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读后感
以下文章选自《四五六ccc》
《反脆弱》可以说是我主动去阅读的难度最高的书之一了,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作者理解了“反脆弱”这个概念之后,想要和大家分享,所以写了这本书。
虽然书的副标题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但是里面很少有说到获益的具体步骤,但是作者有说到如何获得反脆弱性。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反脆弱,以及如何获得反脆弱以及如何鉴别脆弱等,接下来我就把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来说就是遭受挫折之后,被击垮的叫脆弱,被击倒,但是还能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强的,就叫反脆弱。
我来试着用作者的三元法来做进一步的介绍。
脆弱:帐篷;坚固:板房;反脆弱:大树。
面对逐步增强的大风,最先被吹倒的肯定是帐篷。
板房拥有钢架支撑,显得更加牢固,能够承受更大强度的风,但是因为本身只是在平地上搭建起来的建筑,本就打算之后拆除的,所以固定措施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在更大程度的大风当中,板房就算不被吹倒,也很有可能被吹变形。
大树拥有发达的根系,也可以承受大风而不倒,即使大树被吹得摇摇晃晃,但只要树不倒,之后树根在泥土中蔓延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提升,以此来抵抗下次更强的风,从这次大风中收益。
但同时,作者又说了反脆弱其实是有限度的。
适当的大风可以提高大树的抗风能力,但是如果风大到直接把树连根拔起,那么离开土壤的大树又是脆弱的。
那板房也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板房制造商的项目,制造商目的是造出可以抗衡强台风的板房,以此作为卖点,那这个时候,“板房制造商”就是反脆弱的,甚至越强的风,更有利于制造商研发出坚固的板房。
做个阅读延申,反脆弱的限度与作者提到的相对,其实也可以来反思一下自己偶尔的“二极管”思维,万事无绝对,可能板房对于帐篷是坚固的,但是帐篷对于纸牌屋,却是帐篷更加坚固。
一件事情或是一本书之所以屡禁不止,本就说明压制这件事存在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有些看不见的,如压制这件事本身,也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就好比让·弗雷龙,本是一位平庸的思想家但是因为激怒了伏尔泰,使后者写下许多针对他的讽刺诗,从而在思想界扮演了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
压制者的本意是为了使一件事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当压制的力度越大,反而会使大众更加想去了解被压制者。
听起来就像是秦朝焚书坑儒,但是到了汉代却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作者说到的“过度反应”,而“过度补偿机制”,与投资中说的“安全边际”更加类似,这在书中被称为“冗余”。
越是深入海底,海就越深。
文中以此来形容一个人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具有反脆弱性,一旦对一件事产生了好奇心,那么这件事对你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二、对于整体来说,他的反脆弱性与个体是负相关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体与个体的利益是相反的,整体的反脆弱性有赖于组成群体的个体的脆弱性,个体的牺牲或失败,可以整体得到进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考前人的做法,我们可以知道怎么做会导致失败,前人的失败对于后者来说,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当整体面对某项灾害时,个体的牺牲就尤为高贵,因为面对灾害,个体的脆弱性被无限放大,但是牺牲的个体却可以给整体对抗这些灾害带来更多的经验,以此更好地保存整体。
这也是为什么,书中作者建议设立“美国创业者日”。
一鲸落万物生。
当个体开始强大到成为寡头的时候,整体的脆弱性会被无限放大。
这也是为什么当茅台遭遇暴跌的时候,整个白酒板块,甚至A股都会遭受重创。
而当商周覆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才开始显现出来,百家争鸣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为了真正享受到反脆弱带来的红利,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着”。
把自己比作一个项目,想要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运行,首先就一要保证自己活的好好的,保持良好的作息,坚持锻炼,一年进行一次体检等等,防止潜在的风险。
二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现金流,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规划,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有一定额度的“杠杆”,也就是保险,来减少意外发生对我们现金流的冲击;保证工作的现金流持续性,坚持工作。
三、如何具有反脆弱性?
压力也是一种信息源,当感受到压力的时候,生命体会体现出反脆弱性,从而在压力下得到提升,而无生命体在压力下会产生材料疲劳从而造成损坏。
在急性刺激下,生命体会比慢性刺激下更加出色,急性刺激恢复之后,可以带来提升,但是慢性刺激只会让生命体更快被消耗。
像是跑步,每次感觉喘了就停止的话只是在浪费时间,但是每次运动到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单次运动的效率,提升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当然,我们需要辨认外部压力。
有的压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例如工作当中不得不参与的搬运等等,而有的压力却会使我们的健康状况下降,就像是高额的贷款等等,只会让人陷入无止境的焦虑中。
辨认外部压力需要和自身的反脆弱性进行综合判断。
有的人可能先天就不足,也就是机体的反脆弱性弱,参与高强度运动会由于机体恢复能力跟不上造成损伤;有的人天生意志强大,在高额贷款以及其他生活压力下,反而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对于获得反脆弱,后文还有以下补充:
①不预测,只应对
就像是高考,题目我们根本无法预测,所以学生可以做到就是把各种题型的题目都烂熟于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加强自身的反脆弱性,这样面对五花八门的高考试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②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就是一个方案采取极端的两个极端的策略,忽略中间较为“中庸”的策略。作者拿理财打比方,拿10%的钱去做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剩下90%的钱去做稳定保本的投资,即使亏了,也就只是亏损10%,而盈利却没有上限;拿100%的钱去做所谓的稳健受益,那么,一旦遭受亏损就可能超过10%。杠铃策略具有反脆弱性,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运动的时候采取杠铃策略,一边是挑战自己的极限,一边是通过低强度的运动(也就是作者说的什么都不做)来进行热身放松,我就是经常忽略热身放松,直接参与高强度运动的,这样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很容易就在运动中受伤;
理财当中采取杠铃策略,一边选择保本、方便提取的理财,一边选择激进策略,这和之前的“二八轮动”类似,把稳健策略和激进策略的资金投入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这样来进行投资,赚多了就多取出,赚少了少取出,一旦发生了亏损,就把稳健策略中的资金投入激进策略中,整体就是保持“杠铃”不发生变形。
而市面上的亏损,绝大多数就是投资者管不住自己的手,当亏损发生的时候着急割肉,看见大幅盈利的时候还要加仓,这就导致了“杠铃”的变形,从而导致整体脆弱性的增加,或盈利减少,或亏损增加。
③学会选择。
好比是寻找一样东西,凡是找过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排除,当排除得足够多了,那么目标也就一点点明确出来了。在新旧技术之间选择的时候,新技术刚刚出现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它的合格性,但如果只是为了解决旧技术当中的漏洞的话,那新技术一旦出现,就可以马上用来替代旧技术,就像是现在电子产品的迭代,更快更轻便的手机出现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更换了。
无间道有一句台词“从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得选,而且还被逼着做一个坏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准备多个选择是很重要的,就好像上班的交通方式,要准备好自己开车、骑电驴、公交等等,以此来防止意外的发生,就比如油价疯涨开不起车,下雨骑不了电驴等等。
④你应该把赌注投给骑师,而不是马匹。
优秀的骑师知道怎么控制马匹,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冲刺,什么时候需要保存体力。在创业中也是这样,优秀的创业者会不断地进行尝试,并且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创新是需要灵感的,你需要具备像漫游者般的能力,随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
⑤积极选择反“火鸡”。
“火鸡”是指看见表面上的好处(管吃管喝),但是忽略之后的巨大危机(在感恩节被屠夫送上餐桌),而反“火鸡”与之完全相反,是指只看见表面上的坏处(例如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但是没看见之后的好处(成功之后收获的巨大好处)。
我们要选择反“火鸡”的现象,并且多次投资,投资的次数足够之后获得好处的概率就会变得很大。
一直以来每当自己的计划因为外在因素被打乱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烦躁,但其实这之后也有可能包含着什么机会。
例如我打算下午看书,但是被朋友请求帮忙做一件事情,我也可能通过做这件事情,发现自己更加擅长或者更加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我之后努力提升的方向就又增加了。
四、随机性
人都是厌恶随机性的,为了增加稳定性,减少波动,我们做了许多努力。
①天真的干预会对系统造成损害。
作者举了医源性损伤的例子,病人本可以自我恢复,但是在医生建议或者误诊下服入副作用大于实际收益的药物,结果造成损害。其他的类似干预还有很多,从小生活在被保护很好的环境中的孩童,会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线性的,生活出现观光化。
不要问医生你该做什么;而是问医生,如果他处于你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你会很惊讶地看到其中的差异。
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而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
医生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治疗病人的话那病人相当于把选择权交到了医生手中,全看医生的医德;而当医生自己是病人的时候,那么医生肯定会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自己,可能还会考虑一下经济因素。
现代社会的消息中,噪音占比远超过有效信息的量,过多的噪音会造成我们注意力的分散,从而被随机性利用,这也是人为过度干预的弊端之一;尽量去关注权威媒体,并且用批判的目光去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关注于主要信息,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干扰。
②长期稳定的系统对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驯化”,一定程度的混乱反而有助于稳定系统。
作者用按时回家的人为例子,对观点做出了解释,最常见的稳定系统之一——生物钟,在养殖场,当饲养员因为一些突发的意外而无法按时饲喂的时候,当动物看见饲养员,那一定会发疯似的嚎叫。人其实也类似,当生物钟形成的时候,到点就困就饿,就是在规律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如果意外发生的次数多了,例如不规则地延误吃饭的时间,那么之后每顿饭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多吃一点,以防止下次意外的出现。
③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变量的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是没有意义的。
书中作者以温度为例子,告诉我们平均数其实对于人这种对温度很敏感的人来说,平均温度其实意义不大。
其实小学的时候数学课在教我们“平均数”、“最大数“、”最小数“的时候,就已经告诉我们三者的限定区间了。在河边,标识不能是“平均水深1.2米“,这没有意义,如果是”最大水深3米“,那么就可以引起游客的注意了。
我们本能地会把很多事情简化,因为这样有利于我们去理解,但这样不可避免丧失一些信息。一段路计算油耗的时候,可能就是开完之后看一下仪表盘上的记录,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周末车辆少的时候,和工作日车辆拥堵时的情况,二者的油耗可能会提高30%不止。但是我们不能和没开过这段路的人说,这段路油耗11.5(假设周末10,工作日13),因为对于开这段路的人来说,要么是拥堵的,要么是畅通的,中间情况事实上很少会出现。
这也告诉我们,关注一件事情,不能只是关注一件事的平均值,同时也要关注它的变化曲线,这同样十分重要。
从上面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来随机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消除随机性,我们看到的事情发展就是线性的,而随机性会使一件事情一直处在波动之中,但是就好像温室里培养的花朵培养时间都是固定的,野草生长完全看天,那么当二者都遭受极端情况例如地震等,温室被摧毁,花朵大概率也很难存活,但是对于野草来说,无非就是生存环境又艰难了一点。
①用人为干预寻求最大化受益。
当我们身患感冒的时候,吃感冒药有会帮助我们治愈,但要是当我们找不到感冒药,或像现在药店不能出售感冒药的时候,我们就只能自愈,这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二者的之于时间相差不大。
依靠自愈会提升我们免疫系统的水平,但是吃药并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甚至可能有一定的药物毒副作用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当我们处于极端严重的情况下时,特效药却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吃速效救心丸,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到把效益做到最大。
引申到“足球妈妈”问题,让孩子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要担心,相信他的自我修正能力,但当我们看见孩子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时候,这可得马上制止!
②不定期节食。
书中作者说的节食,我的理解是吃一些蔬菜,而不是完全不吃,书中有提到有些宗教成员一年节食两百多天,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我一顿饭不吃的话胃就难受的不行哈哈哈。
虽然没有看过“人类的反脆弱性往往会在饥饿的压力下通过某些基因的升级来显现。”这样神奇的实验,但是,饥饿之后食欲大增是真的。
但顺着作者的思路,我想到了现在流行的各种营养补充剂,在摄入这些“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全面营养”的物品的同时,我们对于我们吃的食物的营养摄入水平是否会降低?
那么平时是不是——早饭少吃点(因为没有活动),在中午饥饿的时候多吃点,然后晚上少吃点——可以更好地有利于我的食物消化吸收。
③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而是自由。
自由市场的竞争才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举个例子就是当华为被制裁,市场上安卓端芯片高通一家独大,的确,竞争少了,看起来高通也不需要分心市场竞争了,可以专心研发了。但是高通却选择了“摆烂”,架构与工艺都选择更低的成本,想要赚更多,但是质量却开起了“倒车”,市场上对高通的不满也越来越多,而这个时候,出现一家企业能够威胁到高通是必然的,所以现在大家都会直呼天玑崛起。
五、如何寻找反脆弱?
①无法定义某个事物是什么,至少可以确定不是什么。
从小我们学习“下定义”,就是把一件事物的特征表述出来,然后写上物品大致的种类,但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出现,就像是最早发现鲸鱼是哺乳动物的时候,发现鸭嘴兽的时候。
而生物学上就已经有类似于两个集合之间的“过渡”了,那么对于某个概念来说更加如此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反证法”,我们可以通过排除,以此来缩小需要确认的范围,就像是书中苏格拉底与胖子托尼辩论什么是孝一样,知道什么是不孝的,那么我们反过来做,那么所做的事是孝的概率总会更高。
②显而易见的决定(在错误面前是强韧的)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
当我们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看到其中一点它的重要性或是不去做的重要性,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了。就像是过马路的时候,发现车少了,那就是过去的时间点,而不需要再帮自己想,其他适合过去的理由,这反而是在说明自己其实不太想过马路,但是又有不得不过去的理由。
在真正有用或紧急的事件时,需要的不是去研讨其中的原理,而是找到解决方法,并采取措施。
③反脆弱的事物更容易被时间保存下来。
一次次的意外波动的出现,会使脆弱的事物无法保存,从而使反脆弱的事物保存下来。
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预测的方法,那就是存在时间更久的事物,之后存在的时间也会更久,就像是哥特在孩提时期,参观过大金字塔(5700年的历史)和柏林墙(12年的历史),并正确地猜到,前者会比后者留存的时间更长。
当然,这也可能存在偶然性,但足以证明,存在时间很长的事物,往往具有反脆弱性,与新事物相比,反脆弱的事物,存在的时间会比新事物存在更久。
④用试错法来推动,而不是叙述法。
书中提到了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代表的是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很多事情需要的是先去做,期间可能会有失误,会有做错的地方,但这往往都是可逆转的良性的失误,而后知后觉者,则会打开潘多拉魔盒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叙述法是在已经出现结果之后的反推,期间会因为信息的确实以及错误,造成推导的失败。
试错法出现阶段性的结果后,这个结果或成功或失败,这时候用叙述法进行一个阶段的复盘可以有效总结一个阶段的经验,也就是说,叙述法应该在试错法之后作为总结才是有效的。
六、说说脆弱性
前面大篇幅介绍了反脆弱,又有说到“既然不能定义一个事物是什么,那么就排除它不是什么”,所以这边就来说说脆弱性。
①负凸效应
——错误是和脆弱性事物相关,结果产生负凸性效应。
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当错误发生在脆弱性事件当中的时候,错误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当陶瓷杯受到微弱的力量冲击时,杯子不会发生任何损坏,随着力量的加大,杯子开始会出现豁口(但还能用),力量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杯子就会碎成一片片破瓷片,再也不能作为装水的容器了。
这里的陶瓷杯就是脆弱的事物,而受到的力量就是错误,杯子受到的力量越大,杯子碎裂的程度也就越高,损失越大。
再一次以出门赶高铁为例,如果计划没有任何的冗余,那便是脆弱的,路上出现的种种意外都会导致错过高铁,而且意外越多、越严重,耽误的时间也就越长。
而且因为赶高铁这件事本身就是脆弱的,那么即使早到了很久,我们购票预订的班次也不会提前到达,最终上车的时间是一样的。
选择权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如果你有更多的交通方式,两个城市可能相距不是太遥远,那么今天没有班次,但我可以自己开车或者别的交通方式前往,那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可以比高铁早很多。
②警惕脆弱推手
首先是如何分辨脆弱推手。作者其实已经对此有了不少方法,那么我来简单做个总结。
一是直接进行预测的,大胆放言不存在危机的人;
二是只推荐一个模型的,声称一个模型就可以概括全部情况的人;
三是相信线性的,认为万事都是按照直线进行的人。
当然,上述脆弱推手他们可能是是真的脆弱的,也有可能他们本身是反脆弱的,但是想要让公众变得脆弱,从而获利,以此来获利。
对于这些脆弱推手,下一步就是让他们承担自己所说的话的风险。
既然他声称房市没有泡沫,鼓励大家贷款,那么他自己是不是也背负着几套房子的贷款呢?声称股市的危机还没到来,还会继续上涨,那么他自己是不是还是重仓在股市中呢?
让桥梁建筑师在桥梁完工后,在桥洞下面居住一段时间,是古人对于可能发生的隐患的防御措施。
我们或许采取不了如此“朴素”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对方是否言行一致来判断对方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还有一点补充,最近看见一个词语,叫做“质保金”,就是说先付一部分的钱,然后在一年或者一段时间之后,产品不因为质量问题出现问题,再付清全部的钱。
这其实就是现在的一种“预防措施”,很实用。
六、一些个补充
①副现象
当多次观察到A出现的时候,B也存在,那么就会被认为A与B之间一定存在关联,这就是副现象。书中就有提到,一群人对着小鸟讲飞翔的知识,然后小鸟就飞走了,重复多次发现都是这样,然后就说“我们教会了鸟飞翔”。
经济危机发生之前人都是贪婪的,就会被指责,“因为人的贪婪导致了经济危机”,却忽略了经济体制本就存在的漏洞。
通过观察事件的先后顺序,看看某件事是否总是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我们往往就可以从文化话语和意识中挖掘出副现象。
不被表象所迷惑。
很多我们以为有关联的事物,其实并不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就好像玩手机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发现,认真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反而不出现了。
那到底是自己运气实在太差,还是玩手机的时候,家里的WIFI突然会变慢或者情不自禁会发出声音,然后被发现?还是说做作业的时候刚好是家长出去家里比较安静,适合做作业,但是家长一回来就觉得环境不适合做作业了,就开始玩手机了?
②理清事物之间的箭头(对于副现象)
有的地区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水平,以期望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但是这些地方并没有搞清楚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之间的箭头,也就是因果关系。
想要理解二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或者说还只是相关关系,只需要通过几个例子就可以发现:某个国家经济水平较高,并且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水平,这两个是哪个先实现的。
搞反了事物之间的箭头,往往就会南辕北辙或者说受到打击:获得了菜谱并不代表厨艺就会显著提升,但因为没有对火候掌控的熟练度,也就是基本的厨艺,就算有了菜谱,还是做不出来好菜。
③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
学生问作者,什么书才是值得阅读的,作者推荐存在20年以上的书,最后这位学生形成了一种阅读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哈耶克等人原著的习惯,因为他相信这些书籍即使到他80岁的时候也会时常引用。
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赵州桥的结构不是暗含物理规则的话,是不是也就不能存在到今天,早就在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倒塌了。
所以时间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把筛子,将脆弱的东西筛选出来,剩下让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反脆弱的代表,就像是流传至今的智者的“普世智慧”。
④暴打消费主义/狗头
不要忽视长久存在的,而把目光聚焦到不断变化的。
书中作者以新款车型和新款电脑为例子,说明了大部分人往往关注于新旧事物之间的差别,却忽视二者之间相同的东西,就像电脑,对于很多人来说,只需要可以浏览网页,编辑文件就足够了,但是看到新款电脑更大的屏幕、更轻薄的机身时,就会心动不已。
专注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新旧事物之间的变化,观察这变化是否对我们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经常出差的人,电脑沉重,并且续航时间极短,并且往往因为找不到插座而不得不影响工作,那么还是建议他换一台更加适合他的电脑。
七、还有一点点我的想法
作者在文中表述了自己对于英里、英寸等偏向于自然的度量衡制度,认为这是更加自然的表述方法,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出来。
不得不说,在小范围内,自然的度量衡可以更好地表述与理解,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制度量反而会有优势,一英里是正常人走1000步,但相较于普遍人高马大的欧洲人,赤道附近的人身材更加矮小,那是不是一英里在这里会被“缩水”?
统一的好处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好表述,而且,从小接触一个公制度量的人,对于一个概念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说一个人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千克,那自然是偏胖了(也不排除肌肉猛男);说一段路有20公里,那么就可以知道在城市里大概需要开车20分钟,乡村人少可能会快一点。
就像是问,桌面宽度是多少——答:五拓(手掌开之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为了更好理解到底是多少,我们就会拿出尺子简单量一下一拓是多少厘米,或者估算一下。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可以形象表述的自然的度量,还是会在世界上存在很长时间。不过由于人类的流动,这些自然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式微,就像现在的方言一样。
最后,做个结尾。
成为一个反脆弱的人吧。
一直以来做一件事不能说是规划好了再去行动,但肯定不是说完全没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每当遇到状况外的事件让我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我都会有很强烈的厌恶情绪产生。
成为一个喜欢随机性的人吧。
常常说风险伴随挑战,但同时也可能会有机遇的出现。随机出现的事件打乱了我的安排,但是让我有了新的经历。
在嘈杂中感受静下心独自思考的魅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说不定也会是一次进化,只不过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随机事件。
喜欢随机性吧,因为不再喜欢随机性的人也躲避不了随机性。
变得反脆弱吧,因为脆弱的终将消逝,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最后的最后,关注公众号,并在后台输入“反脆弱”就可以参与抽奖,奖品是《反脆弱》实体书一本。
《反脆弱》可以说是我主动去阅读的难度最高的书之一了,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作者理解了“反脆弱”这个概念之后,想要和大家分享,所以写了这本书。
虽然书的副标题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但是里面很少有说到获益的具体步骤,但是作者有说到如何获得反脆弱性。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反脆弱,以及如何获得反脆弱以及如何鉴别脆弱等,接下来我就把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来说就是遭受挫折之后,被击垮的叫脆弱,被击倒,但是还能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强的,就叫反脆弱。
我来试着用作者的三元法来做进一步的介绍。
脆弱:帐篷;坚固:板房;反脆弱:大树。
面对逐步增强的大风,最先被吹倒的肯定是帐篷。
板房拥有钢架支撑,显得更加牢固,能够承受更大强度的风,但是因为本身只是在平地上搭建起来的建筑,本就打算之后拆除的,所以固定措施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在更大程度的大风当中,板房就算不被吹倒,也很有可能被吹变形。
大树拥有发达的根系,也可以承受大风而不倒,即使大树被吹得摇摇晃晃,但只要树不倒,之后树根在泥土中蔓延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提升,以此来抵抗下次更强的风,从这次大风中收益。
但同时,作者又说了反脆弱其实是有限度的。
适当的大风可以提高大树的抗风能力,但是如果风大到直接把树连根拔起,那么离开土壤的大树又是脆弱的。
那板房也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板房制造商的项目,制造商目的是造出可以抗衡强台风的板房,以此作为卖点,那这个时候,“板房制造商”就是反脆弱的,甚至越强的风,更有利于制造商研发出坚固的板房。
做个阅读延申,反脆弱的限度与作者提到的相对,其实也可以来反思一下自己偶尔的“二极管”思维,万事无绝对,可能板房对于帐篷是坚固的,但是帐篷对于纸牌屋,却是帐篷更加坚固。
一件事情或是一本书之所以屡禁不止,本就说明压制这件事存在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有些看不见的,如压制这件事本身,也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就好比让·弗雷龙,本是一位平庸的思想家但是因为激怒了伏尔泰,使后者写下许多针对他的讽刺诗,从而在思想界扮演了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
压制者的本意是为了使一件事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当压制的力度越大,反而会使大众更加想去了解被压制者。
听起来就像是秦朝焚书坑儒,但是到了汉代却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作者说到的“过度反应”,而“过度补偿机制”,与投资中说的“安全边际”更加类似,这在书中被称为“冗余”。
越是深入海底,海就越深。
文中以此来形容一个人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具有反脆弱性,一旦对一件事产生了好奇心,那么这件事对你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二、对于整体来说,他的反脆弱性与个体是负相关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体与个体的利益是相反的,整体的反脆弱性有赖于组成群体的个体的脆弱性,个体的牺牲或失败,可以整体得到进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考前人的做法,我们可以知道怎么做会导致失败,前人的失败对于后者来说,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当整体面对某项灾害时,个体的牺牲就尤为高贵,因为面对灾害,个体的脆弱性被无限放大,但是牺牲的个体却可以给整体对抗这些灾害带来更多的经验,以此更好地保存整体。
这也是为什么,书中作者建议设立“美国创业者日”。
一鲸落万物生。
当个体开始强大到成为寡头的时候,整体的脆弱性会被无限放大。
这也是为什么当茅台遭遇暴跌的时候,整个白酒板块,甚至A股都会遭受重创。
而当商周覆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才开始显现出来,百家争鸣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为了真正享受到反脆弱带来的红利,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着”。
把自己比作一个项目,想要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运行,首先就一要保证自己活的好好的,保持良好的作息,坚持锻炼,一年进行一次体检等等,防止潜在的风险。
二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现金流,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规划,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有一定额度的“杠杆”,也就是保险,来减少意外发生对我们现金流的冲击;保证工作的现金流持续性,坚持工作。
三、如何具有反脆弱性?
压力也是一种信息源,当感受到压力的时候,生命体会体现出反脆弱性,从而在压力下得到提升,而无生命体在压力下会产生材料疲劳从而造成损坏。
在急性刺激下,生命体会比慢性刺激下更加出色,急性刺激恢复之后,可以带来提升,但是慢性刺激只会让生命体更快被消耗。
像是跑步,每次感觉喘了就停止的话只是在浪费时间,但是每次运动到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单次运动的效率,提升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当然,我们需要辨认外部压力。
有的压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例如工作当中不得不参与的搬运等等,而有的压力却会使我们的健康状况下降,就像是高额的贷款等等,只会让人陷入无止境的焦虑中。
辨认外部压力需要和自身的反脆弱性进行综合判断。
有的人可能先天就不足,也就是机体的反脆弱性弱,参与高强度运动会由于机体恢复能力跟不上造成损伤;有的人天生意志强大,在高额贷款以及其他生活压力下,反而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对于获得反脆弱,后文还有以下补充:
①不预测,只应对
就像是高考,题目我们根本无法预测,所以学生可以做到就是把各种题型的题目都烂熟于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加强自身的反脆弱性,这样面对五花八门的高考试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②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就是一个方案采取极端的两个极端的策略,忽略中间较为“中庸”的策略。作者拿理财打比方,拿10%的钱去做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剩下90%的钱去做稳定保本的投资,即使亏了,也就只是亏损10%,而盈利却没有上限;拿100%的钱去做所谓的稳健受益,那么,一旦遭受亏损就可能超过10%。杠铃策略具有反脆弱性,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运动的时候采取杠铃策略,一边是挑战自己的极限,一边是通过低强度的运动(也就是作者说的什么都不做)来进行热身放松,我就是经常忽略热身放松,直接参与高强度运动的,这样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很容易就在运动中受伤;
理财当中采取杠铃策略,一边选择保本、方便提取的理财,一边选择激进策略,这和之前的“二八轮动”类似,把稳健策略和激进策略的资金投入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这样来进行投资,赚多了就多取出,赚少了少取出,一旦发生了亏损,就把稳健策略中的资金投入激进策略中,整体就是保持“杠铃”不发生变形。
而市面上的亏损,绝大多数就是投资者管不住自己的手,当亏损发生的时候着急割肉,看见大幅盈利的时候还要加仓,这就导致了“杠铃”的变形,从而导致整体脆弱性的增加,或盈利减少,或亏损增加。
③学会选择。
好比是寻找一样东西,凡是找过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排除,当排除得足够多了,那么目标也就一点点明确出来了。在新旧技术之间选择的时候,新技术刚刚出现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它的合格性,但如果只是为了解决旧技术当中的漏洞的话,那新技术一旦出现,就可以马上用来替代旧技术,就像是现在电子产品的迭代,更快更轻便的手机出现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更换了。
无间道有一句台词“从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得选,而且还被逼着做一个坏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准备多个选择是很重要的,就好像上班的交通方式,要准备好自己开车、骑电驴、公交等等,以此来防止意外的发生,就比如油价疯涨开不起车,下雨骑不了电驴等等。
④你应该把赌注投给骑师,而不是马匹。
优秀的骑师知道怎么控制马匹,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冲刺,什么时候需要保存体力。在创业中也是这样,优秀的创业者会不断地进行尝试,并且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创新是需要灵感的,你需要具备像漫游者般的能力,随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
⑤积极选择反“火鸡”。
“火鸡”是指看见表面上的好处(管吃管喝),但是忽略之后的巨大危机(在感恩节被屠夫送上餐桌),而反“火鸡”与之完全相反,是指只看见表面上的坏处(例如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但是没看见之后的好处(成功之后收获的巨大好处)。
我们要选择反“火鸡”的现象,并且多次投资,投资的次数足够之后获得好处的概率就会变得很大。
一直以来每当自己的计划因为外在因素被打乱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烦躁,但其实这之后也有可能包含着什么机会。
例如我打算下午看书,但是被朋友请求帮忙做一件事情,我也可能通过做这件事情,发现自己更加擅长或者更加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我之后努力提升的方向就又增加了。
四、随机性
人都是厌恶随机性的,为了增加稳定性,减少波动,我们做了许多努力。
①天真的干预会对系统造成损害。
作者举了医源性损伤的例子,病人本可以自我恢复,但是在医生建议或者误诊下服入副作用大于实际收益的药物,结果造成损害。其他的类似干预还有很多,从小生活在被保护很好的环境中的孩童,会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线性的,生活出现观光化。
不要问医生你该做什么;而是问医生,如果他处于你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你会很惊讶地看到其中的差异。
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而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
医生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治疗病人的话那病人相当于把选择权交到了医生手中,全看医生的医德;而当医生自己是病人的时候,那么医生肯定会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自己,可能还会考虑一下经济因素。
现代社会的消息中,噪音占比远超过有效信息的量,过多的噪音会造成我们注意力的分散,从而被随机性利用,这也是人为过度干预的弊端之一;尽量去关注权威媒体,并且用批判的目光去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关注于主要信息,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干扰。
②长期稳定的系统对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驯化”,一定程度的混乱反而有助于稳定系统。
作者用按时回家的人为例子,对观点做出了解释,最常见的稳定系统之一——生物钟,在养殖场,当饲养员因为一些突发的意外而无法按时饲喂的时候,当动物看见饲养员,那一定会发疯似的嚎叫。人其实也类似,当生物钟形成的时候,到点就困就饿,就是在规律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如果意外发生的次数多了,例如不规则地延误吃饭的时间,那么之后每顿饭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多吃一点,以防止下次意外的出现。
③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变量的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是没有意义的。
书中作者以温度为例子,告诉我们平均数其实对于人这种对温度很敏感的人来说,平均温度其实意义不大。
其实小学的时候数学课在教我们“平均数”、“最大数“、”最小数“的时候,就已经告诉我们三者的限定区间了。在河边,标识不能是“平均水深1.2米“,这没有意义,如果是”最大水深3米“,那么就可以引起游客的注意了。
我们本能地会把很多事情简化,因为这样有利于我们去理解,但这样不可避免丧失一些信息。一段路计算油耗的时候,可能就是开完之后看一下仪表盘上的记录,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周末车辆少的时候,和工作日车辆拥堵时的情况,二者的油耗可能会提高30%不止。但是我们不能和没开过这段路的人说,这段路油耗11.5(假设周末10,工作日13),因为对于开这段路的人来说,要么是拥堵的,要么是畅通的,中间情况事实上很少会出现。
这也告诉我们,关注一件事情,不能只是关注一件事的平均值,同时也要关注它的变化曲线,这同样十分重要。
从上面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来随机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消除随机性,我们看到的事情发展就是线性的,而随机性会使一件事情一直处在波动之中,但是就好像温室里培养的花朵培养时间都是固定的,野草生长完全看天,那么当二者都遭受极端情况例如地震等,温室被摧毁,花朵大概率也很难存活,但是对于野草来说,无非就是生存环境又艰难了一点。
①用人为干预寻求最大化受益。
当我们身患感冒的时候,吃感冒药有会帮助我们治愈,但要是当我们找不到感冒药,或像现在药店不能出售感冒药的时候,我们就只能自愈,这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二者的之于时间相差不大。
依靠自愈会提升我们免疫系统的水平,但是吃药并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甚至可能有一定的药物毒副作用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当我们处于极端严重的情况下时,特效药却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吃速效救心丸,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到把效益做到最大。
引申到“足球妈妈”问题,让孩子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要担心,相信他的自我修正能力,但当我们看见孩子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时候,这可得马上制止!
②不定期节食。
书中作者说的节食,我的理解是吃一些蔬菜,而不是完全不吃,书中有提到有些宗教成员一年节食两百多天,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我一顿饭不吃的话胃就难受的不行哈哈哈。
虽然没有看过“人类的反脆弱性往往会在饥饿的压力下通过某些基因的升级来显现。”这样神奇的实验,但是,饥饿之后食欲大增是真的。
但顺着作者的思路,我想到了现在流行的各种营养补充剂,在摄入这些“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全面营养”的物品的同时,我们对于我们吃的食物的营养摄入水平是否会降低?
那么平时是不是——早饭少吃点(因为没有活动),在中午饥饿的时候多吃点,然后晚上少吃点——可以更好地有利于我的食物消化吸收。
③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平,而是自由。
自由市场的竞争才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举个例子就是当华为被制裁,市场上安卓端芯片高通一家独大,的确,竞争少了,看起来高通也不需要分心市场竞争了,可以专心研发了。但是高通却选择了“摆烂”,架构与工艺都选择更低的成本,想要赚更多,但是质量却开起了“倒车”,市场上对高通的不满也越来越多,而这个时候,出现一家企业能够威胁到高通是必然的,所以现在大家都会直呼天玑崛起。
五、如何寻找反脆弱?
①无法定义某个事物是什么,至少可以确定不是什么。
从小我们学习“下定义”,就是把一件事物的特征表述出来,然后写上物品大致的种类,但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出现,就像是最早发现鲸鱼是哺乳动物的时候,发现鸭嘴兽的时候。
而生物学上就已经有类似于两个集合之间的“过渡”了,那么对于某个概念来说更加如此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反证法”,我们可以通过排除,以此来缩小需要确认的范围,就像是书中苏格拉底与胖子托尼辩论什么是孝一样,知道什么是不孝的,那么我们反过来做,那么所做的事是孝的概率总会更高。
②显而易见的决定(在错误面前是强韧的)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
当我们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看到其中一点它的重要性或是不去做的重要性,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了。就像是过马路的时候,发现车少了,那就是过去的时间点,而不需要再帮自己想,其他适合过去的理由,这反而是在说明自己其实不太想过马路,但是又有不得不过去的理由。
在真正有用或紧急的事件时,需要的不是去研讨其中的原理,而是找到解决方法,并采取措施。
③反脆弱的事物更容易被时间保存下来。
一次次的意外波动的出现,会使脆弱的事物无法保存,从而使反脆弱的事物保存下来。
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预测的方法,那就是存在时间更久的事物,之后存在的时间也会更久,就像是哥特在孩提时期,参观过大金字塔(5700年的历史)和柏林墙(12年的历史),并正确地猜到,前者会比后者留存的时间更长。
当然,这也可能存在偶然性,但足以证明,存在时间很长的事物,往往具有反脆弱性,与新事物相比,反脆弱的事物,存在的时间会比新事物存在更久。
④用试错法来推动,而不是叙述法。
书中提到了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代表的是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很多事情需要的是先去做,期间可能会有失误,会有做错的地方,但这往往都是可逆转的良性的失误,而后知后觉者,则会打开潘多拉魔盒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叙述法是在已经出现结果之后的反推,期间会因为信息的确实以及错误,造成推导的失败。
试错法出现阶段性的结果后,这个结果或成功或失败,这时候用叙述法进行一个阶段的复盘可以有效总结一个阶段的经验,也就是说,叙述法应该在试错法之后作为总结才是有效的。
六、说说脆弱性
前面大篇幅介绍了反脆弱,又有说到“既然不能定义一个事物是什么,那么就排除它不是什么”,所以这边就来说说脆弱性。
①负凸效应
——错误是和脆弱性事物相关,结果产生负凸性效应。
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当错误发生在脆弱性事件当中的时候,错误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当陶瓷杯受到微弱的力量冲击时,杯子不会发生任何损坏,随着力量的加大,杯子开始会出现豁口(但还能用),力量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杯子就会碎成一片片破瓷片,再也不能作为装水的容器了。
这里的陶瓷杯就是脆弱的事物,而受到的力量就是错误,杯子受到的力量越大,杯子碎裂的程度也就越高,损失越大。
再一次以出门赶高铁为例,如果计划没有任何的冗余,那便是脆弱的,路上出现的种种意外都会导致错过高铁,而且意外越多、越严重,耽误的时间也就越长。
而且因为赶高铁这件事本身就是脆弱的,那么即使早到了很久,我们购票预订的班次也不会提前到达,最终上车的时间是一样的。
选择权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如果你有更多的交通方式,两个城市可能相距不是太遥远,那么今天没有班次,但我可以自己开车或者别的交通方式前往,那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可以比高铁早很多。
②警惕脆弱推手
首先是如何分辨脆弱推手。作者其实已经对此有了不少方法,那么我来简单做个总结。
一是直接进行预测的,大胆放言不存在危机的人;
二是只推荐一个模型的,声称一个模型就可以概括全部情况的人;
三是相信线性的,认为万事都是按照直线进行的人。
当然,上述脆弱推手他们可能是是真的脆弱的,也有可能他们本身是反脆弱的,但是想要让公众变得脆弱,从而获利,以此来获利。
对于这些脆弱推手,下一步就是让他们承担自己所说的话的风险。
既然他声称房市没有泡沫,鼓励大家贷款,那么他自己是不是也背负着几套房子的贷款呢?声称股市的危机还没到来,还会继续上涨,那么他自己是不是还是重仓在股市中呢?
让桥梁建筑师在桥梁完工后,在桥洞下面居住一段时间,是古人对于可能发生的隐患的防御措施。
我们或许采取不了如此“朴素”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对方是否言行一致来判断对方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还有一点补充,最近看见一个词语,叫做“质保金”,就是说先付一部分的钱,然后在一年或者一段时间之后,产品不因为质量问题出现问题,再付清全部的钱。
这其实就是现在的一种“预防措施”,很实用。
六、一些个补充
①副现象
当多次观察到A出现的时候,B也存在,那么就会被认为A与B之间一定存在关联,这就是副现象。书中就有提到,一群人对着小鸟讲飞翔的知识,然后小鸟就飞走了,重复多次发现都是这样,然后就说“我们教会了鸟飞翔”。
经济危机发生之前人都是贪婪的,就会被指责,“因为人的贪婪导致了经济危机”,却忽略了经济体制本就存在的漏洞。
通过观察事件的先后顺序,看看某件事是否总是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我们往往就可以从文化话语和意识中挖掘出副现象。
不被表象所迷惑。
很多我们以为有关联的事物,其实并不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就好像玩手机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发现,认真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反而不出现了。
那到底是自己运气实在太差,还是玩手机的时候,家里的WIFI突然会变慢或者情不自禁会发出声音,然后被发现?还是说做作业的时候刚好是家长出去家里比较安静,适合做作业,但是家长一回来就觉得环境不适合做作业了,就开始玩手机了?
②理清事物之间的箭头(对于副现象)
有的地区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水平,以期望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但是这些地方并没有搞清楚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之间的箭头,也就是因果关系。
想要理解二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或者说还只是相关关系,只需要通过几个例子就可以发现:某个国家经济水平较高,并且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水平,这两个是哪个先实现的。
搞反了事物之间的箭头,往往就会南辕北辙或者说受到打击:获得了菜谱并不代表厨艺就会显著提升,但因为没有对火候掌控的熟练度,也就是基本的厨艺,就算有了菜谱,还是做不出来好菜。
③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
学生问作者,什么书才是值得阅读的,作者推荐存在20年以上的书,最后这位学生形成了一种阅读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哈耶克等人原著的习惯,因为他相信这些书籍即使到他80岁的时候也会时常引用。
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赵州桥的结构不是暗含物理规则的话,是不是也就不能存在到今天,早就在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倒塌了。
所以时间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把筛子,将脆弱的东西筛选出来,剩下让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反脆弱的代表,就像是流传至今的智者的“普世智慧”。
④暴打消费主义/狗头
不要忽视长久存在的,而把目光聚焦到不断变化的。
书中作者以新款车型和新款电脑为例子,说明了大部分人往往关注于新旧事物之间的差别,却忽视二者之间相同的东西,就像电脑,对于很多人来说,只需要可以浏览网页,编辑文件就足够了,但是看到新款电脑更大的屏幕、更轻薄的机身时,就会心动不已。
专注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新旧事物之间的变化,观察这变化是否对我们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经常出差的人,电脑沉重,并且续航时间极短,并且往往因为找不到插座而不得不影响工作,那么还是建议他换一台更加适合他的电脑。
七、还有一点点我的想法
作者在文中表述了自己对于英里、英寸等偏向于自然的度量衡制度,认为这是更加自然的表述方法,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出来。
不得不说,在小范围内,自然的度量衡可以更好地表述与理解,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制度量反而会有优势,一英里是正常人走1000步,但相较于普遍人高马大的欧洲人,赤道附近的人身材更加矮小,那是不是一英里在这里会被“缩水”?
统一的好处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好表述,而且,从小接触一个公制度量的人,对于一个概念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说一个人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千克,那自然是偏胖了(也不排除肌肉猛男);说一段路有20公里,那么就可以知道在城市里大概需要开车20分钟,乡村人少可能会快一点。
就像是问,桌面宽度是多少——答:五拓(手掌开之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为了更好理解到底是多少,我们就会拿出尺子简单量一下一拓是多少厘米,或者估算一下。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可以形象表述的自然的度量,还是会在世界上存在很长时间。不过由于人类的流动,这些自然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式微,就像现在的方言一样。
最后,做个结尾。
成为一个反脆弱的人吧。
一直以来做一件事不能说是规划好了再去行动,但肯定不是说完全没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每当遇到状况外的事件让我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我都会有很强烈的厌恶情绪产生。
成为一个喜欢随机性的人吧。
常常说风险伴随挑战,但同时也可能会有机遇的出现。随机出现的事件打乱了我的安排,但是让我有了新的经历。
在嘈杂中感受静下心独自思考的魅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说不定也会是一次进化,只不过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随机事件。
喜欢随机性吧,因为不再喜欢随机性的人也躲避不了随机性。
变得反脆弱吧,因为脆弱的终将消逝,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最后的最后,关注公众号,并在后台输入“反脆弱”就可以参与抽奖,奖品是《反脆弱》实体书一本。