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先生的读书笔记:用药体会和单验方(部分)!

以下文章选自《橘井杏林香》
 
橘井杏林香
 
躬耕杏林一后生,传承中医代代兴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蒲老毕生勤于治学,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对有些中药和方剂亦记录了自己的心得。其中中药部分记录了蒲老的部分用药体会和一些单验方,录于后,以飨读者。
 
1. 香薷
 
味辛微温芳香,专长祛暑利水,为祛暑之良药。
 
有人说:夏月香薷乃冬月之麻黄也,因而被误解为发汗的峻药,但临床实际不是峻汗之药,夏季外感疾病,属暑湿郁闭于表者常需用到香薷、鲜香薷之类,但香薷确与麻黄不同。(橘按:解表祛湿)
 
香薷还可治疗水肿病,应注意实水时方可用。
 
2. 荆芥
 
辛温,为治诸风要药,外感风邪常用有效药,如咽喉痛、风疹多选用,荆防败毒散是外感病初起重要方剂。
 
炒黑走血分,治血病及产后血晕,用炒荆芥穗为末,以童便和酒调服。(止血)
 
3. 姜
 
生姜辛微温,干姜辛温,姜皮辛凉。
 
生姜散热温,主治颇多,主要是温胃,散风寒,和胃降逆。一患者候诊,呕吐清水难忍,给生姜一片含之即止。治痢,生姜与好茶叶各一两,浓煎服。冻疮可用姜汁频涂。火邪、温病慎用。
 
4. 紫苏
 
气香味辛性温,为民间常用有效发汗药。临床上苏叶发表、苏梗理气安胎。紫苏既能走气分又能走血分,白苏只能走气分。
 
5. 桂
 
辛温,温里用肉桂,发表用桂枝。桂,春夏慎用,乃因春温夏热而言。一云损胎,亦非确论,乃用之当否。有表证五苓散用桂枝,无表证用肉桂。
 
6. 藁本
 
足太阳经药,祛风寒作用很好,主治风寒及头巅顶疼痛,脊强、疝瘕、阴中寒肿痛亦治之。治头屑,取藁本、白芷等份为末,夜擦日梳,头屑垢自去(用食盐水,每晚洗一次亦效)。(头屑多的看过来)
 
7. 白芷
 
善治阳明、太阴诸风,以祛风为主,并能下乳。治头风,香白芷一味,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下,名都梁丸;治口臭,以白芷为末,食后服一钱,白开水下,芳香解秽。(祛湿排脓)
 
8. 淡豆豉
 
苦甘寒,临床主要用于解郁热,为解表发汗通用药。葱豉、姜豉、栀豉、生地豆豉等都是有效简方,豆豉在伤寒、温病都可选用,我用火郁汤亦多加豆豉。
 
9. 升麻
 
功用祛风热,为阳明经专药。古方多用于解毒取吐法;治喉痹作痛,以升麻半两,煎汤服取吐;治齿痛,以升麻煎汤,热嗽咽之,或加生地。凡麻疹已露,勿用此药。
 
10. 石膏
 
辛甘寒。煅石膏清胃热力大于生用,其性凉甚,每服二、三钱即可,因其煅去辛味,只剩甘寒,乃成守而不走之药性也。解肌退热宜用生石膏,熟石膏不行。
 
11. 栀子
 
《内经》中讲以苦吐之。栀子豉汤,在《伤寒论》中均用栀子引吐。而非是豆豉涌吐。生栀子走气分,炒后苦性低走血分。脾胃阳弱,便溏者不宜用栀子。
 
12. 决明子
 
性平微苦,入肝经。善祛风清热、润便。治雀盲头风,肝火便秘,我用决明子粉,每次服一、二钱,效果很好。
 
13. 丹皮
 
微苦辛,入手厥阴、足少阴。白花者补,赤花者利,故治无汗之骨蒸。丹皮长于养阴、清血分伏火,前人说,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丹皮治相火,故肾气丸用之。有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黄柏乃苦燥大寒之品。
 
14. 银花藤
 
其花即金银花,藤、叶功用同花,可代银花,专长清热解毒,为内外科通用药。同甘草治一切痈肿毒热。
 
15. 独活
 
长于治风湿,古法治风,只一味浸酒服,治关节痛、产后受风等证。治历节风痛,以独活、羌活、松节等份,浸酒,每日空心饮一杯。
 
羌独活二者的区别:羌活治游风,独活治伏风。一说羌活治上,独活治下,各擅其长。
 
16. 吴萸
 
辛苦大热有小毒,为足三阴经药。宣寒湿痹,通络活血,温中降逆,开郁化滞,润肝燥脾,治吞酸、吐泻、腹痛、转筋等。吴萸、丁香煎后,放红糖(不刺激咽喉),有温热止痛之效,为宣痹之法。
 
17. 菖蒲
 
辛温。功专通阳开闭,通心气,利九窍,宣痹,善治心腹冷气,逐寒湿痹。因能通心气,治疗心脏病可选用,柏子养心丸内亦可加九菖蒲。
 
18. 磁石
 
辛寒无毒,补五劳七伤,耳聋,目昏,除烦,惊癫,气瘿,项核。为滋肾镇肝有效药,如临床用于治高血压病等。
 
19. 牡蛎
 
咸平微寒,入足少阴肾。主治伤寒,温疟,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汗,胁下坚满,瘰疬,心脾气痛,利水,消疝腹,瘿疾,烦热,小儿惊风,下利,止渴,乃治阴虚之药,凡补阴须生用。
 
20. 僵蚕
 
咸辛平,去风痰,开喉闭有专长。急喉风痹,以白僵蚕、天南星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生姜汁调,灌之涎出即愈;治喉风痹,开关散(炒白僵蚕,白矾半生半枯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生姜汁调。
 
21. 苦楝子(即金铃子)
 
苦寒小毒。根、花功同,杀虫治疝,导小肠、膀胱之热,引心包相火下行,为治心痛、疝痛和杀虫要药。治疝须同肉桂、茴香合用。
 
22. 香附
 
辛微甘寒,入手足厥阴、少阳兼行十二经。专长理气和血,调和三焦,治气郁的主药,治疗一切气痛。
 
气郁吐血,童便调香附末二钱;
 
小便尿血,香附、地榆煎服;
 
气郁头痛,醋制香附四两、川芎二两,为末,每服二钱,茶水调下;
 
偏正头风,制香附一斤、炮乌头一两、甘草二两,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葱茶汤送。
 
23. 木香
 
辛苦温,入足太阴、阳明。古方南木香即广木香,行滞气,和脾胃,磨汁服佳。中虚者勿重用。
 
24. 地榆
 
为凉血止血有效药。治烫火伤,用蛋清调涂有效。崩漏下血、流鼻血,用地榆苦酒煎治之有效。
 
25. 茅根
 
甘寒,清热、凉血、止血、生津止渴,利小便,解表。治春温流鼻血。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