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以下文章选自《泰山学院附中良师居》
 
读   书   有   感
 
丁   珍
 
有书读以来,一直有几个问题在困扰着我:读书,读的是什么?怎么去读书?怎样算是有效读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还要从没书读说起。在父母的观念中,除了课本以外的东西都属于不学无术,恰巧的是从上初中以来,我的姐姐们时不时地送我几本小说消磨时光,送归送,不过是当着老妈的面儿送,结果可想而知了。双休闲暇时光,想去书店阅读,在家长看来,这一定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无奈自己势单力薄,就这样到了高中。身为高中生的我开始自己管理生活费,便果断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什么故事汇呀,意林呀等期刊,读短篇小说……看得比较杂。到了大学便更加放肆起来,一本一本地读,不论是借还是买,抑或者朋友送的,不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 ,但凡是有资源且想看的就一定会拿到手。
 
从没书看到能看一点点书再到看很多书,渐渐地我发现了问题,例如看小说的主人公从来记不住;看书看完以后只能说故事情节,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更甚者看完后回想自己看没看过这本书,然后告诉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没看过……所以,读书读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浮现在了脑海中。
 
最近,在某个公众号上看到这么一句话:“阅读,是最高贵的通行证。”看书多了,思考得就更多了,至于为什么会读书,为什么要读书,这句话涵盖了所有。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一个最简单的原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读书,就是在准备。央视热播剧《人世间》中,说到: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不是什么毒鸡汤,是实实在在的警醒 语。
 
可是,读书读的到底是什么呢?读人物情节还是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去网上搜索答案,这些都不是:读书,读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细细想来,的确如此。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时,单纯因为标题喜欢上了这本书,但通篇读下来,却与知更鸟并无多大的关系。“知更鸟”就是一个象征,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和知更鸟的命运一样,并没有做过任何坏事却被人伤害。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偏见,比无知更可怕。没有穿着他的鞋子再走一遍他的路时,就不要轻易的评价他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看事情要全面客观地对待,误把愚昧当德行,错把谬论当真理,不知不觉就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只有放下偏见,才能看到事物的美好,拉近彼此的距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一个人想要成就全新的自我,会经历很多的坎坷波折,但总离不开教育一词。教育,永远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在不断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中,敢于反抗、斗争,去学习,接受教育,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在不断学习中变得强大,学会放过自己。有一句话特别喜欢——没有人应该为你的幸福负责,除了你自己。学习女主人公塔拉的精神,不断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救赎自己。因此,往后余生,愿你义无反顾地勇敢飞往你的山。
 
知道自己有经常记不住主人公或者一些人物角色的缺点,我采取了制作人物关系图的方式,有时是自己边阅读边制作,有时是从网上查找。渐渐地,对书中的人物开始变得明晰起来,见的多了,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次数多了,就养成了左手拿书,右手对应人物关系的习惯。
 
书籍的内涵,不止体现在了文字上,文字背后的底蕴更为丰富。历时41天读完了四十年珍藏版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女主人公郝嘉丽的一言一行备受世人争议,但她不去理会,她很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飘》见证了她的成长历程。在那样的年代中,她是一直坚守自我的,是独立的女性,永远为自己而活。她与韩媚兰的友情,从一开始的敌对状态,到日后相处中慢慢变成的浓浓姐妹情,倒是替郝嘉丽感到幸运。韩媚兰是一个顶顶好的上等人,她心地善良,宽容她人,支持郝嘉丽的任何事情,也算得上是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了。无论是郝嘉丽还是韩媚兰都值得去学习她们可贵的精神品质。学习郝嘉丽的坚强、有魄力,一直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学习韩媚兰的宽容待人与善良等。这便是学习文字背后的寓意了吧。
 
领悟了,就懂得了。那怎样读书呢?怎样读书算作有效读书呢?我理解为要把握书的核心要点以及想要表达的寓意和文字背后的内涵。而这些也都体现在了读书读什么中。有人说读书要读有用的书,也有的人认为不论读什么书,总会使自己成长。我的读书观更偏向于后者,鲁迅说过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不管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在读书之前,不妨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这本书要学到什么?只有明白了这些,便是会读书了。
 
【作者简介】
 
丁珍,新入职教师,小学部任教语文学科。积极乐观,热情活泼。愿意用加倍的耐心与勤奋,认真教好每一位学生。
 
审 核:孙 明 霞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