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的感想

以下文章选自《二哥心迹》
 
近三月读了一些书,有小说,工具书,学术类书。
 
但都是读完即止,最多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动了自己。
 
亦或是暂时性知道书中提供的方法。、
 
有时回顾之前读过的书,更多的是模糊且碎散的记忆。
 
导致这类现象的问题经过思考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一,读书过程中看的是文字内容,没有跳出书页,从书的整体框架理解书写的内容,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的把书读懂。在读书过程中一味拘泥于文字的识读及语句的理解。读完一段没有归纳该段的段落大意,读完一章没有及时梳理章节的核心思想,
 
二,读完一本书后没有通过目录回顾整本书的架构就撂一边了。主要原因猜想是学生时期被强行灌输或自然而然养成的一些错误习惯导致只图完成任务的习惯。
 
三,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追求读书的量,每次读完一本书确实是有一种“我又读完了一本书”的浅层的愉悦心情。
 
四,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点,精彩点没有刻意去探索。过于表面的理解和浅层的思考。
 
五,读书未做记录,有些段落当时的理解没有记录下来以至于后续再翻书的时候就遗漏了曾经的想法
 
六,读过的书没有写读后的总结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导致了读过的书没有得到好的整理和回顾。对书中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考验后,几尽忘记其书中的内容。
 
七,没有再读的想法。以为读过的书再读就是浪费时间,再读是没有营养可吸取的。
 
基于以上7点后续读书中应当刻意规避。
 
勿忘初心。如果要养成看书的习惯并希望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开始读书时以量得到正反馈,加强自己的信心。
 
当读到20本以上的时候就应该反思读书的目的。用读书的初衷来验证读书过程中读书方法是否符合自己的目的。
 
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没有标准可依的,读书的目的也因人而异。有人看书为了消遣,有人为了学习,有人为了讲故事,有人为了解释问题,有人为了解决问题,也有人为了预测问题...
 
我以为好的方法
 
先从整体上清晰目录之间的关系,再是阅读对应的章节。当然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有记录,书买回来不是为了爱护的是用来阅读的就不要怕把书翻烂了,不要担心书被勾画的五颜六色。更多的是担心书内容没有被理解和吸收理解。
 
最重要的是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在一周内要回顾该书。主要是章节之间的联系,章节的内容,章节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尽可能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自己写出的观点会迫使自己去回顾和整理读完的书。正所谓知识不在于学习多少而在于怎么把知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经过整理的知识才是更加深刻难忘的。
 
但是读书最最重要的是开始读,而不是全网搜读书方法。当你读几本高分书和名著的时候你就会喜欢上读书的。
 
综上读书需要回顾,需要合上书整理书的内容。最好是写下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话把书变薄浓缩为一篇千字属于自己的文章。精彩的书一定要多读几遍。
 
近三月读的书有:
 
《富兰克林自传》《影响力》《菲常记忆》
 
《心流》《学会写作》《麦肯锡沟通》《月亮与六便士》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遥远的救世主》《生死疲劳》
 
《引爆点》《学习的本质》《活着》
 
《人生》《百年孤独》《事实》
 
记住只有读书才会发现自己读书存在的问题,会发现自己的所见多么狭隘。
 
我想我会一直读下去,我将会不以任务式的读下去。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