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书心得

以下文章选自《绿色的夏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既浪漫又现实,极有带入感,成为中国古代诗词里最耀眼的那颗星,几乎每当月圆之时,人人都会在心中默这首词,可谓脍炙人口意境深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境界宏阔,堪为古今绝唱。
 
……
 
作为中国人,谁还不会不时的被头脑中冒出来的苏轼脍炙人口的精美诗句惊艳到呢,苏轼可是集才华、能力于一身的,有浪漫主义色彩却又务实亲民的大诗人、大官员、大才子,虽然命运多舛,但却一生乐观豁达。作为中国人几乎知道苏轼的人,都会对它有仰慕和喜爱之情的。
 
而了解苏轼的一生一定要选看林语堂老先生历时十多年才完成的《苏东坡传》。林语堂老先生说:像苏东坡这样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林语堂老先生专心致力写苏东坡传记时,自视为一大乐事,无需其他理由。我想在愉快心情下写出来的作品一定是极具感染力的,更何况是大师作品,一定会史料翔实,读来会受益匪浅的。
 
能够专心的读书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想起来自己总是被裹挟着过日子,自从世上有了叫做智能手机这个小东西,仿佛在人们面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检索任何信息都变得快捷方便,阅读任何文章都变得短平快,消耗任何一段等待的时光都变得不会无聊,无论时时,无论处处,这个小小的智能手机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个部分般如影随形,须臾不能离开。
 
而回想起来这个时段恰好有了十年的时间。可莫名其妙的却经常性的有些心慌,因为不能持续而又深入的读一本好书,很难认真而又深入的的对待一件事,状态持续这么久本就有些不太寻常。
 
这十年里极认真的看一页书的时候变得有些稀缺,其实早就有感觉,也曾试图改变,试着查阅资料写科普文,也试着每天听音频减少翻看手机的次数,可还是下意识的停下手中的事情,去看一下手机,就仿佛心中被种下了蛊,欲罢不能之感。更何况近几年新兴的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几乎有消灭文字之势头,妙语连珠声情并茂的短视频,看似瞬时将信息传递给了你,但却让你被带到了另一个虚幻的世界里,时间被一点点地吞噬,让你欲罢不能。
 
是时候改变了,我感觉还是深入、认真、仔细的读一本好书,给精神带来的充实感和心灵的平静,对我才是最有助益的。
 
霞霞鼓励我参加共读小组织,我想被约束的日子也许会有改观,于是跃跃欲试地报上了名。这个共读小组织就仿佛看穿了爱偷懒的我的致命弱点一般,每一条规定极简单但让你不能逃离。
 
先公布共读书名,就是前些天在东方甄选被董宇辉卖爆的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全书供28章,规划每日一章,28天读完。参与人员彼此监督,每晚12点前用发音频的方式上传到群里,说明自己读书的收获或者读书笔记,要么就朗诵一段精彩的内容。作为打卡,督促自己完成承诺,读好一本书,真正有收获。
 
我也曾号称自己是爱读书之人,可是不小心丢了很多年,今天觉得重拾自己好好回归读书。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落于人后,为了每天打卡汇报读书的进度不至于作业做的太不好看,我需得抖擞精神认真对待。
 
周一是真正开始共读的时间,我今天可以提前读上一读,一个原因是这本书在我的床头放了至少有两年多时间我都不曾认真看过十几页,我是需要下决心好好读一下这本书,另一个愿意是真的要好好准备需要上传的作业,不好好做作业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想我需要做一个好学生。
 
摘抄一下书中我喜欢的语句: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