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想想怎么生活——《皮囊》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凌琰舒的台灯下》
 
“你根本还不知道怎么生活,也始终没勇气回答这个问题。”
 
——蔡崇达《皮囊》
 
看到这句的时候,我正端坐在飞驰的地铁上,盯着手机屏幕,忍不住潸然泪下。眼前如梦幻般稍纵即逝的窗外黑色窗口,映照着狭长的隧道。
 
“我们都是既丢弃了故乡,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偌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而在小镇,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趣,觉得人才像人。”
 
“好好想想怎么生活,怎么去享受生活。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或许想说,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或许,生活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应该是很早,17年。那时候,比较沉迷声优,最开始听到叶清老师的声音起缘于《凹面镜》,感觉很TVB,给83版本《天龙八部》的段誉配音。当时就觉得声音很棒,后来偶然听到叶清老师在喜马拉雅上发的音频,读的《皮囊》节选。
 
皮囊节选
 
00:00
 
05:11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皮囊》,可是之后漫长的六年里我再也没有读过,直到今年偶然想起,仿佛重新找回了童年忘记了叫什么名的泡泡糖,重新回味,感受生活。
 
人的生命本来很轻盈,却被各种欲望束缚限制,“皮囊”就是那些限制我们人生,束缚我们行动的世俗、规则和欲望,“我”的外婆最后跟我说的就是,黑狗达不要哭,以后我没有了皮囊的限制,来去多自由,可以常来看你。
 
母亲几次坚持盖房子,哪怕最后一次房子可能盖了也会被拆迁,为了面子,“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种也是“皮囊”带来的欲望和世俗的束缚,
 
父亲跟残疾的身体斗争,也是为了摆脱皮囊带来的痛苦。
 
2022年6月21日13:11分,《皮囊》成为我在微信读书上看完的第一本书,也不会是最后一本。我开了很多本书的坑,最终读完的只有这一本。有时看到书里描述的人的悲剧命运,会不禁联系到自身,那么难的事情都在坚持,我又凭什么轻言放弃。
 
我应该试着学会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让这肉体折磨它的灵魂”。
 
句子摘录:
 
后来才意识到,在那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那倦乏的、对一切提不起兴趣、似乎感冒一样的状态,是爱情小说里写的所谓心碎。我原本以为,这种矫情的情节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他告诉我,原来的乐队散了,谁被父母拉去实习了;谁准备考研了;谁认真地开始筹备毕业论文,希望冲击优秀毕业生,争取选调到政府部门……他们的“世界乐队”,现在看来,更像是以青春的名义集体撒的一个娇。在看到现实的未来后,各自投奔到新的轨迹里去了,还赋予这样的行动另外一个名字:追求。
 
短信的最后,她似乎不经意地说:“厚朴被学校勒令退学了。你能想象到吗?他竟然偷偷来找我,让我父亲帮忙和学校沟通。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活出自我的人,但其实他只是装出了个样子欺骗自己和别人,我真的厌恶这种假惺惺的人。”“他不是假装,他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身上的各种渴求,只是找不到和他热爱的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相互冲突却又浑然一体的想法,他只是幼稚,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打好的这条短信我最终没发出去,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向她解释什么。因为,她也是个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
 
我一直在想象厚朴的生活,他已经用那些激烈的方式,把自己抬到那样的心理预期,不可能再低下身,扎到庸常的生活里去了。他不知道,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厚朴的父亲不知道,同学们不知道,王子怡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住在厚朴脑子里的怪兽,是他用想象喂大的那个过度膨胀的理想幻象。我还知道,北京不只是他想要求医的地方,还是他为自己开出的最后药方。
 
一种难以形容的悲伤,迅速在胸口膨胀。张了张口,试图想发出点什么,却始终没有一点声音。我这才意识到,这几来年,对自己的管控太成功了,以至于在这个极度难过的时候,还顾虑着大声宣泄会惹来邻居的非议。
 
大学四年,毕业工作两年,我一直控制着自己,没学会抽烟,没学会喝酒,没让自己学会发泄情绪的一切极端方式。要确保对自己一切的控制,要确保对某种想象的未来达成,要确保自己能准确地活在通往目标的那个程序里。然而我要抵达的到底是什么?这样的抵达到底有什么意义?我自己也完全不清楚。不想哭,内心憋闷得难受,只能在租住的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不断来来回回地到处走,然后不断深深地、长长地叹气。仿佛我的胸口淤积着一个发酵出浓郁沼气的沼泽,淤积着一个被人拼命咀嚼,但终究没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团的整个世界。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突然察觉,或许我也是个来北京看病的人。
 
或许,我和厚朴生的是同一种病。
 
也从那时候开始,写这本书,就不仅仅是“自己想要做的一件事”了,而是“必须做的事情”了——我在那时候才恍惚明白写作的意义——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而更是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
 
这样的认识下,写作注定是艰难的。
 
写在看完后的简评:
 
真挚的表达,平实的语言,简单的故事,却能挖掘出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读的过程中有很多打动人的地方,真实世界里的人被这副皮囊包裹着的欲望,在世俗的枷锁和人生的苦难中挣扎,充满束缚和阻碍,步履艰难呢,负重前行。
 
看完之后,在感慨之余,倍受激励。我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和身边的家人朋友,那些细腻的情感,我没有“看见”,我对家人的理解也流于表面。看完忍不住会反思自己。
 
这本书值得推荐,催人泪下,又闪耀着温暖的光。
 
正如片尾引用的名言。
 
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马塞尔·普鲁斯特
 
 

相关读后感推荐:

《壮壮老师与小问号》读后感500字_《壮壮老师与小问号》读后感

《杨鹏大奖科幻桥梁书:我骑恐龙去学校》读书体会_《杨鹏大奖科幻桥梁书:我骑恐龙去学校》读书体会500字-800字

《疯狂学校》读后感500字_《疯狂学校》读后感

阜新新闻丨【党史学习教育】追寻先辈足迹 感悟初心使命

《孩子们喜爱的国宝故事》读后感500字_《孩子们喜爱的国宝故事》读后感

《优秀父母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_《优秀父母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读后感

《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500字_《无字书图书馆》读后感

《云边有个小卖部》观后感_《云边有个小卖部》观后感500字-800字

小主播殷圣泽为你读书《爱音乐的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