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专题 ‖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读后感来稿综述(下篇)

以下文章选自《甘南作家》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任林举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作品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触摸宏大历史变革中的个体温度,以无数真实的故事串联起甘南革命性实践的壮阔画卷,全景式展现了甘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和创新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艺术地再现了甘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辉煌历程。
 
大美甘南(图片来自网络)
 
躬身入局,挺硬担当
 
不负青山,坚毅笃行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读后感来稿综述(下篇)
 
赵凌宏   杨晓贤
 
四、通过阅读《躬身》,发现生态意识的悄然转变
 
 “环境革命”重要的收获和改变之一是发展方式和治理模式的改变,人民群众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干部的表现和行为,认识和理解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了牢不可破、血肉相连的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牢固树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州75万各族人民在付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之后,义无反顾、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既是甘南的伟大成就,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把握自然物质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建设美丽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缩影和甘南样本。通过阅读《躬身》,好多读者发现了民众生态保护意识的转变。现将部分读后感节选如下:
 
 《躬身》以大量触动人们心灵的细节真实记载了甘南人民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伟大理念的实践。
 
——魏海军《为了“甘南绿”更绿》
 
 只要人人对养育我们的土地有了敬畏之心,对大地之上的任何生命有敬畏之心,不惜躬身。那大地绝对会为我们捧出一掬清濯的泉水,洗涤广袤的晴空,清洗甘南的肺腑,为我们的“青藏之窗”留下无数“甘南之眼”。
 
——敏奇才《虔敬躬行在甘南》
 
 自从开展“环境革命”以来,甘南在外界的名气越来越大,甘南人底气足了,自豪感也更强了。近年来,甘南已经享誉全国,很多外面的人来甘南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干净的天空,干净的草原,干净的大街小巷,连空气都是干净的,甘南成了都市人眼中的一片桃花源,心中的一片绿色生态福地。甘南未来可期!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场意义深远的“环境革命”。
 
——李雪雪《躬身之间 未来可期》
 
 躬身让甘南和甘南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一见到垃圾或烟蒂,人们都会弯下腰来捡起。一次次的躬身,那是人们向大自然鞠躬。而大自然回报给甘南人的是美丽的风景,和谐幸福的家园。
 
——纪福华《甘南是一首赞美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特别是在我工作和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见证了生活环境从过去的乱垛乱堆、乱倒乱泼、乱烧乱扔、乱搭乱建、乱挖乱采到如今的干净整洁,也见证了人们从被动到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转变。每个人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渐化解了与自然的矛盾,与所处环境的握手言和,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花盛《躬身,是人与自然的彼此拯救》
 
 在《躬身》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躬身不仅象征人对自然的敬畏,也象征着干部对群众的敬畏,现代文明对游牧文明的躬身和敬畏,以及城市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甘南人通过推进“五无甘南”实现了干群关系的转变,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矛盾的化解,以及各界的和谐互动,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促进了自身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牧区变成旅游风景区,一举改变了几千年延续的原始生活习惯和贫穷落后状态。
 
——王怀宇《文学创作与生态文明》
 
 一只手清洁甘南大地——从州里到县上,县上到乡里,再从乡到村,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捡垃圾和打扫卫生,还包括河道、草原、街区、道路、村庄和牧业点的治理。一只手清洁大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期限,如果有,就是永远。
 
——纪福华《甘南是一首赞美诗》
 
 全书通过甘南人民在不断躬身捡垃圾、治沙植树、创办环保企业、开发绿色产业等的一个个场面、一个个情节、一个个转变,在甘南上至各级党政领导、下至普通职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以小见大”,反映每一个个体所代表的群体,在面对“全域无垃圾”环境革命的工作实践中,从服从到自觉再到主动的觉悟过程,通过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对人们的观念、思想、行为和习惯的改变,对全州上下统一思想,进一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躬身》用笔墨记录时代的发展变迁,用一组组镜头讲述甘南人民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转变思想观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人故事,对进一步唤醒人们的觉悟,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赵江仙《七年蝶变,人心所向》
 
 
 
五、通过阅读《躬身》,感受作者强烈的担当精神
 
 任林举是吉林省具有标志性的重要作家,也是近年来在全国产生重要而广泛影响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继长篇报告文学《粮道》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之后,近年来,任林举又接连推出《贡米》《出泥淖记》《虎啸》等优秀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在创作《躬身》时,作家在甘南气候寒冷的隆冬时节深入县市和乡村,探访三河一江的生态环境,通过扎实的蹲点采访,精准提炼出“躬身”这个文眼,用真实的笔触深入刻画了甘南广大干部群众从弯腰捡垃圾这个小切口,引发出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革命”。通过阅读《躬身》,部分读者深刻的感受到了作家的深扎精神。现将部分读后感节选如下:
 
 这场环境革命,也感动了《躬身》作者任林举先生。任林举先生于2020与2021冬春之交探访了这里的村村寨寨,用一双慧眼观察了这方高原的山河变化,用一颗诗心感受了这方土地的草木脉动,用故事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这里七年来所发生的一切。阅读《躬身》,是2022之春时光赐予我们的一份惊喜礼物。
 
——赵江仙《七年蝶变,人心所向》
 
 和任林举的认识,是一种缘分。2020年8月,我们在美仁草原相遇,四个人席地而坐。周身是辽阔的风和在风中舞动的绿绒蒿,远远望去,像无数的虞美人,开得正艳,舞得正醉。不远处是一顶帐篷和牛羊。天空高远,但云朵很低,触手可及。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像大自然的孩子,在其广阔的胸襟里,尽享生命难得的自由,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我们在高原纯净的美里,高原的美也在我们的心里。他说:人虽然离开了甘南,但有一股神经或一脉思绪依然不肯随自己一同离开。
 
——花盛《躬身,是人与自然的彼此拯救》
 
 2021年春节,林举老师回乡过年,闲谈中我们知道他在赶一篇稿子,关于甘南的,具体是什么倒没细唠。他总是在忙,不是在写,就是在写的路上。现在我们知道了他前一段“失联”是走进了甘南的大山,寻访那片两河之源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去了。刚从兴安岭的莽莽林海回来,《虎啸》仍在耳际,甘南大地干部群众轰轰烈烈的“躬身行动”又在这支笔下上演了。他就是这样,一刻不停的寻找着人世间的朴素真情,饱含热情的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声音。
 
——赵东海《俯瞰世间变幻 倾听时代声音》
 
 一篇有况味和深度的报告文学,不仅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要有宏大的眼界格局,心系民生发展的人文情怀,报告文学《躬身》的作者任林举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时代担当、人文情怀,立足历史结合现实,以引人深思的理性分析,把甘南各县市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通过故事情节记叙、实事论证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给我们直观再现了实施“环境革命”的甘南,已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的华丽转身。这是对甘南的礼赞,更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75万甘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礼赞!感谢作者用炽热的激情和文字,记录了甘南主人公们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激励我们延续生态环境保护的甘南之举、绿色发展的甘南之效,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王莉芳《甘南礼赞》
 
 每每写到甘南发生的巨变时,我都习惯用到“涅槃重生”这个词。当看到宽畅干净的城市广场、一尘不染的农家小院、衣着整洁的耄耋老人时,我会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甘南巨变是多么的恰如其分!想必任林举先生也是有着同样的感受,所以他在文中用到了“传奇”二字。
 
——王朝霞《躬身:关于甘南的传奇与重生》
 
 作为一名阅读爱好者,遇到喜欢的书我一般都会读两遍,第一遍通读,掌握书中的故事梗概,大意,第二遍精读,读时细细琢磨每个章节、每一页、每一句,习惯性地手里拿支笔,遇到不懂的字词都会划出来,然后查明其意并做好标记,当读到一些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句子时,也会及时记下所思所想,遇到好词佳句更是不能放过,“当黄河水变得丰盈清澈、天空变得湛蓝如洗、草原变得繁盛华美、所有人的面孔都会隐没在高原美丽的风景背后,荣耀永远只属于这片高原。”“随着脚步和目光展开的,似乎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山水,而是哪一个绘画巨匠挖空心思精心描绘的一幅画卷。”“不付出伤筋动骨之痛,就难求脱胎换骨之变”这些都是我从《躬身》这本书上摘抄的金句,
 
——李雪雪《躬身之间 未来可期》
 
 要念好甘南这部大经,就得把一腔真诚的热血和深情根植于这块黑色的沃土之中,让它成为云,成为水,成为树,成为山,成为一条路,成为脚踏实地的汗水。文学思想是一种能量,语言是有震憾力的。尽管他很少刻意描写甘南的迤逦风光,读者却能从中看到绿水青山,没有刻画甘南的山山水水,读者却能看到甘南的金山银山,感受到甘南实在之美,粗犷之美,博大之美,奋斗之美,干净之美。
 
——少闻《他走在繁星满天的路上》
 
 六、通过阅读《躬身》,明白躬身而为的深远意义
 
 躬:弯下;身:亲身,亲自。躬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躬身两个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承载着一种使命担当。作者躬身走进甘南,表现出他的坚定信心,和对甘南人民身处高寒、身体力行的缺氧不缺精神的盛赞。《躬身》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确实全面地表现了甘南近几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转变。26万字的篇幅,展现的是恢宏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那些默默地行动和新时代生命的礼赞,真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通过阅读《躬身》,读者们明白了这部作品的深远意义。现将部分读后感节选如下:
 
 《躬身》的时代意义。它其实是用文字为甘南的干部群众画了一幅时代长卷,塑了一组群雕。对干部,它点出了基层的普遍问题。值得我们每个干部认真思考和借鉴。问题来了是躲着走还是迎着上,矛盾产生了,是灭火还是根除隐患。这是《躬身》急切呼唤的时代主题。对群众,它的笔贴得很近。百姓从小事上看懂大局,“这不是简简单单哈下腰的事”。坚持一个点滴的行动,举重若轻,就更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用《躬身》的话说:心贴近了就会产生感情,也就有了信任和依靠。《躬身》的文化意义。表面上看,《躬身》写的是环境保护的事,其实它的意义远不是环保那么简单。一个简单的动作被几十万人一同重复,五年之后,这个动作拥有了神奇的意义,它已经超离了自身的具象,变成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当人们再一次俯下身去的时候,最初的目的模糊了,却意外地发现,人与自然之间有了更多的敬畏与和解,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和谐。《躬身》其实是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些关系正是文化的终极目标。今天的甘南躬身之后站了起来,发生在甘南人民身上的是文明之变。《躬身》的文学意义。报告文学受到热捧不容易,因为它的读者群不大,如果一定要看一本书,相信大多数读者会选择故事性更强的小说。这里有报告文学自身的原因,也有创作者的水平问题。报告文学因受到题材和内容的限制,失去很多自由,我们无法想象一部充满想象的报告文学会是什么样。这实际上是给它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说什么”和“怎么说”。如何把事实说成故事,既有它的报道性,也有文学的修辞性,这是每个报告文学作者面临的难题。这个难题被任林举破解了。
 
——赵东海《俯瞰世间变幻 倾听时代声音》
 
 读罢《躬身》,掩卷沉思。是谁造就了甘南的“绿色崛起”?是谁造就了甘南的“精神高地”?是决策者,是引领者,是实践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生动的真实故事,以及流传在甘南大地上的人文传奇,立体而多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好书,是作家“躬身”甘南大地的辛勤结晶,它全景式展现了甘南75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辉煌历程。
 
——张润德《坚持的力量》
 
 《躬身》不是名著,也不是畅销书,却在甘南大地上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作者任林举先生通过无数真实的故事串联起甘南革命性实践的壮阔画卷,全景式展现了甘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和创新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艺术地再现了甘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辉煌历程。
 
——唐小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甘南州党员干部群众栉风沐雨,躬身书写生态文明新答卷的故事,已经典型性地被收进了任林举同志的这部报告文学中,它也必将能够为甘南儿女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提供一份恒久流传的英雄故事汇、精神备忘书。
 
——杨丽萍《雕刻躬身干事的英雄群像,讴歌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毋庸置疑,《躬身》是一部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广大读者潜心而读、躬身而行、昂首而进,许多省内外读者和作家对任林举和《躬身》都给予了高度评价。2021年9月,国内核心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在第9期重点栏目“光的赞歌”中刊发了《躬身》的第一章“河之故乡”全文。同年11月,《中国作家》(纪实版)在第11期重点栏目“中国故事”中刊发了《躬身》第五章“净土之净”全文。经州文联协调努力,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周刊》在今年第4期“好书荐读”栏目刊发了《躬身》的小引及后记,《中国民族报》2月19日“文化周刊”栏目也重点发表了介绍《躬身》的文章。多家报刊齐推《躬身》的举措,也引发了读者热议《躬身》的大潮,阅读《躬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深远意义,被提了出来,在此次征集到的《躬身》读后感中,相关内容均有涉及。我们已将部分文章在《甘南日报》(藏汉文版)、《达赛尔》和《格桑花》等报刊陆续发表,同时,“甘南日报”“甘南文艺”“甘南作家”等相关公众号陆续作了推送,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关注。随后,甘南日报社、甘南州文联将组建评委会,评出优秀篇目,并召开座谈会,对于《躬身》这部作品的思想性、时代性和纪实性、文学性以及贯穿全书的艺术风格、叙事手法等,开展研讨,欢迎广大评论家、文学爱好者和广大读者继续关注和参与这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后续活动。
 
压题图片|大美甘南
 
微信号︱gnzj2016
 
主办︱甘南州作家协会
 
顾问︱贡老  嘎玛道吉
 
名誉主编︱扎西才让
 
主编︱希多才让
 
编辑︱阿班  岗路巴  斗格杰  禄晓凤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