的面前。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第二个特点。这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不能不和一般战争以及苏联内战、北伐战争都有许多的不同。(3)红军是弱小的。这个特点和前一个特点是尖锐的对比。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4)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红军人员是从土地革命中产生,为着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而且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一致的。(5)在上面四个特点的基础上,延伸出我军的战略战术。
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上,发生了指导整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的所谓原则,从射击原则(荫蔽身体,发扬火力,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起,到战略原则止,都贯彻这个基本原则的精神。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则,都是执行这个基本原则时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
战略战术的制定,应建立在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是目的+环境决定了打法,而非机械照搬以套路为导向。如果选择价值投资,是因为价值投资好用有用能用,而不是先验性的宗教。
聚义厅的文章要从收益率目标开始,展开到心法流派,最后才是招式和股票分类,也是遵循了这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路。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要求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每一个级别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局”。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这段文字是每个基金经理都应该学习并思考的:我们的“全局”是什么?仓位、行业、个股、个股时机这些主次关系怎么区分?
达里奥把局部经验提升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出现问题时不要局限在问题本身,要从机制层面去审视,最后服务于公司战略也是这个思路,深合老毛之意。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过去三个月经验证明:歼灭敌军一万人,自己须付出二千至三千人的伤亡作代价。三个月经验证明:凡坚决和迅速地执行了中央五月四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总之,在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务须团结赞成土地改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孤立反对土地改革的少数封建反动分子,以期迅速完成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任务。
——《三个月总结》(1946年)
蒋介石共有正规军步骑93个师(军),248个旅(师),191万6千人,伪军、警察、地方保安部队、交通警察部队、后勤部队和技术兵种等,都未计算在内。进攻解放区的为78个师(军),218个旅(师),171万3千人,约占蒋军正规军兵力百分之九十。进攻解放区的218个旅中,被我歼灭者已超过1/4。虽然有些部队在被歼灭后又以原番号补充恢复,但其战斗力很弱。有些补充后又被歼灭,有些则根本没有补充。我军如能于今后数月内,再歼其40至50个旅,连前共达100个旅左右,则军事形势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
除了事前的预判,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地复盘:1946年开局能打出1:4交换比例,验证了土地和农民是胜负手的关键,就继续在这个点上allin到底。进而通过研究量化制定下一个阶段的KPI:数月内歼灭40-50个旅,并进一步把KPI分解到各个兵团上……至于研究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投资如果没做好研究还能靠运气挣钱,战争靠蒙可是要死人的。
所有上面这些方法论,都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实践中领悟出来的。
他只上过湖范,没念过湖畔,没人教过他创业方法论,不认识彼得德鲁克,也不晓得什么第一性原理,却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领悟和应用这些工具。
这些固然牛X,但都不如最后一点来的重要:战略信念。
3、战略信念
整个股票市场呈现出的特征来自于大部分人的行为特征。而人的行为特征来自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效用函数,用我们的词来讲就是【能】+【命】。
毛泽东把这部分归因于阶级属性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他对现象的描绘确实抓得很准,映射到今天来看依然入木三分。
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如像过去某些同志所谓民主革命在重要省份开始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开始转变之时,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见中国是一个何等样的政治经济情况的国家,他们不知道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完成民主革命,较之俄国要困难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并且谁不承认这些,就给以惩办,加之以机会主义的头衔,如此等等。无疑地,这全部的理论和实际都是错了的。这是主观主义。这是环境顺利时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现;环境困难时,则依照情况的变化以次变为拚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基本上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即不从阶级力量对比之客观的全面的情况出发,而把自己主观的愿望、感想和空谈当做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局部当成全体,树木当做森林。……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坏的一面的特点。这是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不稳定地位在思想上的反映。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2018年我们在各种自媒体上,在诸多投资群里,在分析师报告点评里,在和各种同行的交流中,都能看到这种“小资产阶级情绪”周期的完整演绎。
股票涨的时候就是“下注中国核心资产”,厉害了真香真香;
一开跌则痛得哇哇叫,转眼要“在祖先土地上流浪”,崩溃了药丸药丸。
碰上了各种里里外外没见过的打击,则立刻从左向右切换,从冒险主义依次变为拼命主义、保守主义。最后再来一根稻草则情绪崩溃,沦为逃跑主义。
还是手刀逃跑的那种。
许多人在10月份那会已经缴械投降,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防御,变得看空一切。
我们复盘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如果只看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部分,同样会看到很多剁仓斩仓的例子,但那只是战术层面的右侧交易。
1930年代的毛泽东,在大级别趋势上他是高抛低吸,是左侧交易的:那时的他清楚知道革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成功,因此高位不冒进;但是反过来在最低潮最困难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敢于坚持、敢于战斗,敢于坚信胜利一定属于CPC和中国人民。
世人皆以游击战+运动战为毛的两大绝学,以为他是个右侧交易者。殊不知战略持久战才是他最强的压箱底绝学。
战略持久战的底层心法,是在N-5层做左侧交易,这需要对N-5下面的东西有更深刻的认知:历史观、信仰、敢于行动的勇气和意志,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用《毛泽东传》作者罗斯的话来说,“蒋介石只是在对付相继而来的每一个危机的范围内表现出精明,他没有宽广的视野。毛泽东是以一个研究过历史的人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这句话应用到股票市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市场上大部分“小资产阶级”,都是在小级别趋势上不亦乐乎地高抛低吸,而在大级别趋势上追涨杀跌。
我们指出大众在情绪上的这种特点,并不是为了批判什么,更不是要唯阶级论。
只是既然百年来一直如此,我们就把情绪这个变量放进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市场。
如何克服投降主义情绪: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认为中国在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不知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悲观主义只看见抗战中的失败,不看见抗战中的成绩,尤其不看见失败中已经包含了胜利的因素,而敌人则在胜利中包含了失败的因素。我们应当向人民群众指出战争的胜利前途,使他们明白失败和困难的暂时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1937年)
4、总结
毛选是一部关于斗争的方法论著作。
斗争目的是为了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三大主要斗争方法论,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017年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整理投资体系,当时觉得有必要用芒格的栅格理论做一些思维工具的跨界补充,于是我大概用了半年时间,通读了一遍五卷的毛泽东选集,此后针对重点篇幅又再看了几遍,记录了一些思考。但一直没有成文,只是零星地跟聚义厅的兄弟们分享过一些。
之所以一直没有成文,也是因为这个话题如果发散出去可以写的很长很长。所以为了控制节奏,我们本文只能将篇幅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我们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毛选中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毛选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我们的青春期少年时代和大学时代,对于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显然是无感甚至是嫌弃的。它和政治必修课联系在一起,想到它我就会想到大一时我们是如何想逃马概又怕被点名,如何不想看书又怕考试挂科的日子。
在20岁的小年轻心里,各种【思想】和【主义】就好像小时候妈妈强迫你喝下去的牛奶和豆浆,都是强行灌输的产物,而接触它们的唯一理由就是考试需要。
但是通读一遍后你会发现,毛选并不空洞也不教条,它每篇文章及其蕴含的思想,都是在讨论一个个具体情况,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
从哪招小弟,招来小弟怎么管,队伍文化怎么建设?
公司账上钱烧完了怎么办,小弟不想干了怎么办?
出去抢地盘有哪些策略,蒋光头砍上门来我们怎么砍翻他,怎么跟蒋光头一起打跑日本人,打跑日本人以后怎么再砍蒋光头……
比起那些既不讨论具体情况又不解决具体问题的讲话,要亲切得多也务实得多。
当然也就有水平得多。
我们父母这代人在年轻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背语录和选集,但显然仅仅是这么做并不能让人开悟也不能提高文明水平,原因在于那时的环境是封闭和禁锢的,根本容不下深入思辨,20岁的年轻人没有外在条件和内在体系进行甄别和吸收。
但放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中,当能够和别种思想进行碰撞和交叉印证,当能够面对无数现实问题进行实战应用,你会感受到毛选和毛泽东思想有非常强大的威力。
在当代中国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可能是一套必读的著作。
读毛选,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哲学书籍来看,它在哲学领域其实并不是那么独创和深邃;
你可以不用把它当成是资本论这种阐述社会演化的著作来看,它也没有那种自成体系的宏大理论框架;
你更不用背负社交压力去看,似乎学习毛选就代表着你站某种政治立场。里头虽然也提到很多政治主张,那是基于当时形势需要,时过境迁攻守之势异也,大家也别真的往心里去。
读毛选,你就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基金经理的投资心得来看,把它当成是100年来中国最牛逼企业Founder的工作日志来看。
在鼓动用户的时候需要他是梦想家,在团队的工作方法出现问题时需要他是大管家,在兄弟们心灰意冷对公司事业产生怀疑时需要他是鸡血制造者,在重大冲突点上还需要他冲出来和对面互喷垃圾话。
我们复一复盘,看他是怎么解决这些个具体问题的。
以这个心态看,就不会拧巴了,也就能看出味道了。
在毛选中能学到什么?
通读毛选几百篇文章,从EP01.S01《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到EP72.S05《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似在讲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最最最核心的原始基本点:
如何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在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上会碰到各种艰难险阻,这些问题最终又可以归结成三个类别,也是毛选里最重要的三大科技树。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我们看毛选就是划分这三条主线,去看每条主线下有哪些分支,以及他的功力和修为是随着时间如何进化和演变的。
让专家来写的话,这三条主线每篇展开都可以写十几万字,我们只能简略一点讲个脉络,作为给聚义厅粉丝们的一篇导读。
1、统一战线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横空出世,毛泽东写出振聋发聩的一问,那年他32岁。
统一战线,用今天的商业思维来理解,就是阶段性的用户分析/市场分析:
市场上有哪些用户?这些用户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这个阶段谁是我们的用户?哪些用户是我们的基本盘?哪些在未来可以洗出来收割?
搞好统一战线的核心目标,是在不丢失基本盘的前提下,在每一次斗争中【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而当时的基本盘是什么,毛泽东在1927年以前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因此对于农民斗争的领导是中国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务。
在这个基本盘上,再对各类用(JIE)户(JI)展开运营大法,怎么拉新怎么收割,有的是纵横捭阖的方法。
统一战线的另一个最重要心法是:【我们】的定义是有极大弹性的。我罗列了这个分支里的一些重要篇章,可以看到每次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上,就必须要对【我们】的定义进行一次刷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而如何承前启后把话圆上,其中的技巧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e.g: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推荐篇章: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
《论联合政府》(1945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1951-1952年)
《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一般用为人熟知的话来说就是“枪杆子出政权”。这条科技树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系列分支已经被单独总结成为了一套【毛泽东军事思想】。
“枪杆子里出政权”出自1938年的《战争和战略问题》,在这篇文章里能够看到毛泽东如何思考军队与党的关系。
当然了,他也把这层关系说的非常直白。
在这条科技树下,你能看到毛对军队管理方法的理解:从1928年在井冈山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到1937年写《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接受英国记者访谈时,他已经看清了国共两军的根本差异,共军虽然枪炮上落后但在制度上是降维打击。在当时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他把方法论分享出来并建议国军向红军学习。
你也能在1938年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看到毛对战略终局的思考。当时战事不利举国悲观的情绪下,他客观而通透地点出日本的弱点,写出来也是有理有据。
你还能看到毛对军事作战打法的理解和进化:从1928年井冈山时期一点点啃食的游击战术,到1938年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系统阐述游击战框架,这一战法已有大成。到1946年解放战争开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一文表明主力战法已从游击战升级为运动战;再到1948年三大战役时,大兵团穿插+围点打援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后面讲投资映射还会展开说,先说说最后一个科技树党的建设。
推荐篇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论持久战》(1938年)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
3、党的建设
如果要把毛选里的文章按照三大科技树归类的话,为党建工作而写的文章占比应该是最高的。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党建的地位。
中国两千年皇朝更迭史,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枪杆子出政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
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建立打土豪统一战线的玩法,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1860年的太平天国,1924年的KMT。最终也没获得胜利。
真正把CPC从一个充满了知识分子气质的兴趣小组,转变成一个价值观鲜明、坚忍不拔、拥有前无古人战斗力的政党,正是三大法宝中的党建工作。这一工作的难度,绝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
需要在大环境非常恶劣的时期克服党内悲观主义和投降主义情绪,所以要写《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需要在强调民主和加强纪律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29年写《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需要让党的行动更贴合实际更接地气,所以要在1930年写《反对本本主义》;
需要在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中寻求平衡,所以要在1937年写《反对自由主义》;
在延安要鼓动思想落后的保守派,同时又要摆脱留苏派教条主义的掣肘,所以1937年写出了《矛盾论》、《实践论》;
在队伍急速扩张后,为了应对党内出现的山头主义,确保凝聚力战斗力不被稀释,所以有了1942年的《整顿党的作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胜利在望前,需要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中央地方紧张关系而提前收权,所以有了1948年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如果不理解克服这些问题的意义,推荐去看一本书《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两边一对比你就晓得CPC党建的重要性了。
一个组织在建立使命和价值观的路上要经历多少坑,任何一个公司管理者都会对这件事情深有体会。这也是为何中国那么多企业家都知道要去读一读毛选。
去年我读了达里奥的《原则》后,第一反应是“则老头子应该是读过毛选”。直到上个月和一个在桥水工作的老同学相聚,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测。
党建分支下的另一些文章同样也推荐一读,比如1956年的《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7年的《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事情正在起变化》,以及1966年以后收录在《毛泽东文集》里的文章。
读这些文章是为了从反面吸取经验:再好的策略,也逃不过盈亏同源。
其他还有一些非主流但我觉得值得玩味的支线篇章,也推荐一读。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1939年):为了站队大哥,怎么捏着鼻子写一篇可能自己也不信的文章。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1941年):吃了一个大亏又无力掀桌子翻脸,怎么把面子和士气找回来。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评战犯求和》(1949年):全国胜利前心情大好,大喷垃圾话,文笔非常有趣。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1952年):点评前一任教父孙中山。给孙发了好人卡,但一针见血指出了他的问题。①没有分土地(没有找到最重要的胜负手)。②不晓得镇压反革命(集权和整肃做的不够,没有把党和军队建立成铁血机器)。③反帝不尖锐(立场摇摆,没有为民族主义代言)。
4、毛选的思想精华在投资世界中
存在什么样的映射?
这里讲三个我觉得最重要的点,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战术打法、战局研判、战略信念。
1、战术打法
就战术打法而言,毛选中最成体系的论述,也是大多数人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最精华的部分,是游击战+运动战。
两者的区别是,游击战的目的是骚扰和拖延,偷运两个骑兵来你矿里砍农民,把可乐倒在你鼠标垫上,分散你扰乱你恶心你;而运动战就真的是【乃伊组特】,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
游击战的十六字心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运动战的十六字心法: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这两套打法对股票投资存在什么样的映射,取决于你用什么心法来观察这个股票世界。如果是博弈派的思维,古典式坐庄,或是游资做交易,那么这两套战术是必须要去体悟的。
如果是基本面派,那么此种映射就不完全成立。基本面派的心法里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在同一只股票上的资金虽然有竞争博弈,但不存在一个互相明确身份、以彼此行动为因果、以消灭对方为目标的【敌我关系】。
2、战局研判
对基本面派来说,毛选里对战局研判的理解和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①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
②已经因为估计和处置错误,或者因为不可抗的压力,被迫处于被动地位了的时候,这时的任务就是努力脱出这种被动。如何脱出法,须依情况而定。在许多情况下,“走”是必须的。游击队的会走,正是其特点。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的方法。
③主动权是从正确的情况估计(敌我双方的情况)和正确的军事政治处置产生的。不合客观情况的悲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消极的处置,无疑地将丧失主动权,把自己抛入被动地位。但是同样,不合客观情况的过于乐观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冒险(不需要的那种冒险)的处置,也将丧失主动权。
④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完全无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
主动权非常珍贵,如果重仓又跑不出来就丧失了主动权。当判断错误导致非常被动时,则要剁仓来保存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固然需要保存自己才能有主动权,但保存自己并不是消极避战,不是空仓傻等。主动权来自于正确的分析评估,是研究导向的。
那些去年被揍得鼻青脸肿,此刻缩在绳角喃喃自语“我要保牢本金”的朋友,应该看一下这篇文章。
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
(1)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国。这个特点,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有发展和胜利的可能。(2)敌人是强大的。中国红军是处在这样强大的敌人的面前。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第二个特点。这个特点,使红军的作战不能不和一般战争以及苏联内战、北伐战争都有许多的不同。(3)红军是弱小的。这个特点和前一个特点是尖锐的对比。红军的战略战术,是在这种尖锐的对比上发生的。(4)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红军人员是从土地革命中产生,为着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而且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在政治上是一致的。(5)在上面四个特点的基础上,延伸出我军的战略战术。
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上,发生了指导整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的所谓原则,从射击原则(荫蔽身体,发扬火力,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起,到战略原则止,都贯彻这个基本原则的精神。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则,都是执行这个基本原则时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
战略战术的制定,应建立在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是目的+环境决定了打法,而非机械照搬以套路为导向。如果选择价值投资,是因为价值投资好用有用能用,而不是先验性的宗教。
聚义厅的文章要从收益率目标开始,展开到心法流派,最后才是招式和股票分类,也是遵循了这种第一性原理的思路。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要求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上的规律,何以成为必要呢?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
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
每一个级别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局”。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这就是说,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的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达到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战略问题的任务。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这段文字是每个基金经理都应该学习并思考的:我们的“全局”是什么?仓位、行业、个股、个股时机这些主次关系怎么区分?
达里奥把局部经验提升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出现问题时不要局限在问题本身,要从机制层面去审视,最后服务于公司战略也是这个思路,深合老毛之意。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过去三个月经验证明:歼灭敌军一万人,自己须付出二千至三千人的伤亡作代价。三个月经验证明:凡坚决和迅速地执行了中央五月四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总之,在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务须团结赞成土地改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孤立反对土地改革的少数封建反动分子,以期迅速完成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任务。
——《三个月总结》(1946年)
蒋介石共有正规军步骑93个师(军),248个旅(师),191万6千人,伪军、警察、地方保安部队、交通警察部队、后勤部队和技术兵种等,都未计算在内。进攻解放区的为78个师(军),218个旅(师),171万3千人,约占蒋军正规军兵力百分之九十。进攻解放区的218个旅中,被我歼灭者已超过1/4。虽然有些部队在被歼灭后又以原番号补充恢复,但其战斗力很弱。有些补充后又被歼灭,有些则根本没有补充。我军如能于今后数月内,再歼其40至50个旅,连前共达100个旅左右,则军事形势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1947年)
除了事前的预判,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地复盘:1946年开局能打出1:4交换比例,验证了土地和农民是胜负手的关键,就继续在这个点上allin到底。进而通过研究量化制定下一个阶段的KPI:数月内歼灭40-50个旅,并进一步把KPI分解到各个兵团上……至于研究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投资如果没做好研究还能靠运气挣钱,战争靠蒙可是要死人的。
所有上面这些方法论,都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实践中领悟出来的。
他只上过湖范,没念过湖畔,没人教过他创业方法论,不认识彼得德鲁克,也不晓得什么第一性原理,却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领悟和应用这些工具。
这些固然牛X,但都不如最后一点来的重要:战略信念。
3、战略信念
整个股票市场呈现出的特征来自于大部分人的行为特征。而人的行为特征来自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效用函数,用我们的词来讲就是【能】+【命】。
毛泽东把这部分归因于阶级属性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他对现象的描绘确实抓得很准,映射到今天来看依然入木三分。
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如像过去某些同志所谓民主革命在重要省份开始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开始转变之时,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见中国是一个何等样的政治经济情况的国家,他们不知道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完成民主革命,较之俄国要困难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1933年)
敌人进攻时,对付的办法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发制人”,“不打烂坛坛罐罐”,“不丧失寸土”,“六路分兵”;是“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并且谁不承认这些,就给以惩办,加之以机会主义的头衔,如此等等。无疑地,这全部的理论和实际都是错了的。这是主观主义。这是环境顺利时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急性病的表现;环境困难时,则依照情况的变化以次变为拚命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基本上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即不从阶级力量对比之客观的全面的情况出发,而把自己主观的愿望、感想和空谈当做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局部当成全体,树木当做森林。……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产生的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坏的一面的特点。这是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不稳定地位在思想上的反映。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2018年我们在各种自媒体上,在诸多投资群里,在分析师报告点评里,在和各种同行的交流中,都能看到这种“小资产阶级情绪”周期的完整演绎。
股票涨的时候就是“下注中国核心资产”,厉害了真香真香;
一开跌则痛得哇哇叫,转眼要“在祖先土地上流浪”,崩溃了药丸药丸。
碰上了各种里里外外没见过的打击,则立刻从左向右切换,从冒险主义依次变为拼命主义、保守主义。最后再来一根稻草则情绪崩溃,沦为逃跑主义。
还是手刀逃跑的那种。
许多人在10月份那会已经缴械投降,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防御,变得看空一切。
我们复盘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如果只看游击战和运动战的部分,同样会看到很多剁仓斩仓的例子,但那只是战术层面的右侧交易。
1930年代的毛泽东,在大级别趋势上他是高抛低吸,是左侧交易的:那时的他清楚知道革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成功,因此高位不冒进;但是反过来在最低潮最困难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敢于坚持、敢于战斗,敢于坚信胜利一定属于CPC和中国人民。
世人皆以游击战+运动战为毛的两大绝学,以为他是个右侧交易者。殊不知战略持久战才是他最强的压箱底绝学。
战略持久战的底层心法,是在N-5层做左侧交易,这需要对N-5下面的东西有更深刻的认知:历史观、信仰、敢于行动的勇气和意志,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用《毛泽东传》作者罗斯的话来说,“蒋介石只是在对付相继而来的每一个危机的范围内表现出精明,他没有宽广的视野。毛泽东是以一个研究过历史的人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这句话应用到股票市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市场上大部分“小资产阶级”,都是在小级别趋势上不亦乐乎地高抛低吸,而在大级别趋势上追涨杀跌。
我们指出大众在情绪上的这种特点,并不是为了批判什么,更不是要唯阶级论。
只是既然百年来一直如此,我们就把情绪这个变量放进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市场。
如何克服投降主义情绪: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认为中国在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不知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悲观主义只看见抗战中的失败,不看见抗战中的成绩,尤其不看见失败中已经包含了胜利的因素,而敌人则在胜利中包含了失败的因素。我们应当向人民群众指出战争的胜利前途,使他们明白失败和困难的暂时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1937年)
4、总结
毛选是一部关于斗争的方法论著作。
斗争目的是为了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
三大主要斗争方法论,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2400字_《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949 次浏览 • 2020-10-01 18:02
最近,小v读了不少的书,这本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自2012年开始迈入转型期,传统的经济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移,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新零售目前已经占据整个零售业务的大半壁江山,新媒体的广告吸睛能力在整个媒体行业有目共睹,目前高歌猛进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据整个汽车行业的不到10%的份额,据专家估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50%以上的份额。新零售的代表企业阿里,京东,拼多多,新媒体的代表企业B站,腾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蔚来,理想,特斯拉,这些企业都是诞生于21世纪的新企业。
传统企业的延续性创新v.s.创业企业的破坏性创新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提出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因为使用了最佳管理技巧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传统企业的创新一般是延续性的创新,是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群体的需要应运而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要依赖于具体的环境,因为能力都是在特定的价值网络内形成的。例如,在原有的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和资金等。而破坏性技术催生的新市场通常要求在这些方面具备截然不同的能力。
其次,传统企业即使在创新时,也需要考虑创新所带来的潜在的亏损和现有利润的平衡,否则股价大幅下跌难以向现有股东交待。创新管理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流程。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员的创新计划可能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得不到重视的创新计划,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而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很低。试问有多少传统龙头上市公司敢于面临潜在股价下跌的压力,分资源给创新部门?
再次,在许多情况下,当面对破坏性技术时,进行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投资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信息只能通过对市场和产品进行快速,低成本和灵活的创造性尝试才能逐渐累积起来。失败和不断地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成功之道的必经之路。成熟企业的决策机制与创新所需要的快速试错迭代天然背离。在为破坏性技术创造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小型新兴企业会做一些成熟企业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
尽管在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以及单纯的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人才济济的成熟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关注破坏性技术企业的最佳投资时期,这就赋予了小型创业企业在新的市场中足够的先发优势。例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根据客户的体验隔一段时间就发布一个版本,快速迭代,让客户有新的驾驶体验,就像开一辆新的车一样。试问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多久才能推出一个新车型呢?
破坏性技术更适合一个新市场。如果一家企业试图强行改变破坏性技术,使之符合当前主流客户的需求,那它几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市场要求的或者能够消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与技术能够达到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今天似乎对客户来说不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即破坏性技术)日后可能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就不能指望客户会引导我们发展他们目前并不需要的创新。例如,诺基亚的用户们在苹果手机诞生前,根本无法想象苹果智能手机会带来怎么样的用户体验。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了零售渠道后,继续以破坏性技术开始了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B模式是真正客户驱动的商业。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建立起和客户持续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运营来迭代优化对客户的服务。例如,阿里最近推出了蓝犀牛:大数据赋能犀牛制造工厂上线。一边是面向淘宝商家,以销定产,做到小单快反,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另一边则是赋能服装工厂,做到“合理安排产能”。通过犀牛工厂这个样板间,未来将数字化生产模式“移植”给成百上千家工厂,让工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和透明化。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成功吗?
传统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新型企业的冲击,纷纷展开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高瓴资本私有化百丽鞋业和战略投资格力集团两个案例。
2013年下半年以来,百丽国际经受了新零售带来的巨大考验,转型不利,销量,利润都开始下滑,业绩面临巨大挑战,股价大幅缩水80%。高瓴资本在2017年7月,私有化百丽国际,推进百丽国际的私有化转型。其核心理念是在百丽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上做加法,充分信任百丽国际的原有管理层,在此基础上调动数字化赋能团队,精益运营团队进驻工厂,门店,开展数字化转型,拓宽电商渠道,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百丽国际打造成一个零售业的新模式企业。
2019年,高瓴参与格力电器的国资混改,受让了15%的股权。未来会帮助格力电器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产业变革,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格力电器多年以来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和产销率一直保持第一。但是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具体到空调业务的增速,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格力不单只是受到美的的挑战,更是受到了互联网企业小米的威胁。
最著名的是2013年底的“10亿”赌约,当时,小米的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但是代价却是格力的疯狂压货,反而被美的乘机打劫。2018年8月28日,董明珠表示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2020年的上半年,小米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格力的营收为706亿元。看来格力的数字化战略转型需要几年时间的努力。
下一个5年之约到底是代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胜出还是携带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企业胜出呢?在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中,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赢面大还是传统企业转型后可以胜出?百丽和格力等传统型企业龙头是否能够走出创新者的窘境,转型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全部
中国经济自2012年开始迈入转型期,传统的经济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移,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新零售目前已经占据整个零售业务的大半壁江山,新媒体的广告吸睛能力在整个媒体行业有目共睹,目前高歌猛进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据整个汽车行业的不到10%的份额,据专家估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50%以上的份额。新零售的代表企业阿里,京东,拼多多,新媒体的代表企业B站,腾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蔚来,理想,特斯拉,这些企业都是诞生于21世纪的新企业。
传统企业的延续性创新v.s.创业企业的破坏性创新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提出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因为使用了最佳管理技巧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传统企业的创新一般是延续性的创新,是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群体的需要应运而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要依赖于具体的环境,因为能力都是在特定的价值网络内形成的。例如,在原有的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和资金等。而破坏性技术催生的新市场通常要求在这些方面具备截然不同的能力。
其次,传统企业即使在创新时,也需要考虑创新所带来的潜在的亏损和现有利润的平衡,否则股价大幅下跌难以向现有股东交待。创新管理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流程。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员的创新计划可能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得不到重视的创新计划,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而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很低。试问有多少传统龙头上市公司敢于面临潜在股价下跌的压力,分资源给创新部门?
再次,在许多情况下,当面对破坏性技术时,进行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投资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信息只能通过对市场和产品进行快速,低成本和灵活的创造性尝试才能逐渐累积起来。失败和不断地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成功之道的必经之路。成熟企业的决策机制与创新所需要的快速试错迭代天然背离。在为破坏性技术创造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小型新兴企业会做一些成熟企业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
尽管在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以及单纯的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人才济济的成熟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关注破坏性技术企业的最佳投资时期,这就赋予了小型创业企业在新的市场中足够的先发优势。例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根据客户的体验隔一段时间就发布一个版本,快速迭代,让客户有新的驾驶体验,就像开一辆新的车一样。试问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多久才能推出一个新车型呢?
破坏性技术更适合一个新市场。如果一家企业试图强行改变破坏性技术,使之符合当前主流客户的需求,那它几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市场要求的或者能够消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与技术能够达到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今天似乎对客户来说不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即破坏性技术)日后可能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就不能指望客户会引导我们发展他们目前并不需要的创新。例如,诺基亚的用户们在苹果手机诞生前,根本无法想象苹果智能手机会带来怎么样的用户体验。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了零售渠道后,继续以破坏性技术开始了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B模式是真正客户驱动的商业。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建立起和客户持续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运营来迭代优化对客户的服务。例如,阿里最近推出了蓝犀牛:大数据赋能犀牛制造工厂上线。一边是面向淘宝商家,以销定产,做到小单快反,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另一边则是赋能服装工厂,做到“合理安排产能”。通过犀牛工厂这个样板间,未来将数字化生产模式“移植”给成百上千家工厂,让工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和透明化。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成功吗?
传统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新型企业的冲击,纷纷展开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高瓴资本私有化百丽鞋业和战略投资格力集团两个案例。
2013年下半年以来,百丽国际经受了新零售带来的巨大考验,转型不利,销量,利润都开始下滑,业绩面临巨大挑战,股价大幅缩水80%。高瓴资本在2017年7月,私有化百丽国际,推进百丽国际的私有化转型。其核心理念是在百丽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上做加法,充分信任百丽国际的原有管理层,在此基础上调动数字化赋能团队,精益运营团队进驻工厂,门店,开展数字化转型,拓宽电商渠道,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百丽国际打造成一个零售业的新模式企业。
2019年,高瓴参与格力电器的国资混改,受让了15%的股权。未来会帮助格力电器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产业变革,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格力电器多年以来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和产销率一直保持第一。但是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具体到空调业务的增速,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格力不单只是受到美的的挑战,更是受到了互联网企业小米的威胁。
最著名的是2013年底的“10亿”赌约,当时,小米的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但是代价却是格力的疯狂压货,反而被美的乘机打劫。2018年8月28日,董明珠表示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2020年的上半年,小米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格力的营收为706亿元。看来格力的数字化战略转型需要几年时间的努力。
下一个5年之约到底是代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胜出还是携带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企业胜出呢?在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中,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赢面大还是传统企业转型后可以胜出?百丽和格力等传统型企业龙头是否能够走出创新者的窘境,转型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全部
最近,小v读了不少的书,这本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自2012年开始迈入转型期,传统的经济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移,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新零售目前已经占据整个零售业务的大半壁江山,新媒体的广告吸睛能力在整个媒体行业有目共睹,目前高歌猛进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据整个汽车行业的不到10%的份额,据专家估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50%以上的份额。新零售的代表企业阿里,京东,拼多多,新媒体的代表企业B站,腾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蔚来,理想,特斯拉,这些企业都是诞生于21世纪的新企业。
传统企业的延续性创新v.s.创业企业的破坏性创新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提出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因为使用了最佳管理技巧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传统企业的创新一般是延续性的创新,是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群体的需要应运而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要依赖于具体的环境,因为能力都是在特定的价值网络内形成的。例如,在原有的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和资金等。而破坏性技术催生的新市场通常要求在这些方面具备截然不同的能力。
其次,传统企业即使在创新时,也需要考虑创新所带来的潜在的亏损和现有利润的平衡,否则股价大幅下跌难以向现有股东交待。创新管理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流程。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员的创新计划可能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得不到重视的创新计划,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而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很低。试问有多少传统龙头上市公司敢于面临潜在股价下跌的压力,分资源给创新部门?
再次,在许多情况下,当面对破坏性技术时,进行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投资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信息只能通过对市场和产品进行快速,低成本和灵活的创造性尝试才能逐渐累积起来。失败和不断地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成功之道的必经之路。成熟企业的决策机制与创新所需要的快速试错迭代天然背离。在为破坏性技术创造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小型新兴企业会做一些成熟企业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
尽管在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以及单纯的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人才济济的成熟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关注破坏性技术企业的最佳投资时期,这就赋予了小型创业企业在新的市场中足够的先发优势。例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根据客户的体验隔一段时间就发布一个版本,快速迭代,让客户有新的驾驶体验,就像开一辆新的车一样。试问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多久才能推出一个新车型呢?
破坏性技术更适合一个新市场。如果一家企业试图强行改变破坏性技术,使之符合当前主流客户的需求,那它几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市场要求的或者能够消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与技术能够达到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今天似乎对客户来说不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即破坏性技术)日后可能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就不能指望客户会引导我们发展他们目前并不需要的创新。例如,诺基亚的用户们在苹果手机诞生前,根本无法想象苹果智能手机会带来怎么样的用户体验。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了零售渠道后,继续以破坏性技术开始了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B模式是真正客户驱动的商业。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建立起和客户持续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运营来迭代优化对客户的服务。例如,阿里最近推出了蓝犀牛:大数据赋能犀牛制造工厂上线。一边是面向淘宝商家,以销定产,做到小单快反,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另一边则是赋能服装工厂,做到“合理安排产能”。通过犀牛工厂这个样板间,未来将数字化生产模式“移植”给成百上千家工厂,让工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和透明化。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成功吗?
传统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新型企业的冲击,纷纷展开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高瓴资本私有化百丽鞋业和战略投资格力集团两个案例。
2013年下半年以来,百丽国际经受了新零售带来的巨大考验,转型不利,销量,利润都开始下滑,业绩面临巨大挑战,股价大幅缩水80%。高瓴资本在2017年7月,私有化百丽国际,推进百丽国际的私有化转型。其核心理念是在百丽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上做加法,充分信任百丽国际的原有管理层,在此基础上调动数字化赋能团队,精益运营团队进驻工厂,门店,开展数字化转型,拓宽电商渠道,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百丽国际打造成一个零售业的新模式企业。
2019年,高瓴参与格力电器的国资混改,受让了15%的股权。未来会帮助格力电器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产业变革,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格力电器多年以来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和产销率一直保持第一。但是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具体到空调业务的增速,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格力不单只是受到美的的挑战,更是受到了互联网企业小米的威胁。
最著名的是2013年底的“10亿”赌约,当时,小米的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但是代价却是格力的疯狂压货,反而被美的乘机打劫。2018年8月28日,董明珠表示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2020年的上半年,小米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格力的营收为706亿元。看来格力的数字化战略转型需要几年时间的努力。
下一个5年之约到底是代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胜出还是携带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企业胜出呢?在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中,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赢面大还是传统企业转型后可以胜出?百丽和格力等传统型企业龙头是否能够走出创新者的窘境,转型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经济自2012年开始迈入转型期,传统的经济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转移,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迅猛发展,新零售目前已经占据整个零售业务的大半壁江山,新媒体的广告吸睛能力在整个媒体行业有目共睹,目前高歌猛进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占据整个汽车行业的不到10%的份额,据专家估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50%以上的份额。新零售的代表企业阿里,京东,拼多多,新媒体的代表企业B站,腾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蔚来,理想,特斯拉,这些企业都是诞生于21世纪的新企业。
传统企业的延续性创新v.s.创业企业的破坏性创新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中提出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因为使用了最佳管理技巧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
传统企业的创新一般是延续性的创新,是为了满足现有客户群体的需要应运而生。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要依赖于具体的环境,因为能力都是在特定的价值网络内形成的。例如,在原有的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和资金等。而破坏性技术催生的新市场通常要求在这些方面具备截然不同的能力。
其次,传统企业即使在创新时,也需要考虑创新所带来的潜在的亏损和现有利润的平衡,否则股价大幅下跌难以向现有股东交待。创新管理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流程。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员的创新计划可能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得不到重视的创新计划,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因而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很低。试问有多少传统龙头上市公司敢于面临潜在股价下跌的压力,分资源给创新部门?
再次,在许多情况下,当面对破坏性技术时,进行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投资并没有可供借鉴的参考信息。信息只能通过对市场和产品进行快速,低成本和灵活的创造性尝试才能逐渐累积起来。失败和不断地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成功之道的必经之路。成熟企业的决策机制与创新所需要的快速试错迭代天然背离。在为破坏性技术创造新兴市场的过程中,小型新兴企业会做一些成熟企业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
尽管在技术,品牌,生产能力,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以及单纯的资金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人才济济的成熟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关注破坏性技术企业的最佳投资时期,这就赋予了小型创业企业在新的市场中足够的先发优势。例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根据客户的体验隔一段时间就发布一个版本,快速迭代,让客户有新的驾驶体验,就像开一辆新的车一样。试问传统的汽车制造商需要多久才能推出一个新车型呢?
破坏性技术更适合一个新市场。如果一家企业试图强行改变破坏性技术,使之符合当前主流客户的需求,那它几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市场要求的或者能够消化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与技术能够达到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今天似乎对客户来说不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即破坏性技术)日后可能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就不能指望客户会引导我们发展他们目前并不需要的创新。例如,诺基亚的用户们在苹果手机诞生前,根本无法想象苹果智能手机会带来怎么样的用户体验。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了零售渠道后,继续以破坏性技术开始了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也就是所谓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B模式是真正客户驱动的商业。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建立起和客户持续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运营来迭代优化对客户的服务。例如,阿里最近推出了蓝犀牛:大数据赋能犀牛制造工厂上线。一边是面向淘宝商家,以销定产,做到小单快反,解决服务和成本难题;另一边则是赋能服装工厂,做到“合理安排产能”。通过犀牛工厂这个样板间,未来将数字化生产模式“移植”给成百上千家工厂,让工厂生产流程数据化和透明化。
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成功吗?
传统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新型企业的冲击,纷纷展开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高瓴资本私有化百丽鞋业和战略投资格力集团两个案例。
2013年下半年以来,百丽国际经受了新零售带来的巨大考验,转型不利,销量,利润都开始下滑,业绩面临巨大挑战,股价大幅缩水80%。高瓴资本在2017年7月,私有化百丽国际,推进百丽国际的私有化转型。其核心理念是在百丽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上做加法,充分信任百丽国际的原有管理层,在此基础上调动数字化赋能团队,精益运营团队进驻工厂,门店,开展数字化转型,拓宽电商渠道,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将百丽国际打造成一个零售业的新模式企业。
2019年,高瓴参与格力电器的国资混改,受让了15%的股权。未来会帮助格力电器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以数字化转型为标志的产业变革,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格力电器多年以来在家用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和产销率一直保持第一。但是2020年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收413.33亿元,美的则在空调业务上收入了640.3亿元,这是多年以来美的首次在空调业务上超过格力。具体到空调业务的增速,美的只下滑了10.37%,格力却大幅下滑47.89%。格力不单只是受到美的的挑战,更是受到了互联网企业小米的威胁。
最著名的是2013年底的“10亿”赌约,当时,小米的雷军认为,5年内,小米的总营收能超过格力,并愿意赌1块钱。董明珠认为不可能,并表示,要赌就赌10亿。根据2018年财报,小米的总营收为1749亿元人民币,而格力的总营收为1981亿元,“10亿”赌约,董明珠险胜。但是代价却是格力的疯狂压货,反而被美的乘机打劫。2018年8月28日,董明珠表示还想再跟雷军赌5年。2020年的上半年,小米的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格力的营收为706亿元。看来格力的数字化战略转型需要几年时间的努力。
下一个5年之约到底是代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胜出还是携带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企业胜出呢?在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中,究竟是互联网企业赢面大还是传统企业转型后可以胜出?百丽和格力等传统型企业龙头是否能够走出创新者的窘境,转型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亲子阅读读后感》2000字_《亲子阅读读后感》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46 次浏览 • 2020-10-01 18:02
书籍一:《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
霍格沃兹精神
《哈利•波特》读后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张亦歆
也许你也会拥有一个童年的梦,会幻想走进拥挤熙攘的对角巷,会幻想着魔杖释放出第一束光芒,会幻想午后蝉鸣声中躺在霍格沃兹前的草坪上晒太阳……这就是魅力书籍带给我们的无限畅想。
读《哈利•波特》,这不仅仅是一套书籍,这里还有亲情的陪伴和梦想的起航,更有霍格沃兹精神散发的芳香。
格兰芬多的“骑士”精神
格兰芬多的代表动物是狮子,是万兽之王,勇敢和冒险的象征。
提起这个学院,你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与邓不利多,他们一个打败了黑暗公爵,一个是当代最伟大的白巫师,值得人们敬佩;或许,你会想起弗雷德与乔治,他们似那燃烧的火焰,热情,肆意,洒脱;或许,你也会想起罗恩•韦斯莱,一个普普通通,会嫉妒,会自卑的男孩,他是哈利的好朋友,这意味着,他只能活在朋友是救世主的阴影之中吗?不,他是王子,他亦是骑士。他为了朋友敢直面于伏地魔,虽然与哈利闹别扭,却还在担心他的生死,在哈利假死时,他的挺身而出:“他打败了你!”那句发自肺腑的嘶吼,向人们证明了,这个平时胆小得连伏地魔的名字都不敢提的少年,是一名真正的骑士,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韦斯莱是我们的王!”
拉文克劳的“好学”精神
在原著中,拉文克劳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学院,无论是蛇怪的出现,亦或是黑魔王的卷土重来,拉文克劳里出现过惊恐,出现过慌乱,唯一从未变过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卢娜•洛夫古德,人们总说她是疯姑娘,但人们却不知道的是,她拥着敏锐的洞察力,常常看得见更深层次的的东西。她常常眺望远方,思绪纷争,她的那些坚定不移的不被别人所理解的理念,同时也赋予她尊严。
斯莱特林的“贵族”精神
前有汤姆•里德尔,后有食死徒。斯莱特林仿佛一直以来都是“邪恶”“自私”“冷酷”的代言词。但人性是复杂,没有人一定可以被简单标榜成坏人,学院也是。
他们精明,善于审视,选择利己利于家族的一方;他们团结,一致为纯血家族,为了斯莱特林而奋斗;他们深沉内敛善于隐藏,对朋友的关心,从不表露,也从未消失。
雷古勒斯•布莱克,他崇拜于黑魔王强大的力量而追随,却也惊讶于黑魔王的偏执与病态(将自己的灵魂切割下来,毫无疑问是可怕偏执的),在受哥哥及他人鄙视的眼中,他毅然孤身一人为摧毁魂器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阴尸。
他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爱憎分明,为了自己追求的无论是利益、爱情、亲情或友情都义无反顾,哪怕颠覆信仰,抛弃尊严也严守心中的节操。
他是一个真正的斯莱特林。
赫奇帕奇的“温柔”精神
这是怎样的一个学院?他们友爱、忠诚、待人宽厚。
他们重视朋友,不代表懦弱无能,他们拥有绝不背叛朋友亲人的决心。他们渴望和平平等,友善对待着家养小精灵,并不代表他们毫无实力。
塞德里克•迪戈里,他充满理智、具有才华,有着优雅的风度。人们称赞他有着“人们对于霍格沃兹的学生期望中的一切。”他是一个赫奇帕奇,我想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学院,没有人能做到不以温柔待人吧?
“格兰芬多代表火,拉文克劳代表风,斯莱特林代表水,赫奇帕奇代表土”。只有四大元素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一个完整的霍格沃兹精神。
即使我已过了爱幻想的童年,即使我已放下了巫师梦,在若干年的午后,我还是会坐在我11岁孩子的身旁,轻声地对她说:“宝贝,别着急,你的猫头鹰只是太笨而迷路了。”而此时我应该感谢我的妈妈,一直陪着她的傻小孩,傻傻地做着魔法世界里那些神奇的梦,给了她霍格沃兹精神培育的土壤。
书籍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
感谢生活——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柴书恒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夺去了不少人民的生命,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巨大的灾难。全国数万名医生、护士、公安、群众不顾个人安危,雷厉风行奔赴抗战一线。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宅家里,书就成为我最好的伙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要属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她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立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自传体讲述了海伦•凯勒坎坷而坚强的一生,主要内容是海伦21岁以前的生活经历。虽然海伦是一个因一岁半就因发高烧而变成又聋、又盲、又哑的女孩儿,但生活的不幸没有使她消沉。通过刻苦的学习,她成为了一个通晓五种语言而且知识渊博的学者。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呀!既看不见,也听不见,却能做出与正常人一样,甚至许多正常人还做不到的事,这需要多么不寻常的毅力啊!靠着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拼搏,她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命运!
而我们,总是在抱怨学习苦、工作累,抱怨这、抱怨那,当我捧起这本书,烦躁的心变平静了,我重新学会了感谢生活。
看着书中的海伦•凯勒,心里想:“我因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其实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我们保持怎样的心态。”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时间,感谢机遇,去记住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瞬间,用正直乐观的心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书本上的知识到生活中事例还让我明白:中国在历经危难之际、疫情爆发之时,也是无数人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快速有效地防止疫情的蔓延。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自己不泄气、不放弃,努力去做、扎实去干,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长!我要向海伦•凯勒,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绝不放弃,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书籍三:《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
小人物也可以闪耀光芒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项紫嫣
明亮的床头灯、舒适的被窝、淡淡的书香,这是我每天临睡前的至高享受。从小,因为母亲的陪读,我痴迷上了读书,从最初的漫画版童话世界和神奇的《十万个为什么》,到经典的四大名著,再到外国文学世界中的《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等等,让我闻着书香,又沐浴着亲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读书的幸福旅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读过的《哈利•波特》,书中气势恢宏的霍格沃茨、神奇的霍格莫德村庄、精彩绝伦的魁地奇比赛……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哈利•波特是这套书的主角,他的勇敢、善良、忠诚、坚强如同一道道金光,拨开了重重雾霾,也驱走了十几年来一直笼罩在巫师界的黑暗,让巫师界摆脱了伏地魔,寻回了属于他们的光明。妈妈说这套书中,不仅仅只有哈利身上有光芒万丈,其他的小人物也一样闪耀光芒。
坚守原则的光芒
行动迟缓、笨嘴拙舌、在课堂上永远是表现最差劲的一个,纳威•隆巴顿便是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他总是会犯各种小错误,让自己陷入一个又一个困境,为此他被关过许多次禁闭。老师批评中有他,同学笑话中有她……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做出了许多人都无法做出的正确决定,他坚守原则,一样可以绽放光芒!
当哈利、赫敏和罗恩为了保护魔法石,想要去挫败伏地魔的阴谋,而打算半夜溜出休息室时,纳威凑巧发现了他们。纳威并未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朋友就任他们出去。相反,为了学院的利益,他决定不顾一切阻止他们违反校规。
纳威是《哈利•波特》中一个小人物,在朋友面前坚守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在我成长的心灵上,他坚守原则,绽放出别样的光芒,引领着我的成长。妈妈对我说,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看不起任何人,即便是一个再小的人物,他也一样可以有闪耀的地方。
忍辱负重的光芒
刻板、冷漠、令人厌恶,这是读《哈利•波特》前六部时,西弗勒斯•斯内普给人的印象。他总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学生,而且他对哈利和哈利的朋友们一点也不友好。他曾经是一名食死徒,为伏地魔效力,他还杀死了邓布利多――如同父亲一样关爱哈利的霍格沃茨校长。这累累恶行,让斯内普成了一个人人恨得牙痒痒,欲除之而后快的反派人物。
读到第七部时,我们才发现,斯内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哈利。他其实一直同邓布利多在一条战线,为打败伏地魔而奋斗着。表面上他唯伏地魔马首是瞻,做尽坏事。其实他是一名正义之士。邓布利多之死是斯内普与邓布利多早就策划好的,斯内普明白,等他杀了邓布利多,他便会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为了保护哈利,他宁愿去做那个千夫所指的罪人!
背负罪名,被自己保护之人误解,为了迎来正义的胜利,这个之前让人痛恨,之后让人心痛的配角,从未为自己辩解过。他的忍辱负重,让一个小人物似一道明亮的光芒,照耀着读者的世界。
妈妈告诉我说:“你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心去看方能揭开事情的真相。”
追求平等的光芒
勤劳、善良,对自己的巫师主人绝对忠诚的家养小精灵们,在《哈利•波特》中的身份是奴仆。它们每天对巫师主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迎来的却是经常性的虐待。它们没有工钱,没有自由,从出生起,它们就注定在巫师家庭中度过悲惨的一生。
当所有高品级的巫师都认为这是家养小精灵们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时,一个很年轻的巫师却不这样认为。赫敏•格兰杰在得知家养小精灵们悲惨的命运后,为它们感到不公,为此她不停的奔走呼告,呼吁巫师们友善对待家养小精灵,她认为家养小精灵也有生命,应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收效甚微,但她从未放弃。赫敏,这个年轻的巫师,这个《哈利•波特》中的小人物,为争取奴仆的平等权利,同整个巫师界为一直抗争着!人人生而平等,这光辉终将照亮不平等的世界。对,人人平等,如赫敏所希望的那样,我真庆幸我就生活在一个平等的国度!
妈妈总是提醒我说,我们要珍惜现在平等幸福的生活,即便是小人物,一样会被平等对待,一样可以闪耀光芒。
都说主角拥有光环,其实配角这些小人物,一样可以闪耀光芒。徜徉在《哈利•波特》文学的旅程中,感受这一个个配角身上独特的光彩,未来的日子,哪怕我就是个小人物,相信我的人生亦会光彩夺目,一样可以为奋进的新时代增添自己的光彩!
感谢书籍给我们亲情搭建起了一座墨香的桥梁,让我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一路成长!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这既是书,也是亲子共读时光对我最深远的影响。
书籍四:《父与子》,作者:埃•奥•卜劳恩
父爱如山,致敬父亲节
读《父与子》有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姚祎勍
妈妈说,父亲节快要来临了,这不禁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书中那“秃着头而胖乎乎的父亲,留着刺猬头又聪明淘气的儿子”几乎是家喻户晓。相信大家一定猜到了吧?对了,那就是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
我很喜欢这本幽默连环画,翻开书页,一组组小巧精湛的漫画,述说着生活中父亲与儿子的小故事。生动活泼、简洁有趣的画面,无言地刻画出世间最纯真的父子亲情,无须繁琐的文字,却让每一个读者在阅读中回味无穷、充满欢乐。
我最爱其中的一组漫画,名叫《儿子的礼物》,儿子迫不及待地想将精心制作的雕像作为礼物送给爸爸,那是一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手持一杆标枪,正要投射出去,一决胜负。可是,儿子因为太急迫却不小心跌倒了,雕像被摔碎,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标枪。儿子伤心得大哭起来,爸爸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捡起标枪,插进烟斗里。瞧,标枪也不错呀!可以去除烟斗里的烟油。儿子顿时破涕为笑,最后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多么幸福的画面呀!简单的情节,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每次看到这幅画面,我的脑海里就会不断浮现出平日生活中和爸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忙,尽管这样,他每个周末还是会抽出时间与我共度亲子时光,陪我放松,带我做运动,帮我解决问题……偷偷告诉你,爸爸可是我心中的偶像哦!
这样一对幽默有爱的父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捧起书本,反复翻看,爱不释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感动莫名,因为,每一组引人发笑的漫画中,都蕴藏着深深的爱。细细品读,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纯真的父子之情,总是无意中就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感觉到父爱就像一座大山,厚重无言。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父亲为我们抵挡着无数的风雨。
恰逢父亲节前夕,我多想对我的父亲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多想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我也真诚地祝愿,天下的父亲们,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书籍五:《黄金罗盘》,作者:菲利普•普尔曼
拯救世界的女孩
《黄金罗盘》读后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江乐仪
相信大家都看过《哈利•波特》吧?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比《哈利•波特》更加好看的书,它可是包揽了世界各大殿堂级大奖哦!你问什么书?别急别急,听我来细细介绍吧!
原来,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个平行世界,在那里,人的灵魂是居住在身体外面的,并且以动物的形式存在,它被称之为“精灵”。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觉得脑洞大开?我也一样,简直觉得不可思议极了。而且,书中提到,人和精灵是不可以分开的,否则生命将不复存在。
一天,罗杰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被人贩子抓去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人贩子,他们都属于教会组织,是其中的爪牙。这些邪恶的科学家提出一个设想:想试一试人和精灵分开了,还能不能活下去。如果能活下去,又是否可以控制他们的思想?罗杰就这样被抓住当成了试验品,做了切割手术,他没有了“精灵”,生命奄奄一息。
他的朋友莱拉知道了,她信守两人许下的诺言——谁有了困难,另一个人就会去帮助他(她)。莱拉独自一人找到真理仪“黄金罗盘”,前往极光之地去营救罗杰。在路上,不断有人追杀,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一一破解了危机,还得到了吉普赛人和女巫的帮助。在乘坐飞船飞往北极的路上,莱拉遇到了披甲熊,他本是北极领地里国王的继承人,可是遭到“小人”暗算,消极度日。莱拉激发他的斗志,帮他重拾信心和勇气,返回领地,打败了卑鄙小人,夺回了王位,而披甲熊为了感谢莱拉,和她一起救出了罗杰。
曲折紧张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魔幻的世界,玄奇的想象,这就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创作的奇幻小说《黄金罗盘》。
少女莱拉,为拯救自己同伴而开始探险。虽然一开始的莱拉像个野孩子一样调皮、捣乱,做恶作剧,甚至有时候还爬上屋顶,玩得过于疯狂,一点儿也不像个女孩子,可是她热情、勇敢且富有正义之心,她信守承诺,为了兑现对朋友的诺言,孤身上路,寻找真理仪,勇敢地和那些邪恶的科学家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大胆又谨慎地混入北极实验室,终于成功解救了朋友和被抓的孩子们。
书中的道具,那个惟有莱拉可懂、能预知未来的黄金罗盘,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被称为“真理仪”的东西,真的能够带领人类找到正确的真理吗?莱拉为什么成为了“救世主”?就是这些疑问,吸引着我一步步走近故事的深处。
魔法、精灵、神话、平行世界,阅读《黄金罗盘》,品味奇幻无比的旅程,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体验另一种人生。 查看全部
霍格沃兹精神
《哈利•波特》读后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张亦歆
也许你也会拥有一个童年的梦,会幻想走进拥挤熙攘的对角巷,会幻想着魔杖释放出第一束光芒,会幻想午后蝉鸣声中躺在霍格沃兹前的草坪上晒太阳……这就是魅力书籍带给我们的无限畅想。
读《哈利•波特》,这不仅仅是一套书籍,这里还有亲情的陪伴和梦想的起航,更有霍格沃兹精神散发的芳香。
格兰芬多的“骑士”精神
格兰芬多的代表动物是狮子,是万兽之王,勇敢和冒险的象征。
提起这个学院,你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与邓不利多,他们一个打败了黑暗公爵,一个是当代最伟大的白巫师,值得人们敬佩;或许,你会想起弗雷德与乔治,他们似那燃烧的火焰,热情,肆意,洒脱;或许,你也会想起罗恩•韦斯莱,一个普普通通,会嫉妒,会自卑的男孩,他是哈利的好朋友,这意味着,他只能活在朋友是救世主的阴影之中吗?不,他是王子,他亦是骑士。他为了朋友敢直面于伏地魔,虽然与哈利闹别扭,却还在担心他的生死,在哈利假死时,他的挺身而出:“他打败了你!”那句发自肺腑的嘶吼,向人们证明了,这个平时胆小得连伏地魔的名字都不敢提的少年,是一名真正的骑士,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韦斯莱是我们的王!”
拉文克劳的“好学”精神
在原著中,拉文克劳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学院,无论是蛇怪的出现,亦或是黑魔王的卷土重来,拉文克劳里出现过惊恐,出现过慌乱,唯一从未变过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卢娜•洛夫古德,人们总说她是疯姑娘,但人们却不知道的是,她拥着敏锐的洞察力,常常看得见更深层次的的东西。她常常眺望远方,思绪纷争,她的那些坚定不移的不被别人所理解的理念,同时也赋予她尊严。
斯莱特林的“贵族”精神
前有汤姆•里德尔,后有食死徒。斯莱特林仿佛一直以来都是“邪恶”“自私”“冷酷”的代言词。但人性是复杂,没有人一定可以被简单标榜成坏人,学院也是。
他们精明,善于审视,选择利己利于家族的一方;他们团结,一致为纯血家族,为了斯莱特林而奋斗;他们深沉内敛善于隐藏,对朋友的关心,从不表露,也从未消失。
雷古勒斯•布莱克,他崇拜于黑魔王强大的力量而追随,却也惊讶于黑魔王的偏执与病态(将自己的灵魂切割下来,毫无疑问是可怕偏执的),在受哥哥及他人鄙视的眼中,他毅然孤身一人为摧毁魂器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阴尸。
他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爱憎分明,为了自己追求的无论是利益、爱情、亲情或友情都义无反顾,哪怕颠覆信仰,抛弃尊严也严守心中的节操。
他是一个真正的斯莱特林。
赫奇帕奇的“温柔”精神
这是怎样的一个学院?他们友爱、忠诚、待人宽厚。
他们重视朋友,不代表懦弱无能,他们拥有绝不背叛朋友亲人的决心。他们渴望和平平等,友善对待着家养小精灵,并不代表他们毫无实力。
塞德里克•迪戈里,他充满理智、具有才华,有着优雅的风度。人们称赞他有着“人们对于霍格沃兹的学生期望中的一切。”他是一个赫奇帕奇,我想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学院,没有人能做到不以温柔待人吧?
“格兰芬多代表火,拉文克劳代表风,斯莱特林代表水,赫奇帕奇代表土”。只有四大元素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一个完整的霍格沃兹精神。
即使我已过了爱幻想的童年,即使我已放下了巫师梦,在若干年的午后,我还是会坐在我11岁孩子的身旁,轻声地对她说:“宝贝,别着急,你的猫头鹰只是太笨而迷路了。”而此时我应该感谢我的妈妈,一直陪着她的傻小孩,傻傻地做着魔法世界里那些神奇的梦,给了她霍格沃兹精神培育的土壤。
书籍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
感谢生活——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柴书恒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夺去了不少人民的生命,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巨大的灾难。全国数万名医生、护士、公安、群众不顾个人安危,雷厉风行奔赴抗战一线。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宅家里,书就成为我最好的伙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要属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她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立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自传体讲述了海伦•凯勒坎坷而坚强的一生,主要内容是海伦21岁以前的生活经历。虽然海伦是一个因一岁半就因发高烧而变成又聋、又盲、又哑的女孩儿,但生活的不幸没有使她消沉。通过刻苦的学习,她成为了一个通晓五种语言而且知识渊博的学者。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呀!既看不见,也听不见,却能做出与正常人一样,甚至许多正常人还做不到的事,这需要多么不寻常的毅力啊!靠着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拼搏,她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命运!
而我们,总是在抱怨学习苦、工作累,抱怨这、抱怨那,当我捧起这本书,烦躁的心变平静了,我重新学会了感谢生活。
看着书中的海伦•凯勒,心里想:“我因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其实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我们保持怎样的心态。”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时间,感谢机遇,去记住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瞬间,用正直乐观的心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书本上的知识到生活中事例还让我明白:中国在历经危难之际、疫情爆发之时,也是无数人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快速有效地防止疫情的蔓延。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自己不泄气、不放弃,努力去做、扎实去干,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长!我要向海伦•凯勒,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绝不放弃,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书籍三:《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
小人物也可以闪耀光芒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项紫嫣
明亮的床头灯、舒适的被窝、淡淡的书香,这是我每天临睡前的至高享受。从小,因为母亲的陪读,我痴迷上了读书,从最初的漫画版童话世界和神奇的《十万个为什么》,到经典的四大名著,再到外国文学世界中的《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等等,让我闻着书香,又沐浴着亲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读书的幸福旅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读过的《哈利•波特》,书中气势恢宏的霍格沃茨、神奇的霍格莫德村庄、精彩绝伦的魁地奇比赛……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哈利•波特是这套书的主角,他的勇敢、善良、忠诚、坚强如同一道道金光,拨开了重重雾霾,也驱走了十几年来一直笼罩在巫师界的黑暗,让巫师界摆脱了伏地魔,寻回了属于他们的光明。妈妈说这套书中,不仅仅只有哈利身上有光芒万丈,其他的小人物也一样闪耀光芒。
坚守原则的光芒
行动迟缓、笨嘴拙舌、在课堂上永远是表现最差劲的一个,纳威•隆巴顿便是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他总是会犯各种小错误,让自己陷入一个又一个困境,为此他被关过许多次禁闭。老师批评中有他,同学笑话中有她……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做出了许多人都无法做出的正确决定,他坚守原则,一样可以绽放光芒!
当哈利、赫敏和罗恩为了保护魔法石,想要去挫败伏地魔的阴谋,而打算半夜溜出休息室时,纳威凑巧发现了他们。纳威并未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朋友就任他们出去。相反,为了学院的利益,他决定不顾一切阻止他们违反校规。
纳威是《哈利•波特》中一个小人物,在朋友面前坚守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在我成长的心灵上,他坚守原则,绽放出别样的光芒,引领着我的成长。妈妈对我说,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看不起任何人,即便是一个再小的人物,他也一样可以有闪耀的地方。
忍辱负重的光芒
刻板、冷漠、令人厌恶,这是读《哈利•波特》前六部时,西弗勒斯•斯内普给人的印象。他总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学生,而且他对哈利和哈利的朋友们一点也不友好。他曾经是一名食死徒,为伏地魔效力,他还杀死了邓布利多――如同父亲一样关爱哈利的霍格沃茨校长。这累累恶行,让斯内普成了一个人人恨得牙痒痒,欲除之而后快的反派人物。
读到第七部时,我们才发现,斯内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哈利。他其实一直同邓布利多在一条战线,为打败伏地魔而奋斗着。表面上他唯伏地魔马首是瞻,做尽坏事。其实他是一名正义之士。邓布利多之死是斯内普与邓布利多早就策划好的,斯内普明白,等他杀了邓布利多,他便会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为了保护哈利,他宁愿去做那个千夫所指的罪人!
背负罪名,被自己保护之人误解,为了迎来正义的胜利,这个之前让人痛恨,之后让人心痛的配角,从未为自己辩解过。他的忍辱负重,让一个小人物似一道明亮的光芒,照耀着读者的世界。
妈妈告诉我说:“你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心去看方能揭开事情的真相。”
追求平等的光芒
勤劳、善良,对自己的巫师主人绝对忠诚的家养小精灵们,在《哈利•波特》中的身份是奴仆。它们每天对巫师主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迎来的却是经常性的虐待。它们没有工钱,没有自由,从出生起,它们就注定在巫师家庭中度过悲惨的一生。
当所有高品级的巫师都认为这是家养小精灵们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时,一个很年轻的巫师却不这样认为。赫敏•格兰杰在得知家养小精灵们悲惨的命运后,为它们感到不公,为此她不停的奔走呼告,呼吁巫师们友善对待家养小精灵,她认为家养小精灵也有生命,应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收效甚微,但她从未放弃。赫敏,这个年轻的巫师,这个《哈利•波特》中的小人物,为争取奴仆的平等权利,同整个巫师界为一直抗争着!人人生而平等,这光辉终将照亮不平等的世界。对,人人平等,如赫敏所希望的那样,我真庆幸我就生活在一个平等的国度!
妈妈总是提醒我说,我们要珍惜现在平等幸福的生活,即便是小人物,一样会被平等对待,一样可以闪耀光芒。
都说主角拥有光环,其实配角这些小人物,一样可以闪耀光芒。徜徉在《哈利•波特》文学的旅程中,感受这一个个配角身上独特的光彩,未来的日子,哪怕我就是个小人物,相信我的人生亦会光彩夺目,一样可以为奋进的新时代增添自己的光彩!
感谢书籍给我们亲情搭建起了一座墨香的桥梁,让我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一路成长!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这既是书,也是亲子共读时光对我最深远的影响。
书籍四:《父与子》,作者:埃•奥•卜劳恩
父爱如山,致敬父亲节
读《父与子》有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姚祎勍
妈妈说,父亲节快要来临了,这不禁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书中那“秃着头而胖乎乎的父亲,留着刺猬头又聪明淘气的儿子”几乎是家喻户晓。相信大家一定猜到了吧?对了,那就是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
我很喜欢这本幽默连环画,翻开书页,一组组小巧精湛的漫画,述说着生活中父亲与儿子的小故事。生动活泼、简洁有趣的画面,无言地刻画出世间最纯真的父子亲情,无须繁琐的文字,却让每一个读者在阅读中回味无穷、充满欢乐。
我最爱其中的一组漫画,名叫《儿子的礼物》,儿子迫不及待地想将精心制作的雕像作为礼物送给爸爸,那是一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手持一杆标枪,正要投射出去,一决胜负。可是,儿子因为太急迫却不小心跌倒了,雕像被摔碎,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标枪。儿子伤心得大哭起来,爸爸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捡起标枪,插进烟斗里。瞧,标枪也不错呀!可以去除烟斗里的烟油。儿子顿时破涕为笑,最后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多么幸福的画面呀!简单的情节,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每次看到这幅画面,我的脑海里就会不断浮现出平日生活中和爸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忙,尽管这样,他每个周末还是会抽出时间与我共度亲子时光,陪我放松,带我做运动,帮我解决问题……偷偷告诉你,爸爸可是我心中的偶像哦!
这样一对幽默有爱的父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捧起书本,反复翻看,爱不释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感动莫名,因为,每一组引人发笑的漫画中,都蕴藏着深深的爱。细细品读,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纯真的父子之情,总是无意中就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感觉到父爱就像一座大山,厚重无言。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父亲为我们抵挡着无数的风雨。
恰逢父亲节前夕,我多想对我的父亲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多想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我也真诚地祝愿,天下的父亲们,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书籍五:《黄金罗盘》,作者:菲利普•普尔曼
拯救世界的女孩
《黄金罗盘》读后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江乐仪
相信大家都看过《哈利•波特》吧?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比《哈利•波特》更加好看的书,它可是包揽了世界各大殿堂级大奖哦!你问什么书?别急别急,听我来细细介绍吧!
原来,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个平行世界,在那里,人的灵魂是居住在身体外面的,并且以动物的形式存在,它被称之为“精灵”。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觉得脑洞大开?我也一样,简直觉得不可思议极了。而且,书中提到,人和精灵是不可以分开的,否则生命将不复存在。
一天,罗杰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被人贩子抓去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人贩子,他们都属于教会组织,是其中的爪牙。这些邪恶的科学家提出一个设想:想试一试人和精灵分开了,还能不能活下去。如果能活下去,又是否可以控制他们的思想?罗杰就这样被抓住当成了试验品,做了切割手术,他没有了“精灵”,生命奄奄一息。
他的朋友莱拉知道了,她信守两人许下的诺言——谁有了困难,另一个人就会去帮助他(她)。莱拉独自一人找到真理仪“黄金罗盘”,前往极光之地去营救罗杰。在路上,不断有人追杀,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一一破解了危机,还得到了吉普赛人和女巫的帮助。在乘坐飞船飞往北极的路上,莱拉遇到了披甲熊,他本是北极领地里国王的继承人,可是遭到“小人”暗算,消极度日。莱拉激发他的斗志,帮他重拾信心和勇气,返回领地,打败了卑鄙小人,夺回了王位,而披甲熊为了感谢莱拉,和她一起救出了罗杰。
曲折紧张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魔幻的世界,玄奇的想象,这就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创作的奇幻小说《黄金罗盘》。
少女莱拉,为拯救自己同伴而开始探险。虽然一开始的莱拉像个野孩子一样调皮、捣乱,做恶作剧,甚至有时候还爬上屋顶,玩得过于疯狂,一点儿也不像个女孩子,可是她热情、勇敢且富有正义之心,她信守承诺,为了兑现对朋友的诺言,孤身上路,寻找真理仪,勇敢地和那些邪恶的科学家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大胆又谨慎地混入北极实验室,终于成功解救了朋友和被抓的孩子们。
书中的道具,那个惟有莱拉可懂、能预知未来的黄金罗盘,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被称为“真理仪”的东西,真的能够带领人类找到正确的真理吗?莱拉为什么成为了“救世主”?就是这些疑问,吸引着我一步步走近故事的深处。
魔法、精灵、神话、平行世界,阅读《黄金罗盘》,品味奇幻无比的旅程,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体验另一种人生。 查看全部
书籍一:《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
霍格沃兹精神
《哈利•波特》读后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张亦歆
也许你也会拥有一个童年的梦,会幻想走进拥挤熙攘的对角巷,会幻想着魔杖释放出第一束光芒,会幻想午后蝉鸣声中躺在霍格沃兹前的草坪上晒太阳……这就是魅力书籍带给我们的无限畅想。
读《哈利•波特》,这不仅仅是一套书籍,这里还有亲情的陪伴和梦想的起航,更有霍格沃兹精神散发的芳香。
格兰芬多的“骑士”精神
格兰芬多的代表动物是狮子,是万兽之王,勇敢和冒险的象征。
提起这个学院,你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与邓不利多,他们一个打败了黑暗公爵,一个是当代最伟大的白巫师,值得人们敬佩;或许,你会想起弗雷德与乔治,他们似那燃烧的火焰,热情,肆意,洒脱;或许,你也会想起罗恩•韦斯莱,一个普普通通,会嫉妒,会自卑的男孩,他是哈利的好朋友,这意味着,他只能活在朋友是救世主的阴影之中吗?不,他是王子,他亦是骑士。他为了朋友敢直面于伏地魔,虽然与哈利闹别扭,却还在担心他的生死,在哈利假死时,他的挺身而出:“他打败了你!”那句发自肺腑的嘶吼,向人们证明了,这个平时胆小得连伏地魔的名字都不敢提的少年,是一名真正的骑士,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韦斯莱是我们的王!”
拉文克劳的“好学”精神
在原著中,拉文克劳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学院,无论是蛇怪的出现,亦或是黑魔王的卷土重来,拉文克劳里出现过惊恐,出现过慌乱,唯一从未变过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卢娜•洛夫古德,人们总说她是疯姑娘,但人们却不知道的是,她拥着敏锐的洞察力,常常看得见更深层次的的东西。她常常眺望远方,思绪纷争,她的那些坚定不移的不被别人所理解的理念,同时也赋予她尊严。
斯莱特林的“贵族”精神
前有汤姆•里德尔,后有食死徒。斯莱特林仿佛一直以来都是“邪恶”“自私”“冷酷”的代言词。但人性是复杂,没有人一定可以被简单标榜成坏人,学院也是。
他们精明,善于审视,选择利己利于家族的一方;他们团结,一致为纯血家族,为了斯莱特林而奋斗;他们深沉内敛善于隐藏,对朋友的关心,从不表露,也从未消失。
雷古勒斯•布莱克,他崇拜于黑魔王强大的力量而追随,却也惊讶于黑魔王的偏执与病态(将自己的灵魂切割下来,毫无疑问是可怕偏执的),在受哥哥及他人鄙视的眼中,他毅然孤身一人为摧毁魂器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阴尸。
他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爱憎分明,为了自己追求的无论是利益、爱情、亲情或友情都义无反顾,哪怕颠覆信仰,抛弃尊严也严守心中的节操。
他是一个真正的斯莱特林。
赫奇帕奇的“温柔”精神
这是怎样的一个学院?他们友爱、忠诚、待人宽厚。
他们重视朋友,不代表懦弱无能,他们拥有绝不背叛朋友亲人的决心。他们渴望和平平等,友善对待着家养小精灵,并不代表他们毫无实力。
塞德里克•迪戈里,他充满理智、具有才华,有着优雅的风度。人们称赞他有着“人们对于霍格沃兹的学生期望中的一切。”他是一个赫奇帕奇,我想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学院,没有人能做到不以温柔待人吧?
“格兰芬多代表火,拉文克劳代表风,斯莱特林代表水,赫奇帕奇代表土”。只有四大元素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一个完整的霍格沃兹精神。
即使我已过了爱幻想的童年,即使我已放下了巫师梦,在若干年的午后,我还是会坐在我11岁孩子的身旁,轻声地对她说:“宝贝,别着急,你的猫头鹰只是太笨而迷路了。”而此时我应该感谢我的妈妈,一直陪着她的傻小孩,傻傻地做着魔法世界里那些神奇的梦,给了她霍格沃兹精神培育的土壤。
书籍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
感谢生活——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柴书恒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夺去了不少人民的生命,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巨大的灾难。全国数万名医生、护士、公安、群众不顾个人安危,雷厉风行奔赴抗战一线。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宅家里,书就成为我最好的伙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要属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她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立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自传体讲述了海伦•凯勒坎坷而坚强的一生,主要内容是海伦21岁以前的生活经历。虽然海伦是一个因一岁半就因发高烧而变成又聋、又盲、又哑的女孩儿,但生活的不幸没有使她消沉。通过刻苦的学习,她成为了一个通晓五种语言而且知识渊博的学者。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呀!既看不见,也听不见,却能做出与正常人一样,甚至许多正常人还做不到的事,这需要多么不寻常的毅力啊!靠着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拼搏,她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命运!
而我们,总是在抱怨学习苦、工作累,抱怨这、抱怨那,当我捧起这本书,烦躁的心变平静了,我重新学会了感谢生活。
看着书中的海伦•凯勒,心里想:“我因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其实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我们保持怎样的心态。”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时间,感谢机遇,去记住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瞬间,用正直乐观的心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书本上的知识到生活中事例还让我明白:中国在历经危难之际、疫情爆发之时,也是无数人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快速有效地防止疫情的蔓延。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自己不泄气、不放弃,努力去做、扎实去干,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长!我要向海伦•凯勒,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绝不放弃,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书籍三:《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
小人物也可以闪耀光芒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项紫嫣
明亮的床头灯、舒适的被窝、淡淡的书香,这是我每天临睡前的至高享受。从小,因为母亲的陪读,我痴迷上了读书,从最初的漫画版童话世界和神奇的《十万个为什么》,到经典的四大名著,再到外国文学世界中的《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等等,让我闻着书香,又沐浴着亲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读书的幸福旅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读过的《哈利•波特》,书中气势恢宏的霍格沃茨、神奇的霍格莫德村庄、精彩绝伦的魁地奇比赛……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哈利•波特是这套书的主角,他的勇敢、善良、忠诚、坚强如同一道道金光,拨开了重重雾霾,也驱走了十几年来一直笼罩在巫师界的黑暗,让巫师界摆脱了伏地魔,寻回了属于他们的光明。妈妈说这套书中,不仅仅只有哈利身上有光芒万丈,其他的小人物也一样闪耀光芒。
坚守原则的光芒
行动迟缓、笨嘴拙舌、在课堂上永远是表现最差劲的一个,纳威•隆巴顿便是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他总是会犯各种小错误,让自己陷入一个又一个困境,为此他被关过许多次禁闭。老师批评中有他,同学笑话中有她……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做出了许多人都无法做出的正确决定,他坚守原则,一样可以绽放光芒!
当哈利、赫敏和罗恩为了保护魔法石,想要去挫败伏地魔的阴谋,而打算半夜溜出休息室时,纳威凑巧发现了他们。纳威并未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朋友就任他们出去。相反,为了学院的利益,他决定不顾一切阻止他们违反校规。
纳威是《哈利•波特》中一个小人物,在朋友面前坚守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在我成长的心灵上,他坚守原则,绽放出别样的光芒,引领着我的成长。妈妈对我说,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看不起任何人,即便是一个再小的人物,他也一样可以有闪耀的地方。
忍辱负重的光芒
刻板、冷漠、令人厌恶,这是读《哈利•波特》前六部时,西弗勒斯•斯内普给人的印象。他总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学生,而且他对哈利和哈利的朋友们一点也不友好。他曾经是一名食死徒,为伏地魔效力,他还杀死了邓布利多――如同父亲一样关爱哈利的霍格沃茨校长。这累累恶行,让斯内普成了一个人人恨得牙痒痒,欲除之而后快的反派人物。
读到第七部时,我们才发现,斯内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哈利。他其实一直同邓布利多在一条战线,为打败伏地魔而奋斗着。表面上他唯伏地魔马首是瞻,做尽坏事。其实他是一名正义之士。邓布利多之死是斯内普与邓布利多早就策划好的,斯内普明白,等他杀了邓布利多,他便会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为了保护哈利,他宁愿去做那个千夫所指的罪人!
背负罪名,被自己保护之人误解,为了迎来正义的胜利,这个之前让人痛恨,之后让人心痛的配角,从未为自己辩解过。他的忍辱负重,让一个小人物似一道明亮的光芒,照耀着读者的世界。
妈妈告诉我说:“你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心去看方能揭开事情的真相。”
追求平等的光芒
勤劳、善良,对自己的巫师主人绝对忠诚的家养小精灵们,在《哈利•波特》中的身份是奴仆。它们每天对巫师主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迎来的却是经常性的虐待。它们没有工钱,没有自由,从出生起,它们就注定在巫师家庭中度过悲惨的一生。
当所有高品级的巫师都认为这是家养小精灵们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时,一个很年轻的巫师却不这样认为。赫敏•格兰杰在得知家养小精灵们悲惨的命运后,为它们感到不公,为此她不停的奔走呼告,呼吁巫师们友善对待家养小精灵,她认为家养小精灵也有生命,应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收效甚微,但她从未放弃。赫敏,这个年轻的巫师,这个《哈利•波特》中的小人物,为争取奴仆的平等权利,同整个巫师界为一直抗争着!人人生而平等,这光辉终将照亮不平等的世界。对,人人平等,如赫敏所希望的那样,我真庆幸我就生活在一个平等的国度!
妈妈总是提醒我说,我们要珍惜现在平等幸福的生活,即便是小人物,一样会被平等对待,一样可以闪耀光芒。
都说主角拥有光环,其实配角这些小人物,一样可以闪耀光芒。徜徉在《哈利•波特》文学的旅程中,感受这一个个配角身上独特的光彩,未来的日子,哪怕我就是个小人物,相信我的人生亦会光彩夺目,一样可以为奋进的新时代增添自己的光彩!
感谢书籍给我们亲情搭建起了一座墨香的桥梁,让我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一路成长!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这既是书,也是亲子共读时光对我最深远的影响。
书籍四:《父与子》,作者:埃•奥•卜劳恩
父爱如山,致敬父亲节
读《父与子》有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姚祎勍
妈妈说,父亲节快要来临了,这不禁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书中那“秃着头而胖乎乎的父亲,留着刺猬头又聪明淘气的儿子”几乎是家喻户晓。相信大家一定猜到了吧?对了,那就是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
我很喜欢这本幽默连环画,翻开书页,一组组小巧精湛的漫画,述说着生活中父亲与儿子的小故事。生动活泼、简洁有趣的画面,无言地刻画出世间最纯真的父子亲情,无须繁琐的文字,却让每一个读者在阅读中回味无穷、充满欢乐。
我最爱其中的一组漫画,名叫《儿子的礼物》,儿子迫不及待地想将精心制作的雕像作为礼物送给爸爸,那是一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手持一杆标枪,正要投射出去,一决胜负。可是,儿子因为太急迫却不小心跌倒了,雕像被摔碎,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标枪。儿子伤心得大哭起来,爸爸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捡起标枪,插进烟斗里。瞧,标枪也不错呀!可以去除烟斗里的烟油。儿子顿时破涕为笑,最后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多么幸福的画面呀!简单的情节,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每次看到这幅画面,我的脑海里就会不断浮现出平日生活中和爸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忙,尽管这样,他每个周末还是会抽出时间与我共度亲子时光,陪我放松,带我做运动,帮我解决问题……偷偷告诉你,爸爸可是我心中的偶像哦!
这样一对幽默有爱的父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捧起书本,反复翻看,爱不释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感动莫名,因为,每一组引人发笑的漫画中,都蕴藏着深深的爱。细细品读,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纯真的父子之情,总是无意中就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感觉到父爱就像一座大山,厚重无言。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父亲为我们抵挡着无数的风雨。
恰逢父亲节前夕,我多想对我的父亲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多想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我也真诚地祝愿,天下的父亲们,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书籍五:《黄金罗盘》,作者:菲利普•普尔曼
拯救世界的女孩
《黄金罗盘》读后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江乐仪
相信大家都看过《哈利•波特》吧?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比《哈利•波特》更加好看的书,它可是包揽了世界各大殿堂级大奖哦!你问什么书?别急别急,听我来细细介绍吧!
原来,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个平行世界,在那里,人的灵魂是居住在身体外面的,并且以动物的形式存在,它被称之为“精灵”。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觉得脑洞大开?我也一样,简直觉得不可思议极了。而且,书中提到,人和精灵是不可以分开的,否则生命将不复存在。
一天,罗杰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被人贩子抓去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人贩子,他们都属于教会组织,是其中的爪牙。这些邪恶的科学家提出一个设想:想试一试人和精灵分开了,还能不能活下去。如果能活下去,又是否可以控制他们的思想?罗杰就这样被抓住当成了试验品,做了切割手术,他没有了“精灵”,生命奄奄一息。
他的朋友莱拉知道了,她信守两人许下的诺言——谁有了困难,另一个人就会去帮助他(她)。莱拉独自一人找到真理仪“黄金罗盘”,前往极光之地去营救罗杰。在路上,不断有人追杀,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一一破解了危机,还得到了吉普赛人和女巫的帮助。在乘坐飞船飞往北极的路上,莱拉遇到了披甲熊,他本是北极领地里国王的继承人,可是遭到“小人”暗算,消极度日。莱拉激发他的斗志,帮他重拾信心和勇气,返回领地,打败了卑鄙小人,夺回了王位,而披甲熊为了感谢莱拉,和她一起救出了罗杰。
曲折紧张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魔幻的世界,玄奇的想象,这就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创作的奇幻小说《黄金罗盘》。
少女莱拉,为拯救自己同伴而开始探险。虽然一开始的莱拉像个野孩子一样调皮、捣乱,做恶作剧,甚至有时候还爬上屋顶,玩得过于疯狂,一点儿也不像个女孩子,可是她热情、勇敢且富有正义之心,她信守承诺,为了兑现对朋友的诺言,孤身上路,寻找真理仪,勇敢地和那些邪恶的科学家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大胆又谨慎地混入北极实验室,终于成功解救了朋友和被抓的孩子们。
书中的道具,那个惟有莱拉可懂、能预知未来的黄金罗盘,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被称为“真理仪”的东西,真的能够带领人类找到正确的真理吗?莱拉为什么成为了“救世主”?就是这些疑问,吸引着我一步步走近故事的深处。
魔法、精灵、神话、平行世界,阅读《黄金罗盘》,品味奇幻无比的旅程,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体验另一种人生。
霍格沃兹精神
《哈利•波特》读后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张亦歆
也许你也会拥有一个童年的梦,会幻想走进拥挤熙攘的对角巷,会幻想着魔杖释放出第一束光芒,会幻想午后蝉鸣声中躺在霍格沃兹前的草坪上晒太阳……这就是魅力书籍带给我们的无限畅想。
读《哈利•波特》,这不仅仅是一套书籍,这里还有亲情的陪伴和梦想的起航,更有霍格沃兹精神散发的芳香。
格兰芬多的“骑士”精神
格兰芬多的代表动物是狮子,是万兽之王,勇敢和冒险的象征。
提起这个学院,你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与邓不利多,他们一个打败了黑暗公爵,一个是当代最伟大的白巫师,值得人们敬佩;或许,你会想起弗雷德与乔治,他们似那燃烧的火焰,热情,肆意,洒脱;或许,你也会想起罗恩•韦斯莱,一个普普通通,会嫉妒,会自卑的男孩,他是哈利的好朋友,这意味着,他只能活在朋友是救世主的阴影之中吗?不,他是王子,他亦是骑士。他为了朋友敢直面于伏地魔,虽然与哈利闹别扭,却还在担心他的生死,在哈利假死时,他的挺身而出:“他打败了你!”那句发自肺腑的嘶吼,向人们证明了,这个平时胆小得连伏地魔的名字都不敢提的少年,是一名真正的骑士,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韦斯莱是我们的王!”
拉文克劳的“好学”精神
在原著中,拉文克劳是一个极其神秘的学院,无论是蛇怪的出现,亦或是黑魔王的卷土重来,拉文克劳里出现过惊恐,出现过慌乱,唯一从未变过的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卢娜•洛夫古德,人们总说她是疯姑娘,但人们却不知道的是,她拥着敏锐的洞察力,常常看得见更深层次的的东西。她常常眺望远方,思绪纷争,她的那些坚定不移的不被别人所理解的理念,同时也赋予她尊严。
斯莱特林的“贵族”精神
前有汤姆•里德尔,后有食死徒。斯莱特林仿佛一直以来都是“邪恶”“自私”“冷酷”的代言词。但人性是复杂,没有人一定可以被简单标榜成坏人,学院也是。
他们精明,善于审视,选择利己利于家族的一方;他们团结,一致为纯血家族,为了斯莱特林而奋斗;他们深沉内敛善于隐藏,对朋友的关心,从不表露,也从未消失。
雷古勒斯•布莱克,他崇拜于黑魔王强大的力量而追随,却也惊讶于黑魔王的偏执与病态(将自己的灵魂切割下来,毫无疑问是可怕偏执的),在受哥哥及他人鄙视的眼中,他毅然孤身一人为摧毁魂器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阴尸。
他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爱憎分明,为了自己追求的无论是利益、爱情、亲情或友情都义无反顾,哪怕颠覆信仰,抛弃尊严也严守心中的节操。
他是一个真正的斯莱特林。
赫奇帕奇的“温柔”精神
这是怎样的一个学院?他们友爱、忠诚、待人宽厚。
他们重视朋友,不代表懦弱无能,他们拥有绝不背叛朋友亲人的决心。他们渴望和平平等,友善对待着家养小精灵,并不代表他们毫无实力。
塞德里克•迪戈里,他充满理智、具有才华,有着优雅的风度。人们称赞他有着“人们对于霍格沃兹的学生期望中的一切。”他是一个赫奇帕奇,我想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学院,没有人能做到不以温柔待人吧?
“格兰芬多代表火,拉文克劳代表风,斯莱特林代表水,赫奇帕奇代表土”。只有四大元素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一个完整的霍格沃兹精神。
即使我已过了爱幻想的童年,即使我已放下了巫师梦,在若干年的午后,我还是会坐在我11岁孩子的身旁,轻声地对她说:“宝贝,别着急,你的猫头鹰只是太笨而迷路了。”而此时我应该感谢我的妈妈,一直陪着她的傻小孩,傻傻地做着魔法世界里那些神奇的梦,给了她霍格沃兹精神培育的土壤。
书籍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
感谢生活——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柴书恒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夺去了不少人民的生命,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巨大的灾难。全国数万名医生、护士、公安、群众不顾个人安危,雷厉风行奔赴抗战一线。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宅家里,书就成为我最好的伙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要属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她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立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自传体讲述了海伦•凯勒坎坷而坚强的一生,主要内容是海伦21岁以前的生活经历。虽然海伦是一个因一岁半就因发高烧而变成又聋、又盲、又哑的女孩儿,但生活的不幸没有使她消沉。通过刻苦的学习,她成为了一个通晓五种语言而且知识渊博的学者。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呀!既看不见,也听不见,却能做出与正常人一样,甚至许多正常人还做不到的事,这需要多么不寻常的毅力啊!靠着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拼搏,她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命运!
而我们,总是在抱怨学习苦、工作累,抱怨这、抱怨那,当我捧起这本书,烦躁的心变平静了,我重新学会了感谢生活。
看着书中的海伦•凯勒,心里想:“我因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其实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我们保持怎样的心态。”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时间,感谢机遇,去记住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瞬间,用正直乐观的心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书本上的知识到生活中事例还让我明白:中国在历经危难之际、疫情爆发之时,也是无数人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快速有效地防止疫情的蔓延。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自己不泄气、不放弃,努力去做、扎实去干,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长!我要向海伦•凯勒,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们学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绝不放弃,要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书籍三:《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
小人物也可以闪耀光芒
推荐单位:宿松县妇联
作者:项紫嫣
明亮的床头灯、舒适的被窝、淡淡的书香,这是我每天临睡前的至高享受。从小,因为母亲的陪读,我痴迷上了读书,从最初的漫画版童话世界和神奇的《十万个为什么》,到经典的四大名著,再到外国文学世界中的《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等等,让我闻着书香,又沐浴着亲子共度的美好时光,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读书的幸福旅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读过的《哈利•波特》,书中气势恢宏的霍格沃茨、神奇的霍格莫德村庄、精彩绝伦的魁地奇比赛……一切都那么令人神往!
哈利•波特是这套书的主角,他的勇敢、善良、忠诚、坚强如同一道道金光,拨开了重重雾霾,也驱走了十几年来一直笼罩在巫师界的黑暗,让巫师界摆脱了伏地魔,寻回了属于他们的光明。妈妈说这套书中,不仅仅只有哈利身上有光芒万丈,其他的小人物也一样闪耀光芒。
坚守原则的光芒
行动迟缓、笨嘴拙舌、在课堂上永远是表现最差劲的一个,纳威•隆巴顿便是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他总是会犯各种小错误,让自己陷入一个又一个困境,为此他被关过许多次禁闭。老师批评中有他,同学笑话中有她……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人,做出了许多人都无法做出的正确决定,他坚守原则,一样可以绽放光芒!
当哈利、赫敏和罗恩为了保护魔法石,想要去挫败伏地魔的阴谋,而打算半夜溜出休息室时,纳威凑巧发现了他们。纳威并未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朋友就任他们出去。相反,为了学院的利益,他决定不顾一切阻止他们违反校规。
纳威是《哈利•波特》中一个小人物,在朋友面前坚守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在我成长的心灵上,他坚守原则,绽放出别样的光芒,引领着我的成长。妈妈对我说,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看不起任何人,即便是一个再小的人物,他也一样可以有闪耀的地方。
忍辱负重的光芒
刻板、冷漠、令人厌恶,这是读《哈利•波特》前六部时,西弗勒斯•斯内普给人的印象。他总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学生,而且他对哈利和哈利的朋友们一点也不友好。他曾经是一名食死徒,为伏地魔效力,他还杀死了邓布利多――如同父亲一样关爱哈利的霍格沃茨校长。这累累恶行,让斯内普成了一个人人恨得牙痒痒,欲除之而后快的反派人物。
读到第七部时,我们才发现,斯内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哈利。他其实一直同邓布利多在一条战线,为打败伏地魔而奋斗着。表面上他唯伏地魔马首是瞻,做尽坏事。其实他是一名正义之士。邓布利多之死是斯内普与邓布利多早就策划好的,斯内普明白,等他杀了邓布利多,他便会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为了保护哈利,他宁愿去做那个千夫所指的罪人!
背负罪名,被自己保护之人误解,为了迎来正义的胜利,这个之前让人痛恨,之后让人心痛的配角,从未为自己辩解过。他的忍辱负重,让一个小人物似一道明亮的光芒,照耀着读者的世界。
妈妈告诉我说:“你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心去看方能揭开事情的真相。”
追求平等的光芒
勤劳、善良,对自己的巫师主人绝对忠诚的家养小精灵们,在《哈利•波特》中的身份是奴仆。它们每天对巫师主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迎来的却是经常性的虐待。它们没有工钱,没有自由,从出生起,它们就注定在巫师家庭中度过悲惨的一生。
当所有高品级的巫师都认为这是家养小精灵们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时,一个很年轻的巫师却不这样认为。赫敏•格兰杰在得知家养小精灵们悲惨的命运后,为它们感到不公,为此她不停的奔走呼告,呼吁巫师们友善对待家养小精灵,她认为家养小精灵也有生命,应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收效甚微,但她从未放弃。赫敏,这个年轻的巫师,这个《哈利•波特》中的小人物,为争取奴仆的平等权利,同整个巫师界为一直抗争着!人人生而平等,这光辉终将照亮不平等的世界。对,人人平等,如赫敏所希望的那样,我真庆幸我就生活在一个平等的国度!
妈妈总是提醒我说,我们要珍惜现在平等幸福的生活,即便是小人物,一样会被平等对待,一样可以闪耀光芒。
都说主角拥有光环,其实配角这些小人物,一样可以闪耀光芒。徜徉在《哈利•波特》文学的旅程中,感受这一个个配角身上独特的光彩,未来的日子,哪怕我就是个小人物,相信我的人生亦会光彩夺目,一样可以为奋进的新时代增添自己的光彩!
感谢书籍给我们亲情搭建起了一座墨香的桥梁,让我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一路成长!读一本好书,做一个好人,这既是书,也是亲子共读时光对我最深远的影响。
书籍四:《父与子》,作者:埃•奥•卜劳恩
父爱如山,致敬父亲节
读《父与子》有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姚祎勍
妈妈说,父亲节快要来临了,这不禁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书中那“秃着头而胖乎乎的父亲,留着刺猬头又聪明淘气的儿子”几乎是家喻户晓。相信大家一定猜到了吧?对了,那就是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
我很喜欢这本幽默连环画,翻开书页,一组组小巧精湛的漫画,述说着生活中父亲与儿子的小故事。生动活泼、简洁有趣的画面,无言地刻画出世间最纯真的父子亲情,无须繁琐的文字,却让每一个读者在阅读中回味无穷、充满欢乐。
我最爱其中的一组漫画,名叫《儿子的礼物》,儿子迫不及待地想将精心制作的雕像作为礼物送给爸爸,那是一名蓄势待发的运动员,手持一杆标枪,正要投射出去,一决胜负。可是,儿子因为太急迫却不小心跌倒了,雕像被摔碎,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标枪。儿子伤心得大哭起来,爸爸一边安慰儿子一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捡起标枪,插进烟斗里。瞧,标枪也不错呀!可以去除烟斗里的烟油。儿子顿时破涕为笑,最后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多么幸福的画面呀!简单的情节,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每次看到这幅画面,我的脑海里就会不断浮现出平日生活中和爸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的爸爸工作很忙很忙,尽管这样,他每个周末还是会抽出时间与我共度亲子时光,陪我放松,带我做运动,帮我解决问题……偷偷告诉你,爸爸可是我心中的偶像哦!
这样一对幽默有爱的父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捧起书本,反复翻看,爱不释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感动莫名,因为,每一组引人发笑的漫画中,都蕴藏着深深的爱。细细品读,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流露出纯真的父子之情,总是无意中就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感觉到父爱就像一座大山,厚重无言。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父亲为我们抵挡着无数的风雨。
恰逢父亲节前夕,我多想对我的父亲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多想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我也真诚地祝愿,天下的父亲们,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书籍五:《黄金罗盘》,作者:菲利普•普尔曼
拯救世界的女孩
《黄金罗盘》读后感
推荐单位:迎江区妇联
作者:江乐仪
相信大家都看过《哈利•波特》吧?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比《哈利•波特》更加好看的书,它可是包揽了世界各大殿堂级大奖哦!你问什么书?别急别急,听我来细细介绍吧!
原来,在宇宙的另一边,有个平行世界,在那里,人的灵魂是居住在身体外面的,并且以动物的形式存在,它被称之为“精灵”。
看到这儿,你有没有觉得脑洞大开?我也一样,简直觉得不可思议极了。而且,书中提到,人和精灵是不可以分开的,否则生命将不复存在。
一天,罗杰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被人贩子抓去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人贩子,他们都属于教会组织,是其中的爪牙。这些邪恶的科学家提出一个设想:想试一试人和精灵分开了,还能不能活下去。如果能活下去,又是否可以控制他们的思想?罗杰就这样被抓住当成了试验品,做了切割手术,他没有了“精灵”,生命奄奄一息。
他的朋友莱拉知道了,她信守两人许下的诺言——谁有了困难,另一个人就会去帮助他(她)。莱拉独自一人找到真理仪“黄金罗盘”,前往极光之地去营救罗杰。在路上,不断有人追杀,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一一破解了危机,还得到了吉普赛人和女巫的帮助。在乘坐飞船飞往北极的路上,莱拉遇到了披甲熊,他本是北极领地里国王的继承人,可是遭到“小人”暗算,消极度日。莱拉激发他的斗志,帮他重拾信心和勇气,返回领地,打败了卑鄙小人,夺回了王位,而披甲熊为了感谢莱拉,和她一起救出了罗杰。
曲折紧张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魔幻的世界,玄奇的想象,这就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创作的奇幻小说《黄金罗盘》。
少女莱拉,为拯救自己同伴而开始探险。虽然一开始的莱拉像个野孩子一样调皮、捣乱,做恶作剧,甚至有时候还爬上屋顶,玩得过于疯狂,一点儿也不像个女孩子,可是她热情、勇敢且富有正义之心,她信守承诺,为了兑现对朋友的诺言,孤身上路,寻找真理仪,勇敢地和那些邪恶的科学家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大胆又谨慎地混入北极实验室,终于成功解救了朋友和被抓的孩子们。
书中的道具,那个惟有莱拉可懂、能预知未来的黄金罗盘,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被称为“真理仪”的东西,真的能够带领人类找到正确的真理吗?莱拉为什么成为了“救世主”?就是这些疑问,吸引着我一步步走近故事的深处。
魔法、精灵、神话、平行世界,阅读《黄金罗盘》,品味奇幻无比的旅程,走进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体验另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