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拥军:网络正使我们失去耐心——读书感悟之十五

以下文章选自《微语文三人行》
 
网络正使我们失去耐心
 
——读书感悟之十五
 
宣州区古泉中心小学  汪拥军
 
网络正在使我们失去耐心。一些人网上购物一下单就希望商家尽快送达;转账最好是即时到账;下载要瞬间完成;跑步时要戴上耳机听歌;吃饭时还浏览网页;看视频可以跳过片头、用倍速播放。当下的我们似乎生活在一切都“求快”的社会中。快餐、快递、快捷、快速、倍速、极速、光速、秒杀、闪婚……
 
以前很慢,想要知道一天之中发生什么大事,要等到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好看的节目只有等到重播。现在可以随时点播的互联网让我们无需等待,可时间一长,人们对哪怕几分钟的等待都会犹如急火攻心。快捷的网络含有‘节省时间’这一‘无意识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心态,让人失去耐心。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排队购物没耐心、等红绿灯没耐心……。同时,我们对问题的解析不是自己去翻书找答案,而是网上百度,而网上的结果却有许多的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已经没耐心去探索问题的原因,只想快速地求得结果。互联网的这种即刻满足,不能够培养人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现在这种等待的机会太少了。资讯的发展,使我们对很多事物、轶事已经见怪不怪,越来越难感动和惊喜。现在很多人有了手机依赖症,5分钟左右就想去看看手机,或者刷刷朋友圈。现代人越来越急这是个普遍现象,新闻文章很少有人能坚持读下去,但是对于娱乐热点 艺人动态却是乐此不疲。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越来越多人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会采用单屏阅读模式。单屏阅读中会出现所谓的“徘徊式阅读”,其特点是焦点在多个任务间不停跳转,偏好多重信息流动,追求强刺激水平,对单调沉闷的忍耐性极低。这样的习惯自然会扩散到其他文化领域中,尤其是在影视领域,这一影响尤为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品,本就带着“爽文”特色;另一方面,习惯了“爽感”的观众也会更期待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体验更多的快乐、更强的刺激。这样的影响使得“爽剧”越来越多、越来越受欢迎,快节奏、不憋屈、能打脸成为许多观众对影视剧的基本评判标准。结束了一天忙碌工作的人们已无心慢慢欣赏和品味影视作品了。
 
“短视频”作为一种网络媒介,已经深刻影响了观众的媒介选择以及使用习惯,从而激发了新一轮媒介系统依赖。媒介系统依赖主要是指受众接受某一种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后产生明显的路径依赖,具体表现为对该路径下的传播兴趣更强,且有明显的冲动希望该路径下的信息或功能更为全面。快节奏、重效率的社会发展状态使得短浅化、碎片化的短视频欣赏模式被广泛接受,由此重构了视频生态、社交形态、审美习惯甚至公共传播图景。碎片化,是电脑与网络技术深度嵌入现代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之后,人类社会对科技文明的一次彻底反叛。短视频内容形态和传播方式加深了信息碎片化、媒介碎片化、受众碎片化的程度。
 
“速度几乎消灭了一切”,网络使我们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差。有人会说是“奶头乐效应”、是手机、是短视频让我们丧失了阅读的能力。换言之,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短视频,我们就能够保持阅读和深度思考吗?其实这样的归因方式颠倒了逻辑关系,不是短视频造就了当下的文化景观,而可以换一种视角,那便是所谓“后现代主义”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产生了需求,从而推动了短视频的诞生。
 
信息传播技术加速了时间、加速了社会运行,电子化开始以一种持续加速的节奏跳跃与流动,它拒绝停顿,拒绝迟滞,拒绝专注,拒绝反思,这种现象可将其称为“慢行注意力分散”。在这样的媒介节奏中,速度挣脱了钟表的限制,我们与技术化的文字、书写和阅读的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紧张的、充满焦虑的阶段。速度消灭了内容也消灭了专注和耐心。追求速度让我们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网络的短视频媒介迎合了整个社会对速度的追求,满足了受众在更短时间接受更多信息的需求,又用类似“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的沉浸和吸引机制,进一步改变了受众对时间的感知,推动了新的时间景观的形成,这种快速的时间观,正在扼杀人们的耐心。
 
其实,耐心才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许多事情是不能用倍速或快速进行的,比如学习、成长和成功。倍速或快速使青年人急功近利,凡事都想走捷径,这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焦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一万小时定律等等,都告诉我们耐心才是制胜的法宝。在这个地球村和互联网时代,不能忘记和忽视培养耐心。
 
耐心,也只有耐心,才能使我们淡定从容地去面对一切,去欣赏并享受这世间的美好。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