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分享专栏】 随身携带的“种子”——山阳区李波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二分室程样读书感悟
以下文章选自《捕捉蒲公英的梦》
像交了一个好友
读一本好书
读书
个人风采
程样,女,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她曾获市、区“师德标兵”,区“优秀教师”“最佳教师”等称号。执教的课曾获得部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参与的课题多次获市区级奖励。工作19年以来,她潜心教学、积极探索、关爱学生、努力提升,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教学理念: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我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扉页的正中间写着这样的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意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的作者:俞正强,一个其貌不扬、衣着朴素、幽默风趣的数学教师。看到这样的话,当时心里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拥有着怎样的情怀?带着好奇、崇拜、疑问,开始我的阅读之旅。
一、深析课例理解种子课
俞正强老师的这本书就给我们呈现出诸多实用性的课例,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他平时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说服力强,干货满满。文中没有长篇的大道理,也没有引用名言名句,但是很多话都让我感同身受、很多观点都值得我深思、很多教学实例都值得我学习。
课例《厘米的认识》教学环节中有这样的一组问题:
问题1: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你同桌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问题2:大家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我们来比比看。问题3:咱们金华尺子上的1厘米和北京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我们来比比看。
通过一组问题的互动,让学生感受1厘米有多长,体会厘米是一个单位。不论是什么样的尺子、不论在哪里,同一个单位都是一样的。即使环境变了,但单位却不变,感悟到“单位是一种标准”的意义此为一。其二单位越多,整体就越大;整体再大,单位还是不变的,感悟单位与整体的关系。俞正强老师这样把数学知识像种子一样播撒进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支撑起孩子们相关系统知识的成长。只要上好了这节种子课,后续的《分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就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教学。并能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而在学生的心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正是有了这节“种子课”的深刻,才能有后续“生长课”的简约!
像刚才这样的案例书中还有很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种子课”可以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基础课,也可以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点,并能提供该知识发展的节点,是本知识体系的关键课。正如书中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表现为若干节课。通常处于基点或节点的课,称之为“种子课”。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在每块教学内容的起始课中,我们都不难找到“种子课”的身影,如:乘法的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分数的初步认识、用余数解决问题、负数等等。这些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与否,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的学习。
二、理清结构、学会思考
俞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他是怎样从现象聚焦到问题,甚至观点、做法,是在看结构,学思考。
比如:数的认识
1.学生关于数的认识都是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物象,在数轴上就是一个点。
2.近似数这一块内容是数认识的一次突破。数不在表示一个点,而表示是一个区间,一条线。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具体的形式,让学生来感知数观念的拓展,以丰富学生的数感。
3.用字母表示数是数认识的又一次突破,这一块内容在学生数观念的发展或者说在数感的培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难点是在“表示”的情景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确定的数用数表示,不确定的数要用字母来表示。
4.分数,把整体视为单位并量化为整数1,这个“1”与自然数1是不同的。
5.负数是数感的再一次的突破,最明显的是对“0”的认识。感悟0可以表示一个量什么都没有;0可以表示起点;0还可以表示一种状态。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只有肯花时间与精力磨出其中知识的味道,使自己的数感丰满起来,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培养数感。
三、尊重学生、实现价值
种子课经常看似简单,甚至不用教,学生就会的知识,也是我们经常会一带而过的内容,怎样将种子课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
整本书从文字中不难发现俞正强老师“我心深处是儿童”的学生观。因为儿童接触到的世界与成人不完全相同,考虑问题的视角与成人不完全相同,感悟到的体验也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必定有一些不被成人所理解,只有蹲下身来,以儿童的姿态来倾听、接纳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语(包括他的奇思妙想)你才能去明白孩子的思维。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才能实现种子课的价值。
四、精选素材、按需立序
课堂是生活与生命的对话;是也是经验与经验对接。那么你在选材时,就要选能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素材,结合知识的序,调整材料让它更符合学生的逻辑,预设课堂核心问题的生成,让学生充分的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思考的快乐,让种子生根发芽。
五、播种“种子”,一展方彩
对于大自然,种子是希望,只要把一粒种子埋在土壤中,就会生根发芽。俞老师的“种子课”不仅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给孩子以思维生长的营养,同时也给我们教师生长的源泉!我要在我的课堂上把这粒“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生根发芽!哪怕现在不发芽也不要紧,在合适的环境下它总会生根、发芽、一展芳彩!
【END】
撰稿:程 样
编辑:程 样
校对:秦丽平 姚玲玲
审核:李 波
像交了一个好友
读一本好书
读书
个人风采
程样,女,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她曾获市、区“师德标兵”,区“优秀教师”“最佳教师”等称号。执教的课曾获得部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参与的课题多次获市区级奖励。工作19年以来,她潜心教学、积极探索、关爱学生、努力提升,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教学理念: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我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扉页的正中间写着这样的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意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种子课——一个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的作者:俞正强,一个其貌不扬、衣着朴素、幽默风趣的数学教师。看到这样的话,当时心里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拥有着怎样的情怀?带着好奇、崇拜、疑问,开始我的阅读之旅。
一、深析课例理解种子课
俞正强老师的这本书就给我们呈现出诸多实用性的课例,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他平时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说服力强,干货满满。文中没有长篇的大道理,也没有引用名言名句,但是很多话都让我感同身受、很多观点都值得我深思、很多教学实例都值得我学习。
课例《厘米的认识》教学环节中有这样的一组问题:
问题1: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你同桌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问题2:大家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我们来比比看。问题3:咱们金华尺子上的1厘米和北京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我们来比比看。
通过一组问题的互动,让学生感受1厘米有多长,体会厘米是一个单位。不论是什么样的尺子、不论在哪里,同一个单位都是一样的。即使环境变了,但单位却不变,感悟到“单位是一种标准”的意义此为一。其二单位越多,整体就越大;整体再大,单位还是不变的,感悟单位与整体的关系。俞正强老师这样把数学知识像种子一样播撒进学生的脑海里,生根,发芽,支撑起孩子们相关系统知识的成长。只要上好了这节种子课,后续的《分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就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教学。并能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而在学生的心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正是有了这节“种子课”的深刻,才能有后续“生长课”的简约!
像刚才这样的案例书中还有很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种子课”可以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基础课,也可以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点,并能提供该知识发展的节点,是本知识体系的关键课。正如书中说:“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表现为若干节课。通常处于基点或节点的课,称之为“种子课”。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在每块教学内容的起始课中,我们都不难找到“种子课”的身影,如:乘法的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分数的初步认识、用余数解决问题、负数等等。这些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与否,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的学习。
二、理清结构、学会思考
俞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他是怎样从现象聚焦到问题,甚至观点、做法,是在看结构,学思考。
比如:数的认识
1.学生关于数的认识都是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物象,在数轴上就是一个点。
2.近似数这一块内容是数认识的一次突破。数不在表示一个点,而表示是一个区间,一条线。要有充分的时间和具体的形式,让学生来感知数观念的拓展,以丰富学生的数感。
3.用字母表示数是数认识的又一次突破,这一块内容在学生数观念的发展或者说在数感的培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难点是在“表示”的情景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确定的数用数表示,不确定的数要用字母来表示。
4.分数,把整体视为单位并量化为整数1,这个“1”与自然数1是不同的。
5.负数是数感的再一次的突破,最明显的是对“0”的认识。感悟0可以表示一个量什么都没有;0可以表示起点;0还可以表示一种状态。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只有肯花时间与精力磨出其中知识的味道,使自己的数感丰满起来,才能更好引导学生培养数感。
三、尊重学生、实现价值
种子课经常看似简单,甚至不用教,学生就会的知识,也是我们经常会一带而过的内容,怎样将种子课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数学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验之中?
整本书从文字中不难发现俞正强老师“我心深处是儿童”的学生观。因为儿童接触到的世界与成人不完全相同,考虑问题的视角与成人不完全相同,感悟到的体验也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必定有一些不被成人所理解,只有蹲下身来,以儿童的姿态来倾听、接纳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语(包括他的奇思妙想)你才能去明白孩子的思维。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才能实现种子课的价值。
四、精选素材、按需立序
课堂是生活与生命的对话;是也是经验与经验对接。那么你在选材时,就要选能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素材,结合知识的序,调整材料让它更符合学生的逻辑,预设课堂核心问题的生成,让学生充分的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思考的快乐,让种子生根发芽。
五、播种“种子”,一展方彩
对于大自然,种子是希望,只要把一粒种子埋在土壤中,就会生根发芽。俞老师的“种子课”不仅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给孩子以思维生长的营养,同时也给我们教师生长的源泉!我要在我的课堂上把这粒“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生根发芽!哪怕现在不发芽也不要紧,在合适的环境下它总会生根、发芽、一展芳彩!
【END】
撰稿:程 样
编辑:程 样
校对:秦丽平 姚玲玲
审核: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