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天晓——1921》读后感 | 第一期

以下文章选自《辽宁出版纪检微平台》
 
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统一
 
——读《天晓:1921》
 
春风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赵亚丹
 
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世界读书日
 
April 23rd
 
什么样的书是一本好书?
 
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出版人的标准是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双效统一——作为一条出版准则,说起来不难,但能做到者,不简单。
 
关于中共一大历史的书有不少,内容的社会价值不言自明,关键在于怎样“写”。大多数此类作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都有一种“望而生畏”的刻板印象。《天晓:1921》这本书已经获得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军建党100周年军事文艺重点选题、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重点项目等各类重量级的奖项,光环之下,乍听此书名字,似乎也令人顿时正襟危坐;但当我拿到这本颇具质感的佳作,看到封面上的嘉兴红船时,我仿佛看到了一段传奇。长夜将尽,旭日东升,冥冥之中,独见天晓。
 
本书可贵在作者深入浅出,极具带入感的笔法。在阅读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跟随着作者,像一位求道者追寻着历史,追寻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步伐,时而惊心动魄,时而初心浪漫。
 
往往总有一些特别的时间点,好像历史凝聚已久的力量一触即发。1921年建党,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大地而言,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这晨曦初露的史诗中,《天晓:1921》将镜头聚焦在中共一大前后的十天,以王会悟这个红船守护人和历史见证者作为结构人物,将一个个人物鲜活了起来,人事渐远,但光影长留。《上海,润之深晤仲甫公》一节中,王会悟形容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情形:一副特立独行样,一看就与众不同,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前清老秀才,一生都在‘赶考’》一节中,何叔衡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为年长的一位,家境殷实,有田园书斋,有妻室儿女,有美食甘饴,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强,为了无私的信仰,在雨夜与叩门的毛泽东相见,与优渥安宁的日子作别,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海渔阳里2号
 
走进上海渔阳里2号,看到这个陈独秀曾经的住所,往事如烟,“绕来绕去,最后的落点,还是在那个夏天的清晨。”我们仿佛看到了“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年少时的身影,他们聚集着、呼喊着、推搡着,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分别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带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一条复兴之路。”
 
读《天晓:1921》,最让我感动的正是这些可爱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浪漫初心。在《背叛者,失败者》这一章中,有迷路者,也有失意者。回望历史,大浪淘沙,感叹那守不住初心的失色命运。作为一位纪检干部,读《天晓:1921》,也是在读一部信仰教育的生动教科书,在工作和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思考和感悟。
 
《天晓:1921》聚焦黑暗与黎明交替的历史时间点,细腻又抒情地讲述着建党这一伟大时刻;讲述着这些生动的人物故事,伟大的建党精神的源头跃然纸上。在新时代,我们读建党故事,感受着光荣与责任;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将初心使命和忠诚信仰继承好、发扬好。
 
-END-
 
作者:春风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赵亚丹
 
编辑:郭莹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