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朱炳初|读书是成才的钥匙

以下文章选自《丰融春秋》
 
读书是成才的钥匙
 
作者  朱炳初
 
书籍,“全世界的营养品”、“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指导和帮助你了解社会,探知人生,设计未来,塑造自己。
 
书,默默地躺在那儿,它永远也不会说话,但它比你那能说尽人间甜言蜜语的情人还要忠贞,还要深深地爱着你,随时等待着你的拥抱,随时都准备献身于你。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老师,一个挚友,它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把你导向生活的芳草地。
 
读书是指从书本上学习。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要了解人生的真谛,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除了要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磨炼以外,还要从人类丰富的知识宝库中汲取营养,靠文化的熏陶。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想获取渊博的知识,展开理想的翅膀奋进高飞,就应在不断探索、顽强拼搏的同时,用心读书(当然,读书也是探索与拼搏),注意继承与发扬前人的真知灼见,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前进。
 
人的智慧、知识、才能,这些赖以建功立业的基础性的东西,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读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获取的。古人诸葛亮说过:“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他平生未曾一日离开过书,学习十分勤奋。正因为这样,也就成就了他的事业——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而在对敌斗争中的“料事如神”、“百算百中”,则被人看作是智慧的化身。唐代诗人李白,其诗文达到“笔走群象,思通神明,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境地,这要得益于他幼年就开始刻苦攻读。另一位大诗人杜甫能“笔落惊风雨”、“文思如泉涌”,则是他“读书破万卷”的结晶。时代骄子、世纪伟人毛泽东,原为一介书生,他博览群书,出神入化,才思横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庞大古老的国度地覆天翻,“换了人间”,谱写出史诗般的宏篇巨著、华美诗章。伟大、高尚的人物即使不在人间,也是不朽的。书籍载着他们的业绩和思想,从昨天走向今天。书籍,使那些高尚、智慧的灵魂,在今天仍充满着魅力。
 
读书可以益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取得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指针,读书可以成才,这是被古今中外千万人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但并非所有读书的人都能成才。这里有个为何而读书与怎样读书的问题。
 
志向如灯塔,光明照航程。志向是人生的灯塔,他能指引你驶向光辉的彼岸;志向是学习的向导,他能把你引向知识的宝库。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越能生发出强烈的读书渴望和不竭的读书动力,他的才智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贡献也就越大。而那些胸无大志、浑诨噩噩过日子的人,永远不会有强烈的读书愿望,当然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造福于社会的有用之材。
 
开卷有益,但方向要选准。要求读书人要具备敏锐的鉴赏力,能够选择最新的、质量最高的,并与本人所学专业最密切的书来读,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丰富、充实自己,以免在求知路上少走弯路。
 
有选择地读书,是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尽快成才的需要。学习不能漫无边际,读书不能没有目标。一本好书是一个良师益友,而一本坏书则是一个教唆犯、一条毒蛇,所以,并非读什么书都有益,都能成才。读书必须有所选择。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碰到什么读什么,毫无目的,有的还专看那些不健康的书刊,一味猎奇,寻找刺激,结果非但成不了才,反而误入歧途。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胸有诗书气自华”它能使人气度高雅,气宇轩昂,能使人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天下书卷,其上品予人以无穷之益,其下品给人以不尽之害。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
 
读书一定要与自己的远大理想、具体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在尽可能博览的前提下,认定一门学问作为深钻的对象,并下定决心精通它,“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弃掉,就是抛掉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游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语)。这样持之以恒,就能成才,为社会做出贡献。假如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精读细研,从中汲取营养,领悟精神实质,为己所用。
 
培养读书兴趣,保持求知欲望,下苦功学习。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说:“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下的读书学习苦功可能在世界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据卫士在一次论坛会上说:有一次毛主席搬家,生活行李用品只装了一个平板车,而书就有94763册,用40人搬了7天。毛主席读过的书,都在封面上用红铅笔画一个圈,读一遍画一次。其中他最钟爱的计三千多卷约四千多万字的《二十四史》,就读过60遍,而且都有诠释批注,对每一位皇帝或历史重要人物有精当的评论。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苦读啊!生活清贫、精神富有的毛主席成为世界上最受敬仰的伟大人物,这与他博览群书,苦读苦钻,才智横溢是密不可分的。
 
热爱书籍,喜欢读书,激发和培养强烈的阅读兴趣,是终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走向成才之路的重要前提,它能引导人们如饥似渴地钻进书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成就。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活。”通过大量的阅读,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勤奋出智慧,毅力排万难。无数事实证明,先天的才能是成才的条件,但并不是惟一的条件。只要不是痴呆儿,天资一般的人经过努力,也完全可以成才。勤奋能使天赋燃烧起来。爱因斯坦在谈自己成功的诀窍时说:“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的选择了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他还深刻地揭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一真理。人们在叹服著名作家钱钟书学识宏富、博大精深时,往往归之于他超人的天赋,而忽视了他的用功与勤奋。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曾立下“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到了读书上。有人作过统计,钱钟书的著作中,援引了4000位作家的上万种书目。他惊人的创作成就,如果没有艰苦不懈的努力,仅仅依靠天赋是不可能取得的。谁欲读书成才,谁就须珍惜美好的时光,刻苦勤奋地学习做人做事、把握人生的本领;谁就须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排除读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只要锲而不舍地坚持,就一定会有成效。
 
朋友们!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要使自己尽快成才,尤其是成为富有创造才能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人生价值,就应刻苦读书才是。读书,犹如长征,路正长,关正多。突破一道难关,就会跨入一个新的境界,领略一番新的风光。即使是一个中等智力的人,只要目标专一,方法对头,坚持不懈,最终一定能获得成功。
 
这里所说的读书,不只指社会青年,而且包括在校学生,包括所有人群。学习的范围要广一些,知识的面要搞得宽一些。鲁迅先生曾告诫青年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在专业以外,看更多的书,可以博采众长,具有广博的知识,使自己跟上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朋友们,让我们记住高尔基的话吧:“爱书吧,它能使你愉快,它教给你尊敬人,也尊敬自己,它鼓舞你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愿你用书打开知识的大门,尽快成才,对人民、对祖国,有所作为。
 
作者简介:朱炳初,男,汉族,江苏省宜兴市人,1937年3月出生,1954年7月入伍,1956年7月入党,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9月退休。退休后不甘寂寞,喜欢文学创作,曾任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作家协会理事、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会员。1998年出版14万余字散文集《青春寄语》,2012年后曾在报刊、互联网平台登文450余篇,2017年出版35万余字文集《夕阳漫笔》。2019年3月出版45万余字回忆录《回顾与思考》,2022年3月,由时代出版社出版40余万字文集《晚霞拾零》,先后总计出版著作近135万字。
 
往期回顾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