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六月<共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思合辑
以下文章选自《爱读IDO爱读》
爱读六月<共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思合辑第一辑
今年的六月基本是在雨水中度过了,想起汪国真的《雨的随想》是这么说的:“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就难忘。”这年的六月最难忘的应该是我们大家一起线上共读了一本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爱情小说《面纱》,书不厚,不难读,但是精读之后又绝对的烧脑。
在此非常感谢一起共读的小伙伴们一个月的互相陪伴,我们不仅收获了勇气和智慧,还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在共读结束之后,我们将大家的完篇感思收录成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沉甸甸的收获!
书友:敏儿
平凡的70后,爱自驾,爱运动,爱花草,爱折腾,曾经走过万里路,感恩遇到爱读的小伙伴们,期待以后读万卷书的同时继续行万里路
READING
甚是开心又跟着大家伙儿认真地读完了一本书,还读了不止一遍,还写下了不少的字句,尤其是刚才突然想看看这几个月跟着打卡到底写了多少字(这下突然感觉眼睛老花的好处了,因为让我手写一遍,电脑输一遍后随手的保存让我轻松就查到了),自开始在电脑上记录来竟然积累了共有一万一千多字!我天,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呢,我知道我每次都属于赶着打卡所以应该字数都还不算多的,所以各位小伙伴们肯定更是不得了,大家都表扬并佩服一下自己吧,哈哈。
说回《面纱》这本书,知道它是在几年前和大家一起共读毛姆的书的时候,当时顺便就去喜马上搜来听了一遍,只是还一直没有看过书,所以这次看之前我给自己的定位肯定是清楚这些个情节的,待我此次翻开此书时,确实第一感觉是轻松,因为篇幅少,语言易懂,情节描写也是清晰简炼,不过待我看的越来越多时,突然发现读书的感受与我当初听书的感受好象并没有重合,一时竟然恍惚,是我又记忆出现偏差了吗?不过在这会儿想写感思时,突然想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面纱,当初听书时,很高兴自己揭开了一本书的面纱,这次读书时,很惊讶觉得自己咋个又掀开了此书的面纱呢?而且明明这两层面纱完全不同,但又明明都是这同一本书的。。。我突然就意识到是我自己在听完书时虽然揭开了一层面纱,但却又凭自己的听觉和想象而给它又盖上了我的一层面纱,所以这次在读完书后就揭开了更多的面纱。。。哎呀,我快把自己绕晕了。。。。
读完面纱后,一直最让我纠结的就是男主沃尔特的命运,或许也叫他的选择吧,因为我觉得他明明是个聪明,有头脑,有主见,亦有足够勇气承担的人,为什么最终却不能放过自己,其实是最终放弃了爱情,放弃了生活,也放弃了生命。。。感谢线上读书会上各位的探讨,尤其是静静的分析角度,倒是终于让我放下了这份纠结,好吧,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沃尔特的选择也是他自己做出的,他也自己承担了他的选择,我也要放过自己。书中各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各不相同而各有特色,最深得人心的还是女主(只是我觉得很困惑他们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男人和女人的生活状态,因还不太懂那时的历史),书中所说的她的人生感觉就是她一次次揭开面纱的过程,一开始或许是被动的,但到后来都是她自己勇敢的撕开自己一层层的面纱,痛苦但最终让她成长了起来,相信在她以后的人生中,依然还会有众多的面纱等着她去揭开,但我觉得她已经足够勇敢,所以她以后的人生 一定是真实而美好的。我深感同情并又充满无奈的是她的老父亲,心痛他一辈子好像都没有为自己而活,为了妻子,为了儿女,为了面子,可就是没有为自己的心,而且又是懦弱的,也从来不反抗,一直到最后妻子去世后才突然觉得自己从此以后要以自由身去过自己的人生而激动,但却又因为自己的这份内心的摆脱怕被女儿识破而罪过,(让我觉得幸运的是最后是勇敢的女儿帮他彻底揭开了这层面纱,让父女得以和解,能想象得到他的晚年生活一定是幸福真实又充满着爱的)。不知为何从他身上我能深深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一定有很多这样的人,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可能一辈子忙忙碌碌,但却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内心,只是随着前人环境的习惯性裹挟行走在生命长河里,真的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阅读的好处,可以让我们一次次发现蒙在眼前的面纱并一次次地去揭开它,不仅让人获取知识,亦能让人自我反思,更能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想起当书中提到的凯蒂终于获得自由以及她父亲到老了后突然获得自由的感觉时,我在相应的地方写下了“何为自由?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是自己编织之桎梏而失去了自由?”的疑问,现在我突然明白了那句话:真正的自由,来自知识的启发!终身学习的人,一定是快乐的!而阅读不就正是在帮助我们实现吗?好吧,跟着大家伙一起努力,继续保持终身读书之兴趣,让书成为我一生之良伴!
书友:Rita
从热衷亲子阅读逐渐向热衷阅读发展的二胎妈妈。在身边朋友的影响下,逐渐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以及对自身成长、家庭建设的好处等,期待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READING
共读《面纱》之前,鉴于大家对他如此高的评价,我在心理上是颇有点郑重其事的,似乎不郑重点配不上这样一个卓越非凡的大作家。因此在大家纷纷询问读到哪了,是不是一天就读完了的时候,我还在努力琢磨他的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文集《观点》, 想看看是否能通过他的《观点》更好的理解他在《面纱》中的观点。
在《观点》中点评歌德的小说时,毛姆对天才小说家应具备的异禀做了一个归纳,他认为,除了活泼外向,有表达自己的冲动之外,天才小说家还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点:
1) 善于讲故事,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对世人充满浓厚的兴趣;
3) 天生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能想人所想,感人所感。
同时,他认同歌德对自己的评价,歌德的小说“或多或少是在讲自己”。毛姆认为“当作者成为自己小说里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就成了傀儡,失去了自由,结果是他总是在和故事里的其他人物暗地较劲,只有局外人才能看得出来。”
基于这样的观点去读《面纱》,我更倾向于其是从“对世人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天生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来构建其小说的逻辑的。
这里的世人包括善于伪装、在仕途上如鱼得水的政府要员查理;有不明所以,只因别人期待她怎样她就把自己打造成怎样的小凯蒂;有潜心于研究高尚事业却得不到俗世之人认可的沃尔特;也有在凯带看来不可思议的、放弃优渥生活条件投身到似乎带着自欺自人的宗教信仰的院长嬷嬷。
这些世人为了各自的目的,或追求坦荡的仕途带着面纱周旋于私欲与仕途之间,或为了追求权利和伟大用大善的面纱掩盖其中。依个人之见,毛姆对类似于沃尔特这样献身于科学的人是怀着深深地同情的,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或许死才能得以解脱,他或许是狗,但为什么最后会死呢,他咬人善人,然后死了,那谁更“毒”一些呢?
在这个作品中,谁具有毛姆的影子?我倾向于沃丁顿,游离于世俗之外,又洞察人生。
关于院长嬷嬷,《观点》有关于神学家蒂乐生的一段,我觉得也比较契合,“所谓有能力或者有机会实现大善,只不过是虚伪的掩饰,隐蔽其下的是人们对权力和伟大的渴求。”
《面纱》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去读的小说,以往都是看过就看过了,不会这么烧脑的去思考什么是面纱,面纱后面是什么,本来觉得没有什么头绪,无法形成对整本书总结的,被群友的热情所带动,赶在最后关头给自己一个交代吧,思绪有点飘,大家海涵。
书友:Cathy
阅读推广人
爱读6月<共读一本好书>领读人
READING
这本书很久以前读过,那会儿《面纱》电影刚出,诸多意难平,就去看了书,结果更意难平。多年后再读,体会到这应该是最合理的结局了。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5年。毛姆的作品我看过了《月亮与六便士》,其余的还有《人性的枷锁》和《刀锋》已经在我的待读书单。
小说非常好读,故事情节张力十足,文字优美,一气呵成,一下午就读完了。跟着共读打卡的内容,我也跟着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是这三个主要角色的分析:
女主凯蒂:她漂亮、开朗、大方;她虚伪、恋爱脑、自私;她勇敢、善良、勤劳。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似矛盾的结合体,让这个角色在这本看似有点郁郁的故事中显得活力十足。
男主沃尔特:当初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为了他意难平,这么一个人间大爱的英国绅士怎么就没得到善终?从头倒霉到结尾。实际,他的性格和身上面纱也决定了他的结局。他敏感、内向、自卑、虚荣;他善良、博爱、勇敢、聪明;是个十足的英国绅士。
男二唐生:渣男一个。这么一个定义就可以把他所谓的帅气、体贴全部抹杀了,因为这些都是肤浅的。
接着,随着故事的推进,抓凯蒂的成长线:
我画的线应该是凯蒂跟唐生的最后一次交谈破裂开始的,自己倾心爱上的男人是个人渣,对于这个单纯的女子来说是心碎和绝望。决定去中国,应该是带着一腔孤勇,抱着必死的心的吧。一路上她经历了死亡、院长嬷嬷和修女们的大爱、沃尔特博爱学识的另一面、瓦丁顿和满族公主的别样爱情,所有的这一切生死爱恨的历练重塑了凯蒂已经破碎的心,女人不应该是依附,而是勇敢、担当和自主。
第一, 凯蒂变得勇敢担当了,刚被发现出轨的时候,凯蒂的想法是不能全怪她,更多的是她母亲的责任。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都是他的错。到最后,她勇敢地去承担修道院的工作、勇敢地跟父亲和解,勇敢地独自带孩子走向新生活。
第二, 凯蒂变得独立了,离开伦敦,跟着父亲一起去到了荒凉的小岛,不需要父亲照顾自己,反倒是希望能弥补过去的不成熟,要照顾父亲和孩子,让老父亲能体会到家人的爱。
最后,是揭开面纱的时刻了。
面纱是什么?读完这本书我的想法还不成熟,模模糊糊地觉得面纱是人的多面性、不对等的婚姻关系和矛盾的内心。这三者都是生活的其中一个面,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面纱。揭开面纱的过程就是凤凰涅槃重生的过程,必定经历痛苦、绝望,揭开了就是新生,如凯蒂一般。
根据上述凯蒂的成长线的分析,我们能很快体会到凯蒂的面纱以及揭开面纱的过程。那么沃尔特的面纱是哪些呢?最有意思的是他最后是否原谅了凯蒂?他临终时说的那句:死的是那条狗是什么意思?
对于后面这两个问题的分析,我读完书后也是反复琢磨,结合《挽歌》这首诗的意思,我觉得沃尔特最终原谅了凯蒂。在这个故事中,凯蒂比喻的是人,沃尔特比喻的是狗。因为这句话是沃尔特提出来的,沃尔特觉得自己沉闷、自卑、蔽塞的修道士一样的生活,因为有了凯蒂而变得有了生机,在这个层面上,是凯蒂救了他。虽然他知道凯蒂不爱他,也不可能会爱上他,但是他还是把凯蒂留在自己身边,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她。这所谓的好对不爱他的凯蒂来说是困扰和禁锢。有一天,狗急了咬了人,沃尔特报复凯蒂的出轨行为,带她去了疫区,原以为凯蒂会绝望、抑郁、害怕、恐惧,可是凯蒂在疫区的大爱行为和明显的新生成长,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笑话,他最终不论是自己做人体试验拯救苍生还是不小心感染死亡,沃尔特回想自己的这些经历,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凯蒂。沃尔特的面纱就是他一厢情愿在苦心经营的爱情独角戏。
线上读书会上,静静老师带领我们去到了更深远的探讨:这只狗其实是沃尔特内心的欲望,他始终不能原谅的是他自己,他挣脱不了自己的欲望,也没有勇气新生。我也觉得这一点更符合整本书的脉络。可是我暂时还未想通,但是这一点的触及,让我对我上述的那些想法有了怀疑和深思。例如,带着凯蒂离开香港,不也是帮助了凯蒂认识了渣男?如果真是报复,就该留她在那儿蹉跎岁月了。真的是没想到看似简单的一本小说,我今天还在烧着脑冥思苦想中。
没关系,就先留在这里了,以后还会有机缘。
在这本书的共读中,静静老师带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独特的视角,从凯蒂的新生和沃尔特的死中看到的:“带着适当的谦卑,我们接受自己没有能力掌控这个世界……我们接受“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不再害怕逆境或者痛苦,因为历练之后,是新的学习,新的成长,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活。”这段话来自《重塑组织》,我们目前正在共读的一本书。同样毛姆也提到过:“在人生的旅途中,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还可以回应我们近期读过的很多好书《活出生命的意义》、《幸福之路》等。直面生活的诸多不顺、困难、恐惧,经历过后,这些经历过的生活都将成为你成长的垫脚石。
好的书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同一样的观点,端看我们能感悟到第几层。特别感恩本月的共读,特别是静静老师的高水平带读和小伙伴们精彩的输出,我又一次开拓了自己的阅读和认知深度。
编者按
感谢诸位书友们的分享,通过这些分享我们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一路成长的轨迹。
请相信“相信”的力量,也请相信“坚持”的力量。读书就是一项低头耕耘,不问前程的选择,终有一天你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也会被越来越优秀的自己看见。
欢迎加入我们的共读,我们一直都在!
未完待续 ······
爱读六月<共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思合辑第一辑
今年的六月基本是在雨水中度过了,想起汪国真的《雨的随想》是这么说的:“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就难忘。”这年的六月最难忘的应该是我们大家一起线上共读了一本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爱情小说《面纱》,书不厚,不难读,但是精读之后又绝对的烧脑。
在此非常感谢一起共读的小伙伴们一个月的互相陪伴,我们不仅收获了勇气和智慧,还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在共读结束之后,我们将大家的完篇感思收录成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沉甸甸的收获!
书友:敏儿
平凡的70后,爱自驾,爱运动,爱花草,爱折腾,曾经走过万里路,感恩遇到爱读的小伙伴们,期待以后读万卷书的同时继续行万里路
READING
甚是开心又跟着大家伙儿认真地读完了一本书,还读了不止一遍,还写下了不少的字句,尤其是刚才突然想看看这几个月跟着打卡到底写了多少字(这下突然感觉眼睛老花的好处了,因为让我手写一遍,电脑输一遍后随手的保存让我轻松就查到了),自开始在电脑上记录来竟然积累了共有一万一千多字!我天,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呢,我知道我每次都属于赶着打卡所以应该字数都还不算多的,所以各位小伙伴们肯定更是不得了,大家都表扬并佩服一下自己吧,哈哈。
说回《面纱》这本书,知道它是在几年前和大家一起共读毛姆的书的时候,当时顺便就去喜马上搜来听了一遍,只是还一直没有看过书,所以这次看之前我给自己的定位肯定是清楚这些个情节的,待我此次翻开此书时,确实第一感觉是轻松,因为篇幅少,语言易懂,情节描写也是清晰简炼,不过待我看的越来越多时,突然发现读书的感受与我当初听书的感受好象并没有重合,一时竟然恍惚,是我又记忆出现偏差了吗?不过在这会儿想写感思时,突然想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面纱,当初听书时,很高兴自己揭开了一本书的面纱,这次读书时,很惊讶觉得自己咋个又掀开了此书的面纱呢?而且明明这两层面纱完全不同,但又明明都是这同一本书的。。。我突然就意识到是我自己在听完书时虽然揭开了一层面纱,但却又凭自己的听觉和想象而给它又盖上了我的一层面纱,所以这次在读完书后就揭开了更多的面纱。。。哎呀,我快把自己绕晕了。。。。
读完面纱后,一直最让我纠结的就是男主沃尔特的命运,或许也叫他的选择吧,因为我觉得他明明是个聪明,有头脑,有主见,亦有足够勇气承担的人,为什么最终却不能放过自己,其实是最终放弃了爱情,放弃了生活,也放弃了生命。。。感谢线上读书会上各位的探讨,尤其是静静的分析角度,倒是终于让我放下了这份纠结,好吧,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沃尔特的选择也是他自己做出的,他也自己承担了他的选择,我也要放过自己。书中各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各不相同而各有特色,最深得人心的还是女主(只是我觉得很困惑他们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男人和女人的生活状态,因还不太懂那时的历史),书中所说的她的人生感觉就是她一次次揭开面纱的过程,一开始或许是被动的,但到后来都是她自己勇敢的撕开自己一层层的面纱,痛苦但最终让她成长了起来,相信在她以后的人生中,依然还会有众多的面纱等着她去揭开,但我觉得她已经足够勇敢,所以她以后的人生 一定是真实而美好的。我深感同情并又充满无奈的是她的老父亲,心痛他一辈子好像都没有为自己而活,为了妻子,为了儿女,为了面子,可就是没有为自己的心,而且又是懦弱的,也从来不反抗,一直到最后妻子去世后才突然觉得自己从此以后要以自由身去过自己的人生而激动,但却又因为自己的这份内心的摆脱怕被女儿识破而罪过,(让我觉得幸运的是最后是勇敢的女儿帮他彻底揭开了这层面纱,让父女得以和解,能想象得到他的晚年生活一定是幸福真实又充满着爱的)。不知为何从他身上我能深深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一定有很多这样的人,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可能一辈子忙忙碌碌,但却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内心,只是随着前人环境的习惯性裹挟行走在生命长河里,真的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阅读的好处,可以让我们一次次发现蒙在眼前的面纱并一次次地去揭开它,不仅让人获取知识,亦能让人自我反思,更能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想起当书中提到的凯蒂终于获得自由以及她父亲到老了后突然获得自由的感觉时,我在相应的地方写下了“何为自由?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是自己编织之桎梏而失去了自由?”的疑问,现在我突然明白了那句话:真正的自由,来自知识的启发!终身学习的人,一定是快乐的!而阅读不就正是在帮助我们实现吗?好吧,跟着大家伙一起努力,继续保持终身读书之兴趣,让书成为我一生之良伴!
书友:Rita
从热衷亲子阅读逐渐向热衷阅读发展的二胎妈妈。在身边朋友的影响下,逐渐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以及对自身成长、家庭建设的好处等,期待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READING
共读《面纱》之前,鉴于大家对他如此高的评价,我在心理上是颇有点郑重其事的,似乎不郑重点配不上这样一个卓越非凡的大作家。因此在大家纷纷询问读到哪了,是不是一天就读完了的时候,我还在努力琢磨他的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文集《观点》, 想看看是否能通过他的《观点》更好的理解他在《面纱》中的观点。
在《观点》中点评歌德的小说时,毛姆对天才小说家应具备的异禀做了一个归纳,他认为,除了活泼外向,有表达自己的冲动之外,天才小说家还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点:
1) 善于讲故事,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对世人充满浓厚的兴趣;
3) 天生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能想人所想,感人所感。
同时,他认同歌德对自己的评价,歌德的小说“或多或少是在讲自己”。毛姆认为“当作者成为自己小说里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就成了傀儡,失去了自由,结果是他总是在和故事里的其他人物暗地较劲,只有局外人才能看得出来。”
基于这样的观点去读《面纱》,我更倾向于其是从“对世人充满浓厚的兴趣”和“天生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来构建其小说的逻辑的。
这里的世人包括善于伪装、在仕途上如鱼得水的政府要员查理;有不明所以,只因别人期待她怎样她就把自己打造成怎样的小凯蒂;有潜心于研究高尚事业却得不到俗世之人认可的沃尔特;也有在凯带看来不可思议的、放弃优渥生活条件投身到似乎带着自欺自人的宗教信仰的院长嬷嬷。
这些世人为了各自的目的,或追求坦荡的仕途带着面纱周旋于私欲与仕途之间,或为了追求权利和伟大用大善的面纱掩盖其中。依个人之见,毛姆对类似于沃尔特这样献身于科学的人是怀着深深地同情的,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或许死才能得以解脱,他或许是狗,但为什么最后会死呢,他咬人善人,然后死了,那谁更“毒”一些呢?
在这个作品中,谁具有毛姆的影子?我倾向于沃丁顿,游离于世俗之外,又洞察人生。
关于院长嬷嬷,《观点》有关于神学家蒂乐生的一段,我觉得也比较契合,“所谓有能力或者有机会实现大善,只不过是虚伪的掩饰,隐蔽其下的是人们对权力和伟大的渴求。”
《面纱》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去读的小说,以往都是看过就看过了,不会这么烧脑的去思考什么是面纱,面纱后面是什么,本来觉得没有什么头绪,无法形成对整本书总结的,被群友的热情所带动,赶在最后关头给自己一个交代吧,思绪有点飘,大家海涵。
书友:Cathy
阅读推广人
爱读6月<共读一本好书>领读人
READING
这本书很久以前读过,那会儿《面纱》电影刚出,诸多意难平,就去看了书,结果更意难平。多年后再读,体会到这应该是最合理的结局了。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25年。毛姆的作品我看过了《月亮与六便士》,其余的还有《人性的枷锁》和《刀锋》已经在我的待读书单。
小说非常好读,故事情节张力十足,文字优美,一气呵成,一下午就读完了。跟着共读打卡的内容,我也跟着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是这三个主要角色的分析:
女主凯蒂:她漂亮、开朗、大方;她虚伪、恋爱脑、自私;她勇敢、善良、勤劳。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似矛盾的结合体,让这个角色在这本看似有点郁郁的故事中显得活力十足。
男主沃尔特:当初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为了他意难平,这么一个人间大爱的英国绅士怎么就没得到善终?从头倒霉到结尾。实际,他的性格和身上面纱也决定了他的结局。他敏感、内向、自卑、虚荣;他善良、博爱、勇敢、聪明;是个十足的英国绅士。
男二唐生:渣男一个。这么一个定义就可以把他所谓的帅气、体贴全部抹杀了,因为这些都是肤浅的。
接着,随着故事的推进,抓凯蒂的成长线:
我画的线应该是凯蒂跟唐生的最后一次交谈破裂开始的,自己倾心爱上的男人是个人渣,对于这个单纯的女子来说是心碎和绝望。决定去中国,应该是带着一腔孤勇,抱着必死的心的吧。一路上她经历了死亡、院长嬷嬷和修女们的大爱、沃尔特博爱学识的另一面、瓦丁顿和满族公主的别样爱情,所有的这一切生死爱恨的历练重塑了凯蒂已经破碎的心,女人不应该是依附,而是勇敢、担当和自主。
第一, 凯蒂变得勇敢担当了,刚被发现出轨的时候,凯蒂的想法是不能全怪她,更多的是她母亲的责任。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都是他的错。到最后,她勇敢地去承担修道院的工作、勇敢地跟父亲和解,勇敢地独自带孩子走向新生活。
第二, 凯蒂变得独立了,离开伦敦,跟着父亲一起去到了荒凉的小岛,不需要父亲照顾自己,反倒是希望能弥补过去的不成熟,要照顾父亲和孩子,让老父亲能体会到家人的爱。
最后,是揭开面纱的时刻了。
面纱是什么?读完这本书我的想法还不成熟,模模糊糊地觉得面纱是人的多面性、不对等的婚姻关系和矛盾的内心。这三者都是生活的其中一个面,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面纱。揭开面纱的过程就是凤凰涅槃重生的过程,必定经历痛苦、绝望,揭开了就是新生,如凯蒂一般。
根据上述凯蒂的成长线的分析,我们能很快体会到凯蒂的面纱以及揭开面纱的过程。那么沃尔特的面纱是哪些呢?最有意思的是他最后是否原谅了凯蒂?他临终时说的那句:死的是那条狗是什么意思?
对于后面这两个问题的分析,我读完书后也是反复琢磨,结合《挽歌》这首诗的意思,我觉得沃尔特最终原谅了凯蒂。在这个故事中,凯蒂比喻的是人,沃尔特比喻的是狗。因为这句话是沃尔特提出来的,沃尔特觉得自己沉闷、自卑、蔽塞的修道士一样的生活,因为有了凯蒂而变得有了生机,在这个层面上,是凯蒂救了他。虽然他知道凯蒂不爱他,也不可能会爱上他,但是他还是把凯蒂留在自己身边,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她。这所谓的好对不爱他的凯蒂来说是困扰和禁锢。有一天,狗急了咬了人,沃尔特报复凯蒂的出轨行为,带她去了疫区,原以为凯蒂会绝望、抑郁、害怕、恐惧,可是凯蒂在疫区的大爱行为和明显的新生成长,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笑话,他最终不论是自己做人体试验拯救苍生还是不小心感染死亡,沃尔特回想自己的这些经历,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凯蒂。沃尔特的面纱就是他一厢情愿在苦心经营的爱情独角戏。
线上读书会上,静静老师带领我们去到了更深远的探讨:这只狗其实是沃尔特内心的欲望,他始终不能原谅的是他自己,他挣脱不了自己的欲望,也没有勇气新生。我也觉得这一点更符合整本书的脉络。可是我暂时还未想通,但是这一点的触及,让我对我上述的那些想法有了怀疑和深思。例如,带着凯蒂离开香港,不也是帮助了凯蒂认识了渣男?如果真是报复,就该留她在那儿蹉跎岁月了。真的是没想到看似简单的一本小说,我今天还在烧着脑冥思苦想中。
没关系,就先留在这里了,以后还会有机缘。
在这本书的共读中,静静老师带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独特的视角,从凯蒂的新生和沃尔特的死中看到的:“带着适当的谦卑,我们接受自己没有能力掌控这个世界……我们接受“失去”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不再害怕逆境或者痛苦,因为历练之后,是新的学习,新的成长,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活。”这段话来自《重塑组织》,我们目前正在共读的一本书。同样毛姆也提到过:“在人生的旅途中,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还可以回应我们近期读过的很多好书《活出生命的意义》、《幸福之路》等。直面生活的诸多不顺、困难、恐惧,经历过后,这些经历过的生活都将成为你成长的垫脚石。
好的书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同一样的观点,端看我们能感悟到第几层。特别感恩本月的共读,特别是静静老师的高水平带读和小伙伴们精彩的输出,我又一次开拓了自己的阅读和认知深度。
编者按
感谢诸位书友们的分享,通过这些分享我们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一路成长的轨迹。
请相信“相信”的力量,也请相信“坚持”的力量。读书就是一项低头耕耘,不问前程的选择,终有一天你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也会被越来越优秀的自己看见。
欢迎加入我们的共读,我们一直都在!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