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夏启红 我也要这样做班主任
以下文章选自《桦甸青年教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也要这样做班主任
桦甸市桦南中心小学 夏启红
寒假伊始,教育学会推荐青年教师读书书目也随之下发,在众多书目中,我最想拜读的就是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并不是我对于洁老师和这本书有多么了解,而是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疑问,怎么会有人“就想做班主任”?
《我就想做班主任》是被称为“天使教师”的于洁老师做了26年班主任还要继续做班主任的回答。于洁老师用非常质朴、接地气的语言写出了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书中动情的细节描写,深刻的教育思考牵出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关注的方方面面:教育的初心、班级的管理、教师的修炼、学生的沟通…… 于老师是用生命在书写“用教育的理想实践理想的教育”。这真是一本值得所有班主任品读、思考的一本书。拜读此书,我想以后我也要这样做班主任!
一、像老郭种树一样做教育
本书的第一辑主题是“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其中有一篇就是以这个主题命名的。于洁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一个特别爱打瞌睡的学生,于老师找到家长了解到原来家长是“菜贩子”。家长基本上是晚上不在家,家离学校又远,孩子也是五点左右就起床,自然瞌睡连连。这个孩子他很有爱心,主动倒班级的垃圾桶,于是评选感动班级人物时,他还获得提名奖。但是依然没有办法抗衡他的瞌睡。相信许多班主任老师也会有这样让我们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存在在班级里,基础差再加上家长不管或者根本无力看管。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学生背后的各种各样的家庭。于老师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多想想他好的方面,不厌弃他,也心怀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有某个契机出现,能让他有所改变。”是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希望他能成绩好,学会做人也很重要。忽而想到了我们桦南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顺应学生天性,蕴蓄发展潜力”。我们的办学理念与于老师谈到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老郭种树理念不谋而合。树木、树人,是相通的。老郭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里的人物,因为背驼得像骆驼,所以被人叫“橐驼”。他种的树长势粗壮,结的果子多。老郭总结原因说:“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让它的树根舒展,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用脚踏实。)老郭要是做老师,用这样的方法教出来的学生一定很优秀。让树根舒展,也就是要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记得以前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下课校园就炸开了锅,跳皮筋、踢毽子、掷沙包…… 现在的校园有点儿太安静了。“双差”(成绩差、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拘着他、束着他,你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反抗力。所以我们做班主任的更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培土要平匀,不能过紧或太松。给树培土相当于给学生立规矩,应当松紧适宜。若是太松,根基不稳。若是太紧,压得喘不过气。原则性问题要坚持,其他问题可以有弹性。
树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什么是我们的学生根下原来的土呢?是家,是家人,是家风,是亲情。家庭才是孩子扎根的土壤,唯有根深才能叶茂。我们现在的家长朋友,只是一味的要给孩子他们认为的好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了长托,寄宿。想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但是他们缺少的却是陪伴,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只希望我的家长朋友们能多多地陪陪孩子,多多听听他们最心底的感受。
捣土要结实,用脚踏实。人的根基一定要稳。什么是人的根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知识。作为班主任,我们怎么捣土使其结实?是阅读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以及我们本人三观正确的言传身教。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是种树的要领,更是教育要领。用这样的方法,我们的教育也会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二、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班主任工作是什么?于老师说:“没有比亦师亦友,度人度己更恰当的表达了”。是我们的学生在这坎坷的教育路上给了我们莫大的幸福,也是他们让我们痛并快乐着。教育之美,在于我们的学生各个不同,花也绚烂,草也凄然。让我们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懂得“接纳”,懂得尊重,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出自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原意是要尊重规律,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是一种人生态度,我认为更可以看成一种教育理念。让孩子成为孩子,成为他们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看着它一点点成长也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它是一棵参天大树。在读此书的第二辑“是什么让班主任不淡定”一部分中,于洁老师讲述了很多鲜活的案例,相信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样的学生也是层出不穷。首先面对又懒又赖的学生,于老师告诉我们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分析,找到突破口,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提高他们感兴趣科目成绩,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他们在感受到学习的些微愉悦感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学业上真的找不出成就感和幸福感,那我们也可以让这样的孩子成为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助手。再次,对于早恋的学生,于老师采取的方法则是提前预防,尊重为主。用好博客和家校联系平台,我们也可以利用好微信和家长沟通和交流。乐嘉写给15岁女儿的一封关于早恋的信,我们可以发给学生和家长。里面清楚地讲述了几点早恋的注意事项,也是平时我们总是羞涩或者没有很好的时机说的一些话。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事先做青春期的辅导,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事后一路关怀引导,避免往不良情况发展。不把学生早恋看成洪水猛兽,不伤害学生,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时分。所以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关注的是人身心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看成绩,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多一份理解与等待。
三、找一条路走进学生心
于洁老师说:“共情,是一个班主任最大的智慧。”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能改变人的工作,真正能让人改变的不光是这样或那样的方法,而是“爱”。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是对学生的喜爱。于老师用书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对于那些成绩差,心思不在读书上。于老师给他们写信,谆谆教导,希望他尝到学习的甜滋味,教育是慢的艺术,急不得。面对那些很努力,成绩却平平的孩子,于老师依然用书信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她说:“五根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般齐,他们除了读书,还有其他路可以走,而我,要做的,是不抛弃,不放弃,尽力鼓励,直到我无能为力”。是什么让于老师能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我想就是对学生深深的爱!
台湾作家杨子在《红粉知己》一文中有个耐人寻味的观点:人生以立言、立功、立德为荣,其实立情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所谓立情就是建立情感,立情是可以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幸福的!立情,我们可以在遇见学生的第一天开始,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在任何适合立情的时机恰当而巧妙地与学生建立情感。只有学会时时立情,处处立情,才能“共情”。而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有一颗“爱”心,否则一切亦是纸上谈兵。
我喜欢于洁老师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不因文字有多美,布局有多巧妙,立意有多高,而是因为这样行云流水的娓娓道来的教育叙事中,有爱、有理想、有坚持。这份坚持,这份笃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也要像于洁老师这样做班主任!
作者简介|About the author
夏启红 /Xia Qihong
桦甸市桦南中心小学班主任,一级教师。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会员。桦甸市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
本期责编:孙继明
执行编辑:鹿培才
本期校稿:王冬梅
投稿邮箱:hdjyxh@126.com
桦甸青年教师 HDQNJS
您的关注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我也要这样做班主任
桦甸市桦南中心小学 夏启红
寒假伊始,教育学会推荐青年教师读书书目也随之下发,在众多书目中,我最想拜读的就是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并不是我对于洁老师和这本书有多么了解,而是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很多人也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疑问,怎么会有人“就想做班主任”?
《我就想做班主任》是被称为“天使教师”的于洁老师做了26年班主任还要继续做班主任的回答。于洁老师用非常质朴、接地气的语言写出了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书中动情的细节描写,深刻的教育思考牵出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关注的方方面面:教育的初心、班级的管理、教师的修炼、学生的沟通…… 于老师是用生命在书写“用教育的理想实践理想的教育”。这真是一本值得所有班主任品读、思考的一本书。拜读此书,我想以后我也要这样做班主任!
一、像老郭种树一样做教育
本书的第一辑主题是“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其中有一篇就是以这个主题命名的。于洁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一个特别爱打瞌睡的学生,于老师找到家长了解到原来家长是“菜贩子”。家长基本上是晚上不在家,家离学校又远,孩子也是五点左右就起床,自然瞌睡连连。这个孩子他很有爱心,主动倒班级的垃圾桶,于是评选感动班级人物时,他还获得提名奖。但是依然没有办法抗衡他的瞌睡。相信许多班主任老师也会有这样让我们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存在在班级里,基础差再加上家长不管或者根本无力看管。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学生背后的各种各样的家庭。于老师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多想想他好的方面,不厌弃他,也心怀期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有某个契机出现,能让他有所改变。”是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希望他能成绩好,学会做人也很重要。忽而想到了我们桦南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顺应学生天性,蕴蓄发展潜力”。我们的办学理念与于老师谈到的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老郭种树理念不谋而合。树木、树人,是相通的。老郭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里的人物,因为背驼得像骆驼,所以被人叫“橐驼”。他种的树长势粗壮,结的果子多。老郭总结原因说:“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让它的树根舒展,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用脚踏实。)老郭要是做老师,用这样的方法教出来的学生一定很优秀。让树根舒展,也就是要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记得以前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下课校园就炸开了锅,跳皮筋、踢毽子、掷沙包…… 现在的校园有点儿太安静了。“双差”(成绩差、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拘着他、束着他,你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反抗力。所以我们做班主任的更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培土要平匀,不能过紧或太松。给树培土相当于给学生立规矩,应当松紧适宜。若是太松,根基不稳。若是太紧,压得喘不过气。原则性问题要坚持,其他问题可以有弹性。
树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什么是我们的学生根下原来的土呢?是家,是家人,是家风,是亲情。家庭才是孩子扎根的土壤,唯有根深才能叶茂。我们现在的家长朋友,只是一味的要给孩子他们认为的好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了长托,寄宿。想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但是他们缺少的却是陪伴,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只希望我的家长朋友们能多多地陪陪孩子,多多听听他们最心底的感受。
捣土要结实,用脚踏实。人的根基一定要稳。什么是人的根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知识。作为班主任,我们怎么捣土使其结实?是阅读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以及我们本人三观正确的言传身教。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是种树的要领,更是教育要领。用这样的方法,我们的教育也会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
二、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班主任工作是什么?于老师说:“没有比亦师亦友,度人度己更恰当的表达了”。是我们的学生在这坎坷的教育路上给了我们莫大的幸福,也是他们让我们痛并快乐着。教育之美,在于我们的学生各个不同,花也绚烂,草也凄然。让我们发现学生之美,发现自身之美,发现师生情谊之美。懂得“接纳”,懂得尊重,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出自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原意是要尊重规律,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是一种人生态度,我认为更可以看成一种教育理念。让孩子成为孩子,成为他们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看着它一点点成长也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它是一棵参天大树。在读此书的第二辑“是什么让班主任不淡定”一部分中,于洁老师讲述了很多鲜活的案例,相信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样的学生也是层出不穷。首先面对又懒又赖的学生,于老师告诉我们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分析,找到突破口,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提高他们感兴趣科目成绩,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他们在感受到学习的些微愉悦感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如果学业上真的找不出成就感和幸福感,那我们也可以让这样的孩子成为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助手。再次,对于早恋的学生,于老师采取的方法则是提前预防,尊重为主。用好博客和家校联系平台,我们也可以利用好微信和家长沟通和交流。乐嘉写给15岁女儿的一封关于早恋的信,我们可以发给学生和家长。里面清楚地讲述了几点早恋的注意事项,也是平时我们总是羞涩或者没有很好的时机说的一些话。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事先做青春期的辅导,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事后一路关怀引导,避免往不良情况发展。不把学生早恋看成洪水猛兽,不伤害学生,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有过青春时分。所以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关注的是人身心的发展,而不是一味地看成绩,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多一份理解与等待。
三、找一条路走进学生心
于洁老师说:“共情,是一个班主任最大的智慧。”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能改变人的工作,真正能让人改变的不光是这样或那样的方法,而是“爱”。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是对学生的喜爱。于老师用书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对于那些成绩差,心思不在读书上。于老师给他们写信,谆谆教导,希望他尝到学习的甜滋味,教育是慢的艺术,急不得。面对那些很努力,成绩却平平的孩子,于老师依然用书信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她说:“五根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般齐,他们除了读书,还有其他路可以走,而我,要做的,是不抛弃,不放弃,尽力鼓励,直到我无能为力”。是什么让于老师能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我想就是对学生深深的爱!
台湾作家杨子在《红粉知己》一文中有个耐人寻味的观点:人生以立言、立功、立德为荣,其实立情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所谓立情就是建立情感,立情是可以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幸福的!立情,我们可以在遇见学生的第一天开始,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在任何适合立情的时机恰当而巧妙地与学生建立情感。只有学会时时立情,处处立情,才能“共情”。而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需有一颗“爱”心,否则一切亦是纸上谈兵。
我喜欢于洁老师朴实无华的写作风格,不因文字有多美,布局有多巧妙,立意有多高,而是因为这样行云流水的娓娓道来的教育叙事中,有爱、有理想、有坚持。这份坚持,这份笃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也要像于洁老师这样做班主任!
作者简介|About the author
夏启红 /Xia Qihong
桦甸市桦南中心小学班主任,一级教师。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会员。桦甸市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
本期责编:孙继明
执行编辑:鹿培才
本期校稿:王冬梅
投稿邮箱:hdjyxh@126.com
桦甸青年教师 HDQNJS
您的关注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