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 绘本起源说(第十六期)

以下文章选自《INSPIRE快乐英语》
 
读书笔记
 
绘本起源说
 
自从文字在有声语言和图画的基础上诞生之后,用图画叙述故事的表现方式一直存在,在整个艺术史上处处可以看到“绘本”的原来形态。在公元前16 世纪的古埃及,出现了一种绘制在草纸上的卷轴,内容是描绘死亡之后的世界,被称之为“死亡之书”。
 
到了公元4世纪的时候,也就是中国的东晋时期,一种图文并茂的画卷出现在人们眼前,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已经很成熟了。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卷可以算作一篇文章的几段插图,描绘一系列的动人形象。
 
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卷》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取材于东晋竹林七贤的故事。
 
北宋的《洛神赋图卷》以三国时期魏国曹植所做的《洛神赋》为蓝本,情节构思极富奇幻色彩,堪称古代的“奇幻连环画”。
 
元代赵孟類的《红衣西域僧图卷》以佛教和道教题材以及神话传说、民间信仰中的神灵作为“释道仙境”的主角。
 
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卷》是辽宁博物馆的宝贝,采用青绿重彩工笔,长度达9.87 米,比张择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图》长近一倍,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
 
这种图文结合的画卷形式影响到了日本,在9世纪末的时候,日本的画卷艺术也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江户时代在民间普及版画制作的绘本。《源氏物语绘卷》在绘画艺术方面和日本艺术史上都享有崇高地位。
 
印度的曼陀罗以及印第安文化中的“克地斯”,也都是绘本的雏形。在7世纪左右出现的曼陀罗是印度人用来表达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印度秘教中关于宇宙形式的概念,认为宇宙是对称的、统一的、整体化的构造或境界。
 
“克地斯”是一种画在鹿皮或树皮纸上的图文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西班牙统治之前,印第安人用它来记录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
 
随着整个艺术史的发展,到了12 世纪,在一些波斯文学手抄本中出现了与现代插画非常相似的图画形式。后来还有一些画在教堂墙壁上或画在佛教石窟总的关于宗教的相关事物和人物故事的壁画,也具有记述故事的特点,同样也被看作是绘本的早期形式。
 
因此,将故事视觉化,用图画表达某些故事或事件在人类的美术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现代意义上的绘本虽然出现百余年的时间,但是在整个美术史上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用一连串图画讲一个故事的形式其实一直包含在整个美术流中。
 
那么到了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人进入了“读图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觉得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吸引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并刺激我们麻木的神经。绘本以图为主,附带少量文字或没有文字的书籍形式得到了人们的追捧。到了上世纪,随着儿童人权的确立迅速发展的幼儿教育结合在一起,绘本也得到相当的普及。
 
快来关注我们吧!
 
文字 | 王悠然
 
图片丨王悠然
 
审核 | 隋茹钰 黄文懿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