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0】吴梅梅:《学写读后感》教学中三个重点问题的突破

以下文章选自《微语文三人行》
 
《学写读后感》教学中三个重点问题的突破
 
宣城市第十二中学  吴梅梅
 
《学写读后感》是部编版教材八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在思考教学设计时,我认为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指导学生处理好“引”和“感”的关系。
 
2、 如何聚焦感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 如何有深度有新意的表达感想。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明确读后感的概念,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读”是“感”的基础,“读”在前,“感”在后。感点庞杂,要聚焦一点。
 
2、 处理好“引”和“感”的关系。
 
“引”为辅,“感”为主。“引”要简洁,“感”要详细。“引”要精当,“感”要呼应。
 
“引”的方式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
 
“引”的位置可以在“感”前,也可以在“感”后,也可以放在“感”中间,最好灵活多变,避免机械。
 
关于“引”的方式和位置,分别用具体的片段做例子,让学生比较感受,自己得出结论,不是教师生硬的讲解。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设想是教给学生联想和生发的途径。
 
首先是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的感受让你联想到阅读过得其他哪些作品?其他作品的观点如何或者是有什么特色之处?顺着这样的路径,写作的思路就开阔了。
 
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社会现实。比如你有没有类似的书中的经历?书中反应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顺着这样的路径,思考就有了深度,有了现实意义。
 
第三个问题的突破是呈现了自己的四篇文章,有读后感、也有观影感受,教给学生两种很实用的思维:对比思维、分类思维。
 
我选用了《子厚的小石潭与东坡的月光》《混乱世界里的希望》两篇谈对比思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比如《混乱世界里的希望》是阿城《孩子王》的读后感,我的感点集中在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在写作中联系阿城“三王”系列的另两篇《棋王》《树王》,这就是联系了我的阅读经验。前半部分异中求同,《孩子王》中的三个人物“我”、来娣、王福,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根据我个人的感受,都突出了“希望”的特质。后半部分同中求异,都是阿城的作品,与另两本《棋王》《树王》对比,突出《孩子王》的艺术特色。
 
我们利用对比思维,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明确详略,突出重点。不能生硬的对比,为了对比而对比,对比是为了加深对文章的“感”。
 
选用了《少年如何长成雄狮》《初三的同学确定不去看<奇迹>吗?》两篇谈归类思维。
 
比如《少年如何长成雄狮》一文,我的感点聚焦在人物形象上,写作过程中我联系现实生活,谈梦想实现的过程。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我个人的感受,我将零散的故事情节归类,将阿娟的成长轨迹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第二阶段:梦想夭折,让位于现实。第三阶段:带着梦想在生活中“上山下山”。
 
比如《初三的同学确定不去看<奇迹>吗》一文,我提炼了三个角度来归类,并与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相联系:铺垫伏笔、人物角色设定、细节描写。
 
我们利用归类思维,避免了内容杂乱,感受肤浅,会让你的感受变得更加集中而深刻。
 
 

相关读后感推荐:

《潜艇总动员:环游地球80天》观后感_《潜艇总动员:环游地球80天》观后感500字-800字

《画我们的时间地图》读后感5篇_《画我们的时间地图》读后感400字

《成渝古道驿站叙事传统: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研究》读后感500字_《成渝古道驿站叙事传统:走马镇民间故事传承研究》读后感

《Notre-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00字_《Notre-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中国课程改革本土实践研究》读后感500字_《中国课程改革本土实践研究》读后感

《从怕作文到爱作文》读后感500字_《从怕作文到爱作文》读后感

《我是一个兵:少年神炮兵》读书体会_《我是一个兵:少年神炮兵》读书体会500字-800字

《孩子超爱读的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500字_《孩子超爱读的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

读后感怎么写/本期分享一篇优秀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