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册阅读教学现场》读后感2000字_《书册阅读教学现场》读后感
2020年的开年有些不大一样,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打乱了所有人关于新年的计划。夜以继日地关注着疫情动态,小心翼翼地践行着防护措施。好像从2020年开始,这个世界就不断提醒我们:要懂得珍惜。
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像是按下了人生的慢放键,它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陪在家人身边,耐心听话,慢慢讲话,与自己独处。而我也利用这些闲暇时间,读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书籍。
▲《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封面图
钱梦龙老师说:“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教会学生读书总是不变的根本。《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拓荒般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连续数日认真阅读了吴欣歆老师和许艳老师主编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收获颇丰,想想自己实践教学的这几年,对学生的课外书阅读指导方面仅仅是停留在推荐书目、鼓励阅读、写写读后感的层面,实际上有些不够扎实的做法既是浪费了读书的时间,又是把精力花错了地方。
市面上关于阅读指导的书籍参差不齐,所幸上学期青年联盟推荐了这本《书册阅读教学现场》。这本书是我看到的语文专业书里少有的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案例,既高屋建瓴又紧接地气,既内容丰富又亮点十足的良心好书,非常有借鉴力。
▲目录页笔记
这本书为一线老师们开展小学生的读书指导活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特别是在每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案例前,书中有“书册名片”的版块,对阅读书目的“推荐版本”、“内容梗概”、“作者简介”、“文学地位”等内容进行一一呈现。
这就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提醒:在确定“怎么读”之前先要统一“读什么”,记得我第一次在班级中开展共读时,没有特别强调过版本问题,后来出现共读《西游记》时,我班的版本至少有四种的情况。版本不同,导致我们在阅读分享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因此版本的统一非常重要。
一、任务驱动,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书册阅读教学现场》精选了11本书作为案例,有经典小说,散文集,名人传记等不同种类的书籍。对每本书都有通读指导,通读指导是贯彻整本书进行的,其包括阅读范围、阅读任务、重点能力指向。这种指导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非常具有借鉴的意义。
如《三国演义》通读指导片段:
学生按照规定范围有目的的阅读,带着任务去阅读,就有效避免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提升了阅读的深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我发现书中的许多阅读任务其实和部编版的语文书所要求的语文要素不谋而合,比如“复述《三气周瑜》的始末”,是基于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创造性的复述”的,而“根据原著内容,合理想象,补写诸葛亮吊孝时的心理活动。”也必须运用到课内阅读中想象补白的方法,因此如果双线开展,不仅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学习效果的检测,更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很好的统一。
二、激发兴趣,实现一本书的N种打开方式。
在课堂上呈现整本书的阅读,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重要渠道,深入研究整本书阅读在课堂上的呈现,开展有趣有效的语文活动,能大幅度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阅读中,我收获最大的便是书中多元,趣味十足的活动设计。
1、图文结合。为一本书设计腰封,向学弟学妹推荐这本书。类似的活动还有设计书签、设计封面、设计阅读推荐海报、阅读推荐宣传册等。这样的活动有图有文,需要学生对全书有深入的阅读和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图片绘画时选用的意象和色调以及搭配文字的组织和润色都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艺术再加工。
如教学《海鸥乔纳森》的活动设计:
师:请大家打开课堂工作纸,让我们共同聚焦“罗盘式”彩绘人物图谱,请选择至少三种颜色,让这些海鸥变得多彩,并简要阐述选择颜色和分类的理由。我们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他们的创意。(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不同的人物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并结合着人物在文本中的命运阐述原因,于是一段段精彩的发言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在班级实践中,五年级上学期“民间故事”单元中有一篇长课文《牛郎织女》,对于情节丰富,人物突出的故事,若把图文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的理解,更可以激发他们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牛郎织女》连环画
2、创意读写结合。对于小说,还可以围绕人物组织很多有创意的活动:如为人物写人物简介或者填写人物基本信息表;以“致××”为题,以第二人称写作读后感;人物形象分析小论文;为人物写评价语、颁奖词、悼词;选择一个人物创作多幕剧本等。如读《水浒传》,设计“我为林冲写赞”的写作活动。
3、跨界阅读。这本书中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提到跨界阅读。名著主题接近的电影、电视剧、讲坛音频、话剧、戏剧等都是阅读名著的素材。有了阅读书本的底子,再去“阅读”,这样更广阔的艺术形式,无疑是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助力。这样就做到跨界不越界,将艺术资源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资源。
4、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心可以是介绍人物及相关情节,也可以是人物比较、中心探究、写法探究等内容。每一个思维导图都需要学生阅读、摘抄、分析和绘制,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对书本阅读和内化的过程。
记得之前在人教版六年级鲁迅单元学习中,曾让学生在学完整个单元后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心可以是介绍人物及相关情节,也可以是人物比较、中心探究、写法探究等内容。每一个思维导图都需要学生阅读、摘抄、分析和绘制,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对书本阅读和内化的过程。
5、绘制平面图。对于长篇巨制来说,不仅人物复杂,而且人物生活的环境繁复,如果能对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生轨迹用平面图的形式绘制出来,会对人物和中心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如阅读《苏轼传》,可以绘制苏轼一生的轨迹,在平面图上标识出苏轼都在哪些地方停留过、分别停留了多长时间、都有什么人生经历和贡献等。对苏轼人物的理解会清晰而鲜明。
还有初读的阅读策略——在学生初读之后布置活动,不要打扰学生初读体验。对于学生初读,可以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自由自主阅读,最多可以随手画下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即便是什么都不做标记也不失是一种纯粹的阅读体验,即不受任何打扰的无功利的阅读体验。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参与活动中阅读整本书,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读完此书,感觉引导学生阅读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只有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设计对学生有用又喜欢的形式才能使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唤起学生深层次、有意义的阅读,才能让自主阅读的种子住在学生心中,使其欢脱成长,而种子能否愉快生长,就需要一线老师不断扎根研究,考验智慧了。
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像是按下了人生的慢放键,它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陪在家人身边,耐心听话,慢慢讲话,与自己独处。而我也利用这些闲暇时间,读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书籍。
▲《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封面图
钱梦龙老师说:“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教会学生读书总是不变的根本。《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拓荒般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连续数日认真阅读了吴欣歆老师和许艳老师主编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收获颇丰,想想自己实践教学的这几年,对学生的课外书阅读指导方面仅仅是停留在推荐书目、鼓励阅读、写写读后感的层面,实际上有些不够扎实的做法既是浪费了读书的时间,又是把精力花错了地方。
市面上关于阅读指导的书籍参差不齐,所幸上学期青年联盟推荐了这本《书册阅读教学现场》。这本书是我看到的语文专业书里少有的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案例,既高屋建瓴又紧接地气,既内容丰富又亮点十足的良心好书,非常有借鉴力。
▲目录页笔记
这本书为一线老师们开展小学生的读书指导活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特别是在每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案例前,书中有“书册名片”的版块,对阅读书目的“推荐版本”、“内容梗概”、“作者简介”、“文学地位”等内容进行一一呈现。
这就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提醒:在确定“怎么读”之前先要统一“读什么”,记得我第一次在班级中开展共读时,没有特别强调过版本问题,后来出现共读《西游记》时,我班的版本至少有四种的情况。版本不同,导致我们在阅读分享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因此版本的统一非常重要。
一、任务驱动,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书册阅读教学现场》精选了11本书作为案例,有经典小说,散文集,名人传记等不同种类的书籍。对每本书都有通读指导,通读指导是贯彻整本书进行的,其包括阅读范围、阅读任务、重点能力指向。这种指导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非常具有借鉴的意义。
如《三国演义》通读指导片段:
学生按照规定范围有目的的阅读,带着任务去阅读,就有效避免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提升了阅读的深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我发现书中的许多阅读任务其实和部编版的语文书所要求的语文要素不谋而合,比如“复述《三气周瑜》的始末”,是基于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创造性的复述”的,而“根据原著内容,合理想象,补写诸葛亮吊孝时的心理活动。”也必须运用到课内阅读中想象补白的方法,因此如果双线开展,不仅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学习效果的检测,更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很好的统一。
二、激发兴趣,实现一本书的N种打开方式。
在课堂上呈现整本书的阅读,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重要渠道,深入研究整本书阅读在课堂上的呈现,开展有趣有效的语文活动,能大幅度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阅读中,我收获最大的便是书中多元,趣味十足的活动设计。
1、图文结合。为一本书设计腰封,向学弟学妹推荐这本书。类似的活动还有设计书签、设计封面、设计阅读推荐海报、阅读推荐宣传册等。这样的活动有图有文,需要学生对全书有深入的阅读和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图片绘画时选用的意象和色调以及搭配文字的组织和润色都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艺术再加工。
如教学《海鸥乔纳森》的活动设计:
师:请大家打开课堂工作纸,让我们共同聚焦“罗盘式”彩绘人物图谱,请选择至少三种颜色,让这些海鸥变得多彩,并简要阐述选择颜色和分类的理由。我们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他们的创意。(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不同的人物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并结合着人物在文本中的命运阐述原因,于是一段段精彩的发言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在班级实践中,五年级上学期“民间故事”单元中有一篇长课文《牛郎织女》,对于情节丰富,人物突出的故事,若把图文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的理解,更可以激发他们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牛郎织女》连环画
2、创意读写结合。对于小说,还可以围绕人物组织很多有创意的活动:如为人物写人物简介或者填写人物基本信息表;以“致××”为题,以第二人称写作读后感;人物形象分析小论文;为人物写评价语、颁奖词、悼词;选择一个人物创作多幕剧本等。如读《水浒传》,设计“我为林冲写赞”的写作活动。
3、跨界阅读。这本书中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提到跨界阅读。名著主题接近的电影、电视剧、讲坛音频、话剧、戏剧等都是阅读名著的素材。有了阅读书本的底子,再去“阅读”,这样更广阔的艺术形式,无疑是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助力。这样就做到跨界不越界,将艺术资源转化为语文学习的资源。
4、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心可以是介绍人物及相关情节,也可以是人物比较、中心探究、写法探究等内容。每一个思维导图都需要学生阅读、摘抄、分析和绘制,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对书本阅读和内化的过程。
记得之前在人教版六年级鲁迅单元学习中,曾让学生在学完整个单元后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心可以是介绍人物及相关情节,也可以是人物比较、中心探究、写法探究等内容。每一个思维导图都需要学生阅读、摘抄、分析和绘制,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对书本阅读和内化的过程。
5、绘制平面图。对于长篇巨制来说,不仅人物复杂,而且人物生活的环境繁复,如果能对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生轨迹用平面图的形式绘制出来,会对人物和中心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如阅读《苏轼传》,可以绘制苏轼一生的轨迹,在平面图上标识出苏轼都在哪些地方停留过、分别停留了多长时间、都有什么人生经历和贡献等。对苏轼人物的理解会清晰而鲜明。
还有初读的阅读策略——在学生初读之后布置活动,不要打扰学生初读体验。对于学生初读,可以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自由自主阅读,最多可以随手画下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即便是什么都不做标记也不失是一种纯粹的阅读体验,即不受任何打扰的无功利的阅读体验。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参与活动中阅读整本书,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读完此书,感觉引导学生阅读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只有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设计对学生有用又喜欢的形式才能使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唤起学生深层次、有意义的阅读,才能让自主阅读的种子住在学生心中,使其欢脱成长,而种子能否愉快生长,就需要一线老师不断扎根研究,考验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