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学生优秀作文,名著阅读读后感集锦(续)

以下文章选自《悦读与乐写》
 
03:44
 
读《老人与海》有感
 
 姚世超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题记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挂着一面饱受风雨却让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有四个大字:“超越极限”。
 
海是蓝色的,它可以平抑如镜,也可以波浪滔天,它既是人们向往的但又恐惧、害怕它。一位老人,一片大海,就算是正值壮年的青年人在它的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何况一个老人呢?是什么在支持呢?是精神,一种不可屈服的精神!是坚强,一种不可磨灭的坚强!
 
精神是无形的,它可以潜藏人内心深处不动,也可以一触即发,用难以形容的精神与恶势力作斗争。
 
这部书给我最深印象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老人精疲力竭地回到岸,什么都没得到,甚至连鱼网、鱼叉都没有了。是的,他输了,可同时他也赢了,因为他战胜了自己。每个人都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他自己的缺陷时,他胜利了,无论最后结果与否,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心念是不可战胜的。精神更是不可取代的,是不可磨灭的。
 
我忽想起一个故事,一名为自由而战的士兵,在被处死之前,他向众人竖起了两个手指,从此再表达“正义可以战胜一切”。而刽子手见状,便残忍的将其砍掉下来,然而,他又举起双臂,一个巨大的V字便在空中出现……
 
这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举动,它虽微妙,但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的奋斗。这不正是作者给我们的启示吗?即使一无所获,但至少我们努力了,这就是心念与坚强。
 
人类不可磨灭的是精神,无法战胜的是正义!臧克家有句名:有的人死了,其实他还活着,而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们应该赞颂具备这种精神的人。
 
努力拼搏吧!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有遗憾。
 
读《傅雷家书》有感
 
 朱吟
 
楼适夷曾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这本书——《傅雷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科技尚未发达的时代,书信作为人们重要的联系方式,而《傅雷家书》便是有傅雷及其夫人给两个儿子(主要是傅聪)的185封书信,字字透露出对孩子深沉的爱意与牵挂。
 
傅雷之于傅聪,是父亲、老师、朋友与知己。信中傅雷不仅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还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中,哪一个父亲不是如此?俗语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我的父亲也是如此,他平时总绷着脸,很少对我笑,对我十分严格,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并不理解他,经常反抗他。而现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父亲对我的爱,不同于母爱那涓涓溪水般细腻温柔,父爱更像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宽广。现在的我,能与父母相处的更融洽了。
 
“得失成败尽量置于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感触颇深。在学习中,一次考试的失利,一句老师的批评都可能让你感到挫败,但有谁会一直成功下去呢?所以我们要达观的看待成败,不必太过于在意分数的多少,只要你竭尽所能的付出了,努力了,拼搏了,无愧于心。
 
“围巾和大衣……一辈子都有好处” 这段话是傅雷对傅聪修养、仪表上的教导。同样,我的父母也总是教导我要有礼貌,见到熟人要打招呼,家里来客人了要热情招待,可是我既腼腆又胆小,经常与他们说的恰好相反。读到这里,我又一次意识到礼仪教养的重要性。
 
总之,这本书文笔优美,情真意切,内涵丰富,教育性极大,更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颇丰,我希望你们都可以读一读。
 
读《老人与海》有感
 
何昕婉
 
轻轻合上这本《老人与海》,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随着书飘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本书,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主人公圣地亚哥,使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道理。
 
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古典悲剧式的小说,也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交响曲。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故事描写的老人圣地亚哥是个倒霉的人,84天没捕到鱼,而别的渔夫都把他看作失败者。但这似乎预示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发现了一条1500磅大马林鱼,对方力量比他大,还要决心战斗到底。他对大鱼说:“我跟你奉陪到底!” 最终获得胜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鱼之后,考验却并没有结束。鱼因为又大又长,他只好将鱼绑在船的一边。回航时,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的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于是,他用尽一切个人的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浆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了,他用舵把来打。尽管最后鱼肉都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意志。上天似乎没有怜惜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他想厄运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终他的顽强和意志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尾。
 
虽然老渔夫没有把完整的马林鱼拖回海岸,在别人眼里是失败的,但是实际上他是成功的。俗语道:不以成败伦英雄。 他那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他将成为经历磨难而无不胜的巨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读《老人与海》这本书,使我感到浑身充满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无论今后的道路有多少荆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要有老人那不服输的品质,我一定会是生活的强者。
 
《傅雷家书》读后感
 
八(6)班 李雅诗
 
《傅雷家书》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时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 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也许是因为我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是因距离和时间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掩卷回首,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的领会,这便使我不禁想到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细读完之后,感觉《傅雷家书》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这是一本教育子女们的好书,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我们,傅雷在信中所写已成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我想傅雷说出了世界上所有的父亲想说却又深埋在心里的真爱。父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
 
愿做那个追风筝的人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八(7)班 段林泉
 
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
 
眼前忽然浮现哈桑奔跑着追风筝的情景,使我不由得思绪万千,愿做像哈桑那样的人,紧紧迎着风,追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古诗中的主人公阿米尔出生时,妈妈便与世长辞,而与此同时,家中仆人的孩子哈桑也出世了,然而哈桑的妈妈却嫌弃这个家,从此边与一群流浪汉远走天涯。两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是由一个奶妈哺育长大的,爸爸从小就告诉阿米尔,吃一个胸脯的奶长大的孩子,就是亲兄弟。的确,阿米尔与哈桑是兄弟,阿米尔的爸爸与哈桑的爸爸也是兄弟。
 
爸爸对哈桑的关心却引起了阿米尔的嫉妒心,在那场追风筝的比赛中,阿米尔背叛了对他忠心耿耿的哈桑,此后又陷害哈桑父子偷取自家财物,使爸爸不得不把哈桑父子赶出了家门。
 
这件事情便一直是阿米尔的心病,在与爸爸移居美国,娶了将军的女儿索拉娅做妻子,送走安详去世的父亲之后,阿米尔踏上了寻找哈桑之途,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自己是父亲封建拘束的展现,而哈桑却是父亲快乐本真的另一半,在得知哈桑夫妻去世后,阿米尔领走了哈桑15岁的儿子索拉博,在索拉博种种叛逆反抗之后,在一个晴朗的天空下,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飘飞的风筝,就像二十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那样。
 
我们每个人都有那只飘飞的风筝,在经历过风雨与时光的洗礼,能永远保持追风筝的坚持不懈,才是幸福与爱的最好收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那只风筝,不必担心天空乌云密布,风筝远走高飞,也不必去剥夺那份属于别人的快乐,只要我们去坚持不懈的追那只写着幸福的风筝,终会得到的。
 
读完《追风筝的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所有的文学作品在我眼中都黯然失色。此生只愿一直追逐着心之所向的那只风筝,愿做那个永远追着风筝,追着幸福的人。
 
读《傅雷家书》有感
 
 马雪婷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一封封的书信,最短的不过百字,最长的几千余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流露出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切的期盼。
 
傅雷之于傅聪,是朋友,是父亲,老师,知己,他才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琐事外,还与之人生,谈艺术,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他以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者的身份,毫无保留的传授着自己的宝贵经验,教导儿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具有很多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年轻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而傅聪之于傅雷,既是“长不大”的孩子,又是可以讨论学术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位“知己”,傅雷可以放下做父亲的尊严,毫无顾忌地向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吐露自己的心声,消除父子间的隔阂。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颇深,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平时,他总是不苟言笑,对我十分严格,而处在青春期的我并不能理解他,还经常与他对着干,闹过不少矛盾。自从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感觉自己更了解父亲了,他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的关爱。不同于母爱的温暖细腻,更像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宽广,永远给我最坚实的依靠,最强劲的力量!
 
《傅雷家书》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书,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使孩子更理解父母。现在,我把它推荐给你们,希望你们都能读一读,感受父爱的力量!
 
读《红楼梦》有感
 
 刘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老师曾说过,这首诗描写的是爱情,读着这首诗,我不禁联想到了宝玉与黛玉的那份真挚的情感。
 
黛玉初到贾府,十分文静内向,初见宝玉。“这个妹妹我见过” 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最终宝玉迎亲之日,宝钗最后嫁给了宝玉,黛玉临死之时,一直留着最后一口气,希望见到宝玉。“宝玉,你好……” 便成了他们爱情的结局,贾府败落,宝玉去参加科考,虽中了举,但也出了家。
 
曹雪芹本也生在富甲商人之家,家境败落,流落街头,前半辈,他在享乐,后半辈子,他在写《红楼梦》,流传曹雪芹是饥寒交迫而死的,但谁又能想到《红楼梦》成了四大名著,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
 
《红楼梦》中女子不乏,从官府小姐到奴婢,她们虽然身份差别很大,但都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也表现了封建女子不服命运。
 
宝玉家境雄厚,从他的诙谐挑逗中也可感受一个纨绔子弟生活,他也算是一个多情的人,整天奴婢姐妹们围着他转,可他在生活中也无非显示着他的无奈,官府查找,他也只得混在奴婢中才不得被抓,最后也看破了红尘,出了家。
 
从宁国府的管家王熙凤到奴婢袭人,从尤儿姐到宝钗,她们都是封建女性,但却有着不同的性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人。王熙凤大胆泼辣,心计深重,但最后也要求着刘姥姥为女儿找一个归宿,宝钗本该进宫选妃,但因哥哥也失去了秀女资格,元春是一位妃子无限风光,但身在深宫,回家省亲却十分繁琐,见亲人一面也十分困难,晴雯虽只是一个奴婢,但还是喜欢这宝玉,敢撕宝玉的扇子,黛玉文静沉稳,让人楚楚可怜。
 
红楼梦红楼梦,梦过红楼情依在。
 
忧国忧民——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感
 
八(9)班 归志恒
 
读一首诗,让你心生感慨,让你斗志昂扬,让你心弦被触,那么这就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恰恰如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这么一首不朽的诗篇。它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他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托了深切的同情,无一不体现他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诗人才开始谢秋风的强劲,凶猛,给人一种寒气透骨,心惊胆战之感,同时也为下文的事件做铺垫。一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让我眼角朦胧湿润,心中充满了对诗人的同情。让我看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使人的愤懑与无奈。“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把诗人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品质发挥的淋漓尽致。他那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让人无不以之为傲,展现了他博大的胸襟。
 
回想当今社会的优越与杜甫生活的那个黑暗社会让我心生感慨。这么好的条件让我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图强,让我怎么不勇敢面对人生,面对不公平的生活呢?
 
再思考杜甫那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情操,如何有忽视伟大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他放弃优越的外国深造的机会,不远万里从美国回到中国,冒着生命威胁做着研究核武器。终于研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但最终因核辐射而壮烈去世。这样的人中国还有千百万,他们像北斗星一样为我们指引方向,像春雨一样,撒进我们的心灵,更像那金色的太阳,让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
 
忧国忧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情操,是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首诗给了我很多感触,更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杜甫是名副其实的诗圣,并永远是诗人们的楷模。
 
《老人与海》读后感
 
 袁力林
 
轻轻合上这本《老人与海》,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随着这本书飘到那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本书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道理。
 
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古典悲剧式的小说,也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交响曲。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条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许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故事描写的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个倒霉的人,84天没捕到鱼,而别的渔夫都把他看作失败者。但这似乎预示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发现一条大马林鱼,明白对方力量比自己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他对大鱼说:“我跟你奉陪到底!” 最后获得了胜利。
 
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渔夫没能把马林鱼拖回海岸。这在别人眼里是失败的,但实际他是成功的。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他那坚强的意、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他将成为经历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巨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人本来就是无止境的追求,故事中的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句话表现了老渔夫勇敢的意志。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勇敢面对,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句话是老渔夫在84次失败后,在第85次捕到了大鱼,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最失败的屈服,一旦屈服,那么所有的梦想都会破灭,这在现实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读《傅雷家书》有感
 
李苑苑
 
自从步入傅雷的世界,我便对《傅雷家书》入了迷,自始至终贯穿全脑的那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使我陷入深思的泥潭。
 
这么一句话,究竟有何价值,能成为傅雷先生的碑文?这么一句话,究竟有何内蕴,能令我苦苦探明,百思不得其解?
 
随着对《傅雷家书》的进一步了解,这个“不解之谜”渐有些眉目。所谓“赤子”,既内心纯洁,不含任何私心杂念,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而所谓“孤独”,既有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境界,难免境遇不佳,,处于孤独处境,其能创造一个世界,是因赤子在精神上从未孤独。
 
这种境界是对艺术的崇高追求,非常人所能及,它更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让人抛弃杂念。然则,这又何尝不为一种人生境界?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坦然面对孤独。陶潜,因为孤独官场,才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气概;柳宗元,因为孤独仕途,才有“永州八记”的传世经典。
 
往期精彩回放
 
赞是一种友谊 | 分享传递智慧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免费订阅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