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期】【读书感悟】听一堂不走寻常路的小说课

以下文章选自《永川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听一堂不走寻常路的小说课
 
——读毕飞宇《小说课》有感
 
北山中学   龙娟
 
《小说课》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的作品,该书辑录了毕飞宇在南京大学,北大,清华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作者毕飞宇不走寻常路,抛开“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套路分析,而是捡拾文本中不起眼的意象,以新颖的视角,谐趣幽默的表达,鞭辟入里地对小说进行了极具个性气质和个体能力的精妙解读,把“小说课”上得精彩纷呈。 
 
早些时候,就听前辈说毕飞宇的《小说课》特别值得一看,对我们教学小说特别有用,抱着试一试和完成任务的心态,利用假期打开了《小说课》一览春光。为了能尽可能的读懂这本书,我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小说(《水浒传》和《红楼梦》)为案例的部分进行学习,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小说课》利用《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局部为我们揭示什么是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
 
关于逻辑性,毕飞宇老师引用了别林斯基的话“偶然性在悲剧中没有一席之地”来论述,他通过分析《水浒传》林冲的人物形象来证明。林冲一个标准的上层社会公务员,一个技术骨干,他的目标也很清楚,凭着自己的业务能力就想在体制内混得体面些。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土匪骨干”的呢?施耐庵在林冲上梁山的路上施展出了强大的逻辑能力:从开始,林冲太太一出场遇到高衙内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再之后,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之下,林冲并无落草打算,他只是想好好改造,回归主流社会,这时的林冲仍和造反没有半毛钱关系;于是施耐庵又给他安排了山神庙的风、雪和石头,林冲杀了人,只剩下了一条路——“向东流亡,”流亡的林冲依然没打算上山,哪怕被逼如此绝境,林冲身上仍没有半点革命性。林冲越怂,社会越坏,林冲的怂就是批判性。施耐庵运用如此强大的逻辑意在告诉读者,如此不想造反,如此怂的一个人都要被“逼上梁山”,社会已经坏到什么程度。
 
这强大的逻辑性是我们阅读原著时往往容易忽略的,尽管有时我们可能也读出了故事的逻辑性,但我们从未进行过系统系分析与归纳,更没有把它上升到文学创作层面上来。
 
对于什么是小说中的反逻辑?毕飞宇老师例举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王熙凤和秦可卿中间制造出的一片“反常” ,比如王熙凤探望病入膏肓的秦可卿之后,本是秦闺蜜的她,出门后竟悠闲地赏起园中景致,“一步步行来”“移步前来”“款步提衣”悠闲自得;秦可卿去世,她也并未现身,直到最后她取代了秦可卿的宁国府办公室主任时才出现。这一系列的“反常”不仅让我们深刻认识了这个自私冷酷,让人害怕的女人,还让我们真正见识了《红楼梦》的另一种表现手法“飞白”,这种由“不写”构成,将“真事”隐去的表现手法形成的反逻辑的强大魅力。
 
小说情节中的逻辑与反逻辑仅仅是《小说课》中的冰山一角,窥一斑而知全豹,毕飞宇老师用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小说创作者“内行人”的视角为我们进行了精彩解读,你值得拥有!
 
 
 
END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