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读书集01:书带给我的“情绪价值”

以下文章选自《东野小叔》
 
王小波说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虽然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对我而言,学习我第一想到的还是看书。
 
关于看书
 
看书除了能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价值观等等好处,我觉得最重要是可以提供“情绪价值”。
 
失恋时我会看张爱玲,她告诉你虽世态凉薄、人心刻薄,但喜欢一个人,低到尘埃里,却能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对爱情依然憧憬。
 
失意时我会看汪曾祺,他告诉你虽人生苦闷,庸碌无为,但管他三七二十一,吃才是天底下头等大事,对生活要保持乐观心态。
 
花20块钱就能钻进作者的精神世界里面做一场白日梦,何其幸也。
 
关于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如何挤出时间看书的?
 
我的读书时间比较固定
 
首先是上下班通勤,累计40分钟通勤时间,我一般是听书或者播客;
 
然后是上班前时间,我一般会早到40分钟,这个时间基本都是读专业类的书(广告类、管理类),非常好的醒脑时间;
 
之后是下班后时间,我一般会在健身回来之后读60分钟,这个时间我基本选择文学类、传记类、艺术类。
 
我偏爱中短篇的文学类小说,曾经的《百年孤独》、《罪与罚》长到让我怀疑人生。
 
关于构建
 
我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书单的?
 
这个主要分两部分:专业类和非专业类的
 
专业类的:
 
1:行业里的专业书籍,比如我是广告人,那广告圣经《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定位》等这些是入门必读书籍;
 
2:看行业大佬们的推荐,比如广告届的大佬:赵圆圆、空手等,他们推荐的书就会纳入到我的专业类书单里,通过他们的公众号或者公众号评论等都能找到。
 
非专业类的:
 
1:各大网站推荐,比如少数派、TOPYS等网站每月都会有主题推荐书单(美食、心理学、传记等);
 
2:我喜欢的作家,比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面推荐的《情人》、《骑士青铜》等书籍;
 
3:一些好纪录片,比如“但是还有书籍”第一、二季推荐的《寂寞的游戏》、《秋园》等书籍。
 
如何评判这些书籍是否值得购买呢,第一我会看这个作家之前的作品,第二我会看豆瓣评分和评论,不管别人怎么诋毁豆瓣,但是我觉得豆瓣的书籍评分还是有点用的,基本豆瓣评分低于7分的书籍我购买过的都踩雷。
 
关于买书
 
我是在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书籍?
 
大多数都在线上,比如:当当、亚马逊、京东等,每次搞活动都像不要钱一样;
 
一小部分在线下,比如之前会去深圳诚品买国外艺术或者人物书籍,这些基本在线上和其他书店买不到的,可惜诚品去年闭店了,现在偶尔会去前瞻书店看看。
 
这一期的年中书单来自于当当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推荐这本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写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是我近期读过最好的短篇小说集,亦有可能我是在海边长大的,所以对带着海风潮湿低沉的文字尤为偏爱。本书由七篇短篇小说构成,每篇对应一个故事,共七个故事,所以读起来相对轻松,没有长篇小说那么重的负担感。
 
本书的故事背景以作者的故乡布雷顿角为原型展开,布雷顿角是加拿大很偏僻的小地方,很多年轻人都出走了,但就是这么个小小故土依然有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他们有有心怀远方之梦的少年;有回忆过往的大学教师;也有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老年人。就是因为有了他们,在看似平淡但不顺遂的生活里,布雷顿角依然有生命在延续。
 
而除了作品本身的优秀,陈以侃老师的翻译也相当令人惊艳,通篇行文优美流畅、节奏舒缓,真的把翻译届所提倡的「信、达、雅」给做到了极致。五星推荐。
 
《山之四季》
 
推荐这书日本作家高村光太郎写的《山之四季》光看目录就很美的书,山之雪、花卷温泉、夏日食事……15篇文字记录山中隐居生活,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人与自然的交织交融,新知故识的相亲相爱,让每天都做核酸的我羡慕不已。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过年我爸出院,我在乡下照顾爸爸,每天的时间除了给爸爸做饭拿药,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家里旁边的菜园收菜,有像宝藏一样摘不完的荷兰豆,有还没熟就被我摘了吃的西红柿,还有头都冒出来的胡萝卜······还模仿书中作者吃蕨菜,炸土豆、烤栗子,然后晚上和村民一起围炉舞狮,那段时间好像回到了七八岁的童年生活。
 
#妈妈的菜园大丰收
 
大概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这样吧。有心情烦闷的记忆,也有家里弥漫着带味道的水汽的记忆,有大家忙作一团的记忆,也有礼貌地寒暄的记忆,这些快乐的时光三言两语难以尽数。
 
《山月记》
 
去年小红书书单推荐大热的书,差点被书单标签“励志、鸡汤”而错过。今年在当当凑单买的,被书里《悟净叹异》、《悟净出世》两个章节惊艳到,在《西游记》里面,我们崇拜斩妖除魔的孙悟空,连贪图美色好吃懒做的猪八戒都让人又爱又恨,唯独沙僧就像个没有记忆点的工具人,大多人都只记得他一直在挑扁担。而在《山月记》里面,中岛敦用了两个短篇《悟净出世》、《悟净叹异》,站在沙僧的视角描写他的所见、所思、所感。
 
在《悟净出世》的章节中,悟净为了解答心中对人生的种种疑惑,踏上漫漫求知路。5年时间过去了,他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思考,只会在泥沼中越陷越深”,最后还是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之路。这太像我们要经历的阶段了,挣扎寻求生活的意义,不断否定过去混沌的自己,然后通过实践又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在《悟净叹异》的章节中,从沙僧的角度描写他心中的唐三藏和孙悟空,这个章节对唐三藏让我感受到三体那种悲悯感,对孙悟空的描写又有点哲学那味,真的是全书中最精彩的一篇。值得一读。
 
《华氏451》
 
这本书是当年奇葩说有一期议题“当圣母巴黎院起火,是救名画还是猫”,蔡康永选择的救猫,然后在论证的过程中推荐了这本书。
 
买之前以为是科幻小说,看了之后感觉更是一则社会寓言,《一九八四》里政权用尽极权手段锻炼国民成为政治机器;《美丽新世界》里政权从基因开始改造人类成为娱乐至死的种族;而《华氏451》里民众自觉抵制成为有思考的痛苦的人,而抱紧自己香甜的娱乐奶头乐终日沉溺于快乐。没想到吧,作者在1953年就描写了一个近在咫尺的世界,当今社会的我们抵制思考,拒绝深度,生活被快餐化的图像、短视频、流媒体所充斥,娱乐至死的未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然后我们发现,现在似乎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艺术的故事》
 
拿到书的时候看到690页被惊吓到,可是在看的时候两周不到就读完了,从人类茹毛饮血的山洞到21世纪苏富比的拍卖场里,贡布里希没有对那些传统造物或者充满艺术家独特个性作品做出高深莫测的解读,而是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西方艺术的发展史,读完对欧洲艺术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
 
而书中不管是希腊的觉醒,还是宗教的改革,还是文艺复兴三杰,还是十九世纪三大师:高更、梵高、塞尚,实际都突出了作者的核心思想“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稀罕的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他们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唾手可得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踏踏实实地经历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但是会不会也有艺术?这在同样大的程度上也有赖于我们自己,也就是艺术家的公众。通过我们的冷漠或我们的关心,通过我们的成见或我们的理解,我们还是可以决定事情的结局。恰恰是我们自己,必须保证传统的命脉不致中断,保证艺术家仍然有机会去丰富那串宝贵的珍珠,那是往昔留给我们的传家之宝。”
 
我想,阅读一本书、看一部剧的乐趣或许不仅仅是内容本身,也在于它们外延出来的幕后故事、其他相关的艺术形式、琐碎但有趣的信息甚至是物品等等,这些东西像是共同编织了一张大网,网住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和时间,使之投入到这些的文化产品中。
 
好啦,评论区等你们晒最近看过的一本书。
 
东野小叔
 
100个品牌案例拆解
 
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相关读后感推荐: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读后感500字_《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精选范文汇总(可下载),打印下来给孩子读一读!

《大熊医生粉丝团的》读后感500字_《大熊医生粉丝团的》读后感

立文本 重阅读 促感悟 ——记澄阳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活动

雾都孤儿长篇小说的读后感

《说给儿童的伟人历史:华佗》读书有感_《说给儿童的伟人历史:华佗》读书有感500字-800字

《从怕作文到爱作文》读后感500字_《从怕作文到爱作文》读后感

《沈石溪挚爱动物小说系列4:野性的呼唤》读书感想800字_《沈石溪挚爱动物小说系列4:野性的呼唤》读书感想

《天鹿》读后感_《天鹿》读后感500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