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自己做回“赤子” | 感悟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武汉教育读书联盟》
 
武汉小学工会轮值周
 
为充分展示“武汉教育读书联盟”成员单位教师阅读的丰硕成果,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擦亮“武汉教育读书联盟”品牌,近期,在联盟成员单位中开展“武汉教育读书联盟”微信公众号轮值活动,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在公众号上推送,欢迎广大教师阅读和分享!
 
读书让自己做回“赤子”
 
 藏读 
 
 荐读 
 
 枕读 
 
传读
 
武汉小学  梁涛
 
作者简介:
 
梁涛,武汉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学术带头人、湖北名师、武汉市教育界名师、武昌名师。潜心探索以儿童为本位的童心教育,倡导让孩子自由呼吸与自然生长的儿童生活阅读。
 
谈到自己最值得引以为傲的,不是自己头顶的光环,而是这辈子只专注做两件事:一是读书,生命不歇,读书不止;二是教书,教孩子读书,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读书就是让自己做回赤子,永葆赤子般的那颗率真、善良、好奇、爱幻想、勇于探索和生命力旺盛的心。拥怀赤子之心,修赤子之德厚,成己达人,探寻教育之真。
 
01
 
藏读:因为爱书家变成“图书馆”
 
从上师范就爱上读书,因为囊中羞涩,常常将父亲给的零花钱省下买书。周末一天逛书店淘书成为自己唯一放松。八九十年代武汉三镇大小书店没有我不知道。为了省钱买书,有一年放暑假骑自行车穿越三镇,只为买一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毕业时衣箱变成书箱。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工资,书箱变成可展示的书架。后来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书房,取名“铿然舍”。
 
从上师范购买的第一套《马恩选集》,四十多年读书生涯,书开始从书房向客厅,向卧室,向阳台过道漫溢。为了给书建个家,书柜由一组增至到多组,直至无墙可安放书柜。书房变成藏书室,客厅变成书房。家中藏书数千册,走进家中如同走进一座家庭图书馆。我读书颇杂,文史哲教育科技乃至生活类的书都读。有一段时间夫人喜欢茶道插花,我迷恋做菜,孩子喜欢烘焙甜饼,为此购买许多生活类图书。大家各取所好,自读其乐。藏书有多种版本的《十三经注疏》和《诸子集成》、新旧版《二十四史》和多种版本的《史记》;集类收藏了多种版本多卷本的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等文集选集全集。因酷爱读唐诗宋词,收藏两种版本的《全唐诗》《全宋词》。近现代学术大家中犹爱梁启超、顾炎武、章太炎、鲁迅、胡适、陈寅恪、钱钟书、钱穆等,这些大师全集文集也纳入研读收藏中。在主题类藏书中有《红楼梦》主题、儿童教育主题、译文网格企鹅外国文学经典、大家小书、新知主题等。望书自励:“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密咏恬吟:“铿然舍瑟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博观约取,享受只有读书带给自己的赤子般的天真烂漫和狂傲不羁的超然与自由!
 
02
 
荐读:将语文课上成好玩的读书课。
 
我有一个执念:一个不爱阅读的语文老师教不出来爱阅读的孩子。研读童书,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和分享童书融入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中,也成了我个人职业素养。与语文教材对接整合,我为孩子开设“与儿童文学课有约”的阅读课,为此我为孩子们编制一份特别书单一一《“点亮童年”:润泽心灵的100本好书》。每年对书单进行升级更新。
 
2017年作为驻校专家派到武昌区珞珈山小学,指导语文学科教学和教师团队建设。先后承担了六(1)班语文教学工作和五六年级校本读书社团活动。我尝试将“整本书的阅读”引进课堂。引导孩子们细读 《萤王》《小王子》《饥饿的石头》《乞力马扎罗的雪》 等文学经典。为创建“童年悦读”书架,自费为学生购买了“国际获奖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经典悦读”(少年版)“银火箭少年科幻”曹文轩纯美小说,沈溪石动物小说,林汉达历史故事,林格伦,罗大尔,刘慈欣作品系列等近500多册。
 
为致敬法国作家敬圣埃克絮佩,围绕“永远的小王子”的主题, 推荐孩子们读“小王子”三部曲(《小王子》《风沙星辰》《夜间飞行》)等书,指导小组自选专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性阅读,将《小王子》童话改编成《我们都是小王子》五幕剧,指导各小组以朗诵表演,微校平台分享等形式进行展示。以《读书多么快乐的事--与孩子们聊读书》在微校公众号平台名师荐书专栏做专题分享。我和校信息部老师一起策划分5期发布社团的孩子录制的五幕童话剧《我们都是小王子》。发布当天,获得很高的点击数。《长江日报》等媒体记者以《羡慕,在这所学校,省特级教师每周背着书箱给孩子上阅读课》为题做了专题报道。为推动家庭亲子阅读,在三-六年级家校共育一班一优课家长会上,主讲的专题报告《让孩子爱上阅读》引发家长共鸣与反响。
 
03
 
枕读:御书而飞,病室变成了澄明的“瓦尔登湖”。
 
2020年被诊断为鼻咽癌,开启了持续六个月的放化疗治疗。治疗是打身体的消耗战,煎熬无比,对自己而言应对每一天是过关跨坎。九次入院,4次化疗,28个放疗和6个靶向化疗。放疗好比是“温水煮青蛙”,愈到治疗的临界点身体反应愈厉害,口腔溃疡,味觉尽失,吞咽困难。为了让身体抗受放疗和化疗,每餐强迫自己吃东西,一碗粥吞咽个把小时。谈到这段经历,除了家人陪护,同事朋友的关心鼓励,我还有一件法宝就是读书。读书成了承受治疼痛的防护甲。因放化疗导致骨髓抑制血小板降至危险值,只能卧床不能行动。仅靠一次次输血,每天数次肌肉注射维护。医生说治疗手段用尽,建议转诊至协和医院血液科。这样的日子让人痛苦和绝望。每天枕书而眠,读书成了唤醒自己,舒解疼痛的最好方式。
 
读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狄德罗的《哲学思想录》,梁启超的《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读《庄子》,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读书御“鲲鹏”而飞,眼前病室变成了澄明的“瓦尔登湖”。有些书是年轻时读过,如《约翰克里斯朵夫》。那是我曾经的精神英雄偶像,重读让自己的人生与克里斯朵夫的人生交织重叠在一起,“我”即克里斯朵夫,克里斯多夫即“我”。人生需要燃烧,直面磨折与苦难,冲破羁绊与阻隔,实现人生创造与超越,和自我精神升华。
 
04
 
传读:文心传递,诗心、童心契合以达人。
 
八月中旬从协和出院,开启个人在家编辑《文心》期刊的工作模式。这一段时间身体保持稳定相对平稳状态。每周二去协和医院做例行血检调药开药,三月后去肿瘤医院身体复检,在家坚持服药,构成其新的生活常态。直至《文心》致敬卷、芳华卷完成终校定稿付梓,历时4个月。在《文心》开辟自己的读书专栏“铿然舍读书”。先后撰写《文本解读与教学方略》《驯养的智慧》《猫冬读书》《诗教:让孩子恋上古诗词》,创编剧本《新童心说》《我们都是“小王子”》,指导创编剧本《鼠疫》。
 
下面的编后絮语记录了这段个人心路:
 
从2020年征稿编辑到2021年上半年因故中断,感到此事未了,疫情之年各校区创生的成果和已发生正在发生的大事件应该用纸质文本方式记录下来。以此沉淀山河无恙、岁月静好的“时间的颜色”,沉淀“各美其美”的学校文化的味道,沉淀“教学相长”、“与城共生”的生长的能量,沉淀不同样态的文本发出交响的声音,传递童心教育的温情。这个情结挥之不去,下半年小心翼翼地重拾编辑,对自己而言这是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结果预设和想象太多,接受命运的安排也许寸步难行,先尝试慢慢做起来了。这一做身体里细胞被激活了,大家的文字也成了我每天的文化餐,比咀嚼食物更有味道,阅读与校改让眼前的文字幻化成生动场景和敞亮的对话,也让日子有色彩。
 
— — — END — — —
 
读  万卷书
 
路里万 行
 
阅 读 点 亮 生 活
 
美编 | 何丹
 
责编 | 吴雪菲 凌静
 
副编审 | 陈浩
 
编审 | 许芬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