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全集》——《坟》——写在《坟》后面与读书感悟

以下文章选自《质疑一切》
 
一、写在《坟》后面
 
取名为《坟》的杂文集已经陆续出版,且盈利不菲,鲁迅先生却并未感到十分欢喜或骄傲,反而表达出了强烈的虚无主义的和荒诞主义的倾向。
 
第二段写道:“这不过是我的生活中的一点陈迹。如果我的过往,也可以算作生活,那么,也就可以说,我也曾工作过了。但我并无喷泉一般的思想,伟大华美的文章,既没有主义要宣传,也不想发起一种什么运动。”鲁迅先生自认为,自己所写的文章根本就没有什么确定的目的,所做的工作也根本就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只不过是一点“陈迹”罢了。
 
鲁迅先生以为,大致有两类人会读他的文章——一类是偏爱者,另一类是憎恶者。第四段写道:“还有愿使偏爱我的文字的主顾得到一点喜欢;憎恶我的文字的东西得到一点呕吐。”对于偏爱者,鲁迅先生感到惶恐;对于憎恶者,鲁迅先生反而感到高兴。鲁迅先生从未刻意地追求他人对其作品的赞扬,却对那些被讽刺得面红耳赤的人感到欢欣。
 
鲁迅先生并不觉得自己给青年们指出了一条什么明路,而唯一确定的只有一点,正如杂文集的标题——坟,即死亡;但通往死亡的路有千万条,还需青年们自己去探索。第六段写道:“在寻求中,我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而憎恨我的东西如所谓正人君子也者偏偏都矍铄,所以我说话常不免含胡,中止,心里想:对于偏爱我的读者的赠献,或者最好倒不如是一个‘无所有’。”鲁迅先生十分担心自己的文字会“毒害”了青年们,会将他们引上歧路,倒不如什么也不说,这是一种真诚,也是一种自谦。
 
最后,鲁迅先生还谈及了“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提倡白话文,即使在“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十年之久的当时,仍然有人存在复古的观点,鲁迅先生则再次表达了自己支持白话文的坚定立场,并希望新时代的青年能够将其发扬光大。
 
二、 读书感悟
 
至此,我对《坟》这一杂文集的阅读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便随手写一篇读书感悟。
 
不过,实际上,我早就完成了对《坟》的阅读,但相应的感想与小结却滞后了许多日子。在这许多日子里,我并未放弃阅读《鲁迅全集》,迄今为止(2022年7月2日),除《坟》以外,业已粗略地读完其中的八卷(但并不打算为每篇文章都写一个小感悟,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坟》的内容是丰富的、精彩的。杂文所包含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兼有历史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五花八门的知识。正如鲁迅先生所提倡的:“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获取了不少人文社科的知识,更迸发出了对人文社科的无限的兴趣与热忱。
 
尽管形式各式各样,但鲁迅先生的文章几乎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儒家封建礼教的批判,还不时地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鲁迅先生的文字可谓一把匕首,直入封建社会的心脏。
 
鲁迅先生的笔锋无不揭露出当时中国社会的暗无天日与无可救药,但鲁迅先生从未放弃过对社会改造的希望,并义无反顾地站到革命的青年一边,激励青年们奋起反抗、勇于斗争,以彻底摧毁旧世界,找到崭新的第三条路。
 
“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鲁迅先生的乐观的批判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让我决意将批判与揭露进行到底,使我在斗争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思想斗争必然是长期的——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定然会长期地与我们相伴,就如粘在鞋底的口香糖一般令人厌恶,只不过其形式在当今社会改头换面罢了,我们必须与之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直至彻底的胜利。
 
即使在今天,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仍然是青年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