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资源
以下文章选自《上好一堂语文课》
教学设计
一、创意说明
1.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开发“引——议——联一一结”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2.结合单元课文的阅读,借鉴写作,注意把握“读”和“感”的关系,善读会感
3.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4.教法:启发式: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现经典片段,做好经典赏析,带动学生进入经典佳作的情境,学会写作读后感。
5.学法:借鉴法:借鉴自己读过的同类文章和常见的成功写作思路,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选取写作材料,写出质量较高的读后感。
二、活动组织
(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总之,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因此我们从中“读出了自己”。我们可以把读书中的感想写下来,长期积累,这会让我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提升。(板书:学写读后感)
(二)写作形成阶段。
1. 回眸经典,借鉴“感点”。
(1)经典回顾。
(多媒体出示:所学课文的相关读后感内容)
①青翠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的轻快旋律——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黑白诠释这幅景色。不需要鲜艳的色彩,不需要细致的表情刻画,只一片黑白,一个背影,足以融动人心。
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亦是感性的。
——读《小石潭记》有感
②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出去。
——《桃花源记》读后感
③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非常难做到的。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考试中认真。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认真的习惯,这样在考试中不用太克制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认真了。反之,如果我们平时不能认真做作业,考试时也就很难认真了。
——读《核舟记》有感
④从《蒹葭》引申到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坚持。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一碰到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忍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始终会败给自己。
——再读《蒹葭》有感
(2)归纳写作方法。
师:请结合单元文章和上面的内容,说说以上各片段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勾画、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①“引”是基础,引述要灵活。
②“议”是重心,感悟要深入。
③“联”是拓展,联想要广泛。
④“结”是回应,结语要紧凑。
2.小试牛刀,尝试写作。
①阅读下面《窃读记》中结尾的片段,写一段读后感,要求对阅读部分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多媒体出示)
情境一: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拓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写作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多媒体展示)
拓展:朋友们,让我们记住文中国文老师的这句话吧:“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啊!吃饭能提供给我们物质营养,而读书是给我们提供精神营养。这两种营养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4)回扣紧凑,结束有力。
①根据对《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情感把握,写作一段结尾扣情的文字,让读后感的结束干净有力。(多媒体展示)
情境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回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写作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多媒体展示)
回扣:于情于景,到处透露着凄清,本能使他选择了逃避。
也许悲伤是会长久潜伏于心的,但快乐一样也能够,豁达面对吧!如李白诗中所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写作展示阶段。
1.在小组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布置小组展示,选出较成功的写作片段,班内交流研讨。
2师生点评,汇总修改意见。
3.全班一起修改最精彩的片段,集体形成佳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
1盘点写作方法:打好基础,引述灵活;突出重心,感悟深入;拓展得当,联想广泛;回扣紧凑,结束有力。
2.盘点写作体会。
3.教师小结:好的读书习惯,就是不断打开文字之窗;好的读后感,就是不断打开心灵之门。要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写作时,可以采用“引——议一一联——结”的常规写法,“引”要灵活,“议”要突出,“联”要广泛,“结”要扣紧。
(五)课后作业
阅读或观看喜爱的书籍或电影,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三、板书设计
学写读后感
引--------议--------联---------结
灵活、深入、广泛、紧凑
2、课件展示
3、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看了一段视频、电影,一组图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就是读后感。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生1:我看到好看的电影情节会特别投入,不好看的情节会不耐烦,想睡觉。
生2:我看绘本时除了文字之外我也会注意观察图片的色彩、明暗、线条、光影等。
师:很好,看来这位同学有美术功底,很有观察力。
生3:我看小说时看到感人的好看的有趣的情节会反复看,有条件的话还会找人交流。
师:恩,读书习惯非常好。
师:同学们当你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当你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因此我们从中“读出了自己”。真正地读,就是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我们可以把读书中的感想写下来,长期积累,这会让我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上的课题:学写读后感。(板书:学写读后感)
师生齐读一遍课题。
教学设计
一、创意说明
1.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开发“引——议——联一一结”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2.结合单元课文的阅读,借鉴写作,注意把握“读”和“感”的关系,善读会感
3.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4.教法:启发式: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现经典片段,做好经典赏析,带动学生进入经典佳作的情境,学会写作读后感。
5.学法:借鉴法:借鉴自己读过的同类文章和常见的成功写作思路,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选取写作材料,写出质量较高的读后感。
二、活动组织
(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真正地读,是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总之,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因此我们从中“读出了自己”。我们可以把读书中的感想写下来,长期积累,这会让我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提升。(板书:学写读后感)
(二)写作形成阶段。
1. 回眸经典,借鉴“感点”。
(1)经典回顾。
(多媒体出示:所学课文的相关读后感内容)
①青翠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的轻快旋律——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黑白诠释这幅景色。不需要鲜艳的色彩,不需要细致的表情刻画,只一片黑白,一个背影,足以融动人心。
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亦是感性的。
——读《小石潭记》有感
②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出去。
——《桃花源记》读后感
③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非常难做到的。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考试中认真。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认真的习惯,这样在考试中不用太克制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认真了。反之,如果我们平时不能认真做作业,考试时也就很难认真了。
——读《核舟记》有感
④从《蒹葭》引申到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坚持。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一碰到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忍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始终会败给自己。
——再读《蒹葭》有感
(2)归纳写作方法。
师:请结合单元文章和上面的内容,说说以上各片段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勾画、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①“引”是基础,引述要灵活。
②“议”是重心,感悟要深入。
③“联”是拓展,联想要广泛。
④“结”是回应,结语要紧凑。
2.小试牛刀,尝试写作。
①阅读下面《窃读记》中结尾的片段,写一段读后感,要求对阅读部分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多媒体出示)
情境一: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拓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写作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多媒体展示)
拓展:朋友们,让我们记住文中国文老师的这句话吧:“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啊!吃饭能提供给我们物质营养,而读书是给我们提供精神营养。这两种营养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4)回扣紧凑,结束有力。
①根据对《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情感把握,写作一段结尾扣情的文字,让读后感的结束干净有力。(多媒体展示)
情境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回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生写作后,教师点评。
③教师给出范例。(多媒体展示)
回扣:于情于景,到处透露着凄清,本能使他选择了逃避。
也许悲伤是会长久潜伏于心的,但快乐一样也能够,豁达面对吧!如李白诗中所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写作展示阶段。
1.在小组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布置小组展示,选出较成功的写作片段,班内交流研讨。
2师生点评,汇总修改意见。
3.全班一起修改最精彩的片段,集体形成佳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
1盘点写作方法:打好基础,引述灵活;突出重心,感悟深入;拓展得当,联想广泛;回扣紧凑,结束有力。
2.盘点写作体会。
3.教师小结:好的读书习惯,就是不断打开文字之窗;好的读后感,就是不断打开心灵之门。要写好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写作时,可以采用“引——议一一联——结”的常规写法,“引”要灵活,“议”要突出,“联”要广泛,“结”要扣紧。
(五)课后作业
阅读或观看喜爱的书籍或电影,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三、板书设计
学写读后感
引--------议--------联---------结
灵活、深入、广泛、紧凑
2、课件展示
3、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看了一段视频、电影,一组图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就是读后感。如果我们读别人的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那还不算读。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生1:我看到好看的电影情节会特别投入,不好看的情节会不耐烦,想睡觉。
生2:我看绘本时除了文字之外我也会注意观察图片的色彩、明暗、线条、光影等。
师:很好,看来这位同学有美术功底,很有观察力。
生3:我看小说时看到感人的好看的有趣的情节会反复看,有条件的话还会找人交流。
师:恩,读书习惯非常好。
师:同学们当你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这说明你不仅仅是在看电影,而是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当你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浮想联翩,会感慨万千……因此我们从中“读出了自己”。真正地读,就是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我们可以把读书中的感想写下来,长期积累,这会让我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上的课题:学写读后感。(板书:学写读后感)
师生齐读一遍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