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10天》读后感1500字_《日本生活10天》读后感
威廉·莫里斯曾经说过,真正的艺术应该是由人民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快乐。
1
最近研读的书目中,影响颇丰的是日本作家原研哉写的《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原研哉说:“设计是一种教养!”,当我游历各国,细细去观赏建筑的艺术,便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养是藏在人骨子里的灵魂,一个设计作品表现出来的状态便是教养最好的诠释。中国的建筑给人一种宏伟大气的壮观,日本的建筑则给人一种秀美而精致的宁静,欧美的建筑更多是自由奔放的气质。
原研哉曾经说出在他心中设计的定位,他认为「设计师」不该是社会中特殊的行业,设计更不该让人难以亲近,设计品也不仅是「礼品」。
设计应该是一种教养,就像是公德心、礼貌般,是能随时挂在嘴边,是能环绕在日常生活之中,是能无声无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
真正的设计不止是美感,更是需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2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了解各个年龄和圈子的人们对生活的需要。
设计师只有把自己切换成社会当中的不同人群需要,才可以更好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建筑作品。
日本住宅无论在工程质量还是居住舒适性方面都有着全球领先的品质。用日本人的话来说:一个好的设计会给人以尊严。
日本的楼房阳台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铁板,上面还写着“避難はしご”。一旦发生火灾等,住在楼上的人不能使用电梯。
房间里的人就可以打开阳台上这个避难通道口,通过通道口上的梯子,爬到楼下一层,再打开下一层的避难口,这样就可以通过一层层阳台直接安全到达地面。
日本住宅比较流行洗面所、浴室、厕所三分离的格局。也就是说以上的三者都各处一室,拥有独立的专用空间。
老年人容易睡不醒,浴室和卫生间都安置有语音提示系统,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声音,系统会发出提示语,如提示无效,则会第一时间通知其他人。
对残疾人的考虑、哺乳期的女士、婴儿等弱势群体,应当如何在设施上做的便捷且安全,老人如厕行走视力差方面的考虑、儿童不认识标识和与家人走散如何自救等方面的考虑,做得越细致、越具备匠心,自然就是好的人性化设计。
日本在人性化的设计上,日本公共厕所里的马桶绝对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马桶盖永远是暖的,旁边还有遥控器,有多种水流选择,冬天的水也是温热的。日本的公厕隔间都会装上一个放婴儿的地方,方便了妈妈们如厕无处安放孩子的担忧,保证了孩子的安全。
日本就是个名副其实的标识大国,会把标识做到最显眼、最方便理解的程度,比如火车座椅背后会明确标注,这列车上哪节车厢有垃圾桶,哪节有电话、哪节有自动贩卖机…
公交车考虑到老年人,公交车上几乎每个座位附近就会安装一个下车按钮,为减少一丝可能的危险,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布置更多细节。
3
这些人性化的设施,每一个细节处都让人感受到暖意。在这次的日本之旅中,我深深的被日本人对物品的极致追求所感动。
对事情的打磨上,真的是日复一日,提及匠人精神很多人会想到日本的大师们,作为日本的设计师,也是一样的把这种情怀融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也带给我很多思考。在物质并不缺乏的今天,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心灵层面的尊重。
一个国家能给人的东西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唤醒人们幸福感的,多半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走出去,不是为了炫耀我们的得着,而是让我们更看到自己的需要。
1
最近研读的书目中,影响颇丰的是日本作家原研哉写的《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原研哉说:“设计是一种教养!”,当我游历各国,细细去观赏建筑的艺术,便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养是藏在人骨子里的灵魂,一个设计作品表现出来的状态便是教养最好的诠释。中国的建筑给人一种宏伟大气的壮观,日本的建筑则给人一种秀美而精致的宁静,欧美的建筑更多是自由奔放的气质。
原研哉曾经说出在他心中设计的定位,他认为「设计师」不该是社会中特殊的行业,设计更不该让人难以亲近,设计品也不仅是「礼品」。
设计应该是一种教养,就像是公德心、礼貌般,是能随时挂在嘴边,是能环绕在日常生活之中,是能无声无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的。
真正的设计不止是美感,更是需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2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了解各个年龄和圈子的人们对生活的需要。
设计师只有把自己切换成社会当中的不同人群需要,才可以更好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建筑作品。
日本住宅无论在工程质量还是居住舒适性方面都有着全球领先的品质。用日本人的话来说:一个好的设计会给人以尊严。
日本的楼房阳台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铁板,上面还写着“避難はしご”。一旦发生火灾等,住在楼上的人不能使用电梯。
房间里的人就可以打开阳台上这个避难通道口,通过通道口上的梯子,爬到楼下一层,再打开下一层的避难口,这样就可以通过一层层阳台直接安全到达地面。
日本住宅比较流行洗面所、浴室、厕所三分离的格局。也就是说以上的三者都各处一室,拥有独立的专用空间。
老年人容易睡不醒,浴室和卫生间都安置有语音提示系统,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声音,系统会发出提示语,如提示无效,则会第一时间通知其他人。
对残疾人的考虑、哺乳期的女士、婴儿等弱势群体,应当如何在设施上做的便捷且安全,老人如厕行走视力差方面的考虑、儿童不认识标识和与家人走散如何自救等方面的考虑,做得越细致、越具备匠心,自然就是好的人性化设计。
日本在人性化的设计上,日本公共厕所里的马桶绝对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马桶盖永远是暖的,旁边还有遥控器,有多种水流选择,冬天的水也是温热的。日本的公厕隔间都会装上一个放婴儿的地方,方便了妈妈们如厕无处安放孩子的担忧,保证了孩子的安全。
日本就是个名副其实的标识大国,会把标识做到最显眼、最方便理解的程度,比如火车座椅背后会明确标注,这列车上哪节车厢有垃圾桶,哪节有电话、哪节有自动贩卖机…
公交车考虑到老年人,公交车上几乎每个座位附近就会安装一个下车按钮,为减少一丝可能的危险,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布置更多细节。
3
这些人性化的设施,每一个细节处都让人感受到暖意。在这次的日本之旅中,我深深的被日本人对物品的极致追求所感动。
对事情的打磨上,真的是日复一日,提及匠人精神很多人会想到日本的大师们,作为日本的设计师,也是一样的把这种情怀融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也带给我很多思考。在物质并不缺乏的今天,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心灵层面的尊重。
一个国家能给人的东西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唤醒人们幸福感的,多半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走出去,不是为了炫耀我们的得着,而是让我们更看到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