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成都分公司 第四期 精彩读后感分享

以下文章选自《普天太力成都分公司》
 
精彩读后感分享
 
第四期
 
成都分公司
 
欲高飞先振翅,求上进先读书
 
BOOK 
 
01 
 
读《人生哲思录》有感
 
——攀西办  周杨
 
买这本书之前是看到一个书摘博主分享的一句话打动了我:“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这短短的一句话,戳穿了多少人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是活在别人的描述中这种怪相。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本书分为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篇共122个主题,类似于辞典的形式把关于人生的林林总总,以简单精悍的语录形式,完整呈现作者的哲学智慧和人生感悟。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处,哲学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在此意义上,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以前提起哲学,总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读哲学书不会有多大收获,总会觉得这个话题太过宏大,上升到世界观层面的理论体系,一不小心就会钻进牛角尖。但从读这本书以后,作者用通俗易懂,类似于心灵鸡汤的真挚情感和独特见解,不浮夸,不做作,但也足够撼动人心。读这本书,总会有一种对生命淡然的感觉,很真实,也很享受。
 
在这么短短一篇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谭了。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主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也从侧面映证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关于人生三境界的诠释。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一个人独处。独处时光就是自我恢复活力的时候。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不断丰富自己的灵魂吧!你会享受到最大的快乐!
 
BOOK 
 
02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财务部  李竹青
 
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基于阿德勒哲学思想的心理丛书,是由两位日本作家及哲学家编著的。本书围绕老人和年轻人的对话展开,通过年轻人向老人提出的问题,引出老人有思考性的话语。这本书的思想核心,就是老人回复每个问题时运用到的心理学体系——阿德勒心理学,即关注个体的人格完整和社会需求。阿德勒被称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家之一,却不如弗洛伊德和荣格负有盛名。比起荣格和弗洛伊德,阿德勒更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调如何促使心理层面的改变发生,所以更容易被运用到教育和心理治疗领域。他的一生也是不断战胜自己,追求卓越的一生。在如今人文主义盛行的时代,本书的两位作者希望复活阿德勒在一百年前提出的理论,帮助现代人找到精神的安身之所、获得生命的喜悦和幸福。
 
在阅读过程中,这本书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就是人一定要积极,不能逃避自己、回避问题。在我看来,阿德勒的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结论都能给人以启发,每一条观点都可以展开写一篇长文。其中,有一些道理是我一早就明白的,但这本书采用了更激进的方式去陈述,给我带来了一些新鲜感。例如,愤怒是一种为了达成目的手段,当你使用愤怒这个情绪,其实是想达到用高声呵斥的状态震慑住对方的效果,并不是因为生气而愤怒。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既然情绪是可以捏造的,那么过去经历的心理创伤也是可以主观改变的。
 
这本书提到了心理创伤,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强调过去的创伤,即“一个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阿德勒彻底推翻了这一创伤理论。他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意思是,一段经历背后的意义,往往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我们可以令他变为伤害,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次成长,关键在于,是否有勇气去面对不完美的自己。过去的事情的确会影响现在的我们,我们无法擦除既定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书写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因为很多时候,记忆都会出现偏差。当你认为这件事情是正向的,他的影响就是积极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要怎样去感受应当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还有“课题分离”这个说法。阿德勒认为在人际关系上,要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因为别人如何对待你、要怎么做,那是别人的课题,你在平等的关系上根本无法左右。同样的,你也有你的课题,也是别人无法涉足的,只能靠你自己。人际关系之所以出现问题,正是因为我们混乱了彼此的课题。“我已经付出那么多,对方应该如何如何”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这个观点将人际交往的一些模糊认知进行了提炼,因此,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完成自己的课题;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才是对自己的尊重。
 
另一方面,作者将人生解释为一连串的刹那。如果用放大镜去看粉笔画出的一条实线,你会发现原本以为的实线其实也是一段一段连续的小点组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活在“此时此刻”,活在每一段小点而不是一条未来设定的实线上。如果有,等时机到了再去做某件事的想法,那将是对人生的一种拖延。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因为人们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前期的准备阶段。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只关注当下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忽视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
 
其实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是对自己情绪的一种疏导,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诚然,阿德勒的心理学对我而言是一种新的思想的整理方式,但换一个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阅读,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有的人学习佛学、儒家学说,也能解答自己的困惑;有的人凭借生活经验,也能将人生的道理归纳清楚。
 
 

相关读后感推荐:

李思思:事业停滞人消瘦,素颜在家把4本“心理辅导书”读个通透

《小蓝帽的故事国》读后感500字_《小蓝帽的故事国》读后感

《藏在星星里的秘密 探索宇宙》读后感_《藏在星星里的秘密 探索宇宙》读后感500字-800字

《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读后感500字_《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读后感

《了不起的许多多》读后感500字_《了不起的许多多》读后感

《跟着爷爷找呀找》读后感500字_《跟着爷爷找呀找》读后感

李奎:评曹声明《远去了的鼓声》│读后感

《“迷你联萌”大冒险:玫瑰大盗谜案》读书有感_《“迷你联萌”大冒险:玫瑰大盗谜案》读书有感500字-1000字

《魔法树1》读后感500字_《魔法树1》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