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共享】“恩师相伴,共抗疫情”活动读后感分享——2017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李辰辉

以下文章选自《歷院团委》
 
《青铜器入门》读书笔记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我有幸阅读了老师推荐的《青铜器入门》这一著作,我认为这对我青铜器方面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并且非常简洁明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了解青铜器的很好的选择。
 
青铜器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物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对于研究古代历史以及中国的文字演变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青铜器中,我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工艺、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其相比于其他地区青铜器更加广泛和实用的特点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
 
关于我国青铜器的起源,文献中可见较多的是夏代铸造铜器的记载,但学者已经证实,宋代金石学相关著录中记载的所谓夏代青铜器,其实是战国铸造的。经过多年来的许多考古调查和发掘,迄今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铜器出现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姜寨遗址,是一块半圆形的残铜片,距今已经有6600年左右的历史了;而到了以冶铜业闻名的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铜器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被认为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中,可以看到青铜器发展非常迅速,这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不仅广泛分布,而且工艺设计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出现了复杂的纹饰和以牌饰为代表的艺术品。由此可见,距今四五千年左右,中国就已经产生了青铜器,而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已经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进一步发展,不仅分布更加广泛,铭文也更加普遍化,这为青铜器研究已经中国历史、文字研究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商代后期大多数铭文为器主的族氏和人名,除此之外还有先人的名号、族徽以及“日名”,到了西周,铭文字数进一步增加,出土了许多有长篇铭文的著名器物,如克鼎、散氏盘等;纹饰方面,商时期,纹饰不断复杂化,出现了带状纹、“单层花”、“满花”和“三层花”,以及带有神话意味的饕餮纹;西周前期青铜器没有新的发展,主要延续了商代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特点,西周中后期,纹饰则出现了朴质化和图案化的特点,并且重新开始流行商代前期的带状花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就出现了明显的地区特色,这是国家分裂的结果。而也在这一时期,青铜器发展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工艺不断进步,出现了嵌铜、错金银等装饰工艺,虽然也有彩绘工艺,但直到西汉时期,彩绘工艺才真正开始流行;而由于这一时期分裂斗争的政治局面,青铜器制造的兵器非常普遍,也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的不断进步以及明显的地区特色,吴越地区制造青铜器的工艺就非常精湛,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便是这一时期吴越地区的青铜器代表,直至今日依然锋利。
 
值得一提的是,商周时期,青铜器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不同的形制、不同的组合体现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礼乐制度,礼制愈繁重,器物的组合也愈加复杂,随着礼乐制度的崩坏,器物固定的组合也随之发生改变。
 
中原以外的青铜器,除了地区自产的特色鲜明的器物外,还有许多中原传来或者仿制中原器物的现象。
 
青铜器的研究和鉴定联系紧密,我国从宋代开始就有了金石学研究,但仅限于对带铭文的青铜器进行研究,其他器物则没有受到重视,19世纪末的外国学者,则更多的将重点放在了青铜器的艺术和类型学研究方面,到了今天,我们对青铜器的研究,主要从形制、铭文、纹饰、功能和工艺这五个方面综合进行。进行青铜器的研究和鉴定,必须多看实物,不断的将实物与理论结合,熟能生巧,形成对青铜器较为准确的认识。
 
通过李学勤先生的这本著作,再结合之前所学的青铜器知识,我对中国的青铜器形成了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对这方面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字:李辰辉
 
编辑:周乐淇
 
审核:宋洋老师 丛林
 
 

相关读后感推荐:

阅卷体会:有些分是不必丢的——阅读答题时要紧扣题目逻辑

【教师读书分享】《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 ——伊旗第四小学杜磊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500字_《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学习·感悟】一场游戏的革命: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全旗骨干教师“幼儿园游戏之我见”沙龙研讨活动学习感悟

《神奇树屋·故事系列·进阶13:月光下的魔笛(中英双语)》读书体会800字_《神奇树屋·故事系列·进阶13:月光下的魔笛(中英双语)》读书体会

《破旧的笔记本》读后感1500字_《破旧的笔记本》读后感

《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读后感_《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读后感200字

《长征》读书感想800字_《长征》读书感想

《名著系列·幽默三国:动真格的军令状》读书感悟_《名著系列·幽默三国:动真格的军令状》读书感悟500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