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文体备考:读后感+推介信+书评,它们的写作要点有哪些?

以下文章选自《帅作文》
 
近年高考,一般书信体、演讲稿、观后感等文体已经密集亮相。那么,还有哪些文体可能会考到呢?“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推动得如火如荼,并且学界已经取得了共识,皆认为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
 
在倡导“整本书阅读”的大环境下,2022年高考极有可能会对这一语文教学热点作出回应,表现在作文命题就可能是写“读后感”“推介信”“书评”。
 
当然,其“整本书”的范围应是众所周知的名著,也应是教育部要求高中生必读的名著。
 
【原创文题】
 
教育部推荐高中生必读课外书有:
 
1.《论语》;2.《三国演义》(罗贯中);3.《红楼梦》(曹雪芹);4.《呐喊》(鲁迅);5.《女神》(郭沫若);6.《子夜》(茅盾) 7.《家》(巴金);8.《雷雨》(曹禺);9.《围城》(钱钟书);10.《谈美书简》(朱光潜);11.《哈姆莱特》(莎士比亚);1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13.《歌德谈话录》(艾克曼);14.《巴黎圣母院》(雨果);15.《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16.《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17.《复活》(列夫•托尔斯泰);18.《普希金诗选》(普希金);19.《老人与海》(海明威);20.《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请从以上名著中选择一部,选好角度,从“读后感”“推介信”“书评”中选定其一写,展示自己阅读名著的收获。
 
【写作指导】
 
写“读后感”,最好要有主标题,并以“读《×××》有感”为副标题。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阅读后,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推介信”就是向亲友或同学推荐、介绍某一名著,希望对方去阅读。着重从“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简要写)、“作者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写)、“就一些内容谈我的感受、感动、感悟”(重点写)、“这本书对人生方向的重要指引,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简要写)等等,着重写自己推介给对方的理由。体裁就是书信体,注意书信体的一般格式(倡议书、建议信也是这种格式,其文体同样值得重视)。
 
“书评”,是对一本书的综合评价,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书评的对象是书,写书评的时候不要过多去写作者,也不要写太多自己的感悟,每个人的感悟不一样,但可以在书评中适当穿插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观点,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任何不涉及对某本书进行评价的文字,都不能叫做书评。书评应着重从思想性、艺术性两大方面进行评论。
 
【佳作展示】
 
来自中国的“圣经”
 
——向英国网友推介《论语》
 
□莫子琪
 
亲爱的爱丽丝:
 
你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的电子邮件我已收到,获悉你对中国文化有深厚的兴趣,要我给你推介一本书。那么,我决定推荐的是《论语》—— 一部三千年来一直盛放馨香的儒家经典。
 
《论语》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名著,讲述了为人处世、为学识人的道理。在中国,许多三四岁的孩童就开始学习这部国学经典,言谈之中冷不丁蹦出几句论语里的名句来。《论语》的地位就像贵国的《圣经》,妇孺皆知。但苏格拉底有言,“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同样,没有经过深刻思考,切心体悟的论语名句,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声情并茂,那又有何意义?
 
深挖《论语》,是一座大宝矿。凑热闹者探头一看,“平平无奇,不过如此”;应付考试的学生久久凝视,“内容枯燥,冗长乏味”。而那些沉醉震撼于千古圣人思想,满怀虔诚探求人类真理的文化“淘金者”,则在《论语》中俯拾起璀璨宝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圣人无常师,只是对照着万众世人,把他们的闪光点收为己有,将黑暗面逐一祛除罢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审视自己,审视当下,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流传千百载,某些语录到了二十一世纪,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寒风肃杀,群芳凋零,只有松柏长青。友谊也是如此,只有经得起考验,友谊之树才会长青。比如,有些朋友,平时默默不语,到了你落魄之时,雪中送炭——此可谓“岁寒之松柏”。那些争奇斗艳的“花木”都隐匿了踪迹,更显出“松柏”之可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是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切勿心胸狭窄。自己不愿意做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如此,天下必将和平。
 
中国有句谚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中的智慧让人受用一生。那丝丝入扣的哲理箴言,如晨钟暮鼓,于个人,它可正心明志,立德修身;于社会,它能教化民众,启迪思想。——这就我向你推介《论语》的理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渴望与你交流学习《论语》的心得!
 
顺颂文祺!
 
你的朋友:×××
 
2022年3月9日
 
点评:
 
以向英国网友推介《论语》,情境设置巧妙,非常有创意。推介这样一部耳熟能详的书,其实很难写出新意的,但有了这么一个匠心独运的角度,使“平凡”有了“韵”。写作就应如此,你无我有,你有我新,自可独占鳌头。
 
以往精彩: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