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博议》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三才大道文化研究中心》
《内经博议》读后
清·罗东逸
闲云老叟 校·注·读
罗美,字澹生,号东逸,别号东美,清代名医。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侨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名儒,贯通经史,尤明《易》理,晚年以医药济人。集前贤效方及自制方130余首,成《古今名医方论》四卷(1675年)方末附明清名医方论,议方较为详尽,选方切于实用。又辑录元、明、清诸名家医论、治验,而成《古今名医汇粹》八卷(1675年),分医论集、脉要集、病能集,纲目清晰,尤推重薛立斋、张景岳。后世节抄成四卷,称《名医汇编》。又精研《内经》,撰《内经博议》四卷,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博引诸家,阐释经旨,颇多并见。
儒可无用乎,耳目心思等之木石,百年为可悼也,儒可有用乎,兵刑钱谷绍之职司,一时为可鄙也,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求所谓卓然自命,上不溷君王而下不委诸草莽者,其在岐黄之业乎,夫岐黄之业,谈何容易,不知阴阳消长之理者,不可与言医,不知死生变化之故者,不可与言医,不知草木虫鱼邱陵牝牡之性情者,不可与言医,不知古今异宜刚柔互用应变合于秒忽者,不可与言医,若是则五经四子之书,医之宗旨也,二十一史前后成败君臣兴废之所由,医之证据也,与夫诸子百家零星传记杂出于饮食药石之书医之杂俎也,宰相须用读书人,国医须用读书人,如是而儒之一生,无用不等之木石,有用不缀之职司,休德令闻而擅其美,岂不重赖夫医也耶,医之不可易言,儒之不可易言也,余性鄙寡交,不乐轻与人,人不屑吾与,犹忆总角时,郡中得交罗君淡生,即今之东逸也,探所得细绎胸中经史衮衮可听,旁及古文本学,皆可法知其非常人,未几陵谷变迁,隐见于烟雨蓬茨之下,名可得闻,迹不可得见,如是者三十年,君之读书乐道,视壮年又何如,而内经博议诸书出矣,人谓与东逸先生同时朝夕讨论不倦,所重岂在区区,余曰,儒之无用者如彼,有用者又如此,百岁而后,其欲尚有东逸者,非博议诸书,又焉足千古哉。
友弟石年赵汝揆拜书。
天地阴阳大论
或问于余曰:轩岐[1]述天地之道,明阴阳之本,终以三合为治,帝臣若鬼臾区[2],犹曰上候而已,未能明其事也。[3]今二千年来,学人如众盲摸象,纷纷以运气治病,卒无一验,而粗心守陋之俦[4],谓此且置之高阁,略无省思,不知乾坤鼓铸万类,人在气交,如鱼在水,(闲云老叟:阴阳之交而为合,人为合,此为三才。)民知所生,而不知所以生,谁非生物,而能出变化之外?(闲云老叟:三生万物,而万物不能离开太极本体。)今子沉潜内经,发愤而欲明之,其于造物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本(闲云老叟:生物似显多余。),不可不挈其要领,而为后学一明之乎?
余曰:唯唯,《经》文曰:其生五,其气三,(闲云老叟:此处关键在于生和气二字。)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气。”九气具,而天地人三才之体用具见矣。(闲云老叟:体用二字,关键之处,此九气为体,而万物为用。亦可“其”为体,而九气为用,全在太极点之不同。)夫所谓其生五者,合天、地、人万类(闲云老叟:此处无物,则确。),皆生于五行之气也,乃不曰其气五,而曰其气三,则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一阴一阳而营运之,鼓舞之,其间阴阳各一,而所以能营运鼓舞者,则又有一也,此一合二以成三,(闲云老叟:阳、太极、阴三者而合为三才,或是阳、阴阳和合、阴为三才。此处当为前,因太极是永远存在的动力。)而始布五行于阴阳刚柔之间,人在气交而两受之,此所以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也。(闲云老叟:此处三,自然当为三才。三才即是三气,三气流行而成物,最初为五行。故说始,故说布。)
三才既立,五常备行,而天、地、人之体用遂分,于是有之为合,又有之为分,有之为定体,有之为参互,又有之为补救。此阴阳之通体,天地之常经也。(三才之生。)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则日月四时,营运不息,此其大运也,而又有其总持者,复列五运,首土以持岁功,本六元于司天,以正六次,于以主时、主岁、主次,各不同也,此天之分用也。(闲云老叟:此说三才天之用。)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则山川水土,五方阴阳各奠,此其定体也,而又有其迁次者,三阴三阳,各以司年,奉六元司天在泉,各以上下正岁气,于以纪方、纪步、纪岁,各不同也,此地之分用也。(闲云老叟:此说三才之地之用。)
由是而天地之气,必三合为用矣,然其间气化分行,其体则奠定而不移,其事则博济而不杂,其神则妙用而无方,其道则循环而补救。是故阴阳之气,有所为各正,而不相凌蹿者,如大气之举,风寒在下,燥热居上,湿气居中,火游行于其间,是以少阴厥阴在下,太阳阳明在上,太阴居中,少阳通乎上下,于人禀之为体,亦犹是也,此虽六气交互布濩之相输,而上中下之定位不渝也。
(闲云老叟:此说三才定位及其运行天、人、地之中之气。
天 燥 热
太阳 阳明
人 湿
火
太阴
少阳
地 风 寒
少阴 厥阴
又有夹辅[5]而行,参伍为用者,“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之类,原其然者,三阳皆起于三阴,(闲云老叟:太极静而动,静为阴)阳之所起, 阴亦从之而见,少阳起于厥阴,乃中见厥阴,阳明起于太阴,乃中见太阴,以其根底所在,恒相比而不离,故参伍以为用也。(闲云老叟:此处起为生意,厥阴为水,少阳为为金,太阳为土,阳明为金?)
又有亢害承制者,“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相火
水
土
六者皆有承制,阴为循环相救,以消弥其亢甚,而不至于毁裂,是则三合之内,三合之外,又有妙用如此者,无非其气三之为用,而鼓舞营运于天地人之间,乃天地造物之根,而非人之所能为也。
盖天地之气,无不有分,既万类各领之以为元始,而有分物无分气,总于太极之一元。亦无不有合,皆共合为大生之根本,而又有分气无分物,共为万殊之一致,于其不分而能分,能分而不分,天地之本,阴阳之朕也,可不静参而悟乎?(物与气,为形气之别,形气均可分。)
[1]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
[2]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3]乾隆元年孙石芝之抄本另有:唯岐伯首出六臣,而六臣之才,各有所长。
[4]同辈,伴侣。
[5]辅佐
《内经博议》读后
清·罗东逸
闲云老叟 校·注·读
罗美,字澹生,号东逸,别号东美,清代名医。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侨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名儒,贯通经史,尤明《易》理,晚年以医药济人。集前贤效方及自制方130余首,成《古今名医方论》四卷(1675年)方末附明清名医方论,议方较为详尽,选方切于实用。又辑录元、明、清诸名家医论、治验,而成《古今名医汇粹》八卷(1675年),分医论集、脉要集、病能集,纲目清晰,尤推重薛立斋、张景岳。后世节抄成四卷,称《名医汇编》。又精研《内经》,撰《内经博议》四卷,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博引诸家,阐释经旨,颇多并见。
儒可无用乎,耳目心思等之木石,百年为可悼也,儒可有用乎,兵刑钱谷绍之职司,一时为可鄙也,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求所谓卓然自命,上不溷君王而下不委诸草莽者,其在岐黄之业乎,夫岐黄之业,谈何容易,不知阴阳消长之理者,不可与言医,不知死生变化之故者,不可与言医,不知草木虫鱼邱陵牝牡之性情者,不可与言医,不知古今异宜刚柔互用应变合于秒忽者,不可与言医,若是则五经四子之书,医之宗旨也,二十一史前后成败君臣兴废之所由,医之证据也,与夫诸子百家零星传记杂出于饮食药石之书医之杂俎也,宰相须用读书人,国医须用读书人,如是而儒之一生,无用不等之木石,有用不缀之职司,休德令闻而擅其美,岂不重赖夫医也耶,医之不可易言,儒之不可易言也,余性鄙寡交,不乐轻与人,人不屑吾与,犹忆总角时,郡中得交罗君淡生,即今之东逸也,探所得细绎胸中经史衮衮可听,旁及古文本学,皆可法知其非常人,未几陵谷变迁,隐见于烟雨蓬茨之下,名可得闻,迹不可得见,如是者三十年,君之读书乐道,视壮年又何如,而内经博议诸书出矣,人谓与东逸先生同时朝夕讨论不倦,所重岂在区区,余曰,儒之无用者如彼,有用者又如此,百岁而后,其欲尚有东逸者,非博议诸书,又焉足千古哉。
友弟石年赵汝揆拜书。
天地阴阳大论
或问于余曰:轩岐[1]述天地之道,明阴阳之本,终以三合为治,帝臣若鬼臾区[2],犹曰上候而已,未能明其事也。[3]今二千年来,学人如众盲摸象,纷纷以运气治病,卒无一验,而粗心守陋之俦[4],谓此且置之高阁,略无省思,不知乾坤鼓铸万类,人在气交,如鱼在水,(闲云老叟:阴阳之交而为合,人为合,此为三才。)民知所生,而不知所以生,谁非生物,而能出变化之外?(闲云老叟:三生万物,而万物不能离开太极本体。)今子沉潜内经,发愤而欲明之,其于造物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本(闲云老叟:生物似显多余。),不可不挈其要领,而为后学一明之乎?
余曰:唯唯,《经》文曰:其生五,其气三,(闲云老叟:此处关键在于生和气二字。)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为九气。”九气具,而天地人三才之体用具见矣。(闲云老叟:体用二字,关键之处,此九气为体,而万物为用。亦可“其”为体,而九气为用,全在太极点之不同。)夫所谓其生五者,合天、地、人万类(闲云老叟:此处无物,则确。),皆生于五行之气也,乃不曰其气五,而曰其气三,则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一阴一阳而营运之,鼓舞之,其间阴阳各一,而所以能营运鼓舞者,则又有一也,此一合二以成三,(闲云老叟:阳、太极、阴三者而合为三才,或是阳、阴阳和合、阴为三才。此处当为前,因太极是永远存在的动力。)而始布五行于阴阳刚柔之间,人在气交而两受之,此所以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也。(闲云老叟:此处三,自然当为三才。三才即是三气,三气流行而成物,最初为五行。故说始,故说布。)
三才既立,五常备行,而天、地、人之体用遂分,于是有之为合,又有之为分,有之为定体,有之为参互,又有之为补救。此阴阳之通体,天地之常经也。(三才之生。)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则日月四时,营运不息,此其大运也,而又有其总持者,复列五运,首土以持岁功,本六元于司天,以正六次,于以主时、主岁、主次,各不同也,此天之分用也。(闲云老叟:此说三才天之用。)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则山川水土,五方阴阳各奠,此其定体也,而又有其迁次者,三阴三阳,各以司年,奉六元司天在泉,各以上下正岁气,于以纪方、纪步、纪岁,各不同也,此地之分用也。(闲云老叟:此说三才之地之用。)
由是而天地之气,必三合为用矣,然其间气化分行,其体则奠定而不移,其事则博济而不杂,其神则妙用而无方,其道则循环而补救。是故阴阳之气,有所为各正,而不相凌蹿者,如大气之举,风寒在下,燥热居上,湿气居中,火游行于其间,是以少阴厥阴在下,太阳阳明在上,太阴居中,少阳通乎上下,于人禀之为体,亦犹是也,此虽六气交互布濩之相输,而上中下之定位不渝也。
(闲云老叟:此说三才定位及其运行天、人、地之中之气。
天 燥 热
太阳 阳明
人 湿
火
太阴
少阳
地 风 寒
少阴 厥阴
又有夹辅[5]而行,参伍为用者,“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之类,原其然者,三阳皆起于三阴,(闲云老叟:太极静而动,静为阴)阳之所起, 阴亦从之而见,少阳起于厥阴,乃中见厥阴,阳明起于太阴,乃中见太阴,以其根底所在,恒相比而不离,故参伍以为用也。(闲云老叟:此处起为生意,厥阴为水,少阳为为金,太阳为土,阳明为金?)
又有亢害承制者,“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相火
水
土
六者皆有承制,阴为循环相救,以消弥其亢甚,而不至于毁裂,是则三合之内,三合之外,又有妙用如此者,无非其气三之为用,而鼓舞营运于天地人之间,乃天地造物之根,而非人之所能为也。
盖天地之气,无不有分,既万类各领之以为元始,而有分物无分气,总于太极之一元。亦无不有合,皆共合为大生之根本,而又有分气无分物,共为万殊之一致,于其不分而能分,能分而不分,天地之本,阴阳之朕也,可不静参而悟乎?(物与气,为形气之别,形气均可分。)
[1]帝轩辕氏与其臣岐伯的并称。他们被视作中国医药的始祖。
[2]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3]乾隆元年孙石芝之抄本另有:唯岐伯首出六臣,而六臣之才,各有所长。
[4]同辈,伴侣。
[5]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