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英雄梦——暑假读后感摘选(作者:孔陈绪,杨灿一)
以下文章选自《对语文好点儿》
男孩的英雄梦
——读《那年深夏》有感
孔成绪
有一本书,最开始在美国是拒绝出版的。试问,谁想看一个小屁孩与棒球明星间的故事呢?可是当它历经艰辛真正出版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又哭又笑地把它看完。它的风格非常幽默搞笑,可在搞笑的背后,却是治愈性的成长小说。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有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来保护自己,大多时候这个角色担当的是父亲。然而在布鲁克林的一个12岁男孩,乔伊,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抛弃了乔伊母子。由乔伊母亲与阿姨哺养长大。正因如此,他的性格乖张、大胆。9岁开始就和白宫通信,预测二战欧洲的局势,美国总统票选的结果,准确率甚至高到让罗斯福大为震惊。
他每天过着孤单且备受欺凌的日子,总是渴望有位英雄来解救他。最终,他选择了20岁的棒球明星查理·班克斯。查理说话爽直,行事鲁莽,有着不为人知的童年经历。他原本将乔伊当作一个普通的球迷,不屑一顾,但谁知一通信便停不下来。在信中,两人互相地挖苦、捉弄,又尽情说笑。但在这些爆笑的言语中,让人感受到的却是家人般的相扶与温暖,直至1942年查理战死于战场。
在乔伊的记忆中,布鲁克林根本没有父亲的存在,有的只是查理,现在是,以后也永远是。书中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明信片,新闻,海报,上课传的小纸条……它不像是给你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将一个男孩埋藏的记忆碎片拼凑给你看,里面则是一个布鲁克林男孩12至14岁最宝贵的记忆。
两个普通人的记忆,没有所谓的文字价值,没有什么深层含义,只是单纯讲述了两个人相互治愈,相互慰藉的生命过程。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行为恶劣,打架、说谎、往公共蓄水池里小便,被关进少年感化院,遭遇民族歧视、社区霸凌的欺负却无法反抗;一个从小承受家庭暴力,最亲爱的兄长被父亲暴打而亡,有着一生的痛和阴影。他们在信中有男性的脑洞捉弄、挖苦对方,又尽情地说笑,每每令我爆笑出声。但在爆笑的言语中,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两人家人般的扶持与温暖,真挚得令人心酸落泪。尤其是最后一封信,查理讲述了他曾经在乡下的灰暗岁月并希望他承担起男人的责任,保护好妈妈和姨妈,并帮他照看他新婚的妻子。此一别竟成永诀,我感动的不能自己,泪水也涌出来。
《那年深夏》用最轻松的文字体现了世间最纯净的友情,一切皆美好。也许是作者见到人世间丑陋后,在心中保留的一点净土;也许是因为乔伊古灵精怪的性格给了故事无限的发展和乐趣;也许是因为我们也渴望拥有一位英雄,拥有耿直热血又情深意重的友谊。
我希望你也拿起这本书来读,总有一天枝繁叶茂,就在那深深的夏天,做一个长长的英雄梦。
向死而生
—— 《人生大事》观后感
杨灿一
死,向来是中国人蛮忌讳的一个话题。家中老人对“死”是敏感的,倘若偶然讲起,定回答:“呸呸呸,晦气的事不要说。”
可是,《人生大事》却是一部以殡葬为主要内容的影片,死亡这一话题贯穿始终。从莫三妹为小文外婆办了丧事,到办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活葬礼的大爷,到为前女友的亡夫化妆,最后是莫大爷的去世。每一场葬礼都是一次告别,每一场的葬礼都是莫三妹对“死”的认识升华,从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厌恶烦躁到面对死亡时的豁达清明。
影片中莫三妹从事的职业是殡葬师,从小就和父亲出入殡仪馆——普通人都很忌讳的地方。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没有外婆,没有父母,被舅舅舅母抛弃的小文。莫三妹看淡了死,小文懵懂于死亡。外婆离世后,小文缠着莫三妹还她外婆,她并不明白外婆去了哪里,莫三妹暴躁的告诉小文:“你外婆被烧成灰,变成烟,飘到天上去了。”后来,莫三妹却一次次“欺骗”小文:你的外婆没有死,变成天上的星星了。死亡没有变,变的是人心。在谎言之下,看出莫三妹懂得了珍惜,小文从一个“讨厌”的野孩子成了莫三妹重要的家人。小文与莫三妹的磨合,让小文对莫三妹的称呼从直呼大名再到三哥,最后成为沉甸甸的“爸爸”。或许以前,生死离别对于莫三妹是平常事,但小文的一声“爸爸”有了羁绊,多了一根软肋,添了一份爱意。
如果说“死”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人生大事,那为了“死”而办的葬礼上的一切,都为了治愈活着的人。《人生大事》里,对死的诠释却挺可爱:“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提前去下一世布置我们的家了,就像这一世他们先来一样。”冰冷的未知变得温暖。“哪有什么来日方长,珍惜眼前人,总有那么一个人陪了你一程,却陪不了你一辈子。”亲人离开后心中难过,但在角落里暗暗闪着一点期待,愿他们当真如此。就像小文的外婆走了,但是那只叫“豆角”布老虎,那支手表电话里外婆的声音,都安慰了孤独的小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乘着一辆人生列车,从出发就向着死亡一去不回。在这辆列车上,有的人只陪伴我们一站,有的人陪伴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无论陪伴多久,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下车,目送我们远去。此刻,这部影片警醒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只能伴我一程。与其离别后才开始回忆对方的好,不如现在用心的和爱我的人相处。时光消散,即便只有很短的时间,也都值得。毕竟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积极地生活、表达爱意才是真理。
看完电影感触蛮多的,想说的想记录也都还挺多,有时候把埋藏心底话写出来也是一种释怀和治愈。死亡只能带走肉体,却不能带走我们在心里珍藏的与他们最美好记忆。电影里小文有爱他的三妹爸爸,电影外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人生大事》写的是“死”,诠释的却是“爱”!人生除死无大事,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
男孩的英雄梦
——读《那年深夏》有感
孔成绪
有一本书,最开始在美国是拒绝出版的。试问,谁想看一个小屁孩与棒球明星间的故事呢?可是当它历经艰辛真正出版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又哭又笑地把它看完。它的风格非常幽默搞笑,可在搞笑的背后,却是治愈性的成长小说。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有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来保护自己,大多时候这个角色担当的是父亲。然而在布鲁克林的一个12岁男孩,乔伊,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抛弃了乔伊母子。由乔伊母亲与阿姨哺养长大。正因如此,他的性格乖张、大胆。9岁开始就和白宫通信,预测二战欧洲的局势,美国总统票选的结果,准确率甚至高到让罗斯福大为震惊。
他每天过着孤单且备受欺凌的日子,总是渴望有位英雄来解救他。最终,他选择了20岁的棒球明星查理·班克斯。查理说话爽直,行事鲁莽,有着不为人知的童年经历。他原本将乔伊当作一个普通的球迷,不屑一顾,但谁知一通信便停不下来。在信中,两人互相地挖苦、捉弄,又尽情说笑。但在这些爆笑的言语中,让人感受到的却是家人般的相扶与温暖,直至1942年查理战死于战场。
在乔伊的记忆中,布鲁克林根本没有父亲的存在,有的只是查理,现在是,以后也永远是。书中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明信片,新闻,海报,上课传的小纸条……它不像是给你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将一个男孩埋藏的记忆碎片拼凑给你看,里面则是一个布鲁克林男孩12至14岁最宝贵的记忆。
两个普通人的记忆,没有所谓的文字价值,没有什么深层含义,只是单纯讲述了两个人相互治愈,相互慰藉的生命过程。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行为恶劣,打架、说谎、往公共蓄水池里小便,被关进少年感化院,遭遇民族歧视、社区霸凌的欺负却无法反抗;一个从小承受家庭暴力,最亲爱的兄长被父亲暴打而亡,有着一生的痛和阴影。他们在信中有男性的脑洞捉弄、挖苦对方,又尽情地说笑,每每令我爆笑出声。但在爆笑的言语中,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两人家人般的扶持与温暖,真挚得令人心酸落泪。尤其是最后一封信,查理讲述了他曾经在乡下的灰暗岁月并希望他承担起男人的责任,保护好妈妈和姨妈,并帮他照看他新婚的妻子。此一别竟成永诀,我感动的不能自己,泪水也涌出来。
《那年深夏》用最轻松的文字体现了世间最纯净的友情,一切皆美好。也许是作者见到人世间丑陋后,在心中保留的一点净土;也许是因为乔伊古灵精怪的性格给了故事无限的发展和乐趣;也许是因为我们也渴望拥有一位英雄,拥有耿直热血又情深意重的友谊。
我希望你也拿起这本书来读,总有一天枝繁叶茂,就在那深深的夏天,做一个长长的英雄梦。
向死而生
—— 《人生大事》观后感
杨灿一
死,向来是中国人蛮忌讳的一个话题。家中老人对“死”是敏感的,倘若偶然讲起,定回答:“呸呸呸,晦气的事不要说。”
可是,《人生大事》却是一部以殡葬为主要内容的影片,死亡这一话题贯穿始终。从莫三妹为小文外婆办了丧事,到办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活葬礼的大爷,到为前女友的亡夫化妆,最后是莫大爷的去世。每一场葬礼都是一次告别,每一场的葬礼都是莫三妹对“死”的认识升华,从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厌恶烦躁到面对死亡时的豁达清明。
影片中莫三妹从事的职业是殡葬师,从小就和父亲出入殡仪馆——普通人都很忌讳的地方。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没有外婆,没有父母,被舅舅舅母抛弃的小文。莫三妹看淡了死,小文懵懂于死亡。外婆离世后,小文缠着莫三妹还她外婆,她并不明白外婆去了哪里,莫三妹暴躁的告诉小文:“你外婆被烧成灰,变成烟,飘到天上去了。”后来,莫三妹却一次次“欺骗”小文:你的外婆没有死,变成天上的星星了。死亡没有变,变的是人心。在谎言之下,看出莫三妹懂得了珍惜,小文从一个“讨厌”的野孩子成了莫三妹重要的家人。小文与莫三妹的磨合,让小文对莫三妹的称呼从直呼大名再到三哥,最后成为沉甸甸的“爸爸”。或许以前,生死离别对于莫三妹是平常事,但小文的一声“爸爸”有了羁绊,多了一根软肋,添了一份爱意。
如果说“死”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人生大事,那为了“死”而办的葬礼上的一切,都为了治愈活着的人。《人生大事》里,对死的诠释却挺可爱:“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提前去下一世布置我们的家了,就像这一世他们先来一样。”冰冷的未知变得温暖。“哪有什么来日方长,珍惜眼前人,总有那么一个人陪了你一程,却陪不了你一辈子。”亲人离开后心中难过,但在角落里暗暗闪着一点期待,愿他们当真如此。就像小文的外婆走了,但是那只叫“豆角”布老虎,那支手表电话里外婆的声音,都安慰了孤独的小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乘着一辆人生列车,从出发就向着死亡一去不回。在这辆列车上,有的人只陪伴我们一站,有的人陪伴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无论陪伴多久,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下车,目送我们远去。此刻,这部影片警醒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只能伴我一程。与其离别后才开始回忆对方的好,不如现在用心的和爱我的人相处。时光消散,即便只有很短的时间,也都值得。毕竟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积极地生活、表达爱意才是真理。
看完电影感触蛮多的,想说的想记录也都还挺多,有时候把埋藏心底话写出来也是一种释怀和治愈。死亡只能带走肉体,却不能带走我们在心里珍藏的与他们最美好记忆。电影里小文有爱他的三妹爸爸,电影外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人生大事》写的是“死”,诠释的却是“爱”!人生除死无大事,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