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分享专栏】极清晰而极深刻——山阳区李波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二分室原菲菲读书感悟
以下文章选自《捕捉蒲公英的梦》
原菲菲,女,198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山阳区骨干教师,焦作市骨干教师,焦作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
工作中勤恳踏实、虚心求学、通过不懈努力,使得自己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不断成长”。她用实际行动追求并践行着“实、趣、思、新”的课堂。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执教的数学观摩课、优质课,多次荣获省、市一等奖;积极参与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成绩显著;并多次在校、区做优质示范课和送教下乡,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教育理念:“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好习惯。
0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简介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作者是王永春。王永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从1991年至今,一直从事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参与策划、编写和主编(副主编)多套小学数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案例等图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借鉴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维指标体系,从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与能力、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指导思想及策略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数学的概念、命题、结构为载体,以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及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
本书通过不同视角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与落实,引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这次阅读,着实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极清晰而极深刻的“文印”。
01 极清晰的概念
“核心素养”这个在教育界最火热的名词,说实话,对于我而言,它是模糊的,是高大上的,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但是,读了王永春教授的这本《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一书,数学核心素养是那样的清晰。
本书前三章,从核心素养到数学核心素养再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涉及到素养-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书中我清晰的认识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在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和数学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和反思,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和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逻辑推理和运算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特征。如图中所展示的,它由数学认识、数学思想与能力、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具有大局观念,是对“四基”“四能”、“十大核心词”的进一步提炼、聚焦和提升。而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标志是我们熟悉的由史宁中教授提出的“三会”,具体化为:数学的眼光是数学抽象;数学的思维是逻辑推理;数学的语言是数学建模。
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离我们并不远,这本书让一线教师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核心素养这些概念的由来、发展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等,非常的具有教育教学的指导性。
02 极深刻的认识
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并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一直以来我把重心放在了“教学内容”上,然而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深刻的新的认识。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正确和良好的关系,是有效开展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传统的业务关系外(地位作用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还应该更多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既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因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数学学科内部,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得到必备品格的培养,全面和谐地发展。相对应的,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这让我想起,今年自己刚接的六年级二班,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严厉批评了一位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换来的结果是只要上数学课,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想这就是在师生情感关系没有建立的基础上,孩子用不听课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不喜欢或不接受。由此我真正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如何组织、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上,还应该体现在学生是出于情感的融洽、尊重和爱老师、爱学习上,而不是出于被迫而学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谈到的: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出现了毛病,那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它,这不是在宣传马虎对待和自由教育,而是坚信,对儿童和善,亲切热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人性的现实,充满了对人信任、和善、亲切、热爱,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人身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更加先进,教材编排更加完善,课堂教学更具主体性,然而,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缓慢,特别是考试方式和试题编制方面甚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否真正落实,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在书中王教授给出了几点试题的编制,我与之产生了共鸣。首先,命题应体现数学的本质。概念虽然重要,但不是本质,数学重点是结构、思想方法及问题解决等。因此诸如判断x=1,a+b=b+a是不是方程;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样的问题不是考察的核心,教师们也争论不休。其次,命题应尽可能严密,这也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例如,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这道题超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范围。然而包括我在内,以及网络中查阅到的,多数老师在教学时将直径都确定在长方形的长边上,从图中不难发现,这样教学是不严密的,或者说是错误的教学。第三,应当加强数学基本思想和联系实际的真问题考查。在数学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又该如何运用。比如,计算应多考察算理;公式应多考查如何推导得到的;解决问题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等等,总之测试题目要不断地向着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努力改进,如此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离我们并不远,这本书让一线教师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核心素养这些概念的由来、发展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等,非常的具有教育教学的指导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上仅是自己初读的浅薄思考,或有不当之处,因为专业书籍的阅读不像一般的文学作品阅读、蜻蜓点水过一遍就完了,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再通过实践检验,循环往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和反复阅读中不断地领会师者的智慧,实现自我的提升。
撰稿:原菲菲
编辑:程样
校对:姚玲玲 秦丽平
审核:李波
原菲菲,女,198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山阳区骨干教师,焦作市骨干教师,焦作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
工作中勤恳踏实、虚心求学、通过不懈努力,使得自己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不断成长”。她用实际行动追求并践行着“实、趣、思、新”的课堂。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执教的数学观摩课、优质课,多次荣获省、市一等奖;积极参与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成绩显著;并多次在校、区做优质示范课和送教下乡,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教育理念:“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好习惯。
0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简介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作者是王永春。王永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从1991年至今,一直从事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参与策划、编写和主编(副主编)多套小学数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案例等图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借鉴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维指标体系,从数学认知、数学思想与能力、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指导思想及策略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数学的概念、命题、结构为载体,以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及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
本书通过不同视角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与落实,引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这次阅读,着实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极清晰而极深刻的“文印”。
01 极清晰的概念
“核心素养”这个在教育界最火热的名词,说实话,对于我而言,它是模糊的,是高大上的,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但是,读了王永春教授的这本《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一书,数学核心素养是那样的清晰。
本书前三章,从核心素养到数学核心素养再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涉及到素养-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书中我清晰的认识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在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和数学活动中,通过体验、感悟和反思,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和结构,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逻辑推理和运算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特征。如图中所展示的,它由数学认识、数学思想与能力、个人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具有大局观念,是对“四基”“四能”、“十大核心词”的进一步提炼、聚焦和提升。而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标志是我们熟悉的由史宁中教授提出的“三会”,具体化为:数学的眼光是数学抽象;数学的思维是逻辑推理;数学的语言是数学建模。
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离我们并不远,这本书让一线教师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核心素养这些概念的由来、发展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等,非常的具有教育教学的指导性。
02 极深刻的认识
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并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一直以来我把重心放在了“教学内容”上,然而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深刻的新的认识。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正确和良好的关系,是有效开展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传统的业务关系外(地位作用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还应该更多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既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因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数学学科内部,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得到必备品格的培养,全面和谐地发展。相对应的,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这让我想起,今年自己刚接的六年级二班,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严厉批评了一位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换来的结果是只要上数学课,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想这就是在师生情感关系没有建立的基础上,孩子用不听课的方式来表达对我的不喜欢或不接受。由此我真正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如何组织、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上,还应该体现在学生是出于情感的融洽、尊重和爱老师、爱学习上,而不是出于被迫而学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谈到的: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出现了毛病,那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它,这不是在宣传马虎对待和自由教育,而是坚信,对儿童和善,亲切热爱,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人性的现实,充满了对人信任、和善、亲切、热爱,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人身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更加先进,教材编排更加完善,课堂教学更具主体性,然而,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缓慢,特别是考试方式和试题编制方面甚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否真正落实,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在书中王教授给出了几点试题的编制,我与之产生了共鸣。首先,命题应体现数学的本质。概念虽然重要,但不是本质,数学重点是结构、思想方法及问题解决等。因此诸如判断x=1,a+b=b+a是不是方程;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这样的问题不是考察的核心,教师们也争论不休。其次,命题应尽可能严密,这也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例如,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这道题超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范围。然而包括我在内,以及网络中查阅到的,多数老师在教学时将直径都确定在长方形的长边上,从图中不难发现,这样教学是不严密的,或者说是错误的教学。第三,应当加强数学基本思想和联系实际的真问题考查。在数学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而是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又该如何运用。比如,计算应多考察算理;公式应多考查如何推导得到的;解决问题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等等,总之测试题目要不断地向着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努力改进,如此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离我们并不远,这本书让一线教师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核心素养这些概念的由来、发展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等,非常的具有教育教学的指导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上仅是自己初读的浅薄思考,或有不当之处,因为专业书籍的阅读不像一般的文学作品阅读、蜻蜓点水过一遍就完了,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再通过实践检验,循环往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和反复阅读中不断地领会师者的智慧,实现自我的提升。
撰稿:原菲菲
编辑:程样
校对:姚玲玲 秦丽平
审核: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