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冬至夜思家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西山临风听雨》
 
(空山雨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早了,闲对夏山,把白居易这首诗读了好几遍。诗平淡至极,好像自己随便也能写这么十首八首的。但是细想此地此时此形此情,却忽然间被诗中透出的孤寂与悲凉感动了。
 
不知白居易为什么到邯郸,大可能是为了实现自我、光大门楣而宦游。元代的马致远写过“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像个书吏,为什么必须离开家乡为宦为吏呢?联想到中国历史上汗牛充栋的宦游诗,还有今天北上广深的游子们为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离开故乡父母,我第一次有个疑问:中国人是否其实把为事业离开家人当成理所应当、代代承受离别之苦却习以为常?
 
背井离乡,无非是谋求一个更稳定、社会地位更高、可能还有一定的自由度的生活。这一场别离是否成功,则是看能跻身更上一个阶层或至少不能降低阶层,这种所谓的阶层上升,除了有经济利益,还会收获别人投射的羡慕,至于阶层和行业的高低,取决于集体意识的认同,并非这些行业本身有什么道德或社会价值的差异。
 
那么,阶层又如何划分呢,由谁说了算?要看管理者们希望如何引导社会能量的方向,如何植入价值观,比如划分阶层。这种划分的出发点必须是有利于国家治理,而不是个体意识的进化。用高收入、高名誉度,把人的价值观锚定到那些由国家分配的资源上,才更稳定。
 
我联想到昨天朋友群里有人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时候艺人被视为下九流?社会阶层上升与否,看重某些行业或鄙视医、商、艺等行业的思想意识,或者说这种社会价值观,底层逻辑会不会是这些行业对体制的依赖度和个体的自由程度?会不会我们已经无形中形成了对自由度高的行业的某种敌意?
 
仔细想想,自古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其实并不注重家庭的完整性,孩子不能外出追名逐利,家长也觉得面上无光,“忠孝不能两全”让游子成为必然而且理直气壮。因“鲈鱼堪脍”思归的张翰让宦游人羡慕,其实是一般人没有这个放下的勇气吧?
 
*****
 
*****
 
*****
 
西山临风听雨
 
欣赏生活,记录心情。
 
公众号
 
 

相关读后感推荐:

《诗论》读书笔记(十)

《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第1辑:顾闳中和他的《韩熙载夜宴图》》读书心得800字_《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第1辑:顾闳中和他的《韩熙载夜宴图》》读书心得

《快乐编程:青少年思维训练》读书有感_《快乐编程:青少年思维训练》读书有感500字-800字

《真相》读后感500字_《真相》读后感

《书小贝神州奇趣游:奇怪的魔术湖》读后感400字_《书小贝神州奇趣游:奇怪的魔术湖》读后感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800字_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木屋9:阿曼佐的约定》读书体会_《小木屋9:阿曼佐的约定》读书体会500字-800字

《神奇工程师》读后感_《神奇工程师》读后感500字-800字

《中小学生读后感》1000字_《中小学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