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逆向设计 理解为先 让学习有的放矢——《理解为先模式》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裴戈地理工作室》
5月份,经由工作室推荐,开始阅读当代美国课程改革专家、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创始人之一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合著,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主任盛群力教授等翻译的《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这本书不同于以往的教育著作,它更像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操作指南,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像一棵扎根于泥土,向阳而生的大树。向下扎根汲取营养,给自己稳如磐石的力量;向上生长享受阳光,始终给生长明确的方向。
整本书采用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章节结构,让初识读者可以顺序阅读,逐步了解;也方便已了解理解为先模式的读者,按需选择章节,深入阅读。本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了陌生、新奇、认同、折服等阶段。理解为先模式是一种逆向设计模式,即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而后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类似于我们日常的手机导航系统,先输入目的地,再选择交通方式或者路线需求,最后是规划路线。理解为先模式在教学设计之初,通过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思维方向,通过评价方式告诉同学们规则和要求,最后在老师给出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引领下,逐步到达目的地,实现教学目标,让整节课呈现出一幅完整的思维地图。所以理解为先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 明确预期学习结果、阶段二 确定恰当评估方法、阶段三 规划相关教学过程。接下来一一介绍。
一、什么是理解
理解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要通过理解。日常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就是这样一个在教学中常用的词,在课标中却没有体现。究竟什么是理解?怎样才算理解呢?百度百科认为“理解”是: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 从道理上了解,指了解,认识,说理分析, 见解。这样看来,理解的含义很多,概念似乎比较模糊,我们没有办法具体界定是不是理解了。只是知道“理解”不等同于简单的知道、通晓。本书中认为“理解”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与简单地传授和测试知识和技能相比,理解还涉及更复杂的教学和评估。就像针对不同的知识,课程标准给出不同的行为动词一样,这些行为动词就是评估理解的体现。
二、怎样制定目标
理解是目标,那么怎样制定这一目标呢?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本单元要达到的内容标准和任务目标是哪些?本单元要发展的思维习惯和跨学科目标是哪些?然后从学习迁移、理解意义、掌握知能三个维度来描述目标。
学习迁移方面:学生能自主地将所学运用到……,学生将获得何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效果?
理解意义分为两个方面:1、深入持久理解——学生将会理解……,教师特别期望学生理解什么?学生如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2、核心问题——学生将不断思考……,何种引人深思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的质疑问难、理解意义和学习迁移。
掌握知能方面: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是……,学生应当掌握并能再现哪些事实和基本概念?学生应形成的技能是……,学生应当会运用哪些具体的技能和程序?
目标制定时要注意:突出核心问题,围绕大概念、关键进程,而非拘泥于应试、目标明确且有逻辑联系,是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三、如何评估
不同的目标评估方式不同,如检查识记类知识常用选择、填空、配对等客观题评价;操作类一般采用技能测试或演示来评估;解释类要让学习者用自己的话阐述、分析、说明等评估;也会用以某核心问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来评估理解。学习的长期目标是迁移,所以评估一般采用在真实情境任务中,通过学生的行为、语言等来检测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评估方式选择时要注意:评估要真实、有效可操作性,且关注学生的差异。
四、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分为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学会迁移三个方面,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的推进也围绕目标进行,并因目标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
掌握知能类目标,教师采取直导教学,即通过明确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来告知学习者。一般采用讲解、呈现、概念辨析、示范等方式进行,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给出大量的练习和复诵任务。
理解意义目标涉及到一些智力活动,要求学习者通过推理、形成和检验理论以及寻找理解意义的关联与方式来理解那些难以及时掌握的事物。这时教师采用促导教学,即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散思维、主动建构。
学会迁移目标指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此时教师采取辅导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复杂的情境和尝试的机会,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矫正。
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预设问题所在,关注学情、灵活开展,并注重形成性评价。
理解为先模式是当代教学设计的标志性模式,也是经过市场检验,广受教师欢迎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式之一。它既立足于为“学习”搭脚手架,又给予教师较大的自主创造空间。我们期待在这些优秀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学习更有意义!
作者:朱锦锦
(三门峡市陕州区陕州中学)
编辑:李 蔚
审核:裴 戈
5月份,经由工作室推荐,开始阅读当代美国课程改革专家、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创始人之一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合著,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主任盛群力教授等翻译的《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这本书不同于以往的教育著作,它更像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操作指南,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像一棵扎根于泥土,向阳而生的大树。向下扎根汲取营养,给自己稳如磐石的力量;向上生长享受阳光,始终给生长明确的方向。
整本书采用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章节结构,让初识读者可以顺序阅读,逐步了解;也方便已了解理解为先模式的读者,按需选择章节,深入阅读。本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了陌生、新奇、认同、折服等阶段。理解为先模式是一种逆向设计模式,即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而后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类似于我们日常的手机导航系统,先输入目的地,再选择交通方式或者路线需求,最后是规划路线。理解为先模式在教学设计之初,通过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思维方向,通过评价方式告诉同学们规则和要求,最后在老师给出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引领下,逐步到达目的地,实现教学目标,让整节课呈现出一幅完整的思维地图。所以理解为先模式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 明确预期学习结果、阶段二 确定恰当评估方法、阶段三 规划相关教学过程。接下来一一介绍。
一、什么是理解
理解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要通过理解。日常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就是这样一个在教学中常用的词,在课标中却没有体现。究竟什么是理解?怎样才算理解呢?百度百科认为“理解”是: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 从道理上了解,指了解,认识,说理分析, 见解。这样看来,理解的含义很多,概念似乎比较模糊,我们没有办法具体界定是不是理解了。只是知道“理解”不等同于简单的知道、通晓。本书中认为“理解”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与简单地传授和测试知识和技能相比,理解还涉及更复杂的教学和评估。就像针对不同的知识,课程标准给出不同的行为动词一样,这些行为动词就是评估理解的体现。
二、怎样制定目标
理解是目标,那么怎样制定这一目标呢?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本单元要达到的内容标准和任务目标是哪些?本单元要发展的思维习惯和跨学科目标是哪些?然后从学习迁移、理解意义、掌握知能三个维度来描述目标。
学习迁移方面:学生能自主地将所学运用到……,学生将获得何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效果?
理解意义分为两个方面:1、深入持久理解——学生将会理解……,教师特别期望学生理解什么?学生如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2、核心问题——学生将不断思考……,何种引人深思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的质疑问难、理解意义和学习迁移。
掌握知能方面: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是……,学生应当掌握并能再现哪些事实和基本概念?学生应形成的技能是……,学生应当会运用哪些具体的技能和程序?
目标制定时要注意:突出核心问题,围绕大概念、关键进程,而非拘泥于应试、目标明确且有逻辑联系,是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三、如何评估
不同的目标评估方式不同,如检查识记类知识常用选择、填空、配对等客观题评价;操作类一般采用技能测试或演示来评估;解释类要让学习者用自己的话阐述、分析、说明等评估;也会用以某核心问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来评估理解。学习的长期目标是迁移,所以评估一般采用在真实情境任务中,通过学生的行为、语言等来检测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评估方式选择时要注意:评估要真实、有效可操作性,且关注学生的差异。
四、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分为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学会迁移三个方面,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的推进也围绕目标进行,并因目标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
掌握知能类目标,教师采取直导教学,即通过明确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来告知学习者。一般采用讲解、呈现、概念辨析、示范等方式进行,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给出大量的练习和复诵任务。
理解意义目标涉及到一些智力活动,要求学习者通过推理、形成和检验理论以及寻找理解意义的关联与方式来理解那些难以及时掌握的事物。这时教师采用促导教学,即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散思维、主动建构。
学会迁移目标指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此时教师采取辅导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复杂的情境和尝试的机会,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矫正。
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预设问题所在,关注学情、灵活开展,并注重形成性评价。
理解为先模式是当代教学设计的标志性模式,也是经过市场检验,广受教师欢迎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式之一。它既立足于为“学习”搭脚手架,又给予教师较大的自主创造空间。我们期待在这些优秀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学习更有意义!
作者:朱锦锦
(三门峡市陕州区陕州中学)
编辑:李 蔚
审核:裴 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