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接力,奔四的路上,这个男人让我潸然泪下(有奖征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沐之茶话》
关注沐之茶话,一起变更好
Hi,我是沐之。
一枚30+努力向上生长的宝妈。
日常带娃,码字,等你来投稿……
(图源网络,侵删)
沐之茶话
嗨,我是沐之,一枚30+的全职妈妈。前半生浑浑噩噩,30+才觉悟奋起直追,但我想只要开始,总归不晚。成长经历 | 洞悉热点 | 自我提升,期待你与我同行。
6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文作者 :无名
首发公众号 :沐之茶话
沐
之
叨
叨
沐/之/茶/话
无名,这位作者已经是第三次在沐之茶话过稿了!恭喜(❁´ω`❁)
每次他文字里传达出来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都能直戳人心。
这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关于父亲的回忆。文章原标题《我家的老黄牛,永远在路上》。
希望天下所有的爱都有归处。没事,常回家看看。
评论区可以留下你读完后的感受,揪2位走心留言的宝子每人送0.5r小红包。第二天推文(11:24)留言置顶区公布名单。
曾看过一句话:“年少不知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深以为然。
对于正在学习新媒体的小白,决定用文字聊聊我家的老黄牛—父亲。
因为尘封的往事,琐碎的日子,终将渐行渐远,但是文字永远也不会。
父亲,生于1952年,是一名地道的农民。
古稀之年的这样一位老人,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我的父亲,却独自一人回到农村老家,担负起赡养精神残疾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二叔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
每每想到年迈的父母分开,父亲日复一日地照顾着残疾二叔,心中总是有种无法言说的痛,却又是那么无能为力。
01
顶梁之柱
爷爷奶奶生前一共生育7个子女,父亲作为长子,理所当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重活累活苦活都抢着干。
五六十年代,物资相当匮乏,挨冻受饿是家常便饭。为了弟弟妹妹不被饿死,父亲总是跑去很远的地方挖野菜、刨树根。
在爷爷奶奶和父亲的辛苦努力下,姑姑、叔叔们都顺利长大,但不幸的是其中一个叔叔夭折了,另一个叔叔患上了精神疾病。
之后,父亲成家,哥哥和我顺利出生。
80年代,物资依旧匮乏,但相比父亲的年代改善了许多。
家里是两层楼的木房,儿时的我们总是引以为傲。
当时父亲还是一名赤脚医生,乡亲们有点什么小毛病,父亲总是能药到病除。母亲当时也开始卖点小生活用品补贴家用。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因病去世,那个时候家里还有个小姑和小叔没有成家。爷爷的离去让一大家子的重担全落在了奶奶和父母的肩上。
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在父母与奶奶共同操持下,小姑和小叔后来都分别成家。期间的苦楚不言而喻,好在奶奶肩上的重担又减轻了一些。
从此,奶奶与患病的二叔相依为命。所幸那时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能够照顾好患病的二叔,父母也稍稍松了口气。
02
分居两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晃,我和哥哥慢慢长大。
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1993年的时候,父母到镇上修建了我们的第二个家。
我顺利转入镇上的中心校,哥哥也顺利考入镇上的中学。
从此,父母开始分居两地。
我、哥哥和母亲住在新家。
母亲依旧做着她的小生意,同时喂养着几头母猪。
父亲一个人在农村老家,种地喂养牲口。同时他还做了一名屠夫,隔三差五凭借杀猪这点手艺,赚点零花钱。
那时老家尚未通公路,步行来回要两个多小时,父亲总是天还没亮就从老家赶来卖猪肉,下午收摊了又赶回去照顾奶奶和二叔,就这样那个熟悉的身影经常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
而我和哥哥的学费,也是这样在父母的辛苦努力下一点一点凑起来。
直到现在,当年家里喂养母猪的情景都会时不时地浮上心头。
记得有很多次小猪生病后,家人一只只抱起小猪喂药,全身沾满猪屎也无暇顾及。
好几次因猪栏地板缝隙过大导致小猪不小心掉入粪坑,而那时哥哥总会奋不顾身地跳进粪坑营救小猪。
每每想起这些画面,总是潸然泪下。
03
合家团聚
2003年的夏天,一向硬朗的父亲最终积劳成疾,我却蒙在鼓里。
当时我正好高三,哥哥在外打工。高考结束后回家才知道父亲生病的消息,我伤伤心心哭了一场。
原来是怕影响我的高考,母亲向我隐瞒了父亲的病情。
遗憾的是当年的我并没有顺利进入大学,最后在家人的鼓励下,选择了复读。
幸运的是父亲的病也有惊无险,及时发现及时手术,慢慢又开始恢复起来。
之后,父亲变卖了老家喂养的牲口,搬来新家,一家人终于团聚。
但是他依旧隔三差五回老家看望奶奶和二叔,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然而,父亲却永远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帮砖厂生产水泥砖,一干就是十多年。
之后,哥哥成家,我也大学毕业顺利参加工作成家。
原本以为家里没什么负担了,父亲也不用再干累活重活,尽管我们多次劝说,但都无济于事。
家里反而又开始了新的产业—青花椒种植,一种就是几十亩。
而且这一干又是好多年。
无疑父母是想多帮衬一下哥哥一家,我也深表理解。
可是自家劳动力有限,每逢采收的时候,都要出资请大批的农妇帮忙。
烈日炎炎,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村人的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
开始的几年收入还可观,可越往后,形势越不乐观,无奈家里最终还是放弃了青花椒产业。
就这样,在父母的辛苦操劳下,家里又重新建了一栋三楼一底的房子,还购置了一辆小车。
此时的老家,早已欣欣向荣,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父亲在奔波的路上,终于方便了许多。
04
分散四离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
父亲作为长子,自然对奶奶和残疾二叔始终百般照料,有求必应。
然而,人生这趟列车,总是人来人往,人往人来。
没有谁能真正陪你走到终点。
2020年春节前夕,92岁高龄的奶奶因病去世。
残疾二叔的赡养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
奶奶临终前迟迟无法瞑目,是父亲的一声:“伯娘,你放心走吧!至于永章,我会管好他的。”
奶奶这才安详地离去。
就这样,父亲义无反顾地接过了奶奶丢下的接力棒。
料理完奶奶的后事,重新收拾行囊回到老家,开始了他和残疾二叔的漫漫人生路。
屋漏偏逢连夜雨。
原本在镇上手袋厂上班的哥嫂为了生计也不得不离开家出远门打工,并把几个孩子交由母亲照顾。
从此,一家人再次分离四散。
05
写在最后
父亲就这样一辈子来来回回奔波在路上,却无怨无悔。
他的一生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勤劳与善良、什么是憨厚与朴实、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作为女儿,这辈子最亏欠的人无疑就是父母。
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花钱的时候在娘家,赚钱的时候却在婆家。
如今的我成天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对于年迈的父母,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能做的也许就是,
隔三差五电话问候问候,
逢年过节携家带口回家看看,
家里遇上难事时多帮衬帮衬,
仅此而已。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生在世,世事无常,永远也没有什么来日方长,有些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注定是一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往后余生,趁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
往期精彩:
粉丝福利
1.阅读分享奖:每周阅读和分享TOP3奖励,红包不定,名单如有重复会顺延下一位
2.小确幸奖励:每周随机抽取,你的在看,留言等都有机会中奖
3.抽奖活动:不定期发抽奖红包
4.锦鲤奖:每日推文阅读数在88,108,168的小伙伴截图后台发我即可领取红包一份,如有重复,以第一位发送截图为准。
感恩遇见
NICE TO MEET YOU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扫码关注,不再迷路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关注沐之茶话,一起变更好
Hi,我是沐之。
一枚30+努力向上生长的宝妈。
日常带娃,码字,等你来投稿……
(图源网络,侵删)
沐之茶话
嗨,我是沐之,一枚30+的全职妈妈。前半生浑浑噩噩,30+才觉悟奋起直追,但我想只要开始,总归不晚。成长经历 | 洞悉热点 | 自我提升,期待你与我同行。
6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文作者 :无名
首发公众号 :沐之茶话
沐
之
叨
叨
沐/之/茶/话
无名,这位作者已经是第三次在沐之茶话过稿了!恭喜(❁´ω`❁)
每次他文字里传达出来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都能直戳人心。
这次,他给我们带来的是关于父亲的回忆。文章原标题《我家的老黄牛,永远在路上》。
希望天下所有的爱都有归处。没事,常回家看看。
评论区可以留下你读完后的感受,揪2位走心留言的宝子每人送0.5r小红包。第二天推文(11:24)留言置顶区公布名单。
曾看过一句话:“年少不知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深以为然。
对于正在学习新媒体的小白,决定用文字聊聊我家的老黄牛—父亲。
因为尘封的往事,琐碎的日子,终将渐行渐远,但是文字永远也不会。
父亲,生于1952年,是一名地道的农民。
古稀之年的这样一位老人,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我的父亲,却独自一人回到农村老家,担负起赡养精神残疾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二叔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
每每想到年迈的父母分开,父亲日复一日地照顾着残疾二叔,心中总是有种无法言说的痛,却又是那么无能为力。
01
顶梁之柱
爷爷奶奶生前一共生育7个子女,父亲作为长子,理所当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重活累活苦活都抢着干。
五六十年代,物资相当匮乏,挨冻受饿是家常便饭。为了弟弟妹妹不被饿死,父亲总是跑去很远的地方挖野菜、刨树根。
在爷爷奶奶和父亲的辛苦努力下,姑姑、叔叔们都顺利长大,但不幸的是其中一个叔叔夭折了,另一个叔叔患上了精神疾病。
之后,父亲成家,哥哥和我顺利出生。
80年代,物资依旧匮乏,但相比父亲的年代改善了许多。
家里是两层楼的木房,儿时的我们总是引以为傲。
当时父亲还是一名赤脚医生,乡亲们有点什么小毛病,父亲总是能药到病除。母亲当时也开始卖点小生活用品补贴家用。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因病去世,那个时候家里还有个小姑和小叔没有成家。爷爷的离去让一大家子的重担全落在了奶奶和父母的肩上。
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在父母与奶奶共同操持下,小姑和小叔后来都分别成家。期间的苦楚不言而喻,好在奶奶肩上的重担又减轻了一些。
从此,奶奶与患病的二叔相依为命。所幸那时奶奶身体还算硬朗,能够照顾好患病的二叔,父母也稍稍松了口气。
02
分居两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一晃,我和哥哥慢慢长大。
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1993年的时候,父母到镇上修建了我们的第二个家。
我顺利转入镇上的中心校,哥哥也顺利考入镇上的中学。
从此,父母开始分居两地。
我、哥哥和母亲住在新家。
母亲依旧做着她的小生意,同时喂养着几头母猪。
父亲一个人在农村老家,种地喂养牲口。同时他还做了一名屠夫,隔三差五凭借杀猪这点手艺,赚点零花钱。
那时老家尚未通公路,步行来回要两个多小时,父亲总是天还没亮就从老家赶来卖猪肉,下午收摊了又赶回去照顾奶奶和二叔,就这样那个熟悉的身影经常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
而我和哥哥的学费,也是这样在父母的辛苦努力下一点一点凑起来。
直到现在,当年家里喂养母猪的情景都会时不时地浮上心头。
记得有很多次小猪生病后,家人一只只抱起小猪喂药,全身沾满猪屎也无暇顾及。
好几次因猪栏地板缝隙过大导致小猪不小心掉入粪坑,而那时哥哥总会奋不顾身地跳进粪坑营救小猪。
每每想起这些画面,总是潸然泪下。
03
合家团聚
2003年的夏天,一向硬朗的父亲最终积劳成疾,我却蒙在鼓里。
当时我正好高三,哥哥在外打工。高考结束后回家才知道父亲生病的消息,我伤伤心心哭了一场。
原来是怕影响我的高考,母亲向我隐瞒了父亲的病情。
遗憾的是当年的我并没有顺利进入大学,最后在家人的鼓励下,选择了复读。
幸运的是父亲的病也有惊无险,及时发现及时手术,慢慢又开始恢复起来。
之后,父亲变卖了老家喂养的牲口,搬来新家,一家人终于团聚。
但是他依旧隔三差五回老家看望奶奶和二叔,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然而,父亲却永远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帮砖厂生产水泥砖,一干就是十多年。
之后,哥哥成家,我也大学毕业顺利参加工作成家。
原本以为家里没什么负担了,父亲也不用再干累活重活,尽管我们多次劝说,但都无济于事。
家里反而又开始了新的产业—青花椒种植,一种就是几十亩。
而且这一干又是好多年。
无疑父母是想多帮衬一下哥哥一家,我也深表理解。
可是自家劳动力有限,每逢采收的时候,都要出资请大批的农妇帮忙。
烈日炎炎,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村人的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
开始的几年收入还可观,可越往后,形势越不乐观,无奈家里最终还是放弃了青花椒产业。
就这样,在父母的辛苦操劳下,家里又重新建了一栋三楼一底的房子,还购置了一辆小车。
此时的老家,早已欣欣向荣,乡村公路四通八达。
父亲在奔波的路上,终于方便了许多。
04
分散四离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
父亲作为长子,自然对奶奶和残疾二叔始终百般照料,有求必应。
然而,人生这趟列车,总是人来人往,人往人来。
没有谁能真正陪你走到终点。
2020年春节前夕,92岁高龄的奶奶因病去世。
残疾二叔的赡养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
奶奶临终前迟迟无法瞑目,是父亲的一声:“伯娘,你放心走吧!至于永章,我会管好他的。”
奶奶这才安详地离去。
就这样,父亲义无反顾地接过了奶奶丢下的接力棒。
料理完奶奶的后事,重新收拾行囊回到老家,开始了他和残疾二叔的漫漫人生路。
屋漏偏逢连夜雨。
原本在镇上手袋厂上班的哥嫂为了生计也不得不离开家出远门打工,并把几个孩子交由母亲照顾。
从此,一家人再次分离四散。
05
写在最后
父亲就这样一辈子来来回回奔波在路上,却无怨无悔。
他的一生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勤劳与善良、什么是憨厚与朴实、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作为女儿,这辈子最亏欠的人无疑就是父母。
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花钱的时候在娘家,赚钱的时候却在婆家。
如今的我成天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对于年迈的父母,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能做的也许就是,
隔三差五电话问候问候,
逢年过节携家带口回家看看,
家里遇上难事时多帮衬帮衬,
仅此而已。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生在世,世事无常,永远也没有什么来日方长,有些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注定是一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往后余生,趁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
往期精彩:
粉丝福利
1.阅读分享奖:每周阅读和分享TOP3奖励,红包不定,名单如有重复会顺延下一位
2.小确幸奖励:每周随机抽取,你的在看,留言等都有机会中奖
3.抽奖活动:不定期发抽奖红包
4.锦鲤奖:每日推文阅读数在88,108,168的小伙伴截图后台发我即可领取红包一份,如有重复,以第一位发送截图为准。
感恩遇见
NICE TO MEET YOU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扫码关注,不再迷路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