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拥军:借古观今——读书感悟之七

以下文章选自《微语文三人行》
 
借古观今
 
——读书感悟之七
 
宣州区古泉中心小学  汪拥军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纷繁芜杂、扑朔迷离。但提纲挈领,一言以蔽之,始终有个内在规律在支配着它,这就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历史周期率。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无不幻想江山永固,并为之未雨绸缪、竭尽全力,但结果却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影响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顺应民心还是逆于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王朝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对“民”的认识。中国古代常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是“舟”与“水”的关系。因而,大凡开国初的君王都能励精图治、勤政为民。楚汉战争之后,老百姓饱尝战乱之苦,汉高祖便顺应民众的需要,实行“无为”的治国安邦之道,使得汉初凋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经历隋末大乱的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剖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于是,他大力倡导轻徭薄赋的治国之策,缓和了阶级矛盾,确保了唐初政治局面的稳定。
 
 相反,历史上一些王朝在取得一时的成功后,却很少考虑人民的疾苦,结果加速了自己的灭亡。秦和隋的速亡就是最好的例证。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成就统一大业。然而不到20年,秦王朝就垮台了。原因固然很多,但很重要的就是秦王朝的苛政和暴政,终于导致了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无独有偶,曾经甲兵云集、风行万里的隋朝也是如此。隋的速亡关键是隋炀帝的淫荒无度、严刑峻法、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终于激起百姓群起反抗,导致隋王朝的迅速灭亡。
 
 其次,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用人,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礼记·礼运篇》就提出用人要“选贤与能”。墨子强调“尚贤”是“为政之本”,用人的好坏得失直接关系到一个王朝的生存和灭亡。大凡杰出的政治家都能坚持选贤任能的合理用人原则,从而巩固了政权。唐太宗就是一位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帝王。他认为,“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同时,他也认为,“使人如器”,即选拔人才就如同使用器物一样,要用其所长,如果片面求全责备,追求全才,就可能埋没大批有用之才。
 
 以魏征为例,在唐太宗与太子李建成争夺帝位、暗中倾轧期间,魏征始终站在李建成一边。然而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看到了魏征耿直的本性和经国之才,不仅不计前嫌,反而委以重任。这种唯贤是举的用人之道,使一大批贤才聚集在唐太宗周围,共同创造了“贞观之治”。同样是唐朝,在历经“开元盛世”之后,唐玄宗却过上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骄奢淫逸的生活。重用杨国忠等一批奸臣,致使安禄山、史思明乘虚而入,挑起“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以致灭亡。
 
 再次,吏治昌明还是纲纪废弛。官吏是王朝统治的基础,一个王朝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吏治的好坏。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盛世无不吏治昌明、官风清正,反之则是纲纪废弛、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正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以清王朝为例,康熙后期官吏贪污、钱粮短缺、国库空虚已相当严重,“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地方官为固位邀宠,狂征滥派,“竭小民衣食之资,供官司奴隶之费”。当时全国各地官府的杂派之多、陋规之繁,是前所未有。
 
 雍正帝即位伊始,就把澄清吏治作为根本大计和当务之急。他认为“所以治天下之道,惟在察吏一事。”刚继位即颁发十一道谕旨,反复表明他“整纲饬纪”“澄清吏治”的决心。严令各省限期内补足国库的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吏严加惩处,追回赃款,使吏治有了明显改善。可惜好景不长,到乾隆晚期之后,整个官场弥漫着贪赃枉法、阿谀逢迎的恶劣风气,过着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置国计民生于不顾,如此情况,清王朝不能不走向衰亡。
 
 最后,开放包容还是闭关锁国。纵观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史,对外开放时则强盛,而且愈强盛愈开放;闭关锁国时则衰败,而且愈衰败愈封闭。强盛与对外开放,衰败与闭关自守,委实是两对不可分割的伴生物。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西方学者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唐王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交通畅达,方物来自四面八方。开放的人才策略,将当时东亚以及中亚地区的人才引进来,使得唐朝前期能够在其辽阔的疆域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与之相反,清王朝从康熙年间便开始闭关自守,而同时期的法国出现了著名的路易十四改革。康熙帝和路易十四在经济、对外政策方面的迥然不同,对各自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康熙实行重农抑商、闭关自守;路易十四实行重商主义、殖民扩张。康熙帝的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路易十四的政策则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雍正继续着闭关政策,乾隆则更为甚,直接拒绝一切外来文明。虽有“康、雍、乾盛世”的辉煌,但那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正如马克思所言,闭关锁国,锁住了中国的发展,亦锁住了中国文明的进程。
 
 总之,“观今宜借古,无古不成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曾经持续了两千多年才衰亡的中国封建社会已成为历史过客。虽然尘埃落定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已不能再改变了,但它确实能给我们以启迪和智慧,其中的经验教训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深思和借鉴。
 
 

相关读后感推荐: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读后感300字

全体班委学习心得_全体班委学习心得7000字

《美学的散步》读后感400字_《美学的散步》读后感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适合中国小学生的快乐学习法》读书心得800字_《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适合中国小学生的快乐学习法》读书心得

《警犬汉克历险记12:拉小提琴的狐狸》读书心得_《警犬汉克历险记12:拉小提琴的狐狸》读书心得500字-800字

《纳尼亚传奇:最后一战》读书感悟_《纳尼亚传奇:最后一战》读书感悟500字-800字

《“致敬楷模,引领成长”- 挺进深蓝》读后感500字_《“致敬楷模,引领成长”- 挺进深蓝》读后感

《你好德古拉》读后感500字_《你好德古拉》读后感

《穷人的银行家》读书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