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共享】“恩师相伴,共抗疫情”活动读后感分享——2017级历史学(师范)专业孙红梅

以下文章选自《歷院团委》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孙红梅
 
《天朝的崩溃》是茅海建先生的一本书,此书以“鸦片战争再研究”为副标题,共分为八章,以琦善卖国引出文章主旨,继而介绍清朝的军事实力,描述鸦片战争及后续对“战和”的争论,行文最后作者阐述自己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及感悟。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刻板地认为晚清的历史是充满屈辱、血泪、殇逝的,多数情况下会因为不愿接受悲痛的历史而不选择阅读此时段的书籍作品,但这本书的阅读却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诚然,历史本身是十分有趣的,而历史的描述中又加入了作者的思维高度,从而使得作品更生动,读者也容易代入历史情景,阅读《天朝的崩溃》这本书后,这种感触尤甚。
 
《天朝的崩溃》通过详细的考据,把禁烟运动、丧权辱国等众多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标签进行了细节化的描述,使读者的思维跳脱于刻板的盖棺定论之外,对这段历史进行重新审视思考。
 
在这里,我列举一些典型的、颠覆认识的感悟,首先,是对长期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所谓“罪人”的重新考量。作者在绪论中就写到了琦善卖国的问题,这一人物形象在众多史书记载以及人们的认知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认识,也无需再多加讨论他的行为的性质问题,但琦善作为一名古代封建王朝的臣子,他必然也有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因为古代中国的士大夫群体对青史留名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正是为了维护其认定的王朝及皇帝的尊严,做出了所谓“投降派”的决议。书中作者也以此为切入点讨论了鸦片战争中方失败的归因问题:究竟是因为王朝的落后,还是因为“投降派”大臣的卖国行径;其次,战争的失败是将帅指挥不力、士兵素质低下的结果吗?显然不是的,书中作者通过对中日双方管理体制、武器装备以及制造技术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深刻地揭露了其中的巨大差距:工业时代与小农社会,火炮弹药等威力大的热兵器与刀剑等冷兵器,加之防御体系和军队训练……无一不是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说,就是当时的中国在近代化上的落后,而这一点,是在之前的认识中未进行升华的认识。最后,是书中关于三元里事件的叙写让我感触颇深,作者用比较长的篇幅分析了此事件,甚至认为它并不能上升至保卫祖国这么高的层面,仅仅是保卫家园的自发举动,这就颠覆了先前教科书宣传的夸大化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保有求实的心态,不仅仅停留在固有认知以及道德情感层面,更重要的是寻找历史的真正意义,走进历史,剖析历史,分析历史,用客观的眼光审视判断,吸取历史教训,使其为现实服务,避免重蹈覆辙。
 
文字:孙红梅
 
编辑:王子怡
 
审核:宋洋老师 丛林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