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读后感》《表扬稿》格式及技巧大全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23 次浏览 • 2020-10-01 18:09 • 来自相关话题

近几年,有关应用文体的知识点常出现在中高考的语文试卷上。有高考卷的大作文,写一份书信;也有出现在中考卷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对启事改错或写一则通知等。那么,这些基本的常识,你掌握了多少呢?

01 便条格式

①“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

②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

③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④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

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

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

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同。

02 通知格式

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

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03 日记格式

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04 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方法

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

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

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05 书信格式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06 表扬稿需知

表扬稿分三部分:

1、名称。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

2、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写清楚。

3、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07 建议书格式

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查看全部
近几年,有关应用文体的知识点常出现在中高考的语文试卷上。有高考卷的大作文,写一份书信;也有出现在中考卷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对启事改错或写一则通知等。那么,这些基本的常识,你掌握了多少呢?

01 便条格式

①“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

②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

③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④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

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

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

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同。

02 通知格式

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

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03 日记格式

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04 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方法

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

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

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05 书信格式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06 表扬稿需知

表扬稿分三部分:

1、名称。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

2、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写清楚。

3、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07 建议书格式

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读后感写作思路》2000字_《读后感写作思路》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58 次浏览 • 2020-10-01 17:45 • 来自相关话题

以下文章选自《王补平》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是基础
 
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
 
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感是核心
 
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
 
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例如第四册课本中的练习,对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写读后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阐发。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新的观点。例如《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一文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哲理性的现象。从本文体现的普遍原理出发,可以获得关于人才问题的新的认识。即优越的条件能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成才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才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努力,对良好的环境不加以利用,客观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不论是对原作思想内容的进一步阐释,还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都必须体现作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颖别致,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这样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实处。
 
联系实际
 
读后感既要从原文出发,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就事论事,而要联系自己、他人、社会的实际,有的放矢,展开联想,深入挖掘,写出“感受”的普遍意义来。
 
因为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有感而发”。所谓联系实际,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与材料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以此来作比较、对照。二是要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中一些有代表意义并所供材料联系紧密的生动事例。通过丰富的联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证明论点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论论据,既可充实文章内容,也可深化中心论点,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所以从本质上讲,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题为指导,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后,将获得的新的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读后感的特征,将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加以比较。
 
读后感是议论文的一种。和一般议论文一样,它们都是表达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它们都是作者以已往的知识积累为前提,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对于客观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
 
对于一般议论文来说,作者认识某一客观对象时的知识前提,在作者大脑中是浑然一体的,缺乏专一性和单指性,而读后感的作者在认识某一客观对象时,离不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但知识和生活材料之间似乎还缺少一个契机,还没有形成一个凝聚点,原作则对于作者起了一种启迪作用,是作者认识深化的动因,由于这种启迪,才使作者以往的知识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使某一客观对象的本质为作者所把握,从而产生新的飞跃。
 
那么,读后感的结构应是怎样的呢?要怎么写读后感呢?
 
它可用“引——议——联——结”四个字加以概括。 
 
“引”就是用叙述的方法转引材料:或引观点。或引有关内容。但“引”不是照抄。而应该用概括的语言把所需材料简明扼要地引述出来。 
 
“议”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观念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在叙述结束时,用一两句话点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为统率下文所展开的丰富联想。 
 
“联”就是在原文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谈,或者把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作比较,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 
 
“结”就是对全文的题旨有所归纳或总结,或强调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态度等。 
 
除“结”之外,其余部分的次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
 
范文示例
 
读《草房子》有感
 
合上《草房子》,抬头望见的不是楼房密集的喧闹小镇,而是那油麻地洒满阳光的草房子,还有那翱翔于屋顶的鸽群……心中很是满足。
 
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男孩桑桑和家人在油麻地度过的六年生活。在这六年里,这个男孩经历了一个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童年。童年里有飞舞的白鸽、纸月的书包、爸爸的笔记本……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成长的美丽。
 
成长中有着愉快的童年。男孩桑桑是个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孩子。在他闲不下来、没事做的时候,他就会去找自己的朋友玩。可是他非常顽皮,独自跑到镇上买了一只鸽子。回到家后还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为刚来的鸽子朋友做了一个新家。桑桑在每次遇到不开心都会去找鸽子玩。
 
成长中有着甜蜜的友情。一天,桑桑父亲桑乔的学校门里,来了一个转学生,她的名字叫纸月。得知纸月她家离油麻地有三里路,桑桑疑惑如果走那么远,那么纸月每天上学肯定会迟到。果不其然,纸月迟到不断。让桑桑一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纸月不继续在板仓小学读书呢?于是乎桑乔让桑桑去纸月家里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纸月每天都被板仓小学的几个男生拦住。桑桑立马回去和父亲说明了情况。在桑乔的帮助下,镇里领导联系了板仓小学的校长,教育了那几个男生,帮纸月解了围。
 
成长中有着温暖的亲情。没过多久,桑桑得了一种怪病,脖子上起了一个肿块。父亲带着桑桑四处求医,可是每个医生都说治不好。正在他们一家人濒临绝望的时候,油麻地来了一位郎中。虽然这位郎中不能医治桑桑的病,但是他介绍了一位能帮助桑桑的高人。桑乔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觉得有希望就一定要试试看。他急忙回家拿了钱,立刻背着桑桑上路了。他们步行了三天,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位郎中。可是老人家年事已高,使得桑乔父子有些不信任。不过都到这儿了,必须还得试一试才行。这位老郎中一看就知道桑桑得的是鼠疮,他马上给桑桑开了药方,让桑桑回家按时吃。一个月后桑桑脖子上的肿块消失了,父亲终于轻松了。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在童年的成长中,我们收获了友情,体会到了亲情。我感恩一切愉快、甜蜜、温暖的点滴,让我精彩地成长。 查看全部
以下文章选自《王补平》
 
当人们读到一则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而产生一些感触、联想和体会,把这些感受行之于文,便是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训练是把范文讲读和写作训练两个环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是基础
 
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
 
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感是核心
 
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
 
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例如第四册课本中的练习,对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写读后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阐发。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新的观点。例如《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一文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哲理性的现象。从本文体现的普遍原理出发,可以获得关于人才问题的新的认识。即优越的条件能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成才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才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努力,对良好的环境不加以利用,客观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不论是对原作思想内容的进一步阐释,还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都必须体现作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颖别致,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这样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实处。
 
联系实际
 
读后感既要从原文出发,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就事论事,而要联系自己、他人、社会的实际,有的放矢,展开联想,深入挖掘,写出“感受”的普遍意义来。
 
因为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有感而发”。所谓联系实际,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与材料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以此来作比较、对照。二是要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中一些有代表意义并所供材料联系紧密的生动事例。通过丰富的联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证明论点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论论据,既可充实文章内容,也可深化中心论点,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所以从本质上讲,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题为指导,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后,将获得的新的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读后感的特征,将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加以比较。
 
读后感是议论文的一种。和一般议论文一样,它们都是表达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它们都是作者以已往的知识积累为前提,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对于客观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
 
对于一般议论文来说,作者认识某一客观对象时的知识前提,在作者大脑中是浑然一体的,缺乏专一性和单指性,而读后感的作者在认识某一客观对象时,离不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但知识和生活材料之间似乎还缺少一个契机,还没有形成一个凝聚点,原作则对于作者起了一种启迪作用,是作者认识深化的动因,由于这种启迪,才使作者以往的知识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使某一客观对象的本质为作者所把握,从而产生新的飞跃。
 
那么,读后感的结构应是怎样的呢?要怎么写读后感呢?
 
它可用“引——议——联——结”四个字加以概括。 
 
“引”就是用叙述的方法转引材料:或引观点。或引有关内容。但“引”不是照抄。而应该用概括的语言把所需材料简明扼要地引述出来。 
 
“议”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观念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在叙述结束时,用一两句话点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为统率下文所展开的丰富联想。 
 
“联”就是在原文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谈,或者把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作比较,使发表的感想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 
 
“结”就是对全文的题旨有所归纳或总结,或强调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态度等。 
 
除“结”之外,其余部分的次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动。
 
范文示例
 
读《草房子》有感
 
合上《草房子》,抬头望见的不是楼房密集的喧闹小镇,而是那油麻地洒满阳光的草房子,还有那翱翔于屋顶的鸽群……心中很是满足。
 
这部长篇小说叙述了男孩桑桑和家人在油麻地度过的六年生活。在这六年里,这个男孩经历了一个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童年。童年里有飞舞的白鸽、纸月的书包、爸爸的笔记本……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成长的美丽。
 
成长中有着愉快的童年。男孩桑桑是个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孩子。在他闲不下来、没事做的时候,他就会去找自己的朋友玩。可是他非常顽皮,独自跑到镇上买了一只鸽子。回到家后还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为刚来的鸽子朋友做了一个新家。桑桑在每次遇到不开心都会去找鸽子玩。
 
成长中有着甜蜜的友情。一天,桑桑父亲桑乔的学校门里,来了一个转学生,她的名字叫纸月。得知纸月她家离油麻地有三里路,桑桑疑惑如果走那么远,那么纸月每天上学肯定会迟到。果不其然,纸月迟到不断。让桑桑一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纸月不继续在板仓小学读书呢?于是乎桑乔让桑桑去纸月家里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纸月每天都被板仓小学的几个男生拦住。桑桑立马回去和父亲说明了情况。在桑乔的帮助下,镇里领导联系了板仓小学的校长,教育了那几个男生,帮纸月解了围。
 
成长中有着温暖的亲情。没过多久,桑桑得了一种怪病,脖子上起了一个肿块。父亲带着桑桑四处求医,可是每个医生都说治不好。正在他们一家人濒临绝望的时候,油麻地来了一位郎中。虽然这位郎中不能医治桑桑的病,但是他介绍了一位能帮助桑桑的高人。桑乔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觉得有希望就一定要试试看。他急忙回家拿了钱,立刻背着桑桑上路了。他们步行了三天,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位郎中。可是老人家年事已高,使得桑乔父子有些不信任。不过都到这儿了,必须还得试一试才行。这位老郎中一看就知道桑桑得的是鼠疮,他马上给桑桑开了药方,让桑桑回家按时吃。一个月后桑桑脖子上的肿块消失了,父亲终于轻松了。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在童年的成长中,我们收获了友情,体会到了亲情。我感恩一切愉快、甜蜜、温暖的点滴,让我精彩地成长。

《小学生读后感观后感作文写作思路》4000字_《小学生读后感观后感作文写作思路》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74 次浏览 • 2020-10-01 17:45 • 来自相关话题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长大,还是不长大?这永远是一个问题。我们绝对相信科学,长大是必然的。时间会流逝,年龄会增长,你一定会一天天长大。长大,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作业、补习班。下课变得越来越晚。负担也越来越重。不过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为《我不想不想长大》的书,里面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让我知道了,长大,并不可怕。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扇贝喜欢小动物,他养了很多小动物:小鸟、小兔子,可一个个小动物都离开了扇贝,为了弥补心灵的空缺,蒜泥妈妈给扇贝买了一只小猪——荷包蛋。荷包蛋的出现让扇贝有了新的理想:吃好一点,睡好一点,每天都开心一点。可小猪荷包蛋却越长越大,扇贝想尽办法帮它减肥,结果都失败了,慢慢的,家也开始乘不下荷包蛋了,最后,妈妈执意要将荷包蛋送走,荷包蛋在草头表姨家受尽了苦。扇贝也在长大和好朋友荷包蛋的离去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最后他带着荷包蛋出走了。也最终找到了荷包蛋的理想家园。扇贝渐渐的不再害怕长大了,因为每个小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对于小动物来说,长大就是竭尽全力活下去!所以只要坚强、努力、竭尽全力了,就不再害怕什么,也不再害怕长大了。

长大并不可怕,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也就没什么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家长和老师都在抓孩子,作业加小灶、拖堂,再加上午休时间精简。学习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不过,只要坦然面对,加快步伐,坚持,一定会成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不得磨蹭了,天天作业、补习班和试卷,都排着队地向你涌来,恨不得连喘气的时间都节省下来,只要坚强、坚持,一定会熬过去的,也一定会成功的!每一次,考好了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很开心,却免不了遭到同学的嫉妒,在旁七嘴八舌地说些什么;考不好,老师和家长都会批评你,同时,也遭受到了同学的嘲笑。长大,不但压力和负担都很重,同时也面临着同学的竞争,一直争一直争,可能都没有什么纯洁的友谊了。在这时候,一定要坚强,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了,也就不再害怕长大了吧?

只要竭尽全力,迎来的就是开心的笑脸。所以,长大,并不可怕!让我们加油勇敢迎接崭新的明天!

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阿凡达》观后感

这是一个长着茂盛的花草树木、有许多珍禽异兽的地方。这里的树有一幢楼高,最美的树到了黑夜就会闪闪发光,这棵树叫“圣树”,这里还有圣树种子、螺旋含羞草、孔雀鹿、毒狼„„这里的动物、植物和纳威人都和睦相处„„这就是电影《阿凡达》中美丽如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这部电影讲了人类毁灭潘多拉星球的情景,但有些人类很善良,他们帮助纳威人把人类赶回地球。最后纳威人胜利了,一些善良的人留了下来。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其中高科技的仪器让我打开眼界,美丽的自然世界让我沉醉。这是一场正义和贪婪的较量。让我们明白自然的重要。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用我们整个心灵来守护美丽的大自然吧!这是一个长着茂盛的花草树木、有许多珍禽异兽的地方。这里的树有一幢楼高,最美的树到了黑夜就会闪闪发光,这棵树叫“圣树”,这里还有圣树种子、螺旋含羞草、孔雀鹿、毒狼„„这里的动物、植物和纳威人都和睦相处„„这就是电影《阿凡达》中美丽如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这部电影讲了人类毁灭潘多拉星球的情景,但有些人类很善良,他们帮助纳威人把人类赶回地球。最后纳威人胜利了,一些善良的人留了下来。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其中高科技的仪器让我打开眼界,美丽的自然世界让我沉醉。这是一场正义和贪婪的较量。让我们明白自然的重要。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用我们整个心灵来守护美丽的大自然吧! 查看全部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长大,还是不长大?这永远是一个问题。我们绝对相信科学,长大是必然的。时间会流逝,年龄会增长,你一定会一天天长大。长大,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作业、补习班。下课变得越来越晚。负担也越来越重。不过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为《我不想不想长大》的书,里面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让我知道了,长大,并不可怕。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扇贝喜欢小动物,他养了很多小动物:小鸟、小兔子,可一个个小动物都离开了扇贝,为了弥补心灵的空缺,蒜泥妈妈给扇贝买了一只小猪——荷包蛋。荷包蛋的出现让扇贝有了新的理想:吃好一点,睡好一点,每天都开心一点。可小猪荷包蛋却越长越大,扇贝想尽办法帮它减肥,结果都失败了,慢慢的,家也开始乘不下荷包蛋了,最后,妈妈执意要将荷包蛋送走,荷包蛋在草头表姨家受尽了苦。扇贝也在长大和好朋友荷包蛋的离去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最后他带着荷包蛋出走了。也最终找到了荷包蛋的理想家园。扇贝渐渐的不再害怕长大了,因为每个小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对于小动物来说,长大就是竭尽全力活下去!所以只要坚强、努力、竭尽全力了,就不再害怕什么,也不再害怕长大了。

长大并不可怕,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也就没什么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家长和老师都在抓孩子,作业加小灶、拖堂,再加上午休时间精简。学习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不过,只要坦然面对,加快步伐,坚持,一定会成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不得磨蹭了,天天作业、补习班和试卷,都排着队地向你涌来,恨不得连喘气的时间都节省下来,只要坚强、坚持,一定会熬过去的,也一定会成功的!每一次,考好了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很开心,却免不了遭到同学的嫉妒,在旁七嘴八舌地说些什么;考不好,老师和家长都会批评你,同时,也遭受到了同学的嘲笑。长大,不但压力和负担都很重,同时也面临着同学的竞争,一直争一直争,可能都没有什么纯洁的友谊了。在这时候,一定要坚强,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了,也就不再害怕长大了吧?

只要竭尽全力,迎来的就是开心的笑脸。所以,长大,并不可怕!让我们加油勇敢迎接崭新的明天!

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阿凡达》观后感

这是一个长着茂盛的花草树木、有许多珍禽异兽的地方。这里的树有一幢楼高,最美的树到了黑夜就会闪闪发光,这棵树叫“圣树”,这里还有圣树种子、螺旋含羞草、孔雀鹿、毒狼„„这里的动物、植物和纳威人都和睦相处„„这就是电影《阿凡达》中美丽如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这部电影讲了人类毁灭潘多拉星球的情景,但有些人类很善良,他们帮助纳威人把人类赶回地球。最后纳威人胜利了,一些善良的人留了下来。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其中高科技的仪器让我打开眼界,美丽的自然世界让我沉醉。这是一场正义和贪婪的较量。让我们明白自然的重要。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用我们整个心灵来守护美丽的大自然吧!这是一个长着茂盛的花草树木、有许多珍禽异兽的地方。这里的树有一幢楼高,最美的树到了黑夜就会闪闪发光,这棵树叫“圣树”,这里还有圣树种子、螺旋含羞草、孔雀鹿、毒狼„„这里的动物、植物和纳威人都和睦相处„„这就是电影《阿凡达》中美丽如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这部电影讲了人类毁灭潘多拉星球的情景,但有些人类很善良,他们帮助纳威人把人类赶回地球。最后纳威人胜利了,一些善良的人留了下来。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其中高科技的仪器让我打开眼界,美丽的自然世界让我沉醉。这是一场正义和贪婪的较量。让我们明白自然的重要。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用我们整个心灵来守护美丽的大自然吧!

《读后感到底咋写》800字_《读后感到底咋写》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39 次浏览 • 2020-10-01 17:44 • 来自相关话题

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甚至参加工作以后,我们都要写读后感。有位著名的诗人说——

只要会写读后感,学习路上走得远。

如果不会读后感,语文学习比较惨。

哪位诗人这么有才呢?你猜!作者是谁不重要,写好读后感才重要。啥话不说了,上微课!

例文: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读《学会看病》有感

我打开课本,无意中翻到了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这篇文章,马上被深深吸引了。文章讲了儿子生病了,母亲是一位医生,原来只要儿子有小病,都是在家里帮他治疗,可是这次母亲发现后并没有给儿子治疗,而是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因为她要让儿子学会独立,虽然她百般的不放心。

读前几段时,我觉得这位母亲有些残忍。当我读到最后一段时,终于知道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了。她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因为她知道: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对我很严厉,经常要我干家务,因为这件事,上周末刚跟她吵了一架。那天,我吃饱饭后,便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漫画书来。当我正沉浸在书海之中时,妈妈突然冲我喊了一声:“钟子斌,洗碗去!吃完饭没事干。还看漫画书?”我知道,母亲根本不喜欢让我看漫画书,这次是因为成绩考得不错,老妈才勉强帮我买了一本。我正看得上瘾,不想去洗,便找了个借口:“那么冷,怎么叫我去洗呢?水那么凉,还叫我洗碗?”老妈听了,竟然发起火来,瞪了我一眼:“少废话!叫你洗你就去洗!一位男子汉,怎么好意思说这种话。冷就不想动了,这么点困难都怕,长大还能做什么?”我看到妈妈生气,有点怕了,虽然百般不乐意,还是去照做了。说实在话,当时在洗碗时,心里真的有点恨妈妈。

合上书,突然,我明白了母亲的用心。她也是在锻炼我的独立能力,让我学会面对困难不退缩。妈妈,你放心,我会更加独立,更加坚强,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查看全部
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甚至参加工作以后,我们都要写读后感。有位著名的诗人说——

只要会写读后感,学习路上走得远。

如果不会读后感,语文学习比较惨。

哪位诗人这么有才呢?你猜!作者是谁不重要,写好读后感才重要。啥话不说了,上微课!

例文: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读《学会看病》有感

我打开课本,无意中翻到了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这篇文章,马上被深深吸引了。文章讲了儿子生病了,母亲是一位医生,原来只要儿子有小病,都是在家里帮他治疗,可是这次母亲发现后并没有给儿子治疗,而是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因为她要让儿子学会独立,虽然她百般的不放心。

读前几段时,我觉得这位母亲有些残忍。当我读到最后一段时,终于知道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了。她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因为她知道: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对我很严厉,经常要我干家务,因为这件事,上周末刚跟她吵了一架。那天,我吃饱饭后,便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漫画书来。当我正沉浸在书海之中时,妈妈突然冲我喊了一声:“钟子斌,洗碗去!吃完饭没事干。还看漫画书?”我知道,母亲根本不喜欢让我看漫画书,这次是因为成绩考得不错,老妈才勉强帮我买了一本。我正看得上瘾,不想去洗,便找了个借口:“那么冷,怎么叫我去洗呢?水那么凉,还叫我洗碗?”老妈听了,竟然发起火来,瞪了我一眼:“少废话!叫你洗你就去洗!一位男子汉,怎么好意思说这种话。冷就不想动了,这么点困难都怕,长大还能做什么?”我看到妈妈生气,有点怕了,虽然百般不乐意,还是去照做了。说实在话,当时在洗碗时,心里真的有点恨妈妈。

合上书,突然,我明白了母亲的用心。她也是在锻炼我的独立能力,让我学会面对困难不退缩。妈妈,你放心,我会更加独立,更加坚强,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读后感观后感作文怎么写》3000字_《读后感观后感作文怎么写》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30 次浏览 • 2020-10-01 17:44 • 来自相关话题

一、读后感

1、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2、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3、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4、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附范文(点击即可查看):

遥远的风云——读《大秦帝国》有感

窗边的思考——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二、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2、“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3、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查看全部
一、读后感

1、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2、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3、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4、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附范文(点击即可查看):

遥远的风云——读《大秦帝国》有感

窗边的思考——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二、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2、“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3、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我的读书心得1800字_我的读书心得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39 次浏览 • 2018-09-24 20:15 • 来自相关话题

最近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发现我囤的书太多了。

留了一些不舍得扔的,其他的都送人了。

其实你说我看过的这些书我记得里面都写什么了吗?

肯定不记得,尤其是一些鸡汤类的,看过就忘了,反而那些经典的书,像《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很多故事和经典语录却记下了。

1

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看过两遍,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力量。

我是农村娃,当年的男朋友家里嫌弃我是农村出身的,包括现在我所在的三线城市很多男生找对象也是要求不能农村出身的,导致我很自卑。

书中主人公少平给妹妹的信里说:不要因为自己是农村出来的而感到羞耻,相反,它是一种财富,但是一定要从自身局限性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这段话给了我信心,现在的我没觉得农村出身不好,反而我瞧不起那些嫌弃我的出身的那些人,因为这样的人都是势利眼,嫌贫爱富。

少平为人不偏激,高中女同学在跟他暧昧的时候,转头就跟家庭条件好的班长好了,少平并没有恨她,反而能够理解她;

他在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仍然坚持看书;

他对待爱情不卑不亢,女朋友是官二代并且是大学生,他也没有觉得自己高攀了。 

总之,这本书传达了很多质朴的人生道理,值得收藏。

我原来对历史的了解很简单,就是从电视剧了解的,皇帝不是明君就是昏君,大臣们也是非好即坏。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发现历史很精彩,当年明月对每个人物的解读很到位,每个皇帝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的爱游山玩水,有的喜欢木匠活,有的有恋母情节。

2

说说那个恋母情节的皇帝,他从小就受父亲的忽略,母亲的早逝,身边的一个比他大17岁丫鬟,从小抚养他长大,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永远陪在他的身边。

在他当上皇帝后,丫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妃子,在后宫皇帝谁的话都不听,就听这个妃子的,最后妃子死后的第2个月皇帝也伤心过度驾崩了。

当年明月说,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女朋友比他大好几岁,要不要娶她,当年明月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

看到历史上那些被冤死的,比如:岳飞、杨涟,他们一直是为国尽忠尽力,却被奸人所害,直到死后多年才被洗冤。

当时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人死后还会青史留名,咱们现在天天说的:正义永远不会缺席。还有一句话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联想到我辞职的事儿, 我觉得现在办公室有一股邪气,就是没有什么真本事的阿谀奉承之人混得风生水起,勤劳能干但是不会巴结的人一个个被逼走,自从这个领导来了辞职率很高,同事大姐跟我说:能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忍受不了就走呗,我相信认真努力的员工会有得到回报的一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3

很多人都很佩服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去大城市,他们都觉得刚毕业的时候适合去闯闯。

我如果用鸡汤回复他们就是:只要开始就什么时候都不晚,或者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可是这样的回答太苍白无力了。

说点现实点的,其实如果找不到比我现在公司好的平台和更高的薪水我是不会去的,而且我觉得去了可以学到更多,对我以后的发展利大于弊。

综合分析:去比在这好。

经常有人跟我说,很多书看了就忘了,其实就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上了4年大学,有个很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使劲看书。

大学毕业好几年也都没有看书,那时候在三线城市压力不大,工作轻松,每天上班也没有啥追求,没啥事业心,就想找个对象结婚生子,我那时候还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理论。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就慢慢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开始看书,坚持写作,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开通了微信公众号(anna0535),为了督促自己建立了一个群,相互监督,每周打卡。

虽然粉丝不多,但是我会坚持写下去,因为这里是我的自留地,就像是我自己开垦出来的一块地,一点一点地从荒凉到有几株植物,期待长成森林的那一天。

现在看书有个习惯就是摘抄读书笔记,把好的句子抄下来,悲观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挺治愈的。

有一句话说:书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

因为通过看书可以反思自己,纠正自己的行为吧。
4


但是也有很多书呆子。

之前公司的一个同事,他就是书呆子,为啥呢?每天下班后,他不回宿舍休息而是在餐厅内借灯学习,有种凿壁偷光的勤奋感。

领导很喜欢他,因为觉得他爱学习,可是他干活很差劲,经常出错,与人交流也有问题,穿得也很邋遢,看见年轻小姑娘两个眼珠子快掉出来了,死死盯着人家看,导致刚来的姑娘都以为他有神经病。

我们都说他是看书看傻了,最后勤奋的他考上了二本院校的研究生,我想,这样的人毕业后真的会对社会有贡献吗?

我看的书并不多,尤其是名著,《红楼梦》到现在都没有看完,我买书有个特点就是有需求的时候就买,比如最近职场方面的书看得多一些,都是畅销书。

我曾经逼迫自己看一些像道德经之类的书,实在看不下去。

不一定看过很多书就能过好这一生,我觉得蒲松龄那样就挺好的,搬个小马扎坐在村口,专门写别人的故事。

我不大喜欢看言情小说,比如“霸道总裁爱上我”类似的,感觉那些太假,喜欢看一些务实的和有深度的,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希望自己变得强大一些,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随波逐流。

就像那个明朝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唯独爱那个比他大17岁的女人。

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查看全部
最近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发现我囤的书太多了。

留了一些不舍得扔的,其他的都送人了。

其实你说我看过的这些书我记得里面都写什么了吗?

肯定不记得,尤其是一些鸡汤类的,看过就忘了,反而那些经典的书,像《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很多故事和经典语录却记下了。

1

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看过两遍,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力量。

我是农村娃,当年的男朋友家里嫌弃我是农村出身的,包括现在我所在的三线城市很多男生找对象也是要求不能农村出身的,导致我很自卑。

书中主人公少平给妹妹的信里说:不要因为自己是农村出来的而感到羞耻,相反,它是一种财富,但是一定要从自身局限性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这段话给了我信心,现在的我没觉得农村出身不好,反而我瞧不起那些嫌弃我的出身的那些人,因为这样的人都是势利眼,嫌贫爱富。

少平为人不偏激,高中女同学在跟他暧昧的时候,转头就跟家庭条件好的班长好了,少平并没有恨她,反而能够理解她;

他在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仍然坚持看书;

他对待爱情不卑不亢,女朋友是官二代并且是大学生,他也没有觉得自己高攀了。 

总之,这本书传达了很多质朴的人生道理,值得收藏。

我原来对历史的了解很简单,就是从电视剧了解的,皇帝不是明君就是昏君,大臣们也是非好即坏。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发现历史很精彩,当年明月对每个人物的解读很到位,每个皇帝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的爱游山玩水,有的喜欢木匠活,有的有恋母情节。

2

说说那个恋母情节的皇帝,他从小就受父亲的忽略,母亲的早逝,身边的一个比他大17岁丫鬟,从小抚养他长大,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永远陪在他的身边。

在他当上皇帝后,丫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妃子,在后宫皇帝谁的话都不听,就听这个妃子的,最后妃子死后的第2个月皇帝也伤心过度驾崩了。

当年明月说,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女朋友比他大好几岁,要不要娶她,当年明月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

看到历史上那些被冤死的,比如:岳飞、杨涟,他们一直是为国尽忠尽力,却被奸人所害,直到死后多年才被洗冤。

当时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人死后还会青史留名,咱们现在天天说的:正义永远不会缺席。还有一句话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联想到我辞职的事儿, 我觉得现在办公室有一股邪气,就是没有什么真本事的阿谀奉承之人混得风生水起,勤劳能干但是不会巴结的人一个个被逼走,自从这个领导来了辞职率很高,同事大姐跟我说:能有什么办法呢?

是啊,忍受不了就走呗,我相信认真努力的员工会有得到回报的一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3

很多人都很佩服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去大城市,他们都觉得刚毕业的时候适合去闯闯。

我如果用鸡汤回复他们就是:只要开始就什么时候都不晚,或者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可是这样的回答太苍白无力了。

说点现实点的,其实如果找不到比我现在公司好的平台和更高的薪水我是不会去的,而且我觉得去了可以学到更多,对我以后的发展利大于弊。

综合分析:去比在这好。

经常有人跟我说,很多书看了就忘了,其实就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上了4年大学,有个很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使劲看书。

大学毕业好几年也都没有看书,那时候在三线城市压力不大,工作轻松,每天上班也没有啥追求,没啥事业心,就想找个对象结婚生子,我那时候还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理论。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就慢慢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开始看书,坚持写作,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开通了微信公众号(anna0535),为了督促自己建立了一个群,相互监督,每周打卡。

虽然粉丝不多,但是我会坚持写下去,因为这里是我的自留地,就像是我自己开垦出来的一块地,一点一点地从荒凉到有几株植物,期待长成森林的那一天。

现在看书有个习惯就是摘抄读书笔记,把好的句子抄下来,悲观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挺治愈的。

有一句话说:书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

因为通过看书可以反思自己,纠正自己的行为吧。
4


但是也有很多书呆子。

之前公司的一个同事,他就是书呆子,为啥呢?每天下班后,他不回宿舍休息而是在餐厅内借灯学习,有种凿壁偷光的勤奋感。

领导很喜欢他,因为觉得他爱学习,可是他干活很差劲,经常出错,与人交流也有问题,穿得也很邋遢,看见年轻小姑娘两个眼珠子快掉出来了,死死盯着人家看,导致刚来的姑娘都以为他有神经病。

我们都说他是看书看傻了,最后勤奋的他考上了二本院校的研究生,我想,这样的人毕业后真的会对社会有贡献吗?

我看的书并不多,尤其是名著,《红楼梦》到现在都没有看完,我买书有个特点就是有需求的时候就买,比如最近职场方面的书看得多一些,都是畅销书。

我曾经逼迫自己看一些像道德经之类的书,实在看不下去。

不一定看过很多书就能过好这一生,我觉得蒲松龄那样就挺好的,搬个小马扎坐在村口,专门写别人的故事。

我不大喜欢看言情小说,比如“霸道总裁爱上我”类似的,感觉那些太假,喜欢看一些务实的和有深度的,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希望自己变得强大一些,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随波逐流。

就像那个明朝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唯独爱那个比他大17岁的女人。

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电访心得:把微笑传给他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45 次浏览 • 2018-03-09 23:25 • 来自相关话题

服务型行业侧重客户的体验,电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今天电访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个案例。


案例一:

陈*琪,学生一年级,刚刚开始学写字,对书写要求很严格,要写在田字格一笔一划写清楚。宝贝刚刚开始学习,握笔姿势刚学,握得不太好;写字速度都比较慢。宝贝常常写字写到九点半,晚的时候也会到十点多。原因就是孩子反反复复要重写,因为孩子有时候写字不合格,老师会让孩子第二天返工。这样无疑又增加了宝贝的作业任务。


妈妈希望孩子早点休息,所以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常常会在旁边唠叨,孩子写不对的时候,有时候也难以抑制内心的那份焦急之情。结果孩子变得很害怕写字,仿佛孩子写字越来越慢。

电话那端,妈妈诉说着不知道自己哪里做不对,找不着头脑。

 
我跟这位妈妈说:“*琪妈妈,您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我等妈妈的反应,继续说)您做过菜吗?比如做一道肉炒笋给奶奶吃,第一次炒,把肉炒老了,奶奶吃不动;第二次炒,炒糊了,奶奶不高兴;第三次炒,选择的是干笋,奶奶咬不动;第四次炒,盐放少了,没有味道……如此反反复复,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琪妈妈脱口而出“我会很烦。”


我微微一笑,继续说“是的,对孩子还说,一样的道理。我们没有事先弄懂奶奶要吃的肉炒笋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标准不清楚。孩子写字事先不知道规范的书写是怎么样的,所以一打开作业写写写,反反复复错了,就会慢慢有挫败感,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听我这样的描述,妈妈瞬间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一些,妈妈补充说:“老师,我会跟孩子说怎样写,但是她还写错,有时候真是压不住火……”
 
我也继续补充说:“宝贝很努力,需要行为的鼓励。就好比,你炒了一盘糊了的菜,什么情况下心情依然很棒呢?”妈妈会心一笑,说了一些话,我断定她真是明白了。

(平时爱下厨,自己做的笋炒肉,哈哈哈)
 
反思:教师常常会想要在电访中给家长一些专业的术语,但是比起这些术语,更重要的是让人有会心的领悟。伟大的哲学家,不是说一口呓语一样的晦涩难懂的词,恰恰是结合生活,回归生活的话。对这次的电访,我非常意外,自己会用上“比喻法”去类比家长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从而帮助家长解疑。开心。
 
案例二:

陈*涵,四年级,学习上比较被动,害怕看自己考试的成绩,遇到困难会担心自己做不好,还没有尝试就止步于此。妈妈说了很多话,软硬兼施,但是都没有效果。
 
“嘟嘟……嘟嘟……”电话那头接通了,是宝贝妈妈的声音。我笑着说:“*涵妈妈,我是黄老师,宝贝在旁边吗?”妈妈早已做好准备(提前跟妈妈微信说好时间点跟孩子聊)我故意撒娇“喂,你是谁啊?”电话那头没有声音。
 
我继续“是不是猪八戒啊?”孩子的声音亮起来了:“我是陈*涵,不是猪八戒!你才是!”孩子一边说一边笑。我说“我天天看书写笔记,还做了很多练习,不像某人吃了睡、睡了吃哦!你说你这样是不是猪八戒?哈哈哈 ”孩子更乐了“不是不是!哼!”后来话题展开了,我鼓励她要按时做作业,争取盖好印章,获得我的神秘小礼物。孩子高兴地答应了。
 
反思:电访中要懂得角色转换,像一个演员一样,跟家长说话结合家长的生活,跟孩子说话用孩子的语言。不要太严肃,懂得调解气氛。让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彼此是朋友。
 
每次电访,都会感觉是从一颗心走向另一颗心。把一个微笑传给一个又一个人,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着我们的微笑和快乐。各种烦恼砸过来吧,谁让我是你们可亲可爱的黄老师呢!哈哈哈~ 查看全部
服务型行业侧重客户的体验,电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今天电访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个案例。


案例一:

陈*琪,学生一年级,刚刚开始学写字,对书写要求很严格,要写在田字格一笔一划写清楚。宝贝刚刚开始学习,握笔姿势刚学,握得不太好;写字速度都比较慢。宝贝常常写字写到九点半,晚的时候也会到十点多。原因就是孩子反反复复要重写,因为孩子有时候写字不合格,老师会让孩子第二天返工。这样无疑又增加了宝贝的作业任务。


妈妈希望孩子早点休息,所以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常常会在旁边唠叨,孩子写不对的时候,有时候也难以抑制内心的那份焦急之情。结果孩子变得很害怕写字,仿佛孩子写字越来越慢。

电话那端,妈妈诉说着不知道自己哪里做不对,找不着头脑。

 
我跟这位妈妈说:“*琪妈妈,您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我等妈妈的反应,继续说)您做过菜吗?比如做一道肉炒笋给奶奶吃,第一次炒,把肉炒老了,奶奶吃不动;第二次炒,炒糊了,奶奶不高兴;第三次炒,选择的是干笋,奶奶咬不动;第四次炒,盐放少了,没有味道……如此反反复复,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琪妈妈脱口而出“我会很烦。”


我微微一笑,继续说“是的,对孩子还说,一样的道理。我们没有事先弄懂奶奶要吃的肉炒笋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标准不清楚。孩子写字事先不知道规范的书写是怎么样的,所以一打开作业写写写,反反复复错了,就会慢慢有挫败感,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听我这样的描述,妈妈瞬间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一些,妈妈补充说:“老师,我会跟孩子说怎样写,但是她还写错,有时候真是压不住火……”
 
我也继续补充说:“宝贝很努力,需要行为的鼓励。就好比,你炒了一盘糊了的菜,什么情况下心情依然很棒呢?”妈妈会心一笑,说了一些话,我断定她真是明白了。

(平时爱下厨,自己做的笋炒肉,哈哈哈)
 
反思:教师常常会想要在电访中给家长一些专业的术语,但是比起这些术语,更重要的是让人有会心的领悟。伟大的哲学家,不是说一口呓语一样的晦涩难懂的词,恰恰是结合生活,回归生活的话。对这次的电访,我非常意外,自己会用上“比喻法”去类比家长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从而帮助家长解疑。开心。
 
案例二:

陈*涵,四年级,学习上比较被动,害怕看自己考试的成绩,遇到困难会担心自己做不好,还没有尝试就止步于此。妈妈说了很多话,软硬兼施,但是都没有效果。
 
“嘟嘟……嘟嘟……”电话那头接通了,是宝贝妈妈的声音。我笑着说:“*涵妈妈,我是黄老师,宝贝在旁边吗?”妈妈早已做好准备(提前跟妈妈微信说好时间点跟孩子聊)我故意撒娇“喂,你是谁啊?”电话那头没有声音。
 
我继续“是不是猪八戒啊?”孩子的声音亮起来了:“我是陈*涵,不是猪八戒!你才是!”孩子一边说一边笑。我说“我天天看书写笔记,还做了很多练习,不像某人吃了睡、睡了吃哦!你说你这样是不是猪八戒?哈哈哈 ”孩子更乐了“不是不是!哼!”后来话题展开了,我鼓励她要按时做作业,争取盖好印章,获得我的神秘小礼物。孩子高兴地答应了。
 
反思:电访中要懂得角色转换,像一个演员一样,跟家长说话结合家长的生活,跟孩子说话用孩子的语言。不要太严肃,懂得调解气氛。让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彼此是朋友。
 
每次电访,都会感觉是从一颗心走向另一颗心。把一个微笑传给一个又一个人,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着我们的微笑和快乐。各种烦恼砸过来吧,谁让我是你们可亲可爱的黄老师呢!哈哈哈~

【说说改作文】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后感_读书笔记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201 次浏览 • 2018-03-09 22:47 • 来自相关话题

晚上吃过晚饭,改了两个班级的作文,小维说今天你的效率很高啊!我笑了笑。(想要高效改作文就得多下点功夫在课堂上怎么引导,同意的举手!)后来我把作文发给家长,瞬间手机就炸了,A家长说:“这是孩子写的吗?”B家长说:“老师,这是谁写的?”C家长说:“是老师引导的吧?”……这些话语的背后代表着什么呢?(注重课堂习作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高效产出 的思路是对的。)





说到引导,我不得不提及一个词儿,之前跟着我的家长应该接触过——“三年级现象”。别走进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老师是万能的,(臣妾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做得到的一定努力做到。)我们得了解不同学习阶段孩子要习得的能力以及能够跳起来的高度。如果完成了,那么这个果实应该是很漂亮的。

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孩子这个阶段最最需要培养起来的是一种行为习惯。什么习惯呢?比如写字要一笔一划写端正的习惯;回家要及时复习、预习的习惯;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阅读的习惯……如果你看到孩子还没完成作业的时候就想到玩儿,没有养成习惯就应付,那就是这个阶段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果放在心理学上,孩子是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埃里克森的学说)。

但是到了三四年级,我们的重点放在哪儿呢?孩子如果有了一二年级的兴趣和习惯,三四年级就要开始主攻理解、积累和方法运用了,理解文本的能力需要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作文方法首先要掌握的是一种逻辑框架,以及怎么围绕中心展开细致的描写。如果学得扎实,孩子也会提交一份意外之喜的答卷,而如果掌握不好,到了五六年级,语文就会成为他的痛点,如果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可以慢慢影响他,慢慢改变,如果没有呢……(此处省略一万字,麻烦自行理解和拓展了。)

好的,重点来了,上个周末我怎么在作文引导方面下功夫的呢?(以三年级“迷人的秋天”为例)

第一步:确立核心词(也可以说主要特点)。比如三年级需要掌握一篇关于秋天的写景文,那么首先确定核心词,可以是颜色方面的——“万紫千红”,可以是气味方面的——“芬芳扑鼻”,可以是整体感受方面的——“迷人”……

第二步:提供场景,让学生发现在场景里有哪些东西具体可以体现这个核心词。我设置的是三个场景,分别是果园、花园、树林,后面还拓展了一个田野。学生可以在这个场景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第三步:例句范例与方法习得。怎么把景物写生动?让学生从例句、例段中自己总结方法,注意是自己总结,学生之后的模仿就会更加接地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我让学生自己化身为一种事物,可以是树林里的一种树,可以是花园里的一种花,可以是田野里的一种蔬菜……然后表演出来,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原来我们看到的大自然的事物是跟人类一样有生命、有活力的。










第四步:写作文,现场限时写作文。很多灵感的东西一定要立马写下来,不然孩子回到家说“今天上课好好玩啊,好有趣啊!”但是作文呢,还是不会动笔,这是很苦恼的一件事。这也是很多家长反馈给我的,孩子回到公立学校咋就不会动笔了呢?是应该好好想想原因出现在哪儿。

感谢家长们把孩子送来我们新东方,也感谢孩子在课上的积极配合,每一种方法的尝试,都有一套系统的程序,这也是《透视小学生课堂行为》第六章给我的启发。让孩子在课堂上遇见更好的自己是我最开心的事,而让家长遇到孩子变得更好,也同样让我很幸福。

最后,想用下面这个截图来结束这篇文章——学习本身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有一种辛苦,叫“家长觉得苦”。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开心,为什么不坚持呢?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 查看全部
晚上吃过晚饭,改了两个班级的作文,小维说今天你的效率很高啊!我笑了笑。(想要高效改作文就得多下点功夫在课堂上怎么引导,同意的举手!)后来我把作文发给家长,瞬间手机就炸了,A家长说:“这是孩子写的吗?”B家长说:“老师,这是谁写的?”C家长说:“是老师引导的吧?”……这些话语的背后代表着什么呢?(注重课堂习作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高效产出 的思路是对的。)

QQ五笔截图未命名.jpg

说到引导,我不得不提及一个词儿,之前跟着我的家长应该接触过——“三年级现象”。别走进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老师是万能的,(臣妾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做得到的一定努力做到。)我们得了解不同学习阶段孩子要习得的能力以及能够跳起来的高度。如果完成了,那么这个果实应该是很漂亮的。

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孩子这个阶段最最需要培养起来的是一种行为习惯。什么习惯呢?比如写字要一笔一划写端正的习惯;回家要及时复习、预习的习惯;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阅读的习惯……如果你看到孩子还没完成作业的时候就想到玩儿,没有养成习惯就应付,那就是这个阶段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果放在心理学上,孩子是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埃里克森的学说)。

但是到了三四年级,我们的重点放在哪儿呢?孩子如果有了一二年级的兴趣和习惯,三四年级就要开始主攻理解、积累和方法运用了,理解文本的能力需要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作文方法首先要掌握的是一种逻辑框架,以及怎么围绕中心展开细致的描写。如果学得扎实,孩子也会提交一份意外之喜的答卷,而如果掌握不好,到了五六年级,语文就会成为他的痛点,如果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可以慢慢影响他,慢慢改变,如果没有呢……(此处省略一万字,麻烦自行理解和拓展了。)

好的,重点来了,上个周末我怎么在作文引导方面下功夫的呢?(以三年级“迷人的秋天”为例)

第一步:确立核心词(也可以说主要特点)。比如三年级需要掌握一篇关于秋天的写景文,那么首先确定核心词,可以是颜色方面的——“万紫千红”,可以是气味方面的——“芬芳扑鼻”,可以是整体感受方面的——“迷人”……

第二步:提供场景,让学生发现在场景里有哪些东西具体可以体现这个核心词。我设置的是三个场景,分别是果园、花园、树林,后面还拓展了一个田野。学生可以在这个场景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112222.jpg

43254.jpg

第三步:例句范例与方法习得。怎么把景物写生动?让学生从例句、例段中自己总结方法,注意是自己总结,学生之后的模仿就会更加接地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我让学生自己化身为一种事物,可以是树林里的一种树,可以是花园里的一种花,可以是田野里的一种蔬菜……然后表演出来,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原来我们看到的大自然的事物是跟人类一样有生命、有活力的。

4532532.jpg

erwfge.jpg


第四步:写作文,现场限时写作文。很多灵感的东西一定要立马写下来,不然孩子回到家说“今天上课好好玩啊,好有趣啊!”但是作文呢,还是不会动笔,这是很苦恼的一件事。这也是很多家长反馈给我的,孩子回到公立学校咋就不会动笔了呢?是应该好好想想原因出现在哪儿。

感谢家长们把孩子送来我们新东方,也感谢孩子在课上的积极配合,每一种方法的尝试,都有一套系统的程序,这也是《透视小学生课堂行为》第六章给我的启发。让孩子在课堂上遇见更好的自己是我最开心的事,而让家长遇到孩子变得更好,也同样让我很幸福。

最后,想用下面这个截图来结束这篇文章——学习本身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有一种辛苦,叫“家长觉得苦”。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开心,为什么不坚持呢?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

2314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