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纪大了》读后感1600字_《父母年纪大了》读后感
1
前几天我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明天要回家,给我蒸两锅馒头。
妈妈一听就来劲了,问还要豆角不,茄子不,葱姜蒜不?要的话我去地里摘去。
我说到了再摘。
她说那当然了,我就是问问。
每一次都这样,只要回家,老太太就精神抖擞,我就会满载而归。
有时候没打招呼就回去,她就埋怨我:来了也不打招呼,说一声我活了发面好蒸馍啊。
我妈妈我婆婆都是蒸馍好手,我那么大了还不会蒸馍,真的都是惯的。
以前我总怕累着她,现在看到我们回去时她开心的给我们拾掇东西的样子,我想开多了。
父母年纪大了,不要让他们天天啥都不做还美其名曰享清福,就要多用用他们,让他们经常有事做。
力所能及的为儿女做些事,是父母一辈子最乐意的事。
2
可以让他们干活。
当然是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蒸两锅大卷子或者馒头,去地里摘菜。
虽说年纪大了,我妈也是闲不住的人,种菜,养鸡养鸭,存鸡蛋鸭蛋。
一年到头我家都有新鲜鸡蛋,也有新鲜蔬菜,冬天还会保存很多白菜萝卜。我妈会腌咸菜,做臭豆子,豆瓣酱,都是冬天开胃又下饭的家常小菜。
无论吃多少山珍海味,你都会发现,还是这样的小菜好吃,可能就是因为这是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前天又打电话来,说:“玉米可以吃了,你没空来我让你姐姐带着。”
下午,我姐给我们送来了半袋子玉米,还有好几个茄子,一个嫩南瓜纽,一大把青翠小葱。二宝特别喜欢吃我炒的南瓜丝。
后来我打电话告诉她玉米怎么吃的,南瓜纽怎么做的,馒头已妥妥的放在了冰箱里。
妈妈看我们吃的开心,充满了自豪感,声音里都是欢快。
这个欢快,是生活的盼头,生活有盼头,心情才会好。
老年人的盼头,就是子女,就是子女还需要他,他还可以像孩子们小时候那样,为他们提供可吃的东西。
我们父母这一代,经历过饥饿的穷苦日子,对粮食充满敬畏,爱惜食物到了怜惜的地步,地里种的瓜桃梨枣,都是宝贝,明明知道不值钱,却一点舍不得扔。
那是心血,那也是情结。
以前我不懂,总觉得为了一点子蔬菜,驱车几十里去拿,还不够油钱。
现在不知怎么了,越来越爱吃妈妈种的菜,还有她小心翼翼攒起来的鸡蛋。
可能只是我想见妈妈,妈妈想见我,总要为这一次相见找点借口吧。
3
可以跟他们发牢骚。
只要我不忙,几乎都是一天一个电话,拉拉家常,说说孩子,吐槽一下孩子爸爸。
有时候忙些忘了,妈妈会打来,说,三天没打电话了,忙啥呢?
如果听见我发牢骚,还会跟小时候一样,先批评我。
我小时候,不管跟谁发生矛盾,我爸妈总是先训我,先让我说自己错在了哪里。
长此以往,我还真形成了遇事多忍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
一直到现在,如果生活超出掌控,遇到不公正,或者被误解,我都会先从自身找原因。
找到了,便原谅了别人;没找到,感觉确实不是自己的原因,心里更是释怀多了,因为咱们控制不了别人啊。
所以,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好的一面,眼里没有什么讨厌的人,看谁都顺眼,对事都能多些理解。
这是爹娘教我的。
有时候我想,如果距离远,又不打电话不聊天,甚至过年也不回家,父母的爱,该托付给谁?亲情,用什么维系?
所以,要经常拉呱,告诉妈妈,你永远需要她。
4
昨天,一个定居外地的朋友回老家,跟我说,不管大城市的家有多好,一回到生她养她的村庄,她就感到一种“婴儿般的安全感”。
我很能体会这种安全感,大学时我经常失眠,但只要放假回到家,就睡得特别好,好像是放下一切的轻松。
这种安全感,是从出生时就呼吸的带着青草味的空气,是那个连犄角旮旯都记得放了什么的小院子,是院子前面的篱笆菜园子,还有,是妈妈看到孩子从远方回来时脸上荡漾开的幸福笑容。
这就是我们人生最初躺在妈妈怀抱里时的安全感和熟悉感。
如果爹妈知道我们心里还住着小时候的自己,还像小时候一样需要自己,他们一定很开心幸福。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还有能劳作的父母;到了我们父母这个年纪,还可以为儿女做些事情,我们就都是幸福的人。
所以,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用,对孩子还有帮助,不是个闲人,就是我理解和践行的孝道。
愿所有爸爸妈妈健康平安。
前几天我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明天要回家,给我蒸两锅馒头。
妈妈一听就来劲了,问还要豆角不,茄子不,葱姜蒜不?要的话我去地里摘去。
我说到了再摘。
她说那当然了,我就是问问。
每一次都这样,只要回家,老太太就精神抖擞,我就会满载而归。
有时候没打招呼就回去,她就埋怨我:来了也不打招呼,说一声我活了发面好蒸馍啊。
我妈妈我婆婆都是蒸馍好手,我那么大了还不会蒸馍,真的都是惯的。
以前我总怕累着她,现在看到我们回去时她开心的给我们拾掇东西的样子,我想开多了。
父母年纪大了,不要让他们天天啥都不做还美其名曰享清福,就要多用用他们,让他们经常有事做。
力所能及的为儿女做些事,是父母一辈子最乐意的事。
2
可以让他们干活。
当然是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蒸两锅大卷子或者馒头,去地里摘菜。
虽说年纪大了,我妈也是闲不住的人,种菜,养鸡养鸭,存鸡蛋鸭蛋。
一年到头我家都有新鲜鸡蛋,也有新鲜蔬菜,冬天还会保存很多白菜萝卜。我妈会腌咸菜,做臭豆子,豆瓣酱,都是冬天开胃又下饭的家常小菜。
无论吃多少山珍海味,你都会发现,还是这样的小菜好吃,可能就是因为这是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前天又打电话来,说:“玉米可以吃了,你没空来我让你姐姐带着。”
下午,我姐给我们送来了半袋子玉米,还有好几个茄子,一个嫩南瓜纽,一大把青翠小葱。二宝特别喜欢吃我炒的南瓜丝。
后来我打电话告诉她玉米怎么吃的,南瓜纽怎么做的,馒头已妥妥的放在了冰箱里。
妈妈看我们吃的开心,充满了自豪感,声音里都是欢快。
这个欢快,是生活的盼头,生活有盼头,心情才会好。
老年人的盼头,就是子女,就是子女还需要他,他还可以像孩子们小时候那样,为他们提供可吃的东西。
我们父母这一代,经历过饥饿的穷苦日子,对粮食充满敬畏,爱惜食物到了怜惜的地步,地里种的瓜桃梨枣,都是宝贝,明明知道不值钱,却一点舍不得扔。
那是心血,那也是情结。
以前我不懂,总觉得为了一点子蔬菜,驱车几十里去拿,还不够油钱。
现在不知怎么了,越来越爱吃妈妈种的菜,还有她小心翼翼攒起来的鸡蛋。
可能只是我想见妈妈,妈妈想见我,总要为这一次相见找点借口吧。
3
可以跟他们发牢骚。
只要我不忙,几乎都是一天一个电话,拉拉家常,说说孩子,吐槽一下孩子爸爸。
有时候忙些忘了,妈妈会打来,说,三天没打电话了,忙啥呢?
如果听见我发牢骚,还会跟小时候一样,先批评我。
我小时候,不管跟谁发生矛盾,我爸妈总是先训我,先让我说自己错在了哪里。
长此以往,我还真形成了遇事多忍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
一直到现在,如果生活超出掌控,遇到不公正,或者被误解,我都会先从自身找原因。
找到了,便原谅了别人;没找到,感觉确实不是自己的原因,心里更是释怀多了,因为咱们控制不了别人啊。
所以,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好的一面,眼里没有什么讨厌的人,看谁都顺眼,对事都能多些理解。
这是爹娘教我的。
有时候我想,如果距离远,又不打电话不聊天,甚至过年也不回家,父母的爱,该托付给谁?亲情,用什么维系?
所以,要经常拉呱,告诉妈妈,你永远需要她。
4
昨天,一个定居外地的朋友回老家,跟我说,不管大城市的家有多好,一回到生她养她的村庄,她就感到一种“婴儿般的安全感”。
我很能体会这种安全感,大学时我经常失眠,但只要放假回到家,就睡得特别好,好像是放下一切的轻松。
这种安全感,是从出生时就呼吸的带着青草味的空气,是那个连犄角旮旯都记得放了什么的小院子,是院子前面的篱笆菜园子,还有,是妈妈看到孩子从远方回来时脸上荡漾开的幸福笑容。
这就是我们人生最初躺在妈妈怀抱里时的安全感和熟悉感。
如果爹妈知道我们心里还住着小时候的自己,还像小时候一样需要自己,他们一定很开心幸福。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还有能劳作的父母;到了我们父母这个年纪,还可以为儿女做些事情,我们就都是幸福的人。
所以,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有用,对孩子还有帮助,不是个闲人,就是我理解和践行的孝道。
愿所有爸爸妈妈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