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法务之道》—记德赛西威读书分享会
以下文章选自《德赛法务》
杭东霞老师的著作《法务之道》,从法务的职业定位、核心技能、职业环境三个角度,结合典型案例,全面探讨法务的职业特征、部门管理、专业工具、业务管理等内容。
春暖花开之际,正是读书好时节。
德赛西威法务团队共同学习了《法务之道》一书后,法务总监林贤伟带领团队开展了读书分享会。
读书会分享现场
各位学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后依次在会上分享感悟和收获。
宋子敬:
作为上市公司法务需要具备多种“才艺”;
避免制定“花瓶式”的法务管理制度,要避免制定逻辑不清,条款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核心内容不精确,出现职能与实际不符,无法适用及遗漏主要内容的制度;对工作要“长情”,①、保持热情;②建立行为标准;③保持关注度;④定期回顾总结;
法务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①、法务要有商业思维,要有高管思维和综合见解;②法务要有务实能力,成为最熟悉本行业、本公司的人,知道具体操作细节和路径;
彭康锐:
全书从较高的视角看好公司法务的职业前景,明确公司法务的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且必要;
归纳不同类型企业的法务的工作形式和重点,明确公司法务的发展路径和着力点,让我们从中汲取合适的知识,做好综合性发展的规划;
阐述了公司法务合理调用内外资源对工作的重要性;
归纳了法务“全才”的突破方向和特点;
综合理解有两点感悟:
①企业对法务的要求更高,在经验上需要法律思维和商业思维的千锤百炼,以及高效的自我规划、学习、总结、复盘;
②工作中要成熟、深入的思考,合理调配资源突破难关,处事灵活变通并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目标感。
周经:
法治建设、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公司需要法务、法务需要公司;
律师与法务,内外有别、内外结合,法务更有容易理解决策者的商业意图与价值判断的优势;
汇报行文要“简、浅、显”,注重逻辑关系;
法务个人要有部门观念,保持一致的“口径”,要具有AB面特质;
对工作要长情,保持热情、建立行为标准、保持关注度、定期回顾还要兼顾灵活性。
邹敏菊:
法务工作不限于专业:法务工作不但是专业支持,还要在面对非纯法律问题的时候也给予支持;
沟通勿成为“麦霸”:在工作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兼顾决策的效率与正确率;
专业和经验从工作中来: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非法律专业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支持法务的工作;
法务的目的是促成交易:法务不是一味地从风险最小的角度,否定交易结构和交易,而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确定最佳选择和路径。
张若芳:
比检索工具更重要的是检索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法务需要数学的逻辑思维;
法务工作需要提升综合能力以及跨界的知识储备:了解法务以外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开阔自己的眼界,“眼界”对于法律人更加重要。
法务工作会遇到很多未知的事情,需要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细化,保持动力与活力。
法务是风险预防者:法务与律师比较而言,除了处理法律纠纷还有一个职能是风险预防。
卢紫昱:
法务要有商业思维,应熟悉产品、生产和市场,和业务相互理解;
选择与律师事务所合作的模式——合适最佳;
选择外聘律师的技巧。①、公开检索判决书。②、充分比较。借助专业官方排名。重律师个人而非律所;
完善案件管理制度。明确承办部门、决策部门、哪些案件需要如何分级处理、调解应履行哪些内部流程等;
接受咨询时的应对策略——①、剖析问题;②、向提问者取经;③、实质问题回答不出不要乱回答;④、对于综合性问题要借助外脑,综合其他专业意见。
读书分享会中,还贴心地设置了票选最佳分享和颁奖的环节。经过紧张的匿名投票后,彭康锐以票数优势取得最佳分享称号。
林贤伟颁发最佳分享
在聆听了各位学员的感悟和理解后,林贤伟也敞开心扉,就过往的经历和感悟分享了选书的原因和读后感。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是希望我们的团队追求卓越。这本书教我们怎么去更加夯实我们的软技能。外企、国企和民企这三个类型的企业是各有特点,但都不能够成为妨碍自己成长的理由。我们的做法就是要集三家之所长,不用自我约束,不用自我设限,争取综合发展,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德赛西威法务精准定位为管理型服务部门。德赛西威法务属于管理型职能,但同样应重视服务意识。涉及法务专业的管理工作是底线,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我们应当有灵活的替代方案,去解决业务部门的这个实际需求,为公司内部提供优质的服务。
什么是专业?每个人对专业的理解不同,我认为的专业不仅是指法律专业,还应包括横向扩展的专业知识,包括对产品结构的理解,包括对公司行业竞争对手了解。这个是大家在跨部门交流的时候,觉得你是这个行业的人。
总的来说,不必自我设限,我们没有这个定型之说,始终以一种动态灵活的姿态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应秉持开放、务实、灵活的理念,博采众长。
了解更多活动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杭东霞老师的著作《法务之道》,从法务的职业定位、核心技能、职业环境三个角度,结合典型案例,全面探讨法务的职业特征、部门管理、专业工具、业务管理等内容。
春暖花开之际,正是读书好时节。
德赛西威法务团队共同学习了《法务之道》一书后,法务总监林贤伟带领团队开展了读书分享会。
读书会分享现场
各位学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后依次在会上分享感悟和收获。
宋子敬:
作为上市公司法务需要具备多种“才艺”;
避免制定“花瓶式”的法务管理制度,要避免制定逻辑不清,条款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核心内容不精确,出现职能与实际不符,无法适用及遗漏主要内容的制度;对工作要“长情”,①、保持热情;②建立行为标准;③保持关注度;④定期回顾总结;
法务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①、法务要有商业思维,要有高管思维和综合见解;②法务要有务实能力,成为最熟悉本行业、本公司的人,知道具体操作细节和路径;
彭康锐:
全书从较高的视角看好公司法务的职业前景,明确公司法务的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且必要;
归纳不同类型企业的法务的工作形式和重点,明确公司法务的发展路径和着力点,让我们从中汲取合适的知识,做好综合性发展的规划;
阐述了公司法务合理调用内外资源对工作的重要性;
归纳了法务“全才”的突破方向和特点;
综合理解有两点感悟:
①企业对法务的要求更高,在经验上需要法律思维和商业思维的千锤百炼,以及高效的自我规划、学习、总结、复盘;
②工作中要成熟、深入的思考,合理调配资源突破难关,处事灵活变通并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目标感。
周经:
法治建设、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公司需要法务、法务需要公司;
律师与法务,内外有别、内外结合,法务更有容易理解决策者的商业意图与价值判断的优势;
汇报行文要“简、浅、显”,注重逻辑关系;
法务个人要有部门观念,保持一致的“口径”,要具有AB面特质;
对工作要长情,保持热情、建立行为标准、保持关注度、定期回顾还要兼顾灵活性。
邹敏菊:
法务工作不限于专业:法务工作不但是专业支持,还要在面对非纯法律问题的时候也给予支持;
沟通勿成为“麦霸”:在工作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兼顾决策的效率与正确率;
专业和经验从工作中来: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非法律专业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支持法务的工作;
法务的目的是促成交易:法务不是一味地从风险最小的角度,否定交易结构和交易,而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确定最佳选择和路径。
张若芳:
比检索工具更重要的是检索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法务需要数学的逻辑思维;
法务工作需要提升综合能力以及跨界的知识储备:了解法务以外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开阔自己的眼界,“眼界”对于法律人更加重要。
法务工作会遇到很多未知的事情,需要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细化,保持动力与活力。
法务是风险预防者:法务与律师比较而言,除了处理法律纠纷还有一个职能是风险预防。
卢紫昱:
法务要有商业思维,应熟悉产品、生产和市场,和业务相互理解;
选择与律师事务所合作的模式——合适最佳;
选择外聘律师的技巧。①、公开检索判决书。②、充分比较。借助专业官方排名。重律师个人而非律所;
完善案件管理制度。明确承办部门、决策部门、哪些案件需要如何分级处理、调解应履行哪些内部流程等;
接受咨询时的应对策略——①、剖析问题;②、向提问者取经;③、实质问题回答不出不要乱回答;④、对于综合性问题要借助外脑,综合其他专业意见。
读书分享会中,还贴心地设置了票选最佳分享和颁奖的环节。经过紧张的匿名投票后,彭康锐以票数优势取得最佳分享称号。
林贤伟颁发最佳分享
在聆听了各位学员的感悟和理解后,林贤伟也敞开心扉,就过往的经历和感悟分享了选书的原因和读后感。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是希望我们的团队追求卓越。这本书教我们怎么去更加夯实我们的软技能。外企、国企和民企这三个类型的企业是各有特点,但都不能够成为妨碍自己成长的理由。我们的做法就是要集三家之所长,不用自我约束,不用自我设限,争取综合发展,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德赛西威法务精准定位为管理型服务部门。德赛西威法务属于管理型职能,但同样应重视服务意识。涉及法务专业的管理工作是底线,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我们应当有灵活的替代方案,去解决业务部门的这个实际需求,为公司内部提供优质的服务。
什么是专业?每个人对专业的理解不同,我认为的专业不仅是指法律专业,还应包括横向扩展的专业知识,包括对产品结构的理解,包括对公司行业竞争对手了解。这个是大家在跨部门交流的时候,觉得你是这个行业的人。
总的来说,不必自我设限,我们没有这个定型之说,始终以一种动态灵活的姿态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应秉持开放、务实、灵活的理念,博采众长。
了解更多活动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