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温外海洋中队》
 
01
 
暑假,想多看两本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看完的第一本
 
关于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知,
 
关于情绪的调解方法,
 
关于性格形成的原因,
 
关于人对自我的认识,
 
看完这本书,似乎都有一点被触动
 
我想一点一点的梳理,既是总结阅读收获,
 
也是为了调解自己的情绪
 
 一、关于人的心理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
 
(1)自然型儿童
 
(2)适应性儿童
 
2.“父母自我状态”:当人处在这个状态时,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那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
 
有时候处在“父母状态”的人就像一个法官,一直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有时候处在“父母状态”中的人,会自我判定,判定自己有罪,谴责自己,甚至惩罚自己。
 
3.“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二、关于人生坐标
 
每一个生命一定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而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影响后来的阶段。因此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
 
每个人活着,都会面对生命本身的两个问题:1.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那是“人生坐标”。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人生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坚持自己的选择。这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一个词来说,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语言。”
 
每次看完一本书,我都会开始自省,这本书也不例外。
 
我思考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否被我的父母影响?是否经常处在“父母自我状态”?
 
我思考我的人生坐标是什么样的?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好。
 
我思考,我是否影响了我儿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思考,我的学生,在还能改变的年龄,是否能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
 
我一点一点地梳理自己的思绪。
 
1.我受父母影响吗?
 
有的,妈妈的强势和对我严格的管教方式,
 
让我容易自我怀疑,让我冷然面对他人。
 
但是,她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又让我天生带着一丝的傲气
 
我认为我矛盾的人生坐标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2我是否经常处在“父母自我状态”? 
 
有,有时候我会变成那个“挑剔性父母的”,面对学生,面对儿子,面对老公,甚至面对自己。
 
可是,我知道我的的这种状态,并没有很严重。 大概是我们的父母本身也不是那么的挑剔。
 
可是,妈妈对我的严格和初中的一段经历,还是很容易让我陷入“自我批判”当中,尤其是青春时期。那会的状态,现在回想起来,很可怕。我好庆幸,我能走出来。大概是各类庞杂的书籍帮的忙。
 
总是无数次的庆幸,我们在童年时,没有遇到一个性格极端的父母和四分五裂的家庭。那样的童年对心灵的伤害,几乎是死伤,难以治愈。
 
我很高兴,我现在大部分的时候是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我能理性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我能合理规划我的时间,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但是一个人能永远处于“成人自我状态”吗?我认为,是不可能。
 
当生活中的压力,大到你无法负荷时,你很容陷入“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这时候,心理拉锯战就开始了,端看哪种状态能够胜利而已。
 
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三俩好友,这时候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他能快速帮助你回到“成人自我状态”。
 
人应该是不断地在三种状态中来回跳跃,不断转换,如果“成人自我状态”始终占了上风,那么人生大概会顺畅一些。如果长期陷入“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那么大概很容易让人生一团糟吧!
 
3.我的人生坐标是什么样的?
 
我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它是变化的。
 
初高中那段时间,我经常是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的,那时候我的人生坐标是:我不好,你也不好;或者我不好,你好。
 
那时候,觉得自己糟糕透了!不断地否定自己,自我审判,甚至不断地验证自己的罪证。现在想想,好可怕。
 
会有这样的坐标是因为妈妈的严格和初中的那段不断被否定被欺凌的经历。当然,我现在非常瞧不起那时候的自己,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但是,也想抱抱自己,那会无人安慰。妈妈不懂,依然严格,心理埋藏的阴影越来越浓,越来越难以化解,直到毕业工作。
 
我‘偶尔会认为:我好,你不好。
 
这样的状态,并不是我喜欢的。  我认为这样的状态绝对是陷入“父母自我状态”了。这个时候,容易挑剔地看待学生,看待儿子。
 
很好笑的是,当我冷静下来,我就会开始后悔,批判自己。
 
其实最好状态,应该是:我好,你也好。
 
现在,我非常努力地调解自己,让自己努力去发现周围一切人的好,发现自己身上的好。
 
我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我陷入“儿童和父母自我状态”的次数,越来越少。我早将那一段让我心悸的过去抛去,从那段经历中吸取教训,让自己长久地处在“成人自我状态”。
 
我被自己自愈了。我很感恩。
 
感谢《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让我回顾过往,自省现在;让我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让我能够知道我接下来要去往的地方。
 
我是一个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心灵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学生和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
 
所以,必须不断调整,不断干预,让自己长时间地处在“成人自我状态”。
 
与天下所有的父母和老师们共勉。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