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潜能者》读后感2000字_《多相潜能者》读后感

小时候我们被问长大后想做什么?可能那时候你的答案是医生、老师、动物饲养员、飞行员、画家或者其他。

家长通常会鼓励你说“从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做的。”

孩子的回答可能是“我都喜欢,都想做”。

在大人看来,我们过多的梦想如果不够专注可能无法实现其一,还不如舍弃多余专注在一样上反复练习。至少有一样特长可以带你走更远的路,也算是一种值得的选择。

孩子的喜好是单纯的,发自内心的,拥有令成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始终充满热情,这是当代成年人很难具备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想做动物饲养员,可以判断他一定是喜欢动物,有爱心,且是付出型人格的孩子。

如果他同时想做歌手又想做医生,又未尝不可呢,边饲养动物边给动物唱歌,或者还可以因此带来一场欢乐的秀或是表演给人带去快乐。

当动物生病的时候,他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为动物治疗,那医学的梦想就成了加分项,助力他成为综合型人才。

我之所以想表达这个观点是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有限,也看到了自己的无限。

MON

01

我做过很多工作,记者,编辑,产品,策划,文案,运营,写作,出书,做自媒体人。转而做民宿主理人,自由撰稿人。

然而所有的职业里,我发现最喜欢的是倾听和采访。我内心渴望与人亲近,也许我会是很好的陪伴者,倾听者和鼓励者。

即便没有很大的舞台,那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为需要的人带去一些亮光和鼓励,对我来说也是我存在的微小意义。

你们给我发的每一条私信、每一封邮件或是从遥远城市打来的电话,和我说着你们所经历的现在和光景,我都会祷告上帝让我看到你的需要,然后借着我的口给你一点点帮助和力量。

我始终认为职业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的能力不会因为你是总统还是清洁工而被隐藏或是埋没,没有一种职业应该被轻看,也没有一种职业的存在是拿来忽视的。

令我感到难过的是,这个社会让人心变得越来越关注那些头衔、名声和价值感带来的认同与赞美,成功的标准也越来越趋于利益和关系。

如果我们的内心因为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结合感到欣喜,并拥有通过个人微小而美好的行为让世界变更好的意愿,那将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

当这样的光照在黑暗里,我希望世界接受光,并且在光中得自由与新生。

MON

02

谈合作接资源结交人脉,这些事情我都不擅长,如果一顿饭是为了谈成某个合作而吃的话,我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我更希望我吃的糖醋排骨、芋头煲、椰子鸡汤,是因为这顿食物以及与我享用食物的你带给我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我希望我写的每个文字都是发自内心的,我所有的经历和素材不是因为文章多优美而肆意添加矫揉造作。

我希望我从来不会因为一些博眼球的内容而把我的朋友设为虚拟ABC人设。

我害怕自己成为一个连自己都讨厌的人,所以某个程度上来说,我成了一个看起来正直略显清高却有些不讨好的角色。

就像有人问我,你五年前都出书了,什么时候出下一本,我也会反问自己,如果再让我出一本书,我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我能提供给你哪些有用又可行的内容,是你真正需要且能够从中受益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方向。

坦白讲,这几年,我好像真成了一个多相潜能者,一直在探索自己,也一直在寻求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在不同领域里寻找新的可能。

至今为止我还没有整理出来我可以提供给你什么,是你需要也恰好我能够给予的。出书在这个时代挺容易的,但是真正坚持读书的人却不太容易。

希望未来我出的书是那种你愿意长久摆在书架上,而不是马桶上的休闲读物,为此我会努力且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MON

03

TED演说《你长大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看到自己从小到大不变的是内心的那份真诚,正义,单纯,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爱憎分明。

有时候也许我看起来略显清高或是不食人间烟火,对一些套路嗤之以鼻的时候,常让人感到无法理解。

想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有时候是需要牺牲一些个人原则才能顺应发展,那些被我轻看和拒绝的方式,让我短期内看起来很吃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并不会让我失去什么。

一名多相潜能者拥有许多爱好和创意追求,把它拆成三部分可能更容易理解:多相、潜能、人。多相潜能者必须具备三个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拥抱你的内在天性,无论那是什么。拥抱你的多样热情、跟随你的好奇心,寻找那些“兔子窝”,探索你的交叉领域,直到在事业中找到那份长久热爱,让这个世界因为你而变得更加美好。

MON

04

我什么都喜欢,可我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很多人的迷茫和困惑。我们花很多钱去学习,以为可以放下焦虑,殊不知购买了更多焦虑。

也许你也是一名潜在的多相潜能者,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上帝会借着你所拥有的帮助到真正需要的人。

为你现在所拥有的感恩,也为你还未学习到的感恩,因为你多了一个可以探索的机会,也多了一个更深认识自己的机会。

爱好很多不是坏事,理想很丰满也不是坏事,你所有的成长和经历都不会白费,就像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区里,没有快慢,适合自己的节奏就是最好的开始。

有人在20岁成功,有人在70岁才成功,每个人成功的定义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活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相同的。

愿你感受到一天24小时的宝贵、易逝和美好,有想做的事情,想爱的人,和温热的梦想,就值得喜悦。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