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深度理解:训练深度理解力,让孩子一通百通

以下文章选自《感由侃升》
 
【为什么反复记忆还是记不住,为什么遇到考试遇到相似的提醒就是解不出,理解决定学习质量,更能决定学习结果。走出传统认知误区,将理解训练进行到底】国际教育界提出响亮的口号:为理解而教学,相应的学生的学习也硬钢是为理解而学习。理解的重要性:理解决定学习质量,理解决定学习结果。
 
一、理解的实质是什么
 
理解的误区认为听懂了=理解了。听懂了就是理解言语,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种低层次水平的理解,不足以形成正确的认知,更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理解是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到能认识其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从应用角度看,理解就是学生掌握了一种新的思想,能与多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去呈现,并且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加以应用。简单说:理解就是要知道“是什么”,也要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办”。理解的特征:一是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他们的共同点,也是他们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掌握了这个本质属性,就能做到闻一知十,会做一道题,就能做一类题。学生要经常去找这些知识的本质属性,理科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定理、公理的方式呈现,文科的本质属性需要自己总结;二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实质性联系,任何新知识只有跟原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才能算是理解了这个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挂钩新知识才能会成为活的知识,有效的知识。三是认识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世界上大多数事件都有因果的关系,又因才有果,因果之间是逻辑一致的。知道与理解是有差别的,知道是回答是什么, 理解还要多回答为什么。四是讲所学知识准确、灵活的用于不同场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用是检验理解最好的试金石。这里说的运用是指讲知识准确、灵活的迁移到多种的场合,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运用。
 
二、为什么理解能决定学习质量
 
首先,知识的感知离不开理解,认识大千世界除了眼耳鼻的动作,还要有思维的参与,不能生成对事物的理解,就不能完成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在感知过程当中,一定要渗透理解,才能看得清、看得透、看得深。第二,知识的巩固离不开理解,只有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能否记住学习材料,关键在于是否理解它:未经理解的学习材料进入大脑以后只能游离于认知结构之外,而不利于嵌入其中,既不利于保存,更不利于提取。原理:想记住什么首先得要深刻地理解它。第三、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理解,知识的应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另一种是在学校情境当中的应用,也就是在作业与考试中的应用,模仿书本的例题是完成不了重要的考试。第四,知识的迁移离不开理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正向、积极的,那就是正迁移,最常见的就是举一反三,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就是负迁移,最常见的就是混为一谈。迁移是学生学习一种重要的能力,才会做一道题会一类题,对孩子的未来生活和工作更重要,没有迁移的能力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正迁移现象是每个学习者期待的,但不会自动发生,它有着一系列的条件,最基本重要的一条是对原先的知识达到高度的理解。
 
三、不同层次水平的理解各有什么特征?
 
理解分为四种水平:1、字面的理解水平;2、解释的水平,比字面的理解要深一步,所获得得意义不是直接照搬课本,而是同分析与概括,找出联系,论证原因与结果。3、批判性阅读水平,对学习内容的性质、价值,精确性与真实性做出个人的判断。4、创造性阅读水平,能够发表超越学习内容的新思路、新见解。理解能力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达到第二层即可,中学生达到第三层才算合格。高水平理解要花大力气,其实是最节约的学习方式。理解力需要训练也可以训练,理解力在生活当中,尤其在学科学习当中可以自然生成,逐渐积累的,但如果经过有一是的科学训练,它会生成更快,发展更好。
 
思考:
 
根据本文的内容,你对“理解能力”有了怎样的认识?
 
根据文中方法,请判断你的孩子目前的理解水平。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