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南滨路见“南滨时光”读书会

以下文章选自《重庆老街》
 
南滨路见“南滨时光”读书会
 
文/袁英英
 
 氤氲书香,厚重深远
 
充满期待的读书会终于如约而至。
 
早早准备好这次读书会必读的书籍,笔记本和签字笔出发。当然,手机电量充满格,着装焕然一新也是必须的。线路图在群里一目了然,还有可爱的小志愿者做引导,一路顺风,不费周折,轨道交通快捷到达。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色的匾额上,书写着“南滨路文化产业园”几个大字,金色的篆体透着古朴。
 
绿树掩映下的青砖黛瓦小楼和庭院,充满了四月间的盎然与浓浓的书卷气。
 
两块读书会的招牌立在院子里绿色的遮阳伞下。铺着米黄色桌布的签到桌和茶歇桌,温馨而简约。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仟叶涧花道美学馆提供的插花作品,他们为这次读书会做了充分准备,插花的主题紧扣书的内容。
 
立德乐从上海扬帆起航,经三峡抵达重庆这一思路贯穿了整个会场的花艺布置。上海,璀璨的东方明珠,仿如透明花瓶里水中的蝴蝶兰,娇艳而时尚;浪花深处,鱼虾跳跃;长江两岸风景旖旎;三峡峭崖壁立,水流湍急,风光无限;黄葛树下热情好客的重庆男人与婀娜多姿、娇艳妩媚的重庆女人们;扬帆、远航。
 
这些表达花语的艺术品座落在会场每个恰当的位置,美在无声间流淌,惊艳了时光。
 
翁老师的插花团队从上午10点入场开始用心制作,为这场傍晚才开始的读书会,增添了浓浓的美学艺术气息。
 
看到了为会议而忙碌的志愿者身影,负责签到查看健康码赠送伴手礼的;看到茶歇桌由Meo  Tang|蜜糖和果树提供的精美甜品糕点及水果,正在被志愿者小心翼翼地摆放;看到音响师疲惫地坐在椅子上休息,顾不上吃晚饭;看到主持人及统筹正在忙前忙后地做着最后的准备。为了这场读书会,有太多的人为之付出努力。他们认真细致到书盖印章的位置、书的摆放、画面的呈现,细抠到极致,可谓用尽心思。这一切的点缀都是为了呈现出高格调、高品位的艺术盛宴,这一切沐浴着与会者的眼眸与心灵,陶醉在形式美的意境中……
 
主讲嘉宾周勇先生的头衔多得让人记不住,重庆史研究会会长的身份更适合今天的主题,走进晚清中国西部的贸易与旅游,和英国商人立德乐来一场长江三峡及重庆游,是多么得惬意。
 
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时光倒流,清光绪九年(1883年)2月中旬,中国除夕之日,立德乐首次乘船离开上海,前往长江上游游历。他途经汉口、沙市、宜昌,于3月18日进入著名的长江三峡。五天后,到达了重庆东部的巫山县。后经夔州,(今奉节)、云阳、万县(今万州)、忠州(今忠县)、丰都、涪州(今涪陵)、长寿。4月7日抵达重庆城。逗留20来天后,在4月30日离开返回汉口。
 
第二次,1898年1月15日,立德乐带领他的“利川号”,从上海出发,溯江而上。一个多月后,3月9日清晨,一艘飘扬着“米字旗”的靠蒸汽发动的铁甲船“利川号”经历万险千难,缓缓向朝天门码头靠来。
 
李正权老师对这一场景有过描述,他写到:重庆人的优势一是顽强,二是开放。那个叫立德乐的英国船长驾驶着“利川号”轮船第一次驶抵朝天门,竟然受到重庆人的盛大欢迎。众多船只列队江中,披红挂彩迎候。闻讯赶来看热闹的重庆人竟达万人之多,把朝天门码头挤得水泄不通,真有点万人空巷的情景。当“利川号”靠拢码头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掌声雷动。立德乐携妻子与船员一行人整装登岸,人们夹道欢迎。要知道,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情景啊!重庆人对外来的洋火、洋油、洋碱、洋布、洋船什么的,几乎完全采取欢迎的态度。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度,让重庆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极短的时间里超越了成都。
 
看到大屏幕上呈现的“利川号”停靠朝天门码头的黑白照片时,感觉就是李正权老师笔下的真实再现。
 
 用声传递,侧耳倾听
 
读书会安排了领读人、国家一级导演麦恬老师的朗诵。
 
麦恬老师的声音有一股独特的磁场定力,能让人全神贯注在字里行间,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你不会开小差,不会游离书外,真正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麦恬老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再熟悉不过,阿蛮老师的《渝城九章》,在麦恬老师声音的解读下,显得更加生动、鲜活。
 
久闻其声,终见其人,合影留念妥妥的,粉丝的心情,开心无比。
 
西南大学博士生刘婧雨老师用英文朗读了一段该书1888年原版章节,我虽然听不懂,但语气、语调和深情的朗读,有一种英伦贵族气息的带入感,画面中,一位英国母亲手捧书籍,为儿女朗读来自遥远东方的高山流水,大江大河,以及两岸的旖旎风光。
 
立德乐先生是否会想到百年后,他的著作会被他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土地上的一群人,以这种方式来解读呢?不考虑他来东方作为商人获利的目的,单从一位游者的记录,他的笔如同画师手中的笔,将一幅幅长江三峡的壮丽画卷一一呈现,真实、准确的描摹,让读者仿佛走进了旧日重庆影像之中。
 
周勇会长将从知晓立德乐其人,到获得该书英文原版,再到完成翻译、公开出版,约40年的漫长历程娓娓道来。
 
如何评价立德乐在重庆的作为?周勇会长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话:“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历史性、实践性、客观性、阶级性、价值性。最根本的是历史性:评价历史人物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只有将历史人物放在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坚持历史性原则,才有可能将其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立德乐到重庆的游历,为大英帝国殖民中国充当了开路先锋,同时西方的文明也借机传播到中国西部,加速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周勇会长鼓励大家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虽然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但历史是靠每个人书写的。
 
提问互动环节,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惠科,则对书中提及的一些细节进行了答疑解惑,帮助书友更好地理解了作者所处历史时代背景。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活动中,书友们也纷纷发言,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大家意犹未尽,期待下一期活动的到来。
 
照片由志愿者拍摄特此感谢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