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黄少华 | 啃读一本书,向课堂更深处漫溯

以下文章选自《育苑语思zlpywgzs》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育苑语思zlpywgzs
 
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与交织中升华。
 
36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后感
 
近期,潜下心来读书,工作室推荐的阅读书目《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当是首选,细细读来,收获颇丰。
 
初读此书,就特别认同本书作者吴松超老师在书中写到的:“有智慧的老师,不会漠视写作。教师写作是让教育变得更美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通往职业的幸福之路。坚持写下去,收获的将是长久的快乐与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可以说,写作是教师最好的成长方式。坚持写作,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留痕,让我们逐渐形成终身学习和反思的能力,更让我们惊喜的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蜕变。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真正去落实到笔头上写出来的时候,我很多时候都感到迷茫和困惑,明明写教后记、写观课记……这些内容都和我的工作息息相关,但又不愿意下笔,不知反思写什么?观课都观些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吴松超老师在这本书中给我指明了方向,带来了专业性的指导。
 
一、教后记:下节课我能教得更好。
 
教后记,就是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往往都是浮于表面,只是陈述现象,没有触及深处。书中归纳了其中原因,那就是教师缺少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缺乏对问题本质的一个追根溯源,找不准有研讨价值的问题,触及不到课堂教学规律、学科教学本质的内涵。因此在面对同样的课堂教学问题时,思维就打不开,找不到不一样的思考角度,自然反思也就不能走向深入。
 
怎么写好教后记呢?从本书中习得的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第一,以小窥大,独立成篇。先呈现课堂教学的情境,能针对一个问题或现象进行多方面分析,突出重点,捕捉亮点,抓住疑点,要言不繁、有的放矢,且独立成篇,努力将“问题”总结为能够反映教学规律的“主题”。
 
第二,少些课堂实录,多写规律总结。尽量避免课堂实录片段式教后记,要从课程高度关照课堂教学,要从大多数学生的课堂状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改善教学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现和纠正教学系统及目标偏差,提炼经验或感悟,提出改进与思路,以期下一节课能教得更好。
 
第三,视野宽一些,别让“课堂生成”喧宾夺主。“课堂生成”式教后记不能仅停留于津津乐道它的“精彩”,更要反思这个生成为什么会出现,与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无关系,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写教后记,就是研究、反思。“过家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是无法使教后记持续化、系统化、全面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阅读教学论文和学科专著,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不是停留在抒发情绪的层面。相信在记录和思考的过程中,只要真正做到及时精当、深入探究、持之以恒,笔耕不辍,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有趣,自己也一定成长的更快。  
 
二、观课记:如果我来教。
 
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是一种很常见的教研形式。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取他人精华,缩小与他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育人水平。反思自己平时的听评课,听课节数也不少,但收获并不明显,往往是重听轻评、缺乏准备、缺少方法,还停留在普通听评课的层面,想到的更多的是课堂事实的罗列,分析和建议也多是“就事论事、就课说课”,没有理论支撑,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零散繁杂,就更谈不上进而监控自己的课堂行为,成为自己课堂教学的观察者。本节中,吴老师句句直击要害,将为什么要写观课记、怎么写,都仔细地交给了每一位阅读的老师。吴老师说,观评课记录写得好,能够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察和反应能力。
 
怎么写好观课记呢?从本书中习得的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第一,找准观课点。也就是先要明确观评课的目的,这个目的可以从执教者的课堂设置和实施策略、课堂驾驭能力、课堂语言以及处理突发事件、学生听课的状态等方面进行选择。还可以从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进行观评。
 
第二,准备要充分。在观课之前,首先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自己心中要有一个教学的“预设”,即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如何设计,要用哪些方法给学生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第三,听出“门道”来。观课记最重要的内容是结合自己的观课目的,对自己研究、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阐述。再将这样的思考以“如果我来教”的形式开始写作。
 
第四,心中有全局。通过关注学生整体学习状态,来观测一堂课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策略使用是否得当。并不断扩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一节课的研究延伸到对如何上好一类课的深入思考。
 
写观课记,是最直接的课堂学习与反思,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抓手。因此,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快速、准确的发现问题,专业、精准的反思,定能促进教学改进,提升学习素养,提高研究能力,从而真正踏上研究反思的专业成长之路。
 
课堂是永远的宝藏,蕴藏着太多的奥秘,而坚持写作,就是打开宝藏的一把钥匙,向课堂更深处漫溯。吴老师说,“写作就是研究、反思,拿起了笔就是踏上了专业成长之路”。相信理念的更新,知识的涉猎,持续的发力,定能让智慧在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中升腾,展现成长的姿态,成就我们每一个人的语文梦。
 
撰稿:黄少华
 
编辑:邢志慧
 
审核:张丽萍
 
XIUMIUS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