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长篇小说《同盟山》 读后感精选
以下文章选自《获嘉融媒》
简评《同盟山的语言风格》|李荫保
看到赵清川同志的小说《同盟山》,首先被他的语言折服。
方言是各地语言的活化石,能使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述更形象和生动起来,清川同志在小说《同盟山》的创作中,使用了一些获嘉的乡土语言,这是难能可贵的,对于推介获嘉本土文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同盟山》的语言具有典型的“赵氏”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亲切、接地气,具有小说家语言的特质。用小说家说故事的特长,将历史久远、内涵深邃、诘屈聱牙的历史研究和训诂——变换为老百姓能够理解的小说——以这样的方式叙事,有利于同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获嘉历史文化深厚,尤其是牧野大战、西周代商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上的大事件,但从后世历史现实看,人文荟萃并不如预期那么繁荣,此种原因是当代研究同盟文化和获嘉历史的人需要关注的一个课题。长篇小说《同盟山》的问世,对以上课题,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长篇小说《同盟山》读后感|陈在祥
长篇小说《同盟山》看后,心潮澎湃。
这部长篇小说与《封神演义》角度完全不同,更加逼真地书写了武王伐纣这一段历史,撇开了许多迷信、神仙、道家魔法邪术的色彩,真实地记叙了牧野大战的全过程,很有历史性,知识性和逻辑性。
同盟山,就在我村西头,山小名气大,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牧野大战的发源地,封神地,历史传说很多,千头万绪,像乱成一团的绒线。
赵清川同志的《同盟山》的面世,填补了人们了解认识同盟山历史文化的这一愿望,是他将这块宝石雕刻的精美华丽。就像电视节目《华豫之门》,鉴宝专家那样宣布,同盟山是一件真品。
你看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孔,性格各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历史的真实性重现光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小说的每个故事情节完整,有趣,真实可信,对古人刑法的残酷,表现得深刻。
小说真正帮助获嘉人认识获嘉的同盟山文化,并且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起到了宣传获嘉历史,使获嘉在全国发扬光大。
小说《同盟山》与《封神演义》写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但这两部作品截然不同——我深深感到,《同盟山》的历史真实,《封神演义》则以神话、封建迷信为基调,有许多或者说充满了虚无幻术,歪门邪道的东西,不可信。
《同盟山》从始到终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给人一种情节发展合理,结束理所应当的感觉。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文王被纣王所害,其中有用文王腿骨当鼓槌,骨头做成千个箭头,等等,有些过分了。
三千年来,同盟山在获嘉县,在新乡市,在河南省,在中国,山小名气大,但向来还没有人用历史的眼光去写一部同盟山。如今,这一历史成果,文艺硕果,终于由赵清川同志完成。
《同盟山》必将冲出获嘉,新乡、河南!
漫谈长篇小说《同盟山》|舒升
一部长篇小说《同盟山》问世,受邀参加研讨,荣幸之至。由衷感谢陈伟部长及文联主席赵清川先生给我这个机会,尤其是认识了诸君学者、文学艺术大咖!我这里有礼了-----同盟山人说同盟,同盟文化舞彩虹。彩虹之下转乾坤,神州春雷始春风。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春天的脚步,地球村人愈来愈多的目光将投向同盟山。作为同盟山人应该有这个自信。文联主席赵清川先行了一步。今天,我们同聚一堂,研讨其长篇小说《同盟山》,是份责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遗憾的是,这部小说到手是除夕前一天,到目前只粗略阅读一遍,很难吃透。在诸位专家面前,我不敢班门弄斧,只谈些粗浅体会而已,还请大家见谅。
长篇小说《同盟山》一个“楔子”开篇,引出了农家少年吕尚与贵族少年帝辛精彩的出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的悬念。这是这部小说可圈可点之处。“画地为牢”侧面勾画了商朝诸侯国祥和、清明的一面与商都的繁荣与危机成为鲜明的对照。引起我感悟颇多是“姜子牙给妲己起名”,埋下了整篇一个相互爱慕的爱情线。随着姜子牙与苏妲己这个爱情线的延伸,真挚与奉献、狡诈与利用交织在一起,真爱的坚实,虚像的退避,给人以扑朔迷离,由感动若隐若现到真情荡气回肠,凸显人性的贯穿,成为《同盟山》这部小说魅力的源泉。
值得商榷的是,小说主人公形象把握上欠火候。如:姜子牙是民间智者,“太公望”“师尚父”情结主线不够清晰。这种认为不一定准确,敬请诸君批评指正。
借此机会,同盟山人说同盟,我想发点如下感慨。
同盟,是人类行为的起点。同盟文化是人类同步文化。同盟山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源头活水。尤其我看到《马恩选集》第四卷197页恩格斯有一段话,“同盟的旧口号‘人人皆兄弟’,已由公开宣布斗争的国际性新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所代替。”原来公元191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同盟宣言。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同盟观看世界,同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而且是现代的、新时代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把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且确立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广泛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同盟,才有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换。“归根结底,还是马克思主义行。”因此我们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盟活动史;一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史,同样应该是全世界人民同盟活动史,其口号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母亲河畔一个千年古县获嘉域内,有一座以“同盟”命名的山, 它既没有“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之高,也没有“五岳至尊”泰山之秀,既不是地壳运动生成,而是八百诸侯国5万将士捧土筑成,独具世界唯一性。战前“勒兵”、“牧誓”,战后“以人封神”、“祭祀文王”,发生在同盟山的重大历史事件孕育出民心天下文化、敬德感恩文化、易经智慧文化,组成了完整的同盟山文化体系,其核心是同盟,民心天下文化为主轴,敬德感恩文化和易经智慧文化为两翼,在中华文明史上构筑了一座成熟国家模式文明体系大厦,它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3000多年,这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卓越的盛况。
同盟山是古代版的“西伯坡”,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大周天下。中国概念从这里萌生,中华文明从这里开启了新征程。同盟山文化传承,激发人们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群星辉映的先秦浪漫时代。同盟山文化的进步与繁荣,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中国走上大一统帝国。随着西方世界罗马帝国湮灭,东方世界秦汉帝国独大,压住了地球的分量。之后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中华文明大一统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同盟山文化功不可没!因此,同盟山人说同盟,是责任,是使命,是成就自我、贡献天下最有意义的事情。有诗云:
登高壮观天地间,岁月如歌黄河边。
中华文明五千年,风景独好同盟山。
读《同盟山》有感|秦法智
贴近历史,贴近事实,贴近真相
——读赵清川小说《同盟山》一书有感
认真读了赵清川同志的长篇小说《同盟山》,流利的文笔,生动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周克殷这段历史由于历史久远,所存的资料有限,多少年来,学者们都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有限的古文中寻找说法,大众百姓更是从文学作品(如许仲林的《封神演义》)中读历史。文学作品不是历史,所以,这些都与历史的真相相差甚远。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历史“碎片”不断浮出水面,也不断颠覆过去千百年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
如周武王的年享,过去一直认为,周武王姬发八十多即位,在位十一年,享年九十四岁,文王姬昌享年九十七岁,十五岁时生二儿子姬发,成王(武王的儿子)姬诵十二岁即位,年纪尚小由周公旦摄政。
那么问题来了,周武王九十岁还能够披挂上阵到战场上厮杀吗?八十多岁的武王生的成王,王后是姜子牙的女儿,姜子牙的年龄比武王还大,他的女儿年龄应该不小,还能生出孩子吗?这显然违背了人生理常识。
《竹书纪年》记述周武王享年五十四岁,文王十五岁时生姬发,以此推算,文王享年七十岁更为合理,而不是九十七岁,号称百岁,生百子。《竹书纪年》比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早一百多年,又避过了秦始皇焚书的浩劫,可信度应该更高一些。
周武王在牧野大战时年纪五十岁左右,还是能够披挂上阵奋力拼杀的。赵清川的《同盟山》在小说中描述姬发带领军队在牧野拼死与商朝敌军拼杀,只杀得战场“血流漂杵”(史记中对战况的描写)也更为合理。
在《同盟山》一书对文王之死做了大量的表述,也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历史上人们公认文王被囚七年,在散宜生和姜子牙等重臣的营救下逃回,七年后寿终正寝,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商朝有用活人祭祀的传统,考古发现安阳殷墟有300多祭祀坑,最大的祭祀坑三千多残缺不全的尸骨。想必伯邑考就是被用作人牲(用活人祭祀的人)被杀死的,还剁成肉丸子供人吃,并让文王吃了。自从文王灭了黎国(山西长治一带)和邘国(沁县一带),三分天下已有其二,直接威胁朝歌,周商之间已是世仇,姬昌的父亲季历就死在商王文丁手里,以帝辛的性格,既然捉住姬发,绝不会放他回去,被商纣王所杀的可能性很大。
二、武王伐纣时,带着文王姬昌的木主牌位,以太子的身份带领军队伐商,充分利用了姬昌的崇高威望,也说明姬发没有姬昌的遗嘱,尚未继承西伯的爵位,但姬发还想为父报仇的意思。
所以,书中文王被害,武王奋起伐纣就更有合理性和说服力。
书中对姜子牙的描述也非常引人入胜。姜子牙才能非凡,是一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他生长在中原生产文化都很先进的朝歌,文化水准,社会经验,执政能力,天文地理知识,军事才能异常突出,著有中国古代第一部兵书《六韬》,汉代的张良凭一部《太公兵法》成为汉代第一名臣。
他作为文王的太师,协助文王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实力,作为武王的丞相和军队的总指挥,收集情报,训练军队,制定作战方案,指挥军队作战,并身显士卒冲锋陷阵,为灭商做出了重大贡献。
姜子牙来到宁邑(现在的获嘉县城)立刻认识到了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南有黄河,北有太行山,可保军队两翼的安全,向东北七十里便是商都朝歌,如果攻击得手,一天便可进入朝歌,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且这里土地平坦,树木丛林很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便于隐蔽,训练和休整军队;更为可喜的是这里的民众痛恨帝辛,民心可用,是绝妙的修武之地,因此,姜子牙初出朝歌便认定此地灭商的重地,有了人造同盟山的伟大构想。
后来的事实,完全实现了姜子牙所设想的伟大构想,同盟山成为灭商的大本营,训练动员的中心。同盟山的设想成为《同盟山》一书中初始点和落脚点,十分神圣、神奇、神秘,因此,同盟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现在的同盟山武王庙附近还有许多姜子牙活动的痕迹,如姜子牙选马处等。
赵清川的长篇小说《同盟山》更加贴近历史,贴近事实,值得大家通读,会给喜欢周克殷这段断代史的读者们留下一个全新的视角度。
往期热门视频
获嘉融媒
10
获嘉融媒
12
END
总监制 | 职福利
监 制 | 赵含香
责 编 | 韩万魁
编 辑 | 闫 鑫
声明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来源
▶原创文章版权属获嘉融媒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10702
简评《同盟山的语言风格》|李荫保
看到赵清川同志的小说《同盟山》,首先被他的语言折服。
方言是各地语言的活化石,能使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述更形象和生动起来,清川同志在小说《同盟山》的创作中,使用了一些获嘉的乡土语言,这是难能可贵的,对于推介获嘉本土文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同盟山》的语言具有典型的“赵氏”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亲切、接地气,具有小说家语言的特质。用小说家说故事的特长,将历史久远、内涵深邃、诘屈聱牙的历史研究和训诂——变换为老百姓能够理解的小说——以这样的方式叙事,有利于同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获嘉历史文化深厚,尤其是牧野大战、西周代商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上的大事件,但从后世历史现实看,人文荟萃并不如预期那么繁荣,此种原因是当代研究同盟文化和获嘉历史的人需要关注的一个课题。长篇小说《同盟山》的问世,对以上课题,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长篇小说《同盟山》读后感|陈在祥
长篇小说《同盟山》看后,心潮澎湃。
这部长篇小说与《封神演义》角度完全不同,更加逼真地书写了武王伐纣这一段历史,撇开了许多迷信、神仙、道家魔法邪术的色彩,真实地记叙了牧野大战的全过程,很有历史性,知识性和逻辑性。
同盟山,就在我村西头,山小名气大,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牧野大战的发源地,封神地,历史传说很多,千头万绪,像乱成一团的绒线。
赵清川同志的《同盟山》的面世,填补了人们了解认识同盟山历史文化的这一愿望,是他将这块宝石雕刻的精美华丽。就像电视节目《华豫之门》,鉴宝专家那样宣布,同盟山是一件真品。
你看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孔,性格各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历史的真实性重现光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小说的每个故事情节完整,有趣,真实可信,对古人刑法的残酷,表现得深刻。
小说真正帮助获嘉人认识获嘉的同盟山文化,并且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起到了宣传获嘉历史,使获嘉在全国发扬光大。
小说《同盟山》与《封神演义》写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但这两部作品截然不同——我深深感到,《同盟山》的历史真实,《封神演义》则以神话、封建迷信为基调,有许多或者说充满了虚无幻术,歪门邪道的东西,不可信。
《同盟山》从始到终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给人一种情节发展合理,结束理所应当的感觉。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文王被纣王所害,其中有用文王腿骨当鼓槌,骨头做成千个箭头,等等,有些过分了。
三千年来,同盟山在获嘉县,在新乡市,在河南省,在中国,山小名气大,但向来还没有人用历史的眼光去写一部同盟山。如今,这一历史成果,文艺硕果,终于由赵清川同志完成。
《同盟山》必将冲出获嘉,新乡、河南!
漫谈长篇小说《同盟山》|舒升
一部长篇小说《同盟山》问世,受邀参加研讨,荣幸之至。由衷感谢陈伟部长及文联主席赵清川先生给我这个机会,尤其是认识了诸君学者、文学艺术大咖!我这里有礼了-----同盟山人说同盟,同盟文化舞彩虹。彩虹之下转乾坤,神州春雷始春风。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春天的脚步,地球村人愈来愈多的目光将投向同盟山。作为同盟山人应该有这个自信。文联主席赵清川先行了一步。今天,我们同聚一堂,研讨其长篇小说《同盟山》,是份责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遗憾的是,这部小说到手是除夕前一天,到目前只粗略阅读一遍,很难吃透。在诸位专家面前,我不敢班门弄斧,只谈些粗浅体会而已,还请大家见谅。
长篇小说《同盟山》一个“楔子”开篇,引出了农家少年吕尚与贵族少年帝辛精彩的出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的悬念。这是这部小说可圈可点之处。“画地为牢”侧面勾画了商朝诸侯国祥和、清明的一面与商都的繁荣与危机成为鲜明的对照。引起我感悟颇多是“姜子牙给妲己起名”,埋下了整篇一个相互爱慕的爱情线。随着姜子牙与苏妲己这个爱情线的延伸,真挚与奉献、狡诈与利用交织在一起,真爱的坚实,虚像的退避,给人以扑朔迷离,由感动若隐若现到真情荡气回肠,凸显人性的贯穿,成为《同盟山》这部小说魅力的源泉。
值得商榷的是,小说主人公形象把握上欠火候。如:姜子牙是民间智者,“太公望”“师尚父”情结主线不够清晰。这种认为不一定准确,敬请诸君批评指正。
借此机会,同盟山人说同盟,我想发点如下感慨。
同盟,是人类行为的起点。同盟文化是人类同步文化。同盟山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源头活水。尤其我看到《马恩选集》第四卷197页恩格斯有一段话,“同盟的旧口号‘人人皆兄弟’,已由公开宣布斗争的国际性新战斗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所代替。”原来公元191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就是一部共产党人同盟宣言。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同盟观看世界,同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而且是现代的、新时代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把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且确立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广泛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同盟,才有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换。“归根结底,还是马克思主义行。”因此我们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盟活动史;一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史,同样应该是全世界人民同盟活动史,其口号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母亲河畔一个千年古县获嘉域内,有一座以“同盟”命名的山, 它既没有“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之高,也没有“五岳至尊”泰山之秀,既不是地壳运动生成,而是八百诸侯国5万将士捧土筑成,独具世界唯一性。战前“勒兵”、“牧誓”,战后“以人封神”、“祭祀文王”,发生在同盟山的重大历史事件孕育出民心天下文化、敬德感恩文化、易经智慧文化,组成了完整的同盟山文化体系,其核心是同盟,民心天下文化为主轴,敬德感恩文化和易经智慧文化为两翼,在中华文明史上构筑了一座成熟国家模式文明体系大厦,它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3000多年,这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卓越的盛况。
同盟山是古代版的“西伯坡”,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大周天下。中国概念从这里萌生,中华文明从这里开启了新征程。同盟山文化传承,激发人们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群星辉映的先秦浪漫时代。同盟山文化的进步与繁荣,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中国走上大一统帝国。随着西方世界罗马帝国湮灭,东方世界秦汉帝国独大,压住了地球的分量。之后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中华文明大一统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同盟山文化功不可没!因此,同盟山人说同盟,是责任,是使命,是成就自我、贡献天下最有意义的事情。有诗云:
登高壮观天地间,岁月如歌黄河边。
中华文明五千年,风景独好同盟山。
读《同盟山》有感|秦法智
贴近历史,贴近事实,贴近真相
——读赵清川小说《同盟山》一书有感
认真读了赵清川同志的长篇小说《同盟山》,流利的文笔,生动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尤其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周克殷这段历史由于历史久远,所存的资料有限,多少年来,学者们都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有限的古文中寻找说法,大众百姓更是从文学作品(如许仲林的《封神演义》)中读历史。文学作品不是历史,所以,这些都与历史的真相相差甚远。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历史“碎片”不断浮出水面,也不断颠覆过去千百年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
如周武王的年享,过去一直认为,周武王姬发八十多即位,在位十一年,享年九十四岁,文王姬昌享年九十七岁,十五岁时生二儿子姬发,成王(武王的儿子)姬诵十二岁即位,年纪尚小由周公旦摄政。
那么问题来了,周武王九十岁还能够披挂上阵到战场上厮杀吗?八十多岁的武王生的成王,王后是姜子牙的女儿,姜子牙的年龄比武王还大,他的女儿年龄应该不小,还能生出孩子吗?这显然违背了人生理常识。
《竹书纪年》记述周武王享年五十四岁,文王十五岁时生姬发,以此推算,文王享年七十岁更为合理,而不是九十七岁,号称百岁,生百子。《竹书纪年》比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早一百多年,又避过了秦始皇焚书的浩劫,可信度应该更高一些。
周武王在牧野大战时年纪五十岁左右,还是能够披挂上阵奋力拼杀的。赵清川的《同盟山》在小说中描述姬发带领军队在牧野拼死与商朝敌军拼杀,只杀得战场“血流漂杵”(史记中对战况的描写)也更为合理。
在《同盟山》一书对文王之死做了大量的表述,也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历史上人们公认文王被囚七年,在散宜生和姜子牙等重臣的营救下逃回,七年后寿终正寝,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商朝有用活人祭祀的传统,考古发现安阳殷墟有300多祭祀坑,最大的祭祀坑三千多残缺不全的尸骨。想必伯邑考就是被用作人牲(用活人祭祀的人)被杀死的,还剁成肉丸子供人吃,并让文王吃了。自从文王灭了黎国(山西长治一带)和邘国(沁县一带),三分天下已有其二,直接威胁朝歌,周商之间已是世仇,姬昌的父亲季历就死在商王文丁手里,以帝辛的性格,既然捉住姬发,绝不会放他回去,被商纣王所杀的可能性很大。
二、武王伐纣时,带着文王姬昌的木主牌位,以太子的身份带领军队伐商,充分利用了姬昌的崇高威望,也说明姬发没有姬昌的遗嘱,尚未继承西伯的爵位,但姬发还想为父报仇的意思。
所以,书中文王被害,武王奋起伐纣就更有合理性和说服力。
书中对姜子牙的描述也非常引人入胜。姜子牙才能非凡,是一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他生长在中原生产文化都很先进的朝歌,文化水准,社会经验,执政能力,天文地理知识,军事才能异常突出,著有中国古代第一部兵书《六韬》,汉代的张良凭一部《太公兵法》成为汉代第一名臣。
他作为文王的太师,协助文王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实力,作为武王的丞相和军队的总指挥,收集情报,训练军队,制定作战方案,指挥军队作战,并身显士卒冲锋陷阵,为灭商做出了重大贡献。
姜子牙来到宁邑(现在的获嘉县城)立刻认识到了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南有黄河,北有太行山,可保军队两翼的安全,向东北七十里便是商都朝歌,如果攻击得手,一天便可进入朝歌,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且这里土地平坦,树木丛林很多,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便于隐蔽,训练和休整军队;更为可喜的是这里的民众痛恨帝辛,民心可用,是绝妙的修武之地,因此,姜子牙初出朝歌便认定此地灭商的重地,有了人造同盟山的伟大构想。
后来的事实,完全实现了姜子牙所设想的伟大构想,同盟山成为灭商的大本营,训练动员的中心。同盟山的设想成为《同盟山》一书中初始点和落脚点,十分神圣、神奇、神秘,因此,同盟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现在的同盟山武王庙附近还有许多姜子牙活动的痕迹,如姜子牙选马处等。
赵清川的长篇小说《同盟山》更加贴近历史,贴近事实,值得大家通读,会给喜欢周克殷这段断代史的读者们留下一个全新的视角度。
往期热门视频
获嘉融媒
10
获嘉融媒
12
END
总监制 | 职福利
监 制 | 赵含香
责 编 | 韩万魁
编 辑 | 闫 鑫
声明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来源
▶原创文章版权属获嘉融媒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