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分享专栏】砥砺前行,终经由思抵达诗----山阳区张凤霞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三分室校级新秀刘鞠红读书感悟
以下文章选自《捕捉蒲公英的梦》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山阳区张凤霞小学语文工作室第三分工作室成员,山阳区焦东路小学语文教师。
教育理念:爱不只是奉献,要有理论做依据,要有科学规划性,要理智,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做学生们的引路人,幸福的路上一起前行!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
-------题记
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帮助。
这本书的作者根据自己40年教育经验总结写下了这本书,目的是和大家一起研究怎样当好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平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有《做一个聪明的老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应邀为教师、家长作报告百余场。
此书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贴合日常教学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实乃践行性极强的书籍。
略略浅读,整本书中,我对做一个什么类型的班主任极为感兴趣。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虽然已有几年教龄,但是班主任这条道路,不是陈旧不变的,它时时更新,充满与时俱进之感。遇到的家长越来越年轻,思想越来越前卫,遇到的孩子越来越讲究民主,讲究自主权,但唯独不变的就是教育的初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接班人。与书中王老师提及到的班主任类型比照,“科学家型”班主任自己做的尤为尚浅。这类型的班主任在现如今教育领域中,是十分热求的。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调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没有“科学型”班主任的特质。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受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于是,我开始有所行动。重新执笔,练习基本功;抽出碎片时间,读各种书籍。同时,网课期间,要求孩子每日读书30分钟之前,我自己先给自己制定计划每日读书一小时,并在直播午读时,与学生分享我的所读之感,看到一些科学类有趣文稿,还分享给有此兴趣的孩子。给学生布置“我手写我心”活动,我自己先提笔,将自己的创作先和孩子分享。真的是只有自己学习的多了,面对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一些
王老师笔下的“师爱”也有自己的特色,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一开始,我并不是能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后来反复咀嚼,有了些自己的认识。老师的爱与父母的爱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父母做的给替代。班里的小明是个“淘气鬼”,除了我的课他能管好自己的行为,其他课都是任由自己发挥。怎么办?我的威严镇住了他,但并没有走进他的心。所以“两张皮”的现象就在他身上很好得展现了出来。我决定按照王老师书上写的方法试一试。放学路上,只要相遇,我总会邀请他一路同行,听他讲他的抱负与想法。美术课上,我会和他一起做手工,他捏一个心中的我,我做一个心中的他。慢慢地,我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开始科学的制定辅助小明改变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明开始背单词了,开始回答数学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开始音乐课上放声歌唱了。王老师的这个观点,让我知道了“爱”不只是奉献,要有理论做依据,要有科学规划性,要理智,才能切实地帮助到学生。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名叫《我的老师》,这部电影里有句台词是这样的:“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离别。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美好的时光。”是啊,牵着学生稚嫩的手,我们一起走过了青葱岁月,在这条路上,是学生带给了我幸福,才让这条路让人充满希望与幻想。
读了这本书后,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现在成了我不断努力的方向。希望我的成长能为我带领的孩子们插上一双翱翔的翅膀,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迷茫,始终点亮内心炽热的火光。
撰稿 | 刘鞠红
编辑 | 王贝贝
校对 | 孔 炜
审核 | 张凤霞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山阳区张凤霞小学语文工作室第三分工作室成员,山阳区焦东路小学语文教师。
教育理念:爱不只是奉献,要有理论做依据,要有科学规划性,要理智,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做学生们的引路人,幸福的路上一起前行!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
-------题记
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帮助。
这本书的作者根据自己40年教育经验总结写下了这本书,目的是和大家一起研究怎样当好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平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有《做一个聪明的老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应邀为教师、家长作报告百余场。
此书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贴合日常教学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实乃践行性极强的书籍。
略略浅读,整本书中,我对做一个什么类型的班主任极为感兴趣。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虽然已有几年教龄,但是班主任这条道路,不是陈旧不变的,它时时更新,充满与时俱进之感。遇到的家长越来越年轻,思想越来越前卫,遇到的孩子越来越讲究民主,讲究自主权,但唯独不变的就是教育的初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接班人。与书中王老师提及到的班主任类型比照,“科学家型”班主任自己做的尤为尚浅。这类型的班主任在现如今教育领域中,是十分热求的。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调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没有“科学型”班主任的特质。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精通自己所受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于是,我开始有所行动。重新执笔,练习基本功;抽出碎片时间,读各种书籍。同时,网课期间,要求孩子每日读书30分钟之前,我自己先给自己制定计划每日读书一小时,并在直播午读时,与学生分享我的所读之感,看到一些科学类有趣文稿,还分享给有此兴趣的孩子。给学生布置“我手写我心”活动,我自己先提笔,将自己的创作先和孩子分享。真的是只有自己学习的多了,面对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一些
王老师笔下的“师爱”也有自己的特色,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一开始,我并不是能理解这些话的含义,后来反复咀嚼,有了些自己的认识。老师的爱与父母的爱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父母做的给替代。班里的小明是个“淘气鬼”,除了我的课他能管好自己的行为,其他课都是任由自己发挥。怎么办?我的威严镇住了他,但并没有走进他的心。所以“两张皮”的现象就在他身上很好得展现了出来。我决定按照王老师书上写的方法试一试。放学路上,只要相遇,我总会邀请他一路同行,听他讲他的抱负与想法。美术课上,我会和他一起做手工,他捏一个心中的我,我做一个心中的他。慢慢地,我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开始科学的制定辅助小明改变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明开始背单词了,开始回答数学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开始音乐课上放声歌唱了。王老师的这个观点,让我知道了“爱”不只是奉献,要有理论做依据,要有科学规划性,要理智,才能切实地帮助到学生。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名叫《我的老师》,这部电影里有句台词是这样的:“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离别。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美好的时光。”是啊,牵着学生稚嫩的手,我们一起走过了青葱岁月,在这条路上,是学生带给了我幸福,才让这条路让人充满希望与幻想。
读了这本书后,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现在成了我不断努力的方向。希望我的成长能为我带领的孩子们插上一双翱翔的翅膀,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迷茫,始终点亮内心炽热的火光。
撰稿 | 刘鞠红
编辑 | 王贝贝
校对 | 孔 炜
审核 | 张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