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读后感 | 俯首躬身 守望“九色甘南”的人文信仰

以下文章选自《夏河关注》
 
第一次拜读任林举先生的《躬身》,还是过年在家的时候,因爱人在宣传部工作,拿到书先于我,于是两人抢着一本书读。看到封面沙黄土地到青青草原、牧人羊群再到白云蓝天,还有那句书冠和封脊上简约精准的题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甘南人,一名环境革命的参与者,毋庸置疑地被这本纪实文学深深吸引。
 
躬身,在黄河首曲,是一份深沉的坚守
 
玛曲有乌亮的牦牛,雪白的藏羊,奔驰的河曲马,起伏的山峦,云端的鹰,无边的草原,广袤的湿地,亿万方纯净、甘甜、清澈的水,一条高悬在云天之外、向东入海的大河,在河曲边长大的卓玛加布用融入血脉、植进灵魂的爱躬身坚守着对母亲河的依赖和河之故乡深沉的爱,如他热爱且敬畏的神灵、原始与生俱来的信仰、先辈们口耳相传和约定俗成的规矩。这里的山水花草、鸟兽虫鱼都自有灵魂,取舍自有遵循,这里水浩荡而清、山起伏而壮、草丰茂而美、人虔诚而真,一片生机勃勃。但草场承包、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白色垃圾让草原和湿地逐渐受到破坏,黄河也受到污染,“圈地运动”式的铁丝网围栏上也悬挂着各种颜色的塑料袋,草原尽显衰败和疲惫之态。卓玛加布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到一工厂的人再到村民们一起捡垃圾形成一种连锁反应,从“全域无垃圾”简单的捡垃圾升华到治草治沙治河的“环境革命”,从一腔孤勇到众志成城,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是观念的转变和信心的树立。躬身坚守之后,牧民生活实现华丽蝶变,土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草蓄日渐平衡,生态生物趋于多样。
 
躬身,在尼巴江车,是一颗如磐的初心
 
60年没有得到根治的“尼江之病”,让尼巴和江车两个村庄自缚在黑暗之中,深陷于梦魇之中,纠缠于仇恨之中,两个村庄的村民像沉溺在深水之中不愿自救也排斥施救。曾经的互帮互助、礼让谦和因草场纠纷升级成愤怒、仇恨,甚至到流血冲突、家破人亡。因争议纠纷引发集体械斗后不顾丧葬风俗和人情世故,如潮水般汹涌的仇恨包围着这里的村民,思变谋发展的步履停滞不前,生活状态贫下、精神状态萎靡。纵使是世外桃源、神仙境地般的美景也落入世俗与偏见、傲慢与斗争,空负了天赐的佳境。一场草山之争在经年累月中演绎升级为利益之争、意气之争、群体之争,像社会肌体上的一个病灶,体积不大却浸淫深远,当地热心的名望之士介入却惨遭枪杀,事件长期被笼罩到阴云之中,一直以来深深牵动着州县乡历任领导班子的心。从省信访局局长新上任州委书记的俞成辉,尊重人民立场,多次深入村组调研走访、系统了解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客观分析评估。尝其苦、知其味、听其言、察其色,躬身入局,得出准确的总体评价和基本判断,提出处理纠纷的基本原则。综合考量历史原因、群众认可程度、沿用的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整个事件回归法治轨道和社会轨道,让民众顿时心里亮堂、充满希望。俞成辉书记从合作到卓尼,130多个往返200多公里的山路,来回奔波,夙夜在公,不听邪、不怕难。无数往返之间记录的心灵独白当中有担忧、有牵绊、有脆弱、有柔软、有坚定、有执着,有永恒如磐的初心,有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深厚情怀,有躬身为民的初心使命,更有拯救黎明百姓与水火的国之大者。
 
躬身,在白龙江边,是一种朴素的敬畏
 
大道至简,就像东升西落的太阳,无语东流的白龙江,青而又黄的草原……简单而恒定,自然生态体系亦是如此,彼此依赖却又相互制衡。住在白龙江源头的才加布敬畏自然、敬畏生灵、敬畏这自成一体亘古不变的“道”,对草场和牲畜之间的平衡有着朴素的自律和自觉,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做着示范和表率,卖掉牛羊、完善村规民约、村内出租草场、禁止采挖虫草和藏药、成立志愿服务队清理垃圾。在甘南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是俞成辉书记立足环境卫生、自然生态、社会稳定问题和干部自负懒惰等问题作出的决策部署,是经过时间检验和行动证实的发展之举、稳定之策、民生之举和小康之道。首先是从机关领导到干部职工带头示范,弯腰戒除骄奢之气,然后形成联动效应,再进村组、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进入全社会。“环境革命”升级之后,全域无垃圾已成社会共识深入人心也深得人心,如看不见的潮水坚定向前推进。在白龙江谷底的舟曲,因多年破坏生态法则让民众经历了一场生命难以承受的痛,环境革命从改善环境开始并配套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一点点树立生活的信心,在救灾和家园重建中重获新生,在寄托情感中让人性更有温情更加和善,在环境保护和谋求发展中汇聚向善向上的能量。老人与树的故事如同老人与海的故事一样给人以深醒和启发,纵使满心荒芜、惊涛骇浪也要自强不息,不抛弃不放弃,用守望的姿态、坚毅的志气和斗士般的勇气传递精神的延续,用朴素的敬畏许下美好的祝愿,在季节轮回中开启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循环。
 
躬身,在大美羚城,是一股厚实的底气
 
从“全域无垃圾旅游示范区”到“环境革命”,再到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无论是政策的制定完善还是推动落实,都离不开全州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各部门单位的通力配合。2018年参加公务员培训时有幸在省委党校听了俞成辉书记围绕甘南稳定和发展的专题辅导讲座,记得当时他诙谐的开了个玩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说刚到甘南时他只是一只成长的“藏狗”,如今已然成为守护甘南的“藏獒”。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从书中、交谈中都能深切感受到俞书记的随和、谦逊,也被他胸怀大气的睿智、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所感动。赵凌云州长在迭部县任职时就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结合红色历史和资源禀赋提出了“红绿结合、以红带绿”的文旅发展方针,与俞书记思想共通,志同道合。扎西草主席生长在藏区,带头深入牧区的亲属家中动员环境整治。以“零容忍”的习惯,自然而然的举动影响着身边人、机关干部、村组干部的思想作风转变和工作效率提升。在深圳培训期间也容不得所到之处的视觉垃圾俯身去捡,随全国人大考察团各地考察时也因75万人的辛勤付出和“环境革命”而有了强大的底气,真诚勇敢的为家乡代言、为甘南发声。州委督查室的罗永成、阮民湘承担州委州政府各项工作的督查和落实,工作推进面广量大任务重,全州一月一排名、一周一通报,起初被认为是“一根筋”“没感情”,实则是心无旁骛、公正无私,铁肩担起的是对事业的敬畏和尊重、对家乡和甘南负责的道义,最终赢来的是赞许的呼声,树立的是正气的典范、年轻人心中的英雄。正是全州四大班子一行人的精诚团结、深度融合、无缝衔接和不断创新,全州上下也积累着担当奋进的厚实底气,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躬身,在洮州大地,是一场命运的拔扯
 
临潭的拔河是一部“活的教科书”,随着时代变迁拥有了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更深层次的精神指向,不仅是一项民间的体育运动或者民俗活动,更是一场被赋予锤炼斗志与体魄、寄托好运与希望、怀念先人和追忆年华的文化仪式。每一场比赛的输赢都暗示着一年的运势和收获,因此牵动着万人之心,也支撑起信念和信心、意志和耐力、希望和梦想,成了临潭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临潭人内心的骄傲自豪。东西部协作扶贫让临潭和临潭人更有了底气,文化帮扶、打造“全国旅游小康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书中的几位作家立足第一书记本职,以热忱的底层情怀、牢固的群众观念、务实的工作作风,秉持着作家的初衷和本色,做文化的挖掘者、信心的建立者、民族团结的先行者、社会稳定的实践者,在基层弯腰、在乡村躬身,实现了从一名挂职干部到地地道道甘南人的转变,同时也深深的被“环境革命”所熏陶。在绵延的青云山下,九甸峡宽广的臂弯中,带领照山四村群众克服心中的恐慌,进行了一场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动员,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办农家乐等等。马而南实现的一场自我救赎、刘军夫妇重新燃起生活的一腔热情、连六十四无法懈怠毅然独行的一项事业,这万千大众都像是一个村子、一个地方的符号,一场与自己命运的拔扯,都旨在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份胜利。
 
躬身,在大夏河畔,是一片纯净的慈悲
 
夏河,因一座寺庙而兴、而盛、而美。拉卜楞寺对夏河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有着很深的影响力,而寺庙中的“环境革命”更是与夏河生态和环境息息相关。出家人本身能净身净心,能守护净土净地,却约束不了成千上万的过往游客,也因一片慈悲心和宽容心纵容了随地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不良习惯。高僧托海仓回答的“虔诚之问”让信众和游客心里有了朝圣和信佛的自我信条,虔诚行动上的引领比内心里的虔诚更能清扫视觉上和内心上的业障。在寺庙场所兴起环境整治之风离不开嘉木样活佛的大力支持和极力倡导,通过僧尼的带头,游客和信众的跟从,大家破除了心中的荒芜,卸下了心中的负担,归还了人间一片名副其实的净土。在夏河,全县干部职工、公安干警、教师学生、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和企业员工以低调务实的行动推进着“五无甘南”“五大夏河”建设,共同守护着净土之净。阿木去乎的蜕变是党和国家政策全面倾斜大力扶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探寻出的一条弥补裂隙、消除隔阂,通往鲜花盛开之境的道路。黑力宁巴村、安果村旧貌展新颜,支部“三链”建设发展民俗民族特色旅游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这里团结稳定、发展致富、人才辈出,也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躬身在纯净之地,这里的慈悲在党、在国家、在人心,在发展民生福祉的初心,在帮助群众渡过现实困苦的信心,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灾难的决心,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恒心。
 
躬身,在洮水之滨,是一方山水的守护
 
洮河水从源头到青海的河口,只惠顾了碌曲的一部分草场,哺育了这里的一方山水与生灵,“环境革命”政策在这里得到正确解读和理解,卓玛加先行一步重视牧区垃圾的定义和分类,刚开始像一名“孤勇者”,慢慢影响和转变周边人的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生态理念。在洮河源头、甘青交界、两河交汇的传统牧场,守护着草原和河源最澄澈的底色。扎西嘉措励志创业,寄“洮水流珠”以精神寄托,积极响应和支持打造洮河风情线、建设旅游示范村,以守护山水、依赖山水的敬畏之心谋取周边村落的致富和发展。老支书万玛才让有公心、有大义,自修牧道、筹钱动员修建村委会、互帮互助整村搬迁、组建工程施工队承揽工程、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工销售农产品和畜产品,不遗余力地谋求致富与发展。才华道吉热爱着则岔的石林和原始森林,成立民间协会和社会组织,奔走在山林、河道、草滩,组织义务植树、制止盗伐盗猎,致力于山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姜措塘边的西合道老人家,用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守护着天鹅和黑颈鹤,30年如一日的护鸟时光随着候鸟迁徙隐身于云天之间。九甸峡库区环境卫生“钉子户”宋怀平在包村干部锲而不舍的努力劝说和实际行动下如梦方醒,依托这一方绿水青山平复了内心的脆弱和不平,重新唤起了热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躬身,在多彩岷迭,是一轮幸福的花开
 
逐水草而居、随四季迁徙的尕秀牧民群众在党和国家搬迁牧民定居点的号召下逐步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在俞成辉书记一趟趟的走访入户和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跑马灯似的现场调研,各级干部雷厉风行、紧事紧办、大事快干的作风中,全乡动员、家家参与、户户配合,曾经贴在甘南胸前的“补丁”如今俨然成为绣在胸前的鲜艳胸花,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考察学习,也让央视各大媒体不吝镜头聚焦、不吝溢美之词争相报道。随着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等惠民富民政策的配套,草原儿女真正实现了牧区和城市的接轨,原始与现代的碰撞,发展和致富的同步。县委书记扎西才让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打造尕秀姊妹篇的贡巴村,村内颇有威望的才正国率先表态、带头搬迁,群众信服于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到半年又建成一个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小康村。扎西才让致力于草场减畜、人工培育优质高产燕麦、组建牧业合作社,让有限的草场承载更多的牛羊,充分提高了资源效率,减少了草场压力,以“百社带千户”为抓手努力树立甘南大地的牧业典范,也矢志不渝、躬身践行着与俞成辉书记的“三件应许之约”。杨海强县长22年工作成长历程中,他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在职场的大课堂中总结着工作经验,磨练着不屈的意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终极目标,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打开地图、迈开步子、走进村子、面对群众、紧握纸笔、扛起镜头……书写和记录着多彩的迭部,燃烧和奉献着迭部男儿的青春,如今又在夏河躬身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甘南有机肥焕发的潜力和活力,不仅带动了像邢生道、巢永胜这样的多家合作社,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也把“环境革命”推向了“五无甘南”的新高地,守住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岷迭四季轮回中聆听着植物破土而出、向阳生长的拔节之声,感受着不期而遇、守望幸福的陌上花开。
 
通讯员:夏河县达麦乡 高茂森
 

 
编 辑/马雪晶  审 核/陶晓琦  何夏艳
 
责 编/袁茂润  总审核/祁正明
 
投稿邮箱:307221822@qq.com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相关读后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