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教育学名词批注:深度学习

以下文章选自《星火之语》
 
深度学习与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进行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培养核心素养。结合《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一文的阅读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学会知识建构、学会问题解决、学会身份建构和学会高阶思维。身份建构指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高阶思维是核心。我觉得这与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观点不谋而合。21世纪人们需要掌握的素养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读、写、算的能力,而是批判性地思考和阅读,清晰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等高级素养。这些高级素养只通过浅层学习是难以达成的。
 
什么是深度学习?国内外学者大概有四种主要观点:一是深度理解说;二是理解—迁移说;三是体验学习说;四是三元学习说(高阶学习、整合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我觉得这与新学习科学强调的理解性学习、迁移学习、调动原有认知、情境与知识提取、元认知教学等观点基本吻合。可以说,深度学习就是基于新学习科学研究下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个人觉得黎加厚教授关于深度学习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他指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也就是说深度学习有三大特点: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应用。
 
理论需要联系实践才能更有说服力。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目前的课堂学习多是浅层次学习,学习的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知识,测试也以机械的记忆性的知识为主。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游离于心灵之外,未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借用罗杰斯的话说,课堂教学大多“发生在学生的脖子以上”;二是停留于教材表层,很少深入知识内核;三是专注于知识获得,难有活学活用。
 
鉴于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深度学习的思想内涵:1.深度学习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学习;2.深度学习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3.深度学习是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作者认为在操作上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题研究式学习,二是项目创作式学习。不过我觉得这两种操作可能更适合于理科学习。从语文学科来思考,阅读教学进行深度学习应该以主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是主问题的确定,就充分考验教师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如果自己都不能深度解读文本,在课堂上又如何敢把问题抛给学生,又如何接住学生的各种答案,又如何引导学生将知识、生活、生命打通进而发生共鸣呢?
 
现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强调整本书阅读,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停留在记住人物和故事情节上,那么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深度训练。《西游记》除了九九八十一难,还可以从师徒四人的磨合中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合作,关键是要互相包容,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中悟出成长就是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水浒传》除了一百零八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崇拜劫富济贫、匡扶正义的同时,也要警惕里面对暴力的病态迷恋、对复仇的肆意渲染。
 
说到底,任何一种学习并不仅仅取决于学习模式或是操作方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