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把作业速度提上去

以下文章选自《感由侃升》
 
一、 写作业拖拉磨蹭的危害
 
从学习方面来看,因为写作业晚睡,第二天上课没精神,学习效率就会下降。从心理健康方面来看, 长期晚睡,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躁郁,甚至失眠。从长远发展来看, 这种拖拉的行为模式 一旦形成,对孩子未来生活与工作也很不利。现代人常见的“拖延症”,如果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其实跟 儿童期的作业拖拉磨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 写作业拖拉磨蹭的原因
 
1.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记忆不牢:对概念、原理理解不透,对公式、课文记忆不牢等, 都会导致作业不会做,或者做起来不熟练, 写作 业的速度自然也就慢下来了。因此这不是速度问题, 而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问题。对于这种情况, 重点是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作业无限量供应:有些孩子的书桌上摆放着小山一样高习题册、试题集。孩子刚做完一本,爸妈又买回来三本。家长想法很好:多做题,多做试卷,成绩就会好。但是每天都写不完作业,只会消磨孩子的学习动力。而且给孩子的作业无限量加码,还可能导致一种极端现象:孩子知道做完一本, 还有一本等着, 就想用磨蹭拖拉的法子,给自己争取一点自由时间。提醒各位家长,不要总做“加法”,要适当做“减法”。也就是说,减少一些学校外的作业量,把孩 子桌上的一摞摞的习题册、试题集撤掉一些, 或许我们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3.心理节奏缓慢或焦虑:心理节奏缓慢是指孩子的心理与行为总是比同龄人慢半拍。这与孩子先天的气质特征有很大关系,缓慢的心理感受会带给他们安全感。心理节奏慢的孩子不仅写作业慢, 整个行为节奏也慢。不过他们的速度虽然慢,正确率却很高,做出来的题一般不会错。对于这类孩子,调整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节奏,是训练的重点内容。有一点需要说明,改变心理节奏,绝非一日之功,要以“年”为单位,父母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焦虑情绪也会导致写作业慢。大家听说过“橡皮综合症”吗? “橡皮综合症”是指孩子在写作业时不断用橡皮擦来擦去,明明是对的,也算整齐工整,但还是要擦了重写,追求完美。其实,“橡皮综合症” 产生的原因在于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自己要求太高,或者是父母要求太高。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做父母要降低对孩子期望水平, 别把指标定得过高,更不能一切以完美为标准。不仅是作业,对孩子的各种行为都要有宽容的态度,不能要求孩子的每个行为、每个步骤都是正确、规范的。其次对孩子多一些赞美与夸奖, 让孩子有成就感、满足感,而不是总处在危机感中。最后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放松训练,比如反复做几组深呼吸, 体验放松的感觉。在这里要注意,是家长和孩子一起 做放松训练,因为这类孩子的父母十有八九也总处在焦虑状态中,他们的焦虑情绪与孩子的焦虑情绪互动, 使得这种消极情绪愈演愈烈。
 
4.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是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原因。
 
三、 家庭训练法: 应对写作业拖拉磨蹭
 
下面给大家提供六点建议, 帮助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 从而解决写作业拖拉磨蹭的 问题。
 
1.作业前限时准备:作业前限时准备,也就是家长要限制孩子写作业前的准备时间。作业拖拉、磨蹭的孩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开始说要写作业,到真正踏踏实实地写作业, 这个过程要耗费不少时间。坐下来没两分钟,说要上厕所;没多久又说要喝水;过了一会儿,肚子饿了要吃东西。终于等到没有其他事可做了, 又对着文具盒愣神了好半天。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溜走了,结果半小时过去了, 还没写几个字。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给出的针对性措施就是,限时完成准备工作。如果孩子以前要磨蹭半个小时再开始写,那爸妈要向孩子正式宣布:作业前的准备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十分钟后就不能提任何要求了。如果孩子能坚持一周, 就可以得到奖励。如果孩子训练一个月后, 能做到 10 分钟完成准备工作, 那么这个准备时间就可以开始缩短了。比如从10分钟缩短为8分钟, 等三个月后再缩短为5分钟。这个细节很重要,它不仅可以加快孩子的作业速度,也是对孩子执行力的训练。
 
2.固定学习场所:固定学习场所,也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固定的场所去写作业。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叫“地点定向”,是指人们到了特定的地点,就会习惯性地做他该做的事情, 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让孩子只要进入这个场所, 就能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安心学习。这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地点,最好是一个独立空间。如果在客厅里写作业,分散专注力的因素会有许多,所以要尽量避免。顺便说一下这个房间的布置,除了床以外,要给孩子配备高低适宜的桌椅, 光线柔和的台灯。最重要的是这间屋子不要放容易让孩子分心的东西,比如玩具、电脑、手机等等。如果孩子有使用电脑或手机的需要,可以到客厅来使用,再回房间写作业。
 
3.利用适宜的背景音乐:利用适宜的背景音乐,是指家长可以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给孩子播放合适的音乐,帮助孩子更专注,加快作业速度。音乐最大的特点是节奏感,音乐的节奏带动人们的行为节奏。节奏慢的时候人的动作就会缓慢;节奏快的时候人的动作也会相应地加快。有研究表明这种伴随着音乐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快速完成作业,学习速度提高 2-10 倍,还能有效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同时缓解学习压力。在这里,特别向大家推荐巴洛克音乐中60 拍的高频音乐,比如莫扎特 D大调第七号小提琴协奏曲、贝 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等等。大家也可以在网络上输入关键词 “巴洛克 60 拍高频音乐”,还可以找到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都可以作为孩子写作业时的背景音 乐,从而帮助孩子加快心理节奏,进而带动他的行为节奏。
 
4.考核任务而不是考核时间:考核任务而不是考核时间是指家长要把写作业这个行为当作管理的目的,而不是把写作业的时间作为管理目标。许多家庭都有这样的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写作业的时间。这种规定看起来很合理,但其实有很大的弊端,它会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时间上面,而不是写作业本身,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把“混时间”当 成首要任务。所以我建议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再以时间作为考核指标, 而要以任务完成作为考核指标。如果孩子还在上小学就要规定每天晚上十点钟必须睡觉。然后郑重地告诉孩子如果你8点完成作 业,8点到10点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9点完成作业,9点到10点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10点完成就没有自由活动时间。10 点完不成作业那就不准做了,准备好接受没完成作业的后果。
 
因为人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的管理模式能让孩子看到利益,得到利益,他没有理由不去迅速完成作业。如果他看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 他也没有理由、更没有动力去迅速完成作业。利益驱动,是一条铁的法则。这种考核任务的做法还可以解开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死结。如今几乎所有的家庭中, 都存在一个矛盾冲突, 那就是孩子要玩手机、电脑, 家长不让玩。但如果用我们的这个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玩得到, 玩不到, 是孩子做主;能玩多长时间也是孩子做主。在规定时间内作业做得越快,玩的时间就越多。如果玩不到也怨不了别人,是拖拉的结果。作为家长,如果你打算采用这条措施,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要说话要算数。 不能看到孩子作业做得快了,玩的时间长了,就想追加孩子的作业量。 那不仅会前功尽弃,还会搞僵亲子关系。
 
5.父母不做干扰源,必要时提供安抚:有些家长好心办坏事, 初衷是关心孩子, 结果却成了孩子写作业时的干扰源。比如有些家长在孩子 写作业时,一会儿端杯牛奶,一会儿递个水果,这些都会打乱孩子专注学习的持续性。当然也不能完全不管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写作业时又做起与写作业无关的事情了,父母可以用安抚的方式跟孩子沟通。 比如耐心询问孩子: “是不是遇到了难题?要不要我帮你?”这样做首先可以把孩 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这时我们也不要急,而是继续平静地跟孩子说:“我知道你马上就能把作业完成,我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 既能中止孩子的无关行为,也能让他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对待写作业拖拉、速度慢的孩子,不能总是责怪、数落、 抱怨。因为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强化他的不良行为习惯。
 
6.生活中全面提速:孩子要提速的不仅是作业而是生活的全方面。从点滴小事做起, 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提高行为效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千万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跟学习有关的事情上,而忽略了其他的事情。只有将这 些细微的行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有可能让孩子内化为习惯, 从而成为孩子持续成长、终身成长的 能量。
 
四、 效果检测
 
给各位家长提供一个实用工具——作业过程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和记录孩子写作业的过程来检测效果。
 
作业过程观察记录表
 
 这里有两个行为观察点。一是孩子每天写作业的时长;二是观察孩子在作业过程中一次性保持专注,即不发生任何分心行为的时间。我们每周观察记录三次,比如周一、周三、周五各自记录一次,把每次的数据填入上面的表格中。观察一个月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后, 把这些数据画成一个折线图, 这样就能更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变化了。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专注时长也是不同的,下面的这个表格中是正常情况下的参考数据,家长 们可以与记录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判断。
 
儿童集中注意时长表
 
年龄
 
专注时长
 
5-6 岁
 
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 10-15 分钟
 
7-10 岁
 
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 15-20 分钟
 
10-12 岁
 
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 25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
 
注意力集中时间超过 30 分钟
 
坚持做这种观察与记录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孩子进步的轨迹。哪怕过程有些缓慢, 可能也有起伏, 但是我们会发现趋势是向上的。家长经常看看这个表格,信心与耐心就增强了;也可以让孩子经常看看这 个表格,他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进一步努力的强大动力。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