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学生优秀作文,名著阅读读后感集锦

以下文章选自《悦读与乐写》
 
05:36
 
《傅雷家书》读后感
 
刘亦帆
 
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是施蛰存对《傅雷家书》的评价。
 
我觉得傅雷对教育有几个基本观念:
 
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公德,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我却始终准备他更弦易辙,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为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前面的文学意识修养为基础。
 
在《傅雷家书》中,我特别喜欢这一句“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廊然无累,真正的解脱。”人的一生不可能会一帆风顺,畅通无阻,必定会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既有得意,又有失落。但如果我们用一种达观的态度来面对它们,就又会发现,即使成功,也不能骄傲;尽管失败,但也不要气馁,这是很重要的。
 
傅雷说:“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艺术是艺术家们才华的精妙体现,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欣赏艺术时,它没有世俗的功利色彩,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楼适夷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德休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
 
周雨凡
 
苏轼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当一本好书真正驻扎在你心中幼小的“秧苗”上,不断汲取养料,便可茁壮成长,在这个生长过程,精神境界高尚,你会有这种感触。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绝不是普通的书,他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家书中充满了父爱,写满了真情。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溢于家书的字里行间,给天下的父母和子女以强烈的感染与启迪。
 
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二,以艺术为生命,“富贵与我如浮云,”淡薄名利的胸怀,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三,“功夫在音乐之外”,要努力扩大知识面。“青年人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正因为这样,他跟傅聪谈美术、谈文学、谈石刻拓片等等。四,谦虚、谨慎、细致、严格。“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五,正确对待爱情,对待家庭,对待父母及子女。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亲爱子篇章。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例如,在傅雷的嘱咐中:“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与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傅雷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弯路,多踏捷径。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
 
《傅雷家书》这本书给我许多有益的启迪,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获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傅雷深沉而炽热爱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大到爱国,做人,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都深深的打动了我。
 
读《傅雷家书》有感
 
刘启航
 
读完《傅雷家书》这部书,我闭目深思,心中感慨万千。
 
《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它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应该怎样去做,也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曾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道:“我常常有这么个印象,就是一般人的政治学习,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学习,不是为了应付实际斗争而学习。所以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什么唯物主义,什么辩证法?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都能长篇大论发挥一套,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面,或是到了工厂里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 以此来勉励儿子要谦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傅雷说自己愿做一面“忠实的镜子”,时刻给傅聪一个警钟,使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可以说傅雷毕生都紧抓自己孩子的品质,即是傅聪身在他国,但傅雷以书信的方式来激励儿子,傅聪也吸取了许多道理,成为了著名钢琴家。
 
现今,家长们也掀起了一阵“强化风”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也在加深,这也就是“中国式家长”的特点所在吧。许多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沟通很少,因为他们用“分数说话”。成绩优异时,只是一句“继续保持”,反之则会换来长篇大论的“批斗”,这也是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原因,所以,家长们应该改变“唯分论”的看法,像傅雷那样多与孩子沟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说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读《名人传》有感
 
李雨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你真正读完一本好书时,《名人传》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书中共记叙了三个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三个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他们似乎又做着同样的事,那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和命运抗争,谱写生命的赞歌!
 
地狱里的天使之音
 
第一次读他的传记,第一次请他的钢琴曲,我仿佛置身与他生活的年代,如看电影般脑海中放映着他的故事。
 
命运是公平的,他虽然夺走了这位音乐家的听力,但却赠予了他坚毅的性格以及无可比拟的勇气,这一切造就了这个在炼狱里的音乐家——贝多芬。
 
我喜欢贝多芬的坚持、执着、努力。他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为贝多芬骄傲,命运与他处处作对,但贝多芬摆脱困境,练就自己,使自己成为响彻一时的音学家。
 
命运不会怜悯任何人,也许贝多芬厌倦了,在一场大风雪中,这个伟大的灵魂离开了。
 
让我们铭记这为在炼狱中带给我们天使之音的“诗人”。
 
生命的永恒雕塑
 
他有伟大的梦想,但那些王公贵族却总是百般阻挠,他有坚强的毅力,但生命的不幸总是阻挡他前进。
 
服务了几代皇室,经历了几场重病,他对艺术的追求从未间断,也许上天嫉妒他的才能,总是让他半途而废,直到他死去的前一天,他仍在为《哀悼基督》而工作,多么强烈的艺术追求!
 
“我把我的灵魂献给上帝,把我的肉体送还尘土。” 他在生命的尽头,为自己雕刻了永恒的生命塑像。
 
眼睛的灵魂
 
托尔斯泰,一个命运的宠儿,上帝给予他良好的家世,给了他无数财富,但他厌恶这些,他有他自己的信仰,有他自己的追求。
 
他从不顾家人的反对,为他的信仰奋斗,他冲破一切束缚,追求自己崇高的境界。他是眼睛的灵魂,他剖析自己,剖析别人,用锋利的笔揭露一切丑恶。
 
我坚信,只要我们的灵魂能够坚韧果敢,不因悲痛与劫难而一味沉沦,就能冲破一切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让我们为人生而奔跑吧!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读《老人与海》有感
 
 汪玉冰
 
轻轻合上《老人与海》这本书,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随着这本书飘到那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本书,给了我生活的心情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主人公圣地亚哥使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道理。
 
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古剑悲剧式的小说,也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交响曲。古诗描写的老人圣地亚哥是个倒霉的人,84天没有捕到鱼,别的渔夫都把他看作失败者。但在第85天,他发现了一条重1500磅的大马林鱼,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最终取得胜利。在老人辛辛苦苦的捕到鱼后返航时,却遭受到鲨鱼的攻击。尽管最后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也没能摧残他的意志,最终他的顽强意志并没能得到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了鱼的骨头。
 
虽然老渔夫没有把完整的马林鱼拖回海岸,在别人眼里是失败的,但是实际上他是成功的。俗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他那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他将成为经历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巨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故事中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句话表现出老渔夫的勇敢意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失败屈服,一旦屈服,那么所有梦想都不会实现,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觉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鱼一样,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因为没有努力而给人生留下遗憾,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而精彩。无论是与书中那个老渔夫相比,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与那些艰难生活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并且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的挫折。
 
读《老人与海》这本书,我感到浑身充满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无论今后的道路有多少荆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要有老人那股不服输的品质,就一定会是生活的强者。
 
真正的勇士——读《牛虻》有感
 
 张鹏鑫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的飞来飞去。” 合上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回顾牛虻的一生,眼前仿佛有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流,它闯过浅滩和激流,浪花撞击在礁石上,奔腾着,跳跃着,又义无反顾的投向大海。
 
从打开小说的第一天起,我便不由自主的被这浪潮所席卷,震惊于这惊心动魄的时代下扣人心弦的故事,他被最信赖的人欺骗过,被最心爱的女人伤害过,即使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躯体在甘蔗园卖苦力,甚至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牛虻也始终没放弃过追求。
 
我的耳边回响起亚瑟坚定的话语:“献身于意大利,帮助她从奴役和苦难中解放出来!” 正是这崇高的信念支持着牛虻一次又一次站起来。用残疾的手握起笔,对准一切虚伪外表下的丑恶灵魂,毫不留情的抨击和鞭笞!也正是这崇高的信念,支撑他“怀着轻松的心情,就像是一个放学回家的学童”一样走到刑场,昂首面对乌黑的枪口,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不能称之为人,没有信仰的人也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信仰是精神的脊梁,崇高的信仰如同一盏指路明灯,赋予处在黎明前的人无穷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鼓舞人们直面人生,勇敢的承受生活中各种苦难和磨练,也使人以更加超脱的态度看待生与死……
 
小说的封面写着:影响三代中国人的外国名著。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来阅读,依然有着强烈的共鸣。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这股精神力量。如今,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只有拥有坚强意志和独立精神的人才能走在前端,引领时代!小说《牛虻》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它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牛虻》的故事告诉我们:逃避现实,临阵脱逃是懦夫的表现,直面人生,义无反顾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会玩,才好——读《谈游戏与娱乐》有感
 
周正
 
最近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一篇《谈游戏与娱乐》,很有感悟。
 
文章中写道,中国人本是最会玩的,世界上许多儿童游戏都源于中国,就连儒家六艺中都有乐,射等娱乐性活动。可后来,书生们只记得读书了,忘记玩了,成了书呆子。相反,现在外国人最会玩,连穷人都知道把一周积蓄的钱花在娱乐上。因此我们青年人应该抽出一些时间玩耍,哪怕跑跑跳跳也好。
 
因此,我们要学会玩。
 
有句话说得好:只工作,不玩耍,聪明人也会变傻瓜。人毕竟不是机器,也要放松。其实,玩一玩,放松一下,使大脑休息之后再来继续工作,效果会更好,效率更高。学校为什么设置课间操?连续几小时坐在教室里背书、做题,每一个学生都觉得很难受。
 
不过,伸伸胳膊,伸伸腿,这只是身体上的放松,精神可没松。天天做着那几套规定动作,会很乏味的。
 
娱乐,也是验证知识的实践过程。沈括当年若不是去山上游玩,恐怕不会知道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为什么了。倘若他只死读书,他就写不出《梦溪笔谈》了。而到了明代、清代,直至现在,我们都在为考取功名,或好成绩,而在死读书,结果不是麦菽。就像我,八年级上册时,我很少出去玩,写完作业就玩手机,结果我连葱、蒜苗都分不清。
 
这里,可能会有人问,玩手机不也玩吗?实际上,这是一种消极地玩。我们是要积极的玩,玩后问心无愧,从而使自己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我的亲身经历是,玩过手机后,内心更加孤独,也更加焦虑。好其他像打篮球、踢足球等娱乐,很少有这种情况。
 
世间处处皆学问,同样,万事万物皆有兴趣,皆可玩——但不能不认真,或者说,学会玩,就要“认真”的将每件事当作“游戏”。
 
读《目送》有感
 
史蕓波
 
轻轻合上《目送》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千。
 
“我们拼命的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这是书中作者龙应台的一段话,但却深深的烙在我脑海中。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长辈们只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路途中的困难还是我们自己克服。“靠山山要倒,靠人人要跑,靠自己,最好。”路途的崎岖也还需我们一步步地磨平,为人处世的经验也还需我们一点点的积累。
 
世界上没有一步的成功,所有的成功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李尚龙上大学时,老师告诉他:“你要努力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怎么努力呢?老师也没有交代。于是,李就去“努力”,说是努力,不过是在图书室多看看书,认真听听课罢了。但这有成效吗?没有呀。李尚龙就在努力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发现自己在英语方面非常有天赋,就开始疯狂地去背单词,练口语。深夜无人陪伴他,陪伴他的只有一盘盘磁带和一个个单词。“有志者,事竟成” 他在一年后的全国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的成功没有别人的帮助,只有自己的努力。
 
因此,对于正值奋斗拼搏中的我们来说,应该不要再想着让别人成就自己的成功。趁现在,年轻气盛,去搏、去战、去斗。搏他个头破血流,战他个酣畅淋漓,斗他个无怨无悔!让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的成功。
 
让我们在泥泞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观《阿甘正传》有感
 
赵丽雅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块属于你。” 这是影片中阿甘母亲的一句话。是啊,一个生命的轨迹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而且是独一无二地存在着。
 
阿甘影片中被塑造成表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勇敢的形象。在影片中,阿甘的形象是十分纯洁的,无论什么事在阿甘眼里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表现出来的。阿甘在影片中的智商只有75分,他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以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的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确实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得了学位。在越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了荣誉和感情。
 
阿甘忠诚,所以在越战中当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又反身跑会了丛林中去找他的队友。他守信,答应了战友布巴要买一艘捕虾船,但布巴逝世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遗愿了。他友善,在他救回了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沙场却仍以残废之驱苟且偷生而羞愧恼怒,因为他视荣誉高于一切,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了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阿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出现。有单纯的,抉择就没有了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的杂念的人,在人生中举重若轻。
 
影片里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分,但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优秀可贵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阿甘坚持不懈,积极进取是执着精神。
 
千里亲情信封传——读《傅雷家书》有感
 
张梦宇
 
楼适夷曾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那么,这部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什么呢?
 
当然是傅雷的《傅雷家书》了。《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共180多封,大部分是写给留洋在外的儿子傅聪的信件,每封信中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烈的期盼。
 
傅雷之子傅聪,既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外,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情操。他作为一个过来人,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还给予儿子人生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傅雷教子事无巨细,,如到别人家做客事的礼节、对长辈的尊重,爱祖国,爱人民,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如何处理婚姻问题等等。从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深深的关爱。
 
由此我也联想到我的父亲。人人都说“父爱无声”,或许是有道理的吧。平时,父亲总是不苟言笑的,对我要求十分严格,而处在青春叛逆期的我总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他。自从看了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他在那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唠叨,显得是那么深沉。父爱不同于母爱那般温柔细腻,父爱更像那雄伟的高山,那宽阔的大海,那浩瀚的汪洋,那幽深的湖水……永远给我最坚实的依靠,最强劲的力量。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将受益一生。通过阅读《傅雷家书》,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小小信封,千里传情,让我们睁大眼睛,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处处深情。
 
熔炉——百炼成钢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应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该怎样度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准确地诠释了这一问题。本书作者尼古拉·阿历克塞邪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12岁还是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身体瘫痪,双目失明,毅力惊人的他口述请人记录完成了这部以本人经历为原型的小说。
 
这本书通过主人公保尔的经历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这一主题。保尔革命的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我心里,激励着我坚强前进!
 
每个人都会有失,都将有终。人生岁月苍苍茫茫,身陷其中的我们,有时也无法辨认方向。此生不知会有多少迷雾,会有几次拨开,那轻轻淡淡的雾说不定风一吹就散了。
 
保尔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都在坚强,他有信念,他知道自己必须活下去,任务还未完成。他忍耐着,用积蓄的爆发力、无声的奋斗冲破罗网,用无形的烈焰融化坚冰。倔强的心灵在忍耐中受,然而,生命的负债往往正是生命的光荣——世间那高耸的丰碑、辉煌的业绩终将在忍耐中诞生。
 
保尔革命的激情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它能产生一种力量,人靠激情能在最苦最坏的环境里,能按最后的人生信念去追求,去奋斗。有了激情,人们才能以内心世界的充实与满足来抵御浮华世界的奢侈与虚荣。
 
保尔坚强,从不向惨苦命运低头,对新生活充满热爱和追求。死神的黑翅曾三次触及到他,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得不说,坚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和保尔相比,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因而更没有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
 
不论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是布满鲜花还是荆棘,我都会一如既往的艰定自己的信念,用坚强的意志战胜种种困难,为了理想奋斗。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刘燕君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散发着那个带传奇色彩的时代急风暴雨的气息,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气氛,再现了当时的战斗、痛苦和希望,读后使我感触颇深。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保尔·柯察金。他是无产阶级英雄,他的生活并不是很快乐,当时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保尔亦如此,他从小就饱经磨难,受人欺辱,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他参加过战斗,在战场上搏杀,也经历了情感上的波折,工作的磨难,但这些并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理想,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他在工作中受了伤,却依旧以工作为主,直至他病倒在床,也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拿起笔,以写作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炽热情怀,并以此鼓励更多的人参加革命,为人民谋幸福。
 
他那钢铁般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人的一生要如何度过才不枉费来这世上一遭呢?答案很简单,但又不是易于理解的。我们要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要有国家的荣辱感和使命感,要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放在国家的保护和建设事业上。外敌来犯,要奋不顾身,敢于驰骋疆场,敢于撒热血。虽然我们青少年还不能上战场,我们要时刻怀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家现在繁荣富强,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把知识掌握好,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全心全意的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梦想。顽强拼搏,努力勤奋,像保尔·柯察金一样,不被困难与挫折打败,不向命运屈服,这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信念。
 
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要像保尔一样有着钢铁般的精神。
 
往期精彩回放
 
赞是一种友谊 | 分享传递智慧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免费订阅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