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四)- 找到你自己的节奏

以下文章选自《ZHL1988艺术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在你不知道自己的节奏的时候,你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为自己找不到自己对于读书的的感受与体验,所以你会以你在外界找寻到的答案作为参考,你可能会各种尝试,找寻一些自己的方法,有一些可能是有用的,有一些可能不是那么适合你。
 
当你总是习惯性的向外寻求答案的时候,你就会忽略向内寻找答案的机会。
 
那些成功的方法论,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这些方法论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最近在新书《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时,小哆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不是这本书里所表达的bullshit jobs ,而是看到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一点也许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文化、环境因素或者说成长经历,个体潜意识被压制,就是我们经常会有一些很不错的直觉和感受力,但是这些直觉与感受力,只是停留在产生想法的那一刻,这些直觉和感受力也许属于创造力的那一部分,但是我们从没好好用过它,所以当那些被压制的直觉与感受,你在某一个时间段,顿悟的时候,哦,原来那些直觉与感受都是对的,且有很强的创造力,也许你发掘一下你的创造力,说不定可以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细分的领域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在《深度工作》这本书里,小哆感受到,我们需要静心与专注才能产生更高的效能与产出。这一点,在绘画时,感受很明显,当你坐在位置上画上2-3小时的绘画的时候,这2-3小时后的绘画其实会有更多的产出和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我们平时总能有一些不错的体验,比如绘画时的感受、体验或者总结就是非常棒的,但是仅仅只是在感受层面,很少有做总结与分析。
 
有可能我们对于自己的直觉与感受,总是在向外找寻答案,从别人的分享中找到相同的体验或者经历,来找到共同点,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感受是所有人都拥有的还是只是个体的受。
 
也许很多人分享过,你看一本书,就得把这本书看完。这是一模板或者说是一个刻板映像,这个方法不适合每个人,无论你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阅读,都会有人来到你的身旁,提出ta们自己看法与想法,但这些想法与看法,跟你并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ta人关于自己的描述,只是,刚好借由你的读书这个行为而做出了ta自己的表达,所以,你只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了ta的看法。
 
小哆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
 
如不会规定页数,看一本书,看到某一个节点,注意力开始分散或者开始跑神,那就停止这本书的阅读。
 
如不会只看一本书,而是找到自己的感觉,几本甚至更多本一起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就很舒服。(因为阅读同一本书,很容易让人陷在书籍所描绘的内容当中,至少短时间内是这样的,因为当你沉浸在一个思维思绪里的时候,人就容易出现视觉盲区,就会局限,我们以为读书是开拓眼界,但同时,读书在某些特定的节点,会让我们陷入局限性思维,所以,此时,就是要跳出书籍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让大脑放松,或者转移视线,从别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
 
如有些书,可以阶段性的做总结,而不是阅读到一个章节才做总结。
 
不是只有在写作、瑜伽练习中才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自己的想法。
 
我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可能是生活中某个不经意的细节,也有可能是来自ta人有善的提醒,也有可能是在沟通交流当中……,发现自己的想法会产生在任何一个时候。
 
我们不需要给自己设限,自由且放松,感受当下的每个时刻,感受你能感受到的。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